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吸附剂改性栗蓬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欣 孙昊雪 +1 位作者 宋子琪 吴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间0.5 h。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栗蓬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条件,在改性栗蓬投加量0.8 g、Cr(Ⅵ)初始浓度20 mg·L^(-1)、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率为61.8%。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蓬 过氧化氢 改性 生物吸附剂 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iation of chromium in soil inoculated with Cr(Ⅵ)-reducing strain,Bacillus sp.XW-4
2
作者 徐卫华 刘云国 +4 位作者 曾光明 周鸣 樊霆 王欣 夏文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53-257,共5页
Cr(Ⅵ)-amended soil was inoculated with Cr(Ⅵ)-reducing strain,Bacillus sp.XW-4 and incubated at 28 ℃in an incubator. Cr(Ⅵ)reduction,available Cr and Cr fractionin soi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 Cr(Ⅵ)-amended soil was inoculated with Cr(Ⅵ)-reducing strain,Bacillus sp.XW-4 and incubated at 28 ℃in an incubator. Cr(Ⅵ)reduction,available Cr and Cr fractionin soi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f Bacillus sp.XW-4 can promote Cr(Ⅵ)reduction,but inoculation of this strain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crease of available Cr content in soil.In controls (without this strain)amended with 100 and 200 mg/kg of Cr(Ⅵ),Cr(Ⅵ)contents decrease to about 41 and 92 mg/kg respectively after incubation of 4 d,while in soil inoculated with XW-4,Cr(Ⅵ)contents decrease to about 18 and 60 mg/kg,respectively.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Cr in soils with inoculation of XW-4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Chromium is partitioned into water soluble Cr,exchangeable Cr,precipitated Cr,Cr bound to organics and residual Cr.The highest content of Cr is observed in residual form and water soluble Cr is not detected for all treatments after 42 d,but the soils inoculated with Bacillus sp.XW-4 contain higher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Cr and lower content of precipitated Cr than the soil without the inoculum.Inoculation of Bacillus sp.XW-4 can increase chromium activity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p. Cr(ⅵ reduction available chromium Cr f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改性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Cr(Ⅵ)的吸附性能
3
作者 范晓宁 王芳芳 +4 位作者 孙铭泽 邱亚茹 程明治 鲍弈帆 陈常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6,共10页
针对重金属Cr(Ⅵ)的污染问题,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通过Fe改性制备木质素基活性炭(SLA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制备过程中Fe投加比率、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对SLAC的Cr(Ⅵ)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对优选的SLAC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 针对重金属Cr(Ⅵ)的污染问题,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通过Fe改性制备木质素基活性炭(SLA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制备过程中Fe投加比率、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对SLAC的Cr(Ⅵ)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对优选的SLAC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此外,考察了溶液pH、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行为及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当溶液pH=1、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 L时,优选SLAC吸附剂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6%。所制备的SLAC吸附Cr(Ⅵ)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循环使用6次后的吸附性能良好。SLAC在去除Cr(Ⅵ)的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主要源于其对Cr离子在静电吸引、含氧官能团络合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耦合作用机制上的能力提升,为含重金属Cr(Ⅵ)的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 木质素磺酸钠 吸附机理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copper(Ⅱ) and chromium(Ⅵ) on diaspore
4
作者 刘晓文 王建绒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4期515-519,共5页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 The adsorption of Cu(Ⅱ)and Cr(Ⅵ)on diaspore was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BET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metry.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most reaches within 60 min.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u(Ⅱ)and Cr(Ⅵ)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Langmuir equation.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u(Ⅱ)and Cr(Ⅵ)are 1.944 and 1.292 mg/g,respectively.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Ⅱ)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lution pH,but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Cr(Ⅵ)decreases.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zeta potential theoretical and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metal ions and diaspor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SPORE ADSORPTion copper(Ⅱ chromium(ⅵ zeta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r(Ⅵ)的抗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振华 王祥宝 +3 位作者 王炳源 陆洪省 隋业伟 张翠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6,49,共6页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 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SD。SD的Cr(Ⅵ)耐受质量浓度可达3 200 mg/L;在150 mg/L Cr(Ⅵ)中培养时,菌落较不加Cr(Ⅵ)时少且分散,但单菌落较大;SD细胞表面粗糙,似有沉淀物产生。以酵母浸粉为碳源,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0℃时菌株SD可较好生长。在150 mg/L Cr(Ⅵ)下,SD对Cr(Ⅵ)的去除率为39.67%。研究表明Enterobacter cloacae SD可耐受高质量浓度Cr(Ⅵ)的同时,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这为Cr(Ⅵ)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分离鉴定 阴沟肠杆菌 Cr()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与低分子有机酸复配淋洗修复Cr(Ⅵ)污染土壤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宗政 李文轩 +3 位作者 董春婷 赵润谦 王春虎 仇荣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 为探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氨三乙酸(NTA)替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在复配淋洗剂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NTA和EDTA与草酸和酒石酸所配制的复配淋洗剂在不同浓度、固液比、pH值和淋洗时间下对Cr(Ⅵ)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及淋洗动力学,此外还使用顺序提取方案(BCR)分析了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迁移率和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等体积的0.25 mol·L^(-1)NTA和0.3 mol·L^(-1)草酸在固液比为1∶9、pH为3、淋洗时长为240 min条件下达到最大Cr(Ⅵ)去除效率82.94%,这与使用EDTA淋洗时的效率相近;该复配淋洗剂淋洗Cr(Ⅵ)污染土壤时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BCR实验结果表明,NTA和草酸复配淋洗后土壤中Cr的弱酸可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组分含量分别从6346.67、4280.00、2387.67 mg·kg^(-1)下降至1161.67、433.35、741.00 mg·kg^(-1),可还原态组分从2746.67 mg·kg^(-1)上升至6016.67 mg·kg^(-1),污染土壤重金属迁移率下降。淋洗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3.47%上升至30.56%,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从46.32、329.09μg·d^(-1)·g^(-1)降低至29.36、131.98μg·d^(-1)·g^(-1),土壤结构基本与原土一致。因此,NTA与草酸复配淋洗剂是一种高效且对土壤影响较小的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洗 Cr() 复配淋洗剂 淋洗动力学 BCR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离子对纳米铁在Cr(Ⅵ)溶液中晶相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戴雨薇 刘静 +1 位作者 付佳慧 刘爱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0-1650,共11页
纳米零价铁(nZVI)与水中六价铬[Cr(Ⅵ)]进行反应时,其本身的结构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效能和性质.本文主要探究Cr(Ⅵ)溶液中共存重金属离子(Co^(2+)、Cd^(2+)、Ni^(2+)、Cu^(2+))和阴离子(Cl^(−)、CO_(3)^(2−)、NO_(3)^(−)、SO_(4)^(2... 纳米零价铁(nZVI)与水中六价铬[Cr(Ⅵ)]进行反应时,其本身的结构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效能和性质.本文主要探究Cr(Ⅵ)溶液中共存重金属离子(Co^(2+)、Cd^(2+)、Ni^(2+)、Cu^(2+))和阴离子(Cl^(−)、CO_(3)^(2−)、NO_(3)^(−)、SO_(4)^(2−))对nZVI晶相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存的重金属离子均能够促进nZVI氧化,促进nZVI转化为纤铁矿(γ-FeOOH)和针铁矿(α-FeOOH).共存的阴离子对nZVI的晶相影响与铬和阴离子浓度有关.当Cr为10 mg∙L^(−1)时,4种阴离子均抑制nZVI的氧化作用;当Cr为20 mg∙L^(−1)时,NO_(3)^(−)、SO_(4)^(2−)促进nZVI氧化,CO_(3)^(2−)抑制nZVI氧化,低浓度Cl^(−)(20 mg∙L^(−1))促进nZVI晶相转化,高浓度Cl^(−)(200 mg∙L^(−1))抑制Fe(0)转化为γ-FeOOH和γ-Fe_(2)O_(3)、Fe_(3)O_(4)的混合物;当Cr≥50 mg∙L^(−1)时,nZVI氧化受到抑制,此时4种阴离子没有明显作用.该研究对于探讨复杂环境条件下nZVI结构与去除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r() 共存离子 晶相转化 去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的铬(Ⅵ) 被引量:1
8
作者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谢开 +1 位作者 马承愚 刘书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 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H_(2)SO_(4)预氧化和KOH活化制备活性炭,其Langmuir比表面积达到1 580.94 cm^(2)/g。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 H为2,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0.5 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Cr(Ⅵ)的吸附量为28 mg/g。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更好地描述棉花秸秆活性炭吸附Cr(Ⅵ)的过程,R^(2)为0.988 24,说明棉花秸秆活性炭的表面Cr(Ⅵ)主要以单分子层形态吸附。活性炭对铬(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50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棉花秸秆 活性炭 吸附铬()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改性聚苯乙烯树脂对水体中铅(Ⅱ)、铬(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舒焕 董岁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采用乙二胺对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进行改性,利用改性后的树脂去除溶液中的铅(Ⅱ)和铬(Ⅵ)。通过改变pH、时间、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确定最佳吸附实验条件,得到改性后的树脂对铅(Ⅱ)和铬(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9.60mg/g和128.28mg/... 采用乙二胺对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进行改性,利用改性后的树脂去除溶液中的铅(Ⅱ)和铬(Ⅵ)。通过改变pH、时间、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确定最佳吸附实验条件,得到改性后的树脂对铅(Ⅱ)和铬(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9.60mg/g和128.28mg/g。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树脂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去离子法(EDI)处理含Cr(Ⅵ)废水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恩鹏 王译旋 +2 位作者 田鹏 苗雨欣 康艳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吸附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 V时,达到最大,为22.0%;pH为1.0~9.0时,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不大;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9.5 mg/L、电压20 V、pH 6.0~7.0、电解时间60 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4.4%;Cu^(2+)(初始质量浓度100.3 mg/L)的存在使Cr(Ⅵ)去除率降低至80.2%,降低了1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膜 Cr() 去除率 透过率 吸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罗祖云 刘昕悦 +2 位作者 张嘉冰 蔡雨晴 吕燕根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6,共7页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的分层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极高孔隙率从而提升了其吸附效率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对水质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通过水热还原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吡咯添加量的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的分层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极高孔隙率从而提升了其吸附效率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对水质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通过水热还原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吡咯添加量的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了该气凝胶对水体中孔雀石绿、重金属六价铬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六价铬的去除率都高达91%以上。本研究制备出的三维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对于提高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气凝胶 孔雀石绿 铬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胡志彪 陈杰斌 +3 位作者 张著森 周云龙 李福新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Cr(Ⅵ)离子的吸附能力随其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pH值<3时,竹炭能够很好地适应Cr(Ⅵ)离子初...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Cr(Ⅵ)离子的吸附能力随其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pH值<3时,竹炭能够很好地适应Cr(Ⅵ)离子初始浓度的变化,12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对其有较好的去除率;按Cr(Ⅵ)/竹炭质量比为1∶1200投加竹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87.8%以上;竹炭对Cr(Ⅵ)离子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在低于20℃的较低温度下容易进行,吸附效果更好。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铬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吸附 Cr()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光催化还原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自力 刘宏伟 李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了Cu2O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含铬(Ⅵ)废水降解还原的光催化反应,同时与Bi2WO6、TiO2等光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比较。研究表明,在300W高压汞灯照射下反应1.5h,Cu2O、Bi2WO6和TiO2光催化剂对铬(Ⅵ)的光催化还原降解率... 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了Cu2O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含铬(Ⅵ)废水降解还原的光催化反应,同时与Bi2WO6、TiO2等光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比较。研究表明,在300W高压汞灯照射下反应1.5h,Cu2O、Bi2WO6和TiO2光催化剂对铬(Ⅵ)的光催化还原降解率分别为69.5%、61.5%和44.2%,与其禁带宽度(2.0eV、3.0eV、3.2eV)成反比,Cu2O较窄的禁带宽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Cu2O光催化还原铬(Ⅵ)废水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废水的pH为3.0,Cu2O光催化剂用量为0.25g·L^(-1)。在上述工艺条件下,300W高压汞灯光照反应时间4h后,废水中的铬(VI)有82%被还原。采用微分法对Cu2O光催化还原含铬(Ⅵ)废水反应进行了化学动力学研究,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方程为:υ=0.681CCr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光催化 铬离子()废水 钨酸铋 光催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叔丁基杯[4]芳烃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铬(Ⅵ)离子的萃取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范才 文家新 +2 位作者 王亚玲 胡小冬 马啸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63,共5页
合成了分别含吡啶基团和N,N-二甲基苯胺基团的2种对叔丁基杯[4]芳烃Schiff碱衍生物3a和3b.研究了这2种杯芳烃衍生物对铬(Ⅵ)离子的萃取作用,测定了水相pH值和振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3b比3a对铬(Ⅵ)离子具有更好的萃取效... 合成了分别含吡啶基团和N,N-二甲基苯胺基团的2种对叔丁基杯[4]芳烃Schiff碱衍生物3a和3b.研究了这2种杯芳烃衍生物对铬(Ⅵ)离子的萃取作用,测定了水相pH值和振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3b比3a对铬(Ⅵ)离子具有更好的萃取效果,探讨了萃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合成 芳烃 Schiff碱衍生物 铬()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光度检测天然水中铬(Ⅵ)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云芝 谢永洪 +3 位作者 杨坪 钱蜀 张丹 廖激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487,490,共4页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六价铬,给出了试验装置及分析流程的图解。水样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分取500μL进样,经保护柱(IonPac AG7)及分离柱(IonPac AS7)分离,由流量为0.25 mL.min-1的淋洗液(300 mmol.L-1硫酸铵和120 mmol.L-...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六价铬,给出了试验装置及分析流程的图解。水样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分取500μL进样,经保护柱(IonPac AG7)及分离柱(IonPac AS7)分离,由流量为0.25 mL.min-1的淋洗液(300 mmol.L-1硫酸铵和120 mmol.L-1氨水的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与以流量为0.15 mL.min-1二苯羰酰二肼显色液在混合器中混合后,在反应圈中显色,在540 nm波长处作光度检测。线性范围在0.02-50μg.L-1之间,检出限(3S/N)为0.010μg.L-1。对一水样作了12次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光度检测 铬() 天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形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康维钧 梁淑轩 +2 位作者 哈婧 申世刚 孙汉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2-575,共4页
采用单阀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并联 ,两柱交替采样逆向洗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Cr(Ⅲ )和Cr(Ⅵ ) ,分别用 15 %HNO3和 8%NH4 NO3洗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检测。富集 1min时Cr(Ⅲ )和Cr(Ⅵ )的特征浓度分别为 :1 5... 采用单阀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并联 ,两柱交替采样逆向洗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Cr(Ⅲ )和Cr(Ⅵ ) ,分别用 15 %HNO3和 8%NH4 NO3洗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检测。富集 1min时Cr(Ⅲ )和Cr(Ⅵ )的特征浓度分别为 :1 5 0 μg·L- 1 和 1 39μg·L- 1 ,Cr(Ⅲ )和Cr(Ⅵ )检出限 (3σ)分别为 1 0 3μg·L- 1 和 0 5 4 μg·L- 1 ;相对标准偏差 (10 μg·L- 1 )分别为 :3 4 1%和 1 80 % ,分析样品加标回收率在 93 5 %~ 10 7 5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分离 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环境水样 Cr(Ⅲ) Cr() 铬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对铬(Ⅵ)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伍钧 漆辉 郭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不同母质发育的4种黄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黄壤对Cr(Ⅵ)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等温吸附曲线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最大吸附量(M)为冰碛黄壤>玄武岩黄壤>再积黄... 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不同母质发育的4种黄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黄壤对Cr(Ⅵ)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等温吸附曲线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最大吸附量(M)为冰碛黄壤>玄武岩黄壤>再积黄壤>老风化壳黄壤。酸度和温度对黄壤吸附Cr(Ⅵ)均有影响。随pH值升高,吸附量下降,当pH值升高到一定时,吸附量不再有所变化;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其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吸附特性 振荡平衡法 西南地区 等温吸附曲线 Freundilich方程 LANGMUI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铬(Ⅵ)和铬(Ⅲ)的在线化学发光监测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吕九如 张新荣 +2 位作者 张八合 秦伟 章竹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本文根据铬(Ⅵ)在酸性条件下可被H_2O_2还原为铬(Ⅲ)的性质,利用铬(Ⅲ)-H_2O_2-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水中铬(Ⅵ)和铬(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监测法。方法的检出限是4×10^(-11)g/mL;线性范围为1×10^(-10)~3×10^... 本文根据铬(Ⅵ)在酸性条件下可被H_2O_2还原为铬(Ⅲ)的性质,利用铬(Ⅲ)-H_2O_2-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水中铬(Ⅵ)和铬(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监测法。方法的检出限是4×10^(-11)g/mL;线性范围为1×10^(-10)~3×10^(-5)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11)。此法操作简便、选择性较好,适用于环境水中铬(Ⅵ)和铬(Ⅲ)的实时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杏 沈根祥 +4 位作者 胡双庆 顾海蓉 崔春燕 朱明远 赵晓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0-1307,共8页
采集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稻田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式。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整体上随污染物... 采集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稻田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式。铬(Ⅵ)和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整体上随污染物浓度升高,酶活性降低,但低浓度菲对过氧化氢酶表现出略微激活效应。以暴露第7 d为评价终点,铬(Ⅵ)暴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EC10和EC20分别为203.61、471.48 mg·kg-1,菲暴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EC10和EC20分别为299.89 mg·kg-1和大于800.00 mg·kg-1,复合暴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EC10和EC20分别为116.14、349.28 mg·kg-1;铬(Ⅵ)暴露对土壤脱氢酶EC10和EC20都小于50.00 mg·kg-1,菲暴露对土壤脱氢酶EC10和EC20分别为113.63、223.49 mg·kg-1,复合暴露对土壤脱氢酶EC10和EC20都小于100.00 mg·kg-1。表明脱氢酶比过氧化氢酶更加敏感。采用酶活性净变量法评价交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铬(Ⅵ)和菲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交互作用方式均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过氧化氢酶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和铬(Ⅵ)的离子色谱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玉芝 邵光幻 牟世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6-450,共5页
本文对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Ⅲ)经柱前衍生,与以CrO_4^(2-)状态存在的Cr(Ⅵ)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Ⅲ)和Cr(Ⅵ)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 本文对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Ⅲ)经柱前衍生,与以CrO_4^(2-)状态存在的Cr(Ⅵ)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Ⅲ)和Cr(Ⅵ)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扰.方法灵敏、简便,可作为监测水样中Cr(Ⅲ)和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 吡啶二羧酸 离子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