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PVC塑料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芳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7,1508,共11页
石油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增塑性能已成功占据聚氯乙烯(PVC)增塑剂市场超过80%的份额,但该类增塑剂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存在长期的危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被限制使用,因此,在PVC增塑剂行业中,采用环保可再... 石油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增塑性能已成功占据聚氯乙烯(PVC)增塑剂市场超过80%的份额,但该类增塑剂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存在长期的危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被限制使用,因此,在PVC增塑剂行业中,采用环保可再生的生物基增塑剂代替石油基增塑剂势在必行。生物可再生资源分布广泛、绿色环保、化学结构丰富,为研发新型生物基PVC增塑剂提供了空间。该文简述了国内外增塑剂市场的概况;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生物基PVC增塑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植物油类(大豆油类、蓖麻油类)、腰果酚类、柠檬酸酯类、香草酸类、乳酸类、酒石酸类和其他类型的生物基(异山梨酯类、琥珀酸酯类等)增塑剂的研究与应用;最后,在生物质原料和合成工艺的创新性研究、理论计算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新方法应用、生物基PVC增塑剂增塑机理、毒理性和降解性的探究以及产品功能化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生物基材料不仅有望在健康、环境保护及产品生命周期提升等方面贡献积极成效,还能有效减少CO_(2)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增塑剂 聚氯乙烯 香草酸 乳酸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对苯二甲酸升级再造MOF材料及其阻燃应用
2
作者 杜心悦 陈圣春 +2 位作者 钱俊峰 何明阳 陈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77-2787,共11页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酸分别与氢氧化锂、硝酸铝通过常温法和水热法制得Li-MOF和Al-MOF,然后通过熔融挤出共混,分别将APP/Li-MOF、Sb_(2)O_(3)/Al-MOF阻燃体系添加到聚乳酸(PLA)和软质聚氯乙烯(PVC)中制成PLA/APP/Li-MOF和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和热重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型量热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Li-MOF的少量加入可明显改善PL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Li-MOF质量分数为1.5%的PLA/APP/Li-MOF复合材料阻燃效果最佳,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0.3%提升至34.2%、阻燃等级由V-2提升至V-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释放热(THR)均有所降低,残炭率也有所提高。与PVC/Sb_(2)O_(3)相比,Al-MOF的添加明显改善了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当Al-MOF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8.5%提升至32.5%,同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0.1%和1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对苯二甲酸 高价值利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聚乳酸 软质聚氯乙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OA-ZnO低共熔溶剂体系热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姚海威 毛瑞 +1 位作者 王飞 余水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2,共6页
针对氧化锌在氯化胆碱-二水合草酸(CC-OA)体系中溶解度及溶解速度受温度制约的问题,采用热重分析法探究ZnO质量浓度、保温时间及温度对CC-OA-ZnO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OA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是水分的脱... 针对氧化锌在氯化胆碱-二水合草酸(CC-OA)体系中溶解度及溶解速度受温度制约的问题,采用热重分析法探究ZnO质量浓度、保温时间及温度对CC-OA-ZnO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OA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是水分的脱除与氢键的断裂,CC-OA重新分解为ChCl和OA;随后进入OA的热分解阶段;最终则是ChCl的热分解阶段。对于CC-OA-ZnO体系,其热分解机理同样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和第3阶段与CC-OA相同;在第1阶段中,CC-OA-ZnO体系不仅需克服氢键作用,还需克服聚合作用。随着ZnO质量浓度的增加,CC-OA-ZnO体系的热重(TG)及微分热重(DTG)曲线呈现出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表明随着ZnO质量浓度的增加,体系具有更好的短期热稳定性。在保温时间为0~64 h时,较高的ZnO质量浓度有利于提升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且体系的最终现象与原样相比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氧化锌 热稳定性 氯化胆碱 二水合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虾青素工艺优化及机理初探
4
作者 刘宇航 相欢 +6 位作者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潘创 李春生 赵永强 郝淑贤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虾壳中虾青素的高效安全提取技术是促进虾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的途径之一。利用乳酸-氯化胆碱构成的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的虾青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低共熔溶剂的物化性质分析探究其对虾青素的提取... 虾壳中虾青素的高效安全提取技术是促进虾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的途径之一。利用乳酸-氯化胆碱构成的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的虾青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低共熔溶剂的物化性质分析探究其对虾青素的提取机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乳酸-氯化胆碱摩尔比为2.5∶1,含水量(w)为9.5%,超声时间为30.5 min,实际得率为24.41μg·g-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低共熔溶剂合成时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二者融合产生的氢键可能是促进虾青素高效提取的主要原因,黏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提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低共熔溶剂 乳酸 氯化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乳酸/愈创木酚三元共熔溶剂提取灵芝多糖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仙玉 李镕基 +1 位作者 李小艳 刘贵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4-41,共8页
本研究采用氯化胆碱/乳酸/愈创木酚三元共熔溶剂(DES)来提取灵芝多糖(GLPs),优化DES溶剂提取灵芝多糖的工艺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本研究采用氯化胆碱/乳酸/愈创木酚三元共熔溶剂(DES)来提取灵芝多糖(GLPs),优化DES溶剂提取灵芝多糖的工艺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对GLP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初步研究了DES提取GLPs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5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 h、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30 g/mL的条件下,GLPs得率达9.20%±0.27%。FT-IR和GPC分析表明,4000~500 cm-1区域GLPs具有典型的多糖结构,GLPs的数均分子量为8057 Da,多分散系数为1.6。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显示,当GLPs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总还原力为0.67±0.04。此外,GLPs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366、6.179和2.440 mg/mL。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分析表明,DES与葡萄糖之间的结合能为65.29 kcal/mol,远高于水与葡萄糖之间的结合能(20.38 kcal/mol),DES提取多糖是通过三重氢键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DES提取GLPs效果优于传统热水提取方法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乳酸/愈创木酚 灵芝多糖 抗氧化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深度共熔溶剂选择性分离木质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常杰 刘钧 +2 位作者 郭姝君 王曦 付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0,26,共8页
近年来,以胆碱类为代表的生物基离子液体作为木质素的优良溶剂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Hansen溶解理论,设计出一种分别以乳酸(LA)和氯化胆碱(Ch Cl)为氢键供受体的新型离子液体——深度共熔溶剂(DES)作为木质素分离的溶剂.通过实验考... 近年来,以胆碱类为代表的生物基离子液体作为木质素的优良溶剂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Hansen溶解理论,设计出一种分别以乳酸(LA)和氯化胆碱(Ch Cl)为氢键供受体的新型离子液体——深度共熔溶剂(DES)作为木质素分离的溶剂.通过实验考察了常压下Ch Cl/LA摩尔比、温度、时间对木质素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Ch Cl/LA摩尔比1∶9、温度90℃、时间12h,此时木质素的溶解率达90.1%,再生木质素纯度为96.3%.紫外可见光谱(UV)及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木粉中木质素经DES处理后被大量脱除;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预处理后的木粉中纤维素结构基本未被破坏;核磁共振谱(13C NMR)分析表明再生木质素由紫丁香基、愈创木基及少量对羟苯基结构单元组成;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溶液中的综纤维素只有少量发生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深度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 乳酸 Hansen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草酸型低共熔溶剂氧化脱除模拟油硫化物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佳慧 胡嘉 +2 位作者 赵荣祥 乔海燕 李秀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0-876,共7页
通过氯化胆碱和草酸在100℃下搅拌,合成了氯化胆碱/草酸型低共熔溶剂。以氯化胆碱/草酸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氧化萃取一体法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加... 通过氯化胆碱和草酸在100℃下搅拌,合成了氯化胆碱/草酸型低共熔溶剂。以氯化胆碱/草酸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氧化萃取一体法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加入量、萃取剂类型、硫化物类型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咪唑氟硼酸盐为萃取剂,n(H2O2)/n(S)=8、反应温度30℃、反应80 min时,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5%。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率仍然保持在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草酸 低共熔溶剂 二苯并噻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淮山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温国泉 刘永贤 +1 位作者 农梦玲 梁云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0-1594,共5页
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以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为供试药剂,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生长中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250 mg·L^(-1)矮壮... 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以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为供试药剂,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生长中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250 mg·L^(-1)矮壮素(CCC)能延缓淮山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趋势,提高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加速淮山药块茎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说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改善淮山药中后期生长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矮壮素 羟季铵·萘合剂 光合作用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温国泉 陆宇明 +3 位作者 钦洁 莫江妮 文成忠 吴建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7-1181,共5页
为探索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试验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研究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对南方地区淮山药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CC和CC+NAA在较低浓度时对淮山药叶片全N... 为探索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试验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研究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对南方地区淮山药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CC和CC+NAA在较低浓度时对淮山药叶片全N含量影响不大,而增加浓度却可以保持叶片生长后期具有较高的N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喷施CCC 2250 mg.-1提高了淮山药块茎膨大中期叶片P含量,并减缓块茎膨大中后期叶片K含量的下降,淮山药产量达到33 255.15 kg.hm-2,比对照及仅喷0.15%KH2PO4处理增幅为15.20%和13.22%;结薯比例最好,结单薯、双薯比例总和达到94.66%;块茎平均长度61.1 cm,说明CCC对块茎的伸长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矮壮素 羟季铵.萘合剂 叶片营养 产量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淮山药叶绿素及淀粉分解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温国泉 农梦玲 +1 位作者 刘永贤 吴永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1284,共4页
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以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为供试药剂,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叶绿素含量及淀粉分解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CC能延缓叶片叶绿素含... 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以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为供试药剂,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叶绿素含量及淀粉分解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CC能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提高叶片淀粉酶活性,有利于光合碳水化合物从源(叶片)向库(块茎)转移。喷施CCC 1750、2250 mg·L^(-1)及羟季铵·萘合剂(CC 225 mg·L^(-1)+NAA 20 mg·L^(-1))均可提高淮山药块茎膨大末期鲜薯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有利于鲜薯淀粉合成及产量提高,相互之间有正向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矮壮素 羟季铵·萘合剂 叶绿素含量 淀粉酶 ADPG焦磷酸化酶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NaCl胁迫与产酸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振泉 张咪 +2 位作者 王晓霖 梅秋艳 周海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5,共7页
比较了Na Cl含量为2.0%(低盐)和8.0%(高盐)的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趋势,并对高盐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探讨了不同分离株在蔬菜汁模型中耐Na Cl胁迫能力与产酸特性。结果表明,高浓... 比较了Na Cl含量为2.0%(低盐)和8.0%(高盐)的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趋势,并对高盐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探讨了不同分离株在蔬菜汁模型中耐Na Cl胁迫能力与产酸特性。结果表明,高浓度Na Cl对蔬菜自然携带的菌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盐泡菜的起始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p H下降速度均显著低于低盐泡菜,但发酵144 h后两者均能使产品p H达到3.5~3.8,大肠菌群数≤90 MPN/100 g。从高盐泡菜不同发酵阶段的卤水中分离获得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M0)和4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1、M3、M4和M6)。菌株在0~10%Na Cl蔬菜汁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其中E.faecium M0具有最高的生长速度和耐Na Cl胁迫能力。以菌株E.faecium M0和L.plantarum M3按1∶1接种8.0%Na Cl蔬菜汁产酸速度最快,发酵48 h p H值降至3.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菌株接种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氯化钠胁迫 产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地区淮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温国泉 钦洁 韦威旭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955-959,共5页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南方地区淮山药生产的影响效果,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研究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对南方地区淮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CC2250mg&...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南方地区淮山药生产的影响效果,以"桂淮2号"淮山药为供试品种,研究矮壮素(CCC)与羟季铵·萘合剂(氯化胆碱CC+萘乙酸NAA)对南方地区淮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CCC2250mg·L-1淮山药产量最高,达到33255.15kg·ha-1,比对照及仅喷0.15%KH2PO4处理增产15.20%和13.22%;喷施CCC2250mg·L-1有利于提高淮山药鲜薯的干物质含量,增加淮山药块茎干样的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促进了淮山药淀粉含量的提高,并同时能维持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而对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从而保证了其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矮壮素 羟季铵·萘合剂 产量 品质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微球制备及不同添加剂对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士 曾晗冰 +3 位作者 傅红兴 徐华梓 郑立程 李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66-33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了(91.07±4.22)%,突释率为(10.54±3.84)%,可缓释28d左右。结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引入添加剂可以制得包封率高、突释率低的BSA-PLGA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乳酸 微球体 血清白蛋白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钠催化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改性碱木质素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庆业 陈贤云 +3 位作者 邓华 甘卫星 黄思玉 蒙冕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以季铵盐氯化胆碱(ChCl)与乳酸(Lac)、尿素(U)、草酸(OA)、甲酸(FA)分别合成低共熔溶剂(DES)并对工业碱木质素(AL)进行改性,研究了由不同氢键供体与ChCl合成的DES体系、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对碱木质素改性的木质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以季铵盐氯化胆碱(ChCl)与乳酸(Lac)、尿素(U)、草酸(OA)、甲酸(FA)分别合成低共熔溶剂(DES)并对工业碱木质素(AL)进行改性,研究了由不同氢键供体与ChCl合成的DES体系、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对碱木质素改性的木质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ChCl/Lac)时,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ChCl/Lac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在120℃时,Lac与ChCl物质的量比值(n_(Lac)/n_(ChCl))为12,DES添加量为碱木质素质量的20倍(m_(DES)/m_(AL)=20),反应时间12 h,木质素提取率达95.37%;当反应温度降低到100℃,无催化剂时,木质素提取率为40.39%,使用8%碳酸钠为催化剂时,木质素提取率提高至74.87%。采用FT-IR、^(13)C NMR、TG和DTG对木质素样品进行表征,由FT-IR、^(13)C NMR结果可得,改性中β-O-4键断裂并引入羟甲基和甲氧基,改性后木质素主要结构单元为紫丁香基结构。从TG和DTG分析得到碳酸钠催化改性后木质素放热峰向高温移动,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氯化胆碱/乳酸 碱木质素 改性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接枝聚乳酸的合成及生物降解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敦胜 郭锡坤 吴伟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环己酮为溶剂,将聚氯乙烯(PVC)与聚乳酸(PLA)的钠盐进行反应,合成了以PVC为主链、PLA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PVC-g-PLA)。讨论了实验条件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接枝聚合物... 以环己酮为溶剂,将聚氯乙烯(PVC)与聚乳酸(PLA)的钠盐进行反应,合成了以PVC为主链、PLA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PVC-g-PLA)。讨论了实验条件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土壤掩埋试验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接枝物的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乳酸 接枝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丙二酸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成成 卜路霞 +1 位作者 赵爽 马占林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0-22,共3页
以氯化胆碱、丙二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无色、均匀的氯化胆碱-丙二酸室温离子液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该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黏度、密度等性质及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并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法对该离... 以氯化胆碱、丙二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无色、均匀的氯化胆碱-丙二酸室温离子液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该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电导率、黏度、密度等性质及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并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法对该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该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非常明显,该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较宽,是一种较理想的电沉积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丙二酸 离子液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离子液体脱除柴油中氮化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深 郭小雯 +1 位作者 刘进博 刘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合成低共熔离子液体氯化胆碱/草酸,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模型柴油和焦化柴油为原料考察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30℃,剂油质量比1∶7和沉降时间2 h的条件下,喹啉脱除率近100%,吲哚脱... 合成低共熔离子液体氯化胆碱/草酸,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模型柴油和焦化柴油为原料考察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30℃,剂油质量比1∶7和沉降时间2 h的条件下,喹啉脱除率近100%,吲哚脱除率为88.05%。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离子液体对焦化柴油中的氮化物也表现出较好脱除性能,在实验条件下,碱氮和总氮脱除率分别为96.61%、71.5%,且该低共熔离子液体经回收重复使用四次后,对焦化柴油的碱氮脱除率仍可达到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草酸低共熔离子液体 脱氮 喹啉 吲哚 焦化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钴对人eNOS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振华 邢飞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建立氯化钴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12(HUVEC-12)缺氧模型,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变化。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氯化钴的培养基培养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将已构建的pGL2-e... 目的:建立氯化钴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12(HUVEC-12)缺氧模型,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变化。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氯化钴的培养基培养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将已构建的pGL2-eNOS-p质粒转染HUVEC-1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在不同浓度氯化钴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eNOS启动子转录活性。结果:氯化钴刺激下HUVEC-12细胞培养上清的LDH含量随氯化钴作用浓度增加而提高;氯化钴刺激后转染细胞的eNOS启动子活性呈现随氯化钴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的趋势。结论:成功建立氯化钴诱导HUVEC-12细胞缺氧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启动子 乳酸脱氢酶 氯化钴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华祥 徐志刚 +1 位作者 袁超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42-2348,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48周龄白来航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种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氯化胆碱添加水平分别是450、750、1 050和1 650 mg/kg...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48周龄白来航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种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氯化胆碱添加水平分别是450、750、1 050和1 650 mg/kg,试验期13周。结果表明:1)各组蛋种鸡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450 mg/kg氯化胆碱组蛋种鸡成活率最低,与其他添加组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除蛋黄颜色(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鸡蛋蛋黄颜色最深;各组鸡蛋储存期差异不显著(P>0.05)。3)750 g/kg氯化胆碱组的蛋种鸡受精蛋孵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450 mg/kg氯化胆碱组(P<0.05)。研究提示,适宜的氯化胆碱添加水平(750 mg/kg)可提高蛋种鸡产蛋后期的成活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白来航鸡 孵化率 成活率 尿素氮 尿酸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催化聚酰胺酸亚胺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树波 杨帅 +3 位作者 杨依依 孟祥浩 武金亮 张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1-745,782,共6页
该文报道了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聚酰亚胺(PI)的清洁过程。首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获得聚酰胺酸(PAA);然后,以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DES)为催化剂,乙酸酐为脱水剂,协同实现PAA亚胺化... 该文报道了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聚酰亚胺(PI)的清洁过程。首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获得聚酰胺酸(PAA);然后,以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DES)为催化剂,乙酸酐为脱水剂,协同实现PAA亚胺化。所得产物PI可通过简单过滤分离。用FTIR、TGA-DSC和元素分析对PAA和P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DES催化剂与脱水剂用量对PAA亚胺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亚胺化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80℃,DES与乙酸酐体积比1∶2、PAA与DES物质的量比1∶2。红外表征结果证实了亚胺键的生成。此外,DES和DMF可重复使用,反应过程绿色,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吡啶、咪唑和喹啉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 聚酰胺酸 化学亚胺化 催化脱水 聚酰亚胺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