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文丘里段结构设计优化
1
作者 郁连 陈静 周冠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塔内气流分布;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调整喉管管径的方案在均布气流方面表现最佳,而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在脱硫剂入口段增设导流板的方案在均布颗粒方面表现最佳,且塔壁磨损程度相对较轻;在烟气量负荷波动时,3种结构优化方案均能提高气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工程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气固流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颜岩 彭晓峰 王补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率描述颗粒团的脉动过程,分析不同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量时床内颗粒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变化规律,及颗粒团形成和脉动对浆滴蒸发和脱硫效果的影响。分析指出颗粒团的形成可减小浆滴蒸发速度,增强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脱硫剂 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毅 程乐鸣 +2 位作者 许霖杰 王勤辉 方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相结合的组合式脱硫方式,燃煤电站SO2排放可以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基于燃煤SO2产生及脱除过程中系统平准化运行成本最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选择策略模型。对某300MW循... 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与尾部烟气湿法脱硫相结合的组合式脱硫方式,燃煤电站SO2排放可以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基于燃煤SO2产生及脱除过程中系统平准化运行成本最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选择策略模型。对某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组合脱硫系统计算表明:采用w(Szs)表征电站燃煤的含硫量,基于w(Szs)高低将燃煤分为6类。I类煤种,系统宜仅运行CFB炉内脱硫;III类、V类煤种,系统宜仅运行FGD湿法脱硫;II类、IV类、VI类煤种,系统宜采用CFB和FGD同时运行的组合脱硫方式。石灰石单价、脱硫石膏单价、以及上网电价对系统运行状态影响较大,工业水单价影响较小。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上网电价对平准化运行成本影响程度最大;石灰石单价远高于工业水单价的影响程度;而脱硫石膏售价增加有利于降低平准化运行成本。组合脱硫系统运行状态需要根据实际运行参数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湿法脱硫 组合脱硫系统 运行成本 运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t/h锅炉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旭东 马春元 +1 位作者 董勇 吴少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2-65,共4页
以中试实验研究为依据,研制开发了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并在一台75t/h电站燃煤锅炉上投入工业化应用,该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量为140000m3/h,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FGD工业化装置。介绍装置的技术关键、工作原理、... 以中试实验研究为依据,研制开发了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并在一台75t/h电站燃煤锅炉上投入工业化应用,该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量为140000m3/h,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BFGD工业化装置。介绍装置的技术关键、工作原理、工艺特点、装置结构和主要测试结果。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当Ca/S=1.3时,脱硫效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装置 烟气处理 75t/h1锅炉 双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悬浮式烟气半干法脱硫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翔 刘海蛟 +3 位作者 滕斌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0-725,共6页
建立了烟气处理量1500 Nm3/h的中试试验台,对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运行参数(包括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Ca/S,绝热饱和温距,浆滴粒径,入口二氧化硫浓度,入口烟温等),脱硫灰再循环等因素对脱硫塔内和... 建立了烟气处理量1500 Nm3/h的中试试验台,对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运行参数(包括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Ca/S,绝热饱和温距,浆滴粒径,入口二氧化硫浓度,入口烟温等),脱硫灰再循环等因素对脱硫塔内和整个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行参数中绝热饱和温距、钙硫比以及浆滴粒径的变化对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明显,循环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运行参数 灰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0m^3/h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继慧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春元 秦裕琨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54,共5页
介绍了采用真实烟气的 30 0 0m3 /h排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CFB FGD)及其中间试验装置 ,通过实验研究了钙硫摩尔比 (Ca/S)、近绝热饱和温度差 (ΔT)、烟气湿度、喷水量、入口SO2 浓度、浆液雾化质量、脱硫灰循环等对脱硫效果的影... 介绍了采用真实烟气的 30 0 0m3 /h排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CFB FGD)及其中间试验装置 ,通过实验研究了钙硫摩尔比 (Ca/S)、近绝热饱和温度差 (ΔT)、烟气湿度、喷水量、入口SO2 浓度、浆液雾化质量、脱硫灰循环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 ,CFB FGD工艺在停留时间小于 6s、烟气流速v =4— 6m/s、Ca/S =1.2、ΔT =10— 12℃时可实现高达 90 %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循环流化床 脱硫 工艺 中试 实验研究 烟气脱硫 半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过湿现象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旭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春元 秦裕琨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5-1818,1803,共5页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中 ,发现的反应塔内的过湿现象 ,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研究了过湿现象对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和稳定运行的影响 ,指出脱硫塔内过湿区既是脱硫反应的主反应区 ,也是主要的结垢区 ,它对脱硫装置稳定高效运行起...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中 ,发现的反应塔内的过湿现象 ,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研究了过湿现象对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和稳定运行的影响 ,指出脱硫塔内过湿区既是脱硫反应的主反应区 ,也是主要的结垢区 ,它对脱硫装置稳定高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过湿 湿度 反应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华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28-232,共5页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验证所建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化床脱硫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相信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流化床脱硫过程以及指导其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循环流化床 脱硫过程 脱硫效率 脱硫工艺 传质理论 双膜理论 工艺设计 流动 固体 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范丽婷 李鸿儒 +1 位作者 王福利 何大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2-17,共6页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脱硫剂和再循环颗粒的脱硫效率。模型仿真出脱硫效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并且模型经校正后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脱硫过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再循环颗粒 脱硫效率 收缩未反应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中颗粒增湿团聚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勇 齐国杰 +1 位作者 崔琳 马春元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1-675,共5页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试验台上进行了颗粒增湿团聚的试验研究.通过采集系统沿程不同位置的灰样并进行相应分析,研究了颗粒粒度和形貌变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增湿团聚现象及其对脱硫系统、除尘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试验台上进行了颗粒增湿团聚的试验研究.通过采集系统沿程不同位置的灰样并进行相应分析,研究了颗粒粒度和形貌变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增湿团聚现象及其对脱硫系统、除尘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内颗粒增湿团聚明显,而且增湿段上方灰样粘附较多超细颗粒物;增湿颗粒存在超细颗粒团聚体、以较大颗粒为载体的团聚体和包衣结构3种不同的团聚特征.合理利用CFB-FGD工艺作为预处理措施,能够实现超细颗粒物团聚长大,有利于超细颗粒物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超细颗粒物 增湿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多层喷水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杨亚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中多层喷水对系统温度、湿度及气体组分轴向变化的影响,采用微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液滴蒸发、收缩核、脱硫反应等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喷...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中多层喷水对系统温度、湿度及气体组分轴向变化的影响,采用微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液滴蒸发、收缩核、脱硫反应等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喷水能够使塔内温度场的轴向变化更加平缓,并使出口烟气温度比单层喷水时降低3~6℃;由于液滴蒸发过程变缓而使脱硫效率提高了7%~11%;塔内液滴总质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该参数对于喷水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数学模型 微元分析 多层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彦军 李振宇 +2 位作者 王凤君 姜义道 于龙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10,共4页
介绍了目前中国最大容量的引进型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运行经验,并针对褐煤提出了锅炉主要热力参数的选取原则,可供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设计 运行 烟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何大阔 王福利 李振中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基于对气固传质、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蒸发等理论,从物料循环对热力学参数、传质过程和化学参数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物料循环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物料循环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物料循环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由新鲜吸... 基于对气固传质、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蒸发等理论,从物料循环对热力学参数、传质过程和化学参数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物料循环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物料循环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物料循环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由新鲜吸收剂脱硫效率的提高和循环物料中未完全反应的吸收剂参与脱硫反应产生的脱硫效率两个部分组成,还提出了物料循环对热力学、传质以及化学等参数影响的模拟计算方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模拟 物料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建军 钟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2-625,共4页
在中试装置中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该实验装置由燃烧器、高 4 5m直径 0 30m的反应器、旋风分离器、给料系统和物料回送系统等组成。烟气流量和温度分别为 2 0 0~ 32 5m3 /h和 12 0~ 180℃。实验结果表明绝热饱和温... 在中试装置中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该实验装置由燃烧器、高 4 5m直径 0 30m的反应器、旋风分离器、给料系统和物料回送系统等组成。烟气流量和温度分别为 2 0 0~ 32 5m3 /h和 12 0~ 180℃。实验结果表明绝热饱和温差 (Δθ)、钙硫物质的量比 (n(Ca) /n(S) )、SO2 进口质量浓度 (ρin)和床内固体颗粒物质量浓度(ρs)对脱硫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而气体停留时间 (t)的影响不明显。用石灰浆作脱硫剂 ,当Δθ =14℃、n(Ca) /n(S) =1 5 ,ρin =15 0 0mg/m3 、ρs=6kg/m3 ,t=3.5s时 ,脱硫产率达 85 3%。工业应用中Δθ应控制在 10~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循环流化床 反应器 实验研究 吸收剂 中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锅炉应用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盛珠 郝晓文 马春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DCFBFGD)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并以里彦电厂的一台430t/h燃煤锅炉为例,对大中型锅炉应用此项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表明,该脱硫装置适合大中型锅炉的脱硫改造,投资费用和运行成...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DCFBFGD)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并以里彦电厂的一台430t/h燃煤锅炉为例,对大中型锅炉应用此项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表明,该脱硫装置适合大中型锅炉的脱硫改造,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双循环流化床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文丘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冷态气流流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伟 赵长遂 +2 位作者 段伦博 李庆钊 陈惠超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针对实际工业应用的多管文丘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按照冷态模化试验的相似准则建立了冷态模化试验台。通过在试验台入口通道加装不同形式导流板、改变文丘里管群管径分布,利用颗粒图像速度仪(PIV)对不同几何结构条件下多管文丘里... 针对实际工业应用的多管文丘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按照冷态模化试验的相似准则建立了冷态模化试验台。通过在试验台入口通道加装不同形式导流板、改变文丘里管群管径分布,利用颗粒图像速度仪(PIV)对不同几何结构条件下多管文丘里内的流量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试验台的阻力损失。结果表明,单侧进风、入口通道内无导流装置时,等径文丘里管群各管流量存在明显偏差,采取加装入口导流板或改变文丘里管管径分布均能达到使多管文丘里管各管均流的目的,从而改善脱硫塔内的脱硫性能。流线型入口导流板不仅能使各文丘里管均流,而且不会明显增加入口段阻力损失。所得试验结果对多管文丘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文丘里布风板 烟气脱硫 循环流化床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斌 李大骥 +2 位作者 周志良 吴颖海 杨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60 0mm ,处理烟气量达 2 0 0 0m3/h(标准状态 ,下同 )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 ,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分别讨论了Ca与S的摩尔比、烟气流量、入口SO2 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 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60 0mm ,处理烟气量达 2 0 0 0m3/h(标准状态 ,下同 )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 ,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分别讨论了Ca与S的摩尔比、烟气流量、入口SO2 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Ca与S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烟气量和SO2 入口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十分明显 ,说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对锅炉负荷和燃煤煤种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模拟中试 摩尔比 烟气流量 反应温度 反应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月桂 彭军 +4 位作者 朱贤 张小可 张祚明 王雷 章明川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9-564,共6页
采用三准则相似理论设计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气固两相流动试验台.通过对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试验装置内沿高度方向阻力分布和不同高度截面上局部颗粒质量通量的测量,详细地研究了脱硫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和内循环特性.结果表明:... 采用三准则相似理论设计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气固两相流动试验台.通过对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试验装置内沿高度方向阻力分布和不同高度截面上局部颗粒质量通量的测量,详细地研究了脱硫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和内循环特性.结果表明:脱硫反应器阻力主要集中在文丘里管段,而且随着循环物料量和气体流量的增加,系统阻力显著增加;脱硫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呈典型的环核流动结构,边壁下降流颗粒浓度高,中心区域上升流颗粒浓度低,且固体质量回流比率随着脱硫反应器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研究结果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设计与放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气固两相流 阻力特性 颗粒局部质量通量 非等速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输送状态下利用高活性吸收剂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毅 许佩瑶 +1 位作者 张艳 付东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0-426,446,共8页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气力输送状态下循环流化床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气力输送状态下循环流化床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干燥再循环颗粒、含水颗粒,分别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表面覆盖模型、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脱硫模型,并总结出气力输送状态下利用高活性吸收剂的循环流化床总脱硫模型。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核,校核结果误差在5.5%以内,较以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高活性吸收剂 烟气脱硫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铵法与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犀 潘成武 +1 位作者 蒲灵 郑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收集国内现有烧结烟气脱硫工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硫铵法和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是现阶段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硫技术。同时建议加强对脱硫... 在收集国内现有烧结烟气脱硫工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硫铵法和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是现阶段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硫技术。同时建议加强对脱硫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铵法 循环流化床法 烧结烟气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