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解方法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锑镉铬钕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宇翔 徐红斌 +2 位作者 葛宇 曹程明 巢强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31-1033,1036,共4页
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湿法消化、湿法回流消化和微波消化)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锑、镉、铬和钕的影响,并考察了氢氟酸对粉类化妆品消解的作用。结果表明:湿法回流消化和微波消化法适合于不同种类样品的前... 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湿法消化、湿法回流消化和微波消化)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锑、镉、铬和钕的影响,并考察了氢氟酸对粉类化妆品消解的作用。结果表明:湿法回流消化和微波消化法适合于不同种类样品的前处理。氢氟酸可充分破坏二氧化硅晶格,是粉类化妆品中测定锑所必须的;但稀土元素与氢氟酸会生成难溶氟化物沉淀,故钕的测定不宜加入氢氟酸消解。通过充分回流消化或微波消化,在不加入氢氟酸破坏二氧化硅晶格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粉类化妆品中的镉、铬和钕充分提取出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8.5%范围,相对标准偏差(n=11)在4.25%-6.0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前处理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釉上彩用铬锑钛黄色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洪琛 沈华荣 +2 位作者 曹春娥 李枝晖 卢希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85,共5页
通过固相法,以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锑、重铬酸钾为原料合成釉上无毒环保铬锑钛黄色料,研究了原料的组成、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色料呈色的影响,确定了其较好的配方组成和合成制度,制备出呈色效果较好的釉上铬锑钛黄色料,并采用XRD... 通过固相法,以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锑、重铬酸钾为原料合成釉上无毒环保铬锑钛黄色料,研究了原料的组成、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色料呈色的影响,确定了其较好的配方组成和合成制度,制备出呈色效果较好的釉上铬锑钛黄色料,并采用XRD、SEM、色度分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好的铬锑钛黄色料配方为二氧化钛88.2%、三氧化二锑8.8%、重铬酸钾3%;合成温度为1200~1230℃,保温时间为60 min;合成样品为纯相固溶有铬和锑的金红石,晶粒发育完善、分散良好,多为1μm以下的粒状,有一些发育成四方柱形,长度为3~5μm;其呈色为鲜亮的橘黄色,黄度值可高达4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锑钛黄色料 固相法 釉上彩 无毒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VI类Fenton-混凝同步去除印染废水中苯胺、Cr6+、锑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麒 薛罡 +1 位作者 钱雅洁 刘振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0,共4页
采用零价铁类Fenton-混凝法同步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苯胺类物质、Cr6+、锑。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初始pH、铁刨花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苯胺类物质、Cr6+、锑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0,铁刨花投加量为0.2... 采用零价铁类Fenton-混凝法同步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苯胺类物质、Cr6+、锑。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初始pH、铁刨花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苯胺类物质、Cr6+、锑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0,铁刨花投加量为0.2 g/mL,H2O2投加量为1.0 mL/L,反应时间为4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苯胺类物质、Cr6+、锑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5%、99%、89%以上,均可达到现行排放标准GB 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类FENTON 苯胺类物质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Ti_(1-2x)Cr_(x)Sb_(x)O_(2)纳米黄色色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小坚 张小珍 +4 位作者 刘华锋 陈仁华 韩博涛 王少华 李璐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2-939,共8页
以偏钛酸为钛源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金红石型Ti_(1-2x)Cr_(x)Sb_(x)O_(2)(x=0.050、0.075、0.100、0.125)纳米黄色色料,主要研究了Cr/Sb共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Ti_(1-2x)Cr_(x)Sb_(x)O_(2)色料的晶型结构、呈色性能和显微形貌等的影响。结果... 以偏钛酸为钛源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金红石型Ti_(1-2x)Cr_(x)Sb_(x)O_(2)(x=0.050、0.075、0.100、0.125)纳米黄色色料,主要研究了Cr/Sb共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Ti_(1-2x)Cr_(x)Sb_(x)O_(2)色料的晶型结构、呈色性能和显微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ol%-12.5mol%Cr/Sb共掺杂都可获得金红石型钛铬黄色料。Cr/Sb掺杂量增加,色料的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煅烧温度从950℃升至1200℃,色料的明度值(L^(*))逐渐减小,a^(*)值逐渐增加,而b^(*)值先增大后又明显减小。适量的Cr/Sb掺杂可有效抑制色料晶粒生长。当煅烧温度为1100℃时,合成的Ti_(0.8)Cr_(0.1)Sb_(0.1)O_(2)色料的b^(*)值达到46.64,呈现出深黄色色调,晶粒平均粒径仅211 nm左右,近红外反射率可达69%以上。合成的钛铬黄色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溶液腐蚀性能,且在透明釉中表现优异的稳定性和呈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型结构 黄色色料 铬锑共掺杂 稳定性 近红外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