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ve leaching of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by HCl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志辉 柴立元 +2 位作者 王云燕 赵堃 舒余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824-829,共6页
A batch of column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Cr(Ⅵ) concentration leached out from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with HCI as leaching agent, and to study influences of pH, ratio of solid mas... A batch of column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Cr(Ⅵ) concentration leached out from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with HCI as leaching agent, and to study influences of pH, ratio of solid mass to solution volume, flow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on Cr(Ⅵ) leaching. 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Cr(Ⅵ) leaching and a fit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procedure of Cr(Ⅵ) l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Ⅵ)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pH and increasing flow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Moreover, Cr(Ⅵ) leaching percentag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atio of solid mass to solution volum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Cr(Ⅵ) selective leaching are as follows: pH=3.0, 1:5 of ratio of solid mass to solution volume, 180 mL/min of flow velocity and 40 ℃ of temperature. The procedure of Cr(Ⅵ) leaching fits well with the model: v= 1.87t^-0.54, indicating that the leaching rate of Cr(Ⅵ) declines in an exponential order of-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containing slag Cr(Ⅵ) leaching leaching rate dynam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剖面法的“瓢形”沟谷渣堆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于妍妍 赵毅 +4 位作者 方熠 陆敏凤 祝洁雯 唐朝晖 柴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由于三面环山的基础优势,废弃矿渣大多选择堆积在周围高、中间低的“瓢形”场地。通过对“瓢形”沟谷区域地形及渣堆形态的分析认为,渣堆前缘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采用常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渣堆稳定性可能存在稳定性系数偏高的问题,因此有必... 由于三面环山的基础优势,废弃矿渣大多选择堆积在周围高、中间低的“瓢形”场地。通过对“瓢形”沟谷区域地形及渣堆形态的分析认为,渣堆前缘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采用常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渣堆稳定性可能存在稳定性系数偏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瓢形”堆渣场地提出一种改进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到“瓢形”场地“大肚子,小收口”的地形特点,基于剩余推力法提出改进的多剖面剩余推力法,并利用煤矸石材料进行不同长宽比和不同谷坡坡度的物理模型堆渣试验,以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沟谷长宽比在1~2之间且谷坡坡度大于材料的内摩擦角时,渣堆前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并且渣堆前缘的应力大小随谷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采用传统剩余推力法(单剖面法)和多剖面法计算模型渣堆的稳定性系数,多剖面法的计算结果要小于单剖面法的计算结果,且多剖面法计算所得主剖面上剩余下滑力与监测数据基本一致,误差在5%以内。因此,多剖面剩余推力法在计算“瓢形”场地渣堆边坡稳定性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为“瓢形”弃渣场的风险防控和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介质颗粒 沟谷区渣堆稳定性 应力集中 多剖面计算理论 剩余推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堆放场中金属铬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顺红 杨志辉 +2 位作者 柴立元 彭兵 邵博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研究某铁合金厂区铬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铬污染情况及其金属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区内铬渣堆放场和厂外农业用地土壤总铬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研究某铁合金厂区铬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铬污染情况及其金属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区内铬渣堆放场和厂外农业用地土壤总铬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96%和173%,分别是对照区的17倍和9倍。厂区铬渣堆放场水溶性六价铬平均含量是对照区的67倍。随着铬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中,对照区微生物总的数量分别是厂外污染区、厂内污染区的16倍和3倍,厂外污染区微生物总的数量是厂内污染区的5倍。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94%,82%和79%。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3大类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微生物相比,对重金属Cr的敏感程度由大至小依次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合金厂 铬渣堆 污染 土壤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修复对锰矿渣废弃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武丽花 唐志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1-226,共6页
以锰矿渣废弃地为对照地,研究了湘潭锰矿渣废弃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人工混交林(修复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地和对照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其次,... 以锰矿渣废弃地为对照地,研究了湘潭锰矿渣废弃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人工混交林(修复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地和对照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其次,真菌数量最少。修复地(0-60cm)土层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地的分别高出36.05%,43.32%,23.58%,6.54%。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也基本上高于对照地。修复地(0-60 cm)土层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和对照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极显著(p<0.01),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蔗糖酶活性秋、冬季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而春季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为0.943,最小为0.614。人工植被修复能明显提高矿渣废弃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湘潭锰矿 矿渣废弃地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修复植被对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武丽花 唐志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以自然修复的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对照,从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了人工修复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混交林(修复地)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 以自然修复的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对照,从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了人工修复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混交林(修复地)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下降;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020 cm土层中蔗糖酶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秋、冬季修复地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而春季修复地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Mg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以脲酶活性最敏感,其次是过氧化氢酶活性.人工修复植被能明显提高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修复植被 锰矿区 废弃地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链效应的小秦岭乱石沟矿渣堆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付三 杜娟 周春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9-1315,共7页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堆 危险性评价 矿渣碎屑流 灾害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渣场边坡在堆载过程中的稳定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健 许模 +1 位作者 赵勇 廖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3-66,共4页
以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引水隧洞10号渣场边坡为例,通过数值分析对渣场边坡的堆载过程进行稳定性演化。研究表明,该渣场边坡在堆载过程中,渣体稳定性系数随堆载高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初期堆载的渣体,主要起前缘压脚抗滑的作用,因而稳定... 以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引水隧洞10号渣场边坡为例,通过数值分析对渣场边坡的堆载过程进行稳定性演化。研究表明,该渣场边坡在堆载过程中,渣体稳定性系数随堆载高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初期堆载的渣体,主要起前缘压脚抗滑的作用,因而稳定性增加;而后期随堆载高度的增加,渣体有加载促滑的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指出保持人为堆载边坡的稳定性应主要控堆载高度,针对该边坡,提出采用顶部减载及地表排水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渣场边坡的合理堆载与后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引水隧道 渔场边坡 堆载过程 稳定性演化 顶部减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顺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加量为5 g、温度为30℃、土与液质量比为1:1的情况下,土著微生物可被迅速激活,在第4天时能基本去除土壤的中水溶性Cr(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不添加无机盐氯化钠不影响其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堆场 铬污染 土著微生物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中的覆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道焱 林海彬 +3 位作者 伍赠玲 刘春龙 陈庆根 蓝碧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对紫金山低品位铜矿生物堆浸过程中的覆堆技术进行研究,包括覆堆经济效益对比、封堆的技术方案与过程预算分析、以及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不同封堆材料进行封堆试验,提出了三层堆浸后进行封堆,在现场周边黄土缺乏的情况下,采用改性后的萃余... 对紫金山低品位铜矿生物堆浸过程中的覆堆技术进行研究,包括覆堆经济效益对比、封堆的技术方案与过程预算分析、以及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不同封堆材料进行封堆试验,提出了三层堆浸后进行封堆,在现场周边黄土缺乏的情况下,采用改性后的萃余液开路的中和渣作为封堆材料,配合土工膜的技术方案进行封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硫化铜矿 生物堆浸 覆堆技术 封堆 改性中和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堆积对小流域行洪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桂伊 侯精明 +2 位作者 高波 韩浩 马利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矿渣堆积对流域水文过程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基于水动力方法的二维雨洪过程数值模型,分析5种不同重现期暴雨下矿渣堆积引起的地形改变对于大西岔流域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矿渣堆积对于流域出口断面具有... 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矿渣堆积对流域水文过程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基于水动力方法的二维雨洪过程数值模型,分析5种不同重现期暴雨下矿渣堆积引起的地形改变对于大西岔流域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矿渣堆积对于流域出口断面具有一定滞洪效果;5种不同降雨重现期中,10年一遇降雨时洪峰削减效果最为显著,当降雨重现期小于10年一遇时,地形对洪峰大小、到达时间起主要影响作用,反之,降雨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洪峰削减率随着断面向下游移动而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对于降低矿渣堆积流域下游洪水风险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堆积 数值模拟 水文过程 行洪能力 滞洪削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柳青电厂液态渣物理力学性质和堆渣体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楠 马文斌 郭华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5-47,75,共4页
通过对杨柳青电厂液态渣的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的系统研究 ,得出了液态渣的主要化学组成、颗粒级配、干密度及相对密实度、压缩参数、抗剪强度、渗透系数、静力应力应变参数和动力特性参数等重要的化学、物理力学指标 。
关键词 液态渣 物理力学性质 静态力学性能 动力特性 有限元分析 堆渣体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规划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勤军 李堰洲 曹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1-53,共3页
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已抛填部分石渣,结合渣场实际地形情况,根据渣场规划容量,对渣场进行了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堆渣、边坡防护(渣场)排水,并对渣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渣场道路可能... 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已抛填部分石渣,结合渣场实际地形情况,根据渣场规划容量,对渣场进行了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堆渣、边坡防护(渣场)排水,并对渣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渣场道路可能占用的部分渣场空间以及实际堆放弃渣的削坡处理及备用容量。其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场边坡 稳定性计算 堆渣 边坡防护 三滩料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