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仲瑛教授从肝胃失和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过伟峰 何小刚 +1 位作者 高向丽 王志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5-327,共3页
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胃痛案例3则,均从肝胃不和立法,但通过把握病理因素的特异性、可变性、交叉夹杂性,各显组方用药特点,从中体现审证求机、知常达变、园机活法的辨治思想。
关键词 慢性胃痛 肝胃失和 周仲瑛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美颖 刘鹏 杜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78-2982,2987,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按照CSG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及SF-36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MCP-1及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可提升Hp清除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加减辨治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性反应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陆芳芳 李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7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使用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7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使用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清除率和复发率,SDS和SAS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4.3±2.9)分,对照组为(7.6±5.4)分,两组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4.44%,对照组68.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56%,对照组复发率31.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为(32.3±6.2)分和(41.8±5.8)分,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近远期疗效显著,降低了复发率,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