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ditionally restric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Fe^(3+)and Cu^(2+)based on the naphthalimide structure
1
作者 ZHU Yuan ZHANG Xiaoda +2 位作者 WANG Shasha WEI Peng YI Tao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To addres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on heavy metal fluorescent probes in typical buffer solutions,this study developed a Fe^(3+)and Cu^(2+)fluorescent probe,DHU‑NP‑4,based on a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Comparat... To addres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on heavy metal fluorescent probes in typical buffer solutions,this study developed a Fe^(3+)and Cu^(2+)fluorescent probe,DHU‑NP‑4,based on a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be's performance in various buffer systems revealed that buffers with high organic content are unsuitable for evaluating such probes.Furthermore,the pH of the solvent system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probe's behavior.Under highly acidic conditions(pH≤2),DHU‑NP‑4 exhibited exceptional specificity for Fe^(3+),while in alkaline conditions,it demonstrated high specificity for Cu^(2+).Leveraging these properties,the probe enabled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Fe^(3+)and Cu^(2+)in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probe NAPHTHALIMIDE copper(Ⅱ)ion iron()ion buffer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y of novel adsorbent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wastewater with Fe(Ⅲ) 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卫霞 宋航 +1 位作者 贾春梅 姚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32-2836,共5页
The spherical macroporous cellulose(SMC) was fabricated using medical absorbent cotton as raw material and nano CaCO3 as porogenic agents.And then,the phenylglycine was grafted onto the SMC to obtain the novel spheric... The spherical macroporous cellulose(SMC) was fabricated using medical absorbent cotton as raw material and nano CaCO3 as porogenic agents.And then,the phenylglycine was grafted onto the SMC to obtain the novel spherical macroporous cellulose derivative adsorbent(PSMC).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adsorbents and Fe3+ ions served as model solute to evaluate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adsorben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orogenic agents and the value of pH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s.The data of adsorption kinetic and isotherm display that the adsorbents possess excellent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348.94 mg/g) and have a bright prospect and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Fe3+ ions in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modified with phenylglycine adsorption Fe( ions porogenic agent kinetic and isothe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Ⅲ)对锰氧化菌P.putida MnB1活性及功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元雪 赵雨溪 +1 位作者 孙群群 童曼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8-305,共8页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 三价铬(Cr(Ⅲ))与锰氧化菌在环境中通常伴同存在,锰氧化菌介导生成的锰氧化物是Cr(Ⅲ)的主要天然氧化剂,探究Cr(Ⅲ)对锰氧化菌活性和功能的影响对于阐明环境中的锰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实验探究了Cr(Ⅲ)对MnB1活性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Cr(Ⅲ)浓度高于0.05 mmol/L时会造成MnB1的显著死亡,且Cr(Ⅲ)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显著,当Cr(Ⅲ)高于0.02 mmol/L时会推迟锰的生物氧化,当Cr(Ⅲ)浓度高于0.2 mmol/L时完全抑制锰的生物氧化。机制研究表明,Cr(Ⅲ)诱导产生的胞内活性氧和Cr(Ⅲ)颗粒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共同影响了MnB1的生长代谢和功能。研究结果为认识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铬的迁移转化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锰氧化菌 活性氧 锰循环 铬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xity of Gold(Ⅲ)Ion With Cefotaxime and Cefepime Drugs:Spectroscopic,Antimicrobial and Antitumor Discussions
4
作者 Lamia A Albedair Samar O Aljazzar +1 位作者 Mohamed I Kobeasy Moamen S Refa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15-3320,共6页
The availability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the current state of anti-cancer drugs based on gold(Ⅲ),but also the rationale for strategies for futur... The availability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the current state of anti-cancer drugs based on gold(Ⅲ),but also the rationale for strategies for future drug design.New Au(Ⅲ)nanosized complexes of cefotaxime(ceph-3)and cefepime(ceph-4)ligands as a 3rd and 4th of cephalosporin generation drugs were synthesized.Gold(Ⅲ)complexe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lemental,molar conductance,thermal and magnetic moment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spectral(FTIR,1HNMR,UV-Vis,and XRD)techniques.FT-IR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ceph-3 and ceph-4 ligands reacted as a bidentate ligands through carboxylate oxygen andβ-lactam oxygen groups.The analytical analysis confirm that the molar ratio is 1∶1(Au 3+/ceph)with general formula[Au(L)(Cl)2]where L=ceph-3 or ceph-4.The structures of Au(Ⅲ)complexes were presence as a square planar geometry.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referred to a crystalline nature for all synthesized complexes.TEM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the synthetic gold(Ⅲ)complexes have a nanosized particles.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Au(Ⅲ)complexes were evaluated towards two types of bacteria(G+&G-).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gold(Ⅲ)complexes are appraised against breast(MCF-7)and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o-2)cell lines,which means that the two complexes may consider promising anti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fotaxime sodium Cefepime hydrochloride COMPLEXITY Gold()ions Nanoscale Structure ANTI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吸附剂改性栗蓬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欣 孙昊雪 +1 位作者 宋子琪 吴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间0.5 h。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栗蓬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条件,在改性栗蓬投加量0.8 g、Cr(Ⅵ)初始浓度20 mg·L^(-1)、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率为61.8%。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蓬 过氧化氢 改性 生物吸附剂 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罗祖云 刘昕悦 +2 位作者 张嘉冰 蔡雨晴 吕燕根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6,共7页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的分层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极高孔隙率从而提升了其吸附效率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对水质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通过水热还原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吡咯添加量的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的分层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极高孔隙率从而提升了其吸附效率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对水质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通过水热还原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吡咯添加量的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了该气凝胶对水体中孔雀石绿、重金属六价铬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六价铬的去除率都高达91%以上。本研究制备出的三维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对于提高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气凝胶 孔雀石绿 铬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核-壳型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在尿液中的分离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朝晖 张明磊 +3 位作者 徐添珍 罗丽娟 杨潇 姚守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4-1740,共7页
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离子配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借助微波辅助加热,在二氧化硅表面快速制备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聚合时间比常规时间缩短了5倍.利用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均匀,Cr(... 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离子配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借助微波辅助加热,在二氧化硅表面快速制备Cr(Ⅲ)离子印迹聚合物,聚合时间比常规时间缩短了5倍.利用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均匀,Cr(Ⅲ)离子成功地包覆在厚度约为40nm的印迹壳层内.详细地探讨了该印迹材料的吸附性能,并利用该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充料,成功地用于尿样中Cr(Ⅲ)的固相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微波辅助 离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核-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离子催化铈(Ⅳ)离子氧化异丁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文玉 降青梅 +1 位作者 刘亚东 刘红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94-599,共6页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增加而增大,但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没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生成双核加合物的反应机理,通过kobs与HSO4-的依赖关系,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是Ce(SO4)2+,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离子 铈(Ⅳ)离子 异丁醇 催化剂 动力学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2-甲醛缩邻苯二胺敏感膜铬(Ⅲ)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普选 魏小平 +1 位作者 林达 李建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8,共4页
以噻吩-2-甲醛和邻苯二胺合成的双席夫碱噻吩-2-甲醛缩邻苯二胺(TDDB)为中性载体,将其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新型的铬(Ⅲ)离子选择性电极。室温下,电极对Cr3+的能斯特响应范围为1.00×10-6~5.00×10-2mol/L,斜... 以噻吩-2-甲醛和邻苯二胺合成的双席夫碱噻吩-2-甲醛缩邻苯二胺(TDDB)为中性载体,将其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新型的铬(Ⅲ)离子选择性电极。室温下,电极对Cr3+的能斯特响应范围为1.00×10-6~5.00×10-2mol/L,斜率为20.01mV/dec,检出限为2.98×10-7mol/L。电极响应时间随着待测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在整个浓度范围内小于70s,可连续使用10d;电极的pH使用范围为2.8~5.6。在优化条件下,用固定干扰离子法(FIM)考察了10余种离子的干扰情况,结果显示,电极对Cr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以该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直接电位法对废水中的Cr3+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 离子选择性电极 噻吩-2-甲醛缩邻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Cr(Ⅲ)齐聚物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稳杰 韩冬 +1 位作者 袁士义 温美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用离子交换分析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了水溶液中三价铬离子 [Cr(Ⅲ ) ]齐聚物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检测条件、流动相、离子强度对分析的影响 ,优化了分析条件。以 3mol/LNaClO4(内含 0 0 3mol/LHClO4)为流动相 ,在TSK GelSP 5PW离子... 用离子交换分析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建立了水溶液中三价铬离子 [Cr(Ⅲ ) ]齐聚物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检测条件、流动相、离子强度对分析的影响 ,优化了分析条件。以 3mol/LNaClO4(内含 0 0 3mol/LHClO4)为流动相 ,在TSK GelSP 5PW离子交换分析柱 ( 75mm× 7 5mmi d ,10 μm)上对制备样品中的Cr(Ⅲ )齐聚物进行分离 ,以 2 0 0nm波长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 ,重复性好 ,10min内便可完成对制备样品中 3种Cr(Ⅲ )齐聚物的色谱分离。用该方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条件下Cr(Ⅲ )齐聚物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凝胶柱 Cr()齐聚物 制备 分离 分析 铬()齐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形态 被引量:20
11
作者 康维钧 梁淑轩 +2 位作者 哈婧 申世刚 孙汉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2-575,共4页
采用单阀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并联 ,两柱交替采样逆向洗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Cr(Ⅲ )和Cr(Ⅵ ) ,分别用 15 %HNO3和 8%NH4 NO3洗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检测。富集 1min时Cr(Ⅲ )和Cr(Ⅵ )的特征浓度分别为 :1 5... 采用单阀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并联 ,两柱交替采样逆向洗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Cr(Ⅲ )和Cr(Ⅵ ) ,分别用 15 %HNO3和 8%NH4 NO3洗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检测。富集 1min时Cr(Ⅲ )和Cr(Ⅵ )的特征浓度分别为 :1 5 0 μg·L- 1 和 1 39μg·L- 1 ,Cr(Ⅲ )和Cr(Ⅵ )检出限 (3σ)分别为 1 0 3μg·L- 1 和 0 5 4 μg·L- 1 ;相对标准偏差 (10 μg·L- 1 )分别为 :3 4 1%和 1 80 % ,分析样品加标回收率在 93 5 %~ 10 7 5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分离 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环境水样 Cr() Cr(Ⅵ) 铬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铬(Ⅵ)和铬(Ⅲ)的在线化学发光监测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吕九如 张新荣 +2 位作者 张八合 秦伟 章竹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本文根据铬(Ⅵ)在酸性条件下可被H_2O_2还原为铬(Ⅲ)的性质,利用铬(Ⅲ)-H_2O_2-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水中铬(Ⅵ)和铬(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监测法。方法的检出限是4×10^(-11)g/mL;线性范围为1×10^(-10)~3×10^... 本文根据铬(Ⅵ)在酸性条件下可被H_2O_2还原为铬(Ⅲ)的性质,利用铬(Ⅲ)-H_2O_2-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水中铬(Ⅵ)和铬(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监测法。方法的检出限是4×10^(-11)g/mL;线性范围为1×10^(-10)~3×10^(-5)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11)。此法操作简便、选择性较好,适用于环境水中铬(Ⅵ)和铬(Ⅲ)的实时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和铬(Ⅵ)的离子色谱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玉芝 邵光幻 牟世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6-450,共5页
本文对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Ⅲ)经柱前衍生,与以CrO_4^(2-)状态存在的Cr(Ⅵ)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Ⅲ)和Cr(Ⅵ)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 本文对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Ⅲ)经柱前衍生,与以CrO_4^(2-)状态存在的Cr(Ⅵ)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Ⅲ)和Cr(Ⅵ)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扰.方法灵敏、简便,可作为监测水样中Cr(Ⅲ)和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 吡啶二羧酸 离子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痕量Cr(Ⅲ)和Cr(VI)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薛斌 李月华 +2 位作者 白晓琳 乔红运 王建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利用Cr(Ⅵ)与二苯基碳酰二肼(DPC)的显色反应及可见光谱法建立了对水样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同时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法将Cr(Ⅲ)氧化成Cr(Ⅵ),再与DPC进行显色反应.用此方法对含有Cr(Ⅲ)和Cr(Ⅵ)的混合水样... 利用Cr(Ⅵ)与二苯基碳酰二肼(DPC)的显色反应及可见光谱法建立了对水样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同时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法将Cr(Ⅲ)氧化成Cr(Ⅵ),再与DPC进行显色反应.用此方法对含有Cr(Ⅲ)和Cr(Ⅵ)的混合水样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分析方法性能.对影响各反应的条件及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测定水样中铬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铬(Ⅵ)及铬()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Ⅲ)和铬(Ⅵ)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孔庆安 吴奇藩 +1 位作者 林罗发 郑章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74-76,共3页
研究了内装活性氧化铝的微型柱流动注射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FAAS)测定水体中μg/L级的Cr(Ⅲ)、Cr(Ⅵ)。用0.2mol/L氨水将活性氧化铝转为碱式以吸附Cr(Ⅲ),1mol/L硝酸洗脱;用0.0... 研究了内装活性氧化铝的微型柱流动注射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FAAS)测定水体中μg/L级的Cr(Ⅲ)、Cr(Ⅵ)。用0.2mol/L氨水将活性氧化铝转为碱式以吸附Cr(Ⅲ),1mol/L硝酸洗脱;用0.01mol/L的硝酸将活性氧化铝转为酸式以吸附Cr(Ⅵ),0.2mol/L的氨水洗脱,洗脱液直接送到喷雾器中。进样30s,浓度富集25倍。两种价态离子的校正曲线浓度范围在1~50μg/L之间,检测限分别为0.6和0.7μg/L,样品分析速率为60样/h。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实际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流动注射 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烟酸、双水杨基缩乙二胺合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保学 尚树川 +4 位作者 邹立状 王大庆 张晓凯 朱丽 任建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2-494,共3页
取代烟酸、双水杨基缩乙二胺合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周保学,尚树川,邹立状,王大庆,张晓凯,朱丽,任建成(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济南,250014)关键词葡萄糖耐量因子,铬(Ⅲ)配合物,合成1974年Mertz[... 取代烟酸、双水杨基缩乙二胺合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周保学,尚树川,邹立状,王大庆,张晓凯,朱丽,任建成(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济南,250014)关键词葡萄糖耐量因子,铬(Ⅲ)配合物,合成1974年Mertz[1]等人提出体内活性的葡萄糖耐量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络合物 烟酸 双水杨基 缩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铬(Ⅲ)阳离子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树和 顾云兰 张根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843-1846,共4页
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铬(Ⅲ)阳离子配合物,对洗脱剂、树脂(001×7和D001)进行了选择,并对洗脱剂浓度、流量、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最后将分离出来的3种铬(Ⅲ)阳离子配合物进行可见光谱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提供的数据相吻合。结果表明... 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铬(Ⅲ)阳离子配合物,对洗脱剂、树脂(001×7和D001)进行了选择,并对洗脱剂浓度、流量、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最后将分离出来的3种铬(Ⅲ)阳离子配合物进行可见光谱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提供的数据相吻合。结果表明,使用D001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及采用0.1,0.5,2 mol/L的高氯酸来洗脱和分离3种铬(Ⅲ)阳离子配合物的效果较好。该研究在制取、提纯无机盐的高纯化合物以及配离子的分离、鉴定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铬()阳离子配合物 交换分离 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河水中的Cr(Ⅵ)和Cr(Ⅲ) 被引量:8
18
作者 贺容利 杨秋菊 +1 位作者 黄可 侯贤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0,共2页
Chromium(Ⅵ)can react with diphenylcarbazide(DPC)in perchloric acidic medium to form the complex of chromium(Ⅵ)-DPC which can be extracted with n-pentanol.This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 Chromium(Ⅵ)can react with diphenylcarbazide(DPC)in perchloric acidic medium to form the complex of chromium(Ⅵ)-DPC which can be extracted with n-pentanol.This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hromium(Ⅵ)and chromium(Ⅲ)in river water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KMnO4 was used as the oxidant for the oxidation of chromium(Ⅲ)to chromium(Ⅵ)which was then determined by the same way.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007 mg·L-1and Beer’s law was obeyed in a wide linear dynamic range of 0.0007~1.0 mg·L-1chromium(Ⅵ).The recovery of chromium(Ⅵ)and chromium(Ⅲ)was 100%~112%and 89%~10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法 河水 Cr(Ⅵ)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分离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和Cr(Ⅲ)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威 胡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47-448,共2页
叙述了在0.5~2.0mol·L^(-1)盐酸中用聚酰胺分离水中Cr(Ⅵ)和Cr(Ⅲ),吸附的Cr(Ⅵ)用10g·L^(-1)氢氧化钠从柱上洗脱,用此法测定了水中Cr(Ⅵ)与Cr(Ⅲ),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1%和1.5%,回收率分别大于98.8%和94.6%。
关键词 聚酰胺 吸光光度法 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与Au(Ⅲ)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渝阳 董娇 +2 位作者 王娜 高鹏 臧树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nmCdTeQDs的粒径为2.82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nmCdTeQDs的粒径为2.82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率为28%;讨论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u(Ⅲ)对CdTeQDs的荧光猝灭,Au(Ⅲ)的浓度在2.1×10^-8~6.0×10^-7mol·L^-1与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0903+1.713c,r=0.9984,检出限为9.4×10^-9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Au()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