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方向
1
作者 文美莲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11期23-29,共7页
生物基化学纤维是指利用生物体内存在的或者代谢产生的一些高分子物质,结合高分子物理化学技术,开发出的性能良好的生物基再生纤维和生物基合成纤维。它们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品无污染和可降解等特性。概述各种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究、... 生物基化学纤维是指利用生物体内存在的或者代谢产生的一些高分子物质,结合高分子物理化学技术,开发出的性能良好的生物基再生纤维和生物基合成纤维。它们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品无污染和可降解等特性。概述各种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方向,总结目前研究较多的聚乳酸纤维、莱赛尔纤维、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以及蛋白改性纤维等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以期为生物基化学纤维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化学纤维 聚乳酸纤维 莱赛尔纤维 壳聚糖纤维 海藻纤维 蛋白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力研究
2
作者 马艳艳 许云辉 刘娜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对PLA纤维进行O_(2)等离子体-壳聚糖(CS)的联合整理,得到CS改性PLA(CS-PLA)纤维。分析研究了CS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增重率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探讨改性PLA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CS-PLA... 为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对PLA纤维进行O_(2)等离子体-壳聚糖(CS)的联合整理,得到CS改性PLA(CS-PLA)纤维。分析研究了CS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纤维增重率及断裂强力的影响,探讨改性PLA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CS-PLA纤维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CS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8 h时,CS-PLA纤维的断裂强力较未改性PLA纤维提高了39.76%。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经过复合处理后PLA纤维表面有一层均匀吸附的壳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改性后PLA纤维表面引入了羟基和氨基等官能团。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改性后纤维结晶度增加。热重分析结果显示CS-PLA纤维的热稳定性强于未改性PLA纤维。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表面羟基与氨基官能团的CS-PLA纤维有利于PLA纤维染色性能和服用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壳聚糖 改性 制备工艺 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SiO_(2)气凝胶/纤维素/聚丙烯复合水刺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染料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昊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朱祥祥 杨潇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生物质材料,以纤维素纤维/聚丙烯(CF/PP)为基材,经氧化后与以壳聚糖(CS)和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的CS-SiO_(2)混合溶液进行反应,再通过冷冻干燥得到CS-SiO_(2)气凝胶/氧化纤维素(OCF)/PP复合水刺非织...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生物质材料,以纤维素纤维/聚丙烯(CF/PP)为基材,经氧化后与以壳聚糖(CS)和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的CS-SiO_(2)混合溶液进行反应,再通过冷冻干燥得到CS-SiO_(2)气凝胶/氧化纤维素(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其对有机染料吸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CS-SiO_(2)气凝胶/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微孔结构,在O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出现了归属于CS和SiO_(2)的红外特征峰;当TEOS体积分数为25%时,制得的样品在30℃、pH值为7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效率可达99.63%,经5次重复使用后,其对MB的吸附效率仍保持在80.59%左右;相比于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CS-SiO_(2)气凝胶/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聚丙烯水刺非织造材料 壳聚糖 二氧化硅 气凝胶 有机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彭亚倩 张宇 +3 位作者 王迎坤 林裕凯 徐荷澜 侯秀良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纤维素纳米晶(CNCs)强力好,可自组装,但其溶液具有高分散性而无法成丝,壳聚糖生物相容性好,其溶液可纺性好,但纤维力学性能差。本文提出用壳聚糖溶液(CS)协助CNCs纺丝,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CS CNC)复合纤维,并比较... 纤维素纳米晶(CNCs)强力好,可自组装,但其溶液具有高分散性而无法成丝,壳聚糖生物相容性好,其溶液可纺性好,但纤维力学性能差。本文提出用壳聚糖溶液(CS)协助CNCs纺丝,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CS CNC)复合纤维,并比较共混和同轴两种不同纺丝方法所制备的CS CNC共混纤维和CS CNC皮芯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纯壳聚糖纤维,CS CNC复合纤维的耐水稳定性有所提高;与CS CNC共混纤维相比,CS CNC皮芯纤维力学性能更好,初始模量高达489.40 cN dtex,断裂伸长率为9.65%,在芯层有连续的手性向列相层状结构,在偏振光下具有明亮有序的虹彩色,有望应用于防伪方面,进一步扩大CNC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晶 壳聚糖 湿法纺丝 复合纤维 同轴纺丝 共混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微流控纺丝技术的CS/SA掺杂PVA复合载药纤维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5
作者 姜雪妮 蔡伟庭 +1 位作者 林红 张德锁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5,共8页
为延长药物的可控释放时间,提高累计释放率,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分别与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合作为纺丝液,通过同轴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复合载药纤维。以氨苄西林钠(AS)为药物模... 为延长药物的可控释放时间,提高累计释放率,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分别与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合作为纺丝液,通过同轴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复合载药纤维。以氨苄西林钠(AS)为药物模型,比较研究了PVA/CS/AS(PCA)和PVA/SA/AS(PSA)两种复合载药纤维的药物缓释效果,并分析了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含量对载药纤维形貌结构、力学性能以及释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A和PSA载药纤维均具有稳定的成型性和良好的形貌结构。PCA的断裂强度高于PSA复合纤维,而PSA的断裂伸长率远大于PCA复合纤维。此外,这两种纤维对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其中,PCA复合纤维在短期内释药量大,当PVA与CS质量比为5∶1时,PCA复合纤维在180 min内药物的累计释放率最高为60%;而PSA复合纤维可以实现58 h的长时间药物释放,当PVA与SA质量比为64∶1时,PSA复合纤维药物累计释放率最高为94.1%,适合治疗慢性疾病,达到长期有效释药的目的。利用这两种载药复合纤维可设计适用于不同给药患者的药物缓释系统,展现出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壳聚糖 海藻酸钠 载药纤维 药物缓释 同轴微流控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及边远灾区重金属污染水PP棉载磷酸化壳聚糖处理与再生试验
6
作者 刘杰 侯永金 +2 位作者 陈阿凤 余龙华 范峻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3-1080,共8页
根据灾后重金属水质净化难题,探索使用磷酸化壳聚糖负载的PP棉纤维材料吸附处理模拟重金属污染水.对材料进行了表面性质表征;以水中Cd(Ⅱ)为目标,考察了材料吸附效能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与等温线特征及再生条件;评估了材料对多种典... 根据灾后重金属水质净化难题,探索使用磷酸化壳聚糖负载的PP棉纤维材料吸附处理模拟重金属污染水.对材料进行了表面性质表征;以水中Cd(Ⅱ)为目标,考察了材料吸附效能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与等温线特征及再生条件;评估了材料对多种典型二价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能,并开展了随装实际水体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材料表面附着有明显的磷酸化活性膜层,活性层磷酸化程度对材料吸附效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材料的水环境适应性良好,在pH 4~10时,其Cd(Ⅱ)吸附去除效能保持稳定,且受水中除重碳酸盐、磷酸盐外的常见共存阴离子影响小.材料的再生性能良好,循环再生处理3次后的Cd(Ⅱ)吸附率仍高于80%.材料对除Cd(Ⅱ)外的其他典型二价重金属去除性能良好,作为反渗透保安过滤器滤芯填料应用于依托资助项目研制的便携式净水装置,能够起到膜前重金属屏障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壳聚糖 PP棉纤维 吸附 Cd(Ⅱ) 膜前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SA/CS导电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和导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峰 郑炎鑫 +1 位作者 杨森淼 吴雯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CS)纳米纤维膜,将其打碎后掺杂到海藻酸钠(SA)溶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制备海藻酸钠水凝胶纤维。结果表明,水凝胶纤维截面具有三维多孔结构,SA和SA/CS水凝胶纤维断裂强度分别为2.33 MPa和1.29 MPa,其断裂伸长为7...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CS)纳米纤维膜,将其打碎后掺杂到海藻酸钠(SA)溶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制备海藻酸钠水凝胶纤维。结果表明,水凝胶纤维截面具有三维多孔结构,SA和SA/CS水凝胶纤维断裂强度分别为2.33 MPa和1.29 MPa,其断裂伸长为73.86%和111.45%。加入氧化石墨烯(GO)后,SA/CS/GO的断裂强度略增加到2.60 MPa,但其断裂伸长率仅为46.81%。掺杂CS和GO后的水凝胶纤维导电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纺丝 壳聚糖 海藻酸钠 水凝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层层自组装阻燃羽绒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张宝根 徐乙梅 +2 位作者 李林刚 余学永 蔡以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1,共7页
以植酸(PA)和壳聚糖(CS)分别为聚阴离子层和聚阳离子层,对羽绒纤维(Down fibers)进行层层自组装(LBL)改性制得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羽绒纤维。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微型燃烧量热仪和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等对改性前... 以植酸(PA)和壳聚糖(CS)分别为聚阴离子层和聚阳离子层,对羽绒纤维(Down fibers)进行层层自组装(LBL)改性制得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羽绒纤维。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微型燃烧量热仪和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等对改性前后羽绒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10层的LBL改性后,羽绒纤维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显著提升;改性后羽绒纤维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分别为106.6 W/g和12.2 kJ/g,较原始羽绒纤维的154.9 W/g和15.9 kJ/g分别降低了31.2%和23.3%;改性后的羽绒纤维在高温时的残炭量更多、石墨化程度更高。此外,改性后的羽绒纤维整体结构几乎没有损伤,仍具有优异的蓬松性,不会影响羽绒纤维的实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纤维 层层自组装 植酸 壳聚糖 阻燃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功能纤维的合成与包合药物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智文 温会涛 +4 位作者 王清清 王秉 郑海玲 万军民 陈文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位β-环糊精单醛通过氨化还原反应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用FT-IR表征了结构,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合成了包合环丙沙星的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药物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该功能纤维对环丙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及其...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位β-环糊精单醛通过氨化还原反应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用FT-IR表征了结构,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合成了包合环丙沙星的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药物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该功能纤维对环丙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及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壳聚糖纤维 环丙沙星 功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溶解行为及其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俊杰 胡广敏 +3 位作者 相恒学 毛宇辰 张君妍 朱美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1-648,689,共9页
近年来,随着天然大分子多糖在材料领域的不断研究应用,纤维素、壳聚糖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可降解性,壳聚糖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医疗、食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均取... 近年来,随着天然大分子多糖在材料领域的不断研究应用,纤维素、壳聚糖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可降解性,壳聚糖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医疗、食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均取得了可观的进展。首先从壳聚糖的溶液性质研究出发,分别介绍了脱乙酰度、温度、分子量等因素对壳聚糖溶液的溶解行为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醋酸和离子液体体系下的溶液性质,其次对壳聚糖的湿法纺丝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纤维性能的提高方法以及长丝的实现可能性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壳聚糖及其纤维制品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性质 壳聚糖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胺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益民 冯德明 +1 位作者 蔡丽玲 徐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21,共4页
为测定甲壳胺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用甲壳胺非织造布处理含甲醛的水溶液。首先将甲壳胺非织造布在不同pH值的硫酸水溶液中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对甲醛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甲壳胺纤维对甲醛有明显的吸附性能,每克纤维最... 为测定甲壳胺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用甲壳胺非织造布处理含甲醛的水溶液。首先将甲壳胺非织造布在不同pH值的硫酸水溶液中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对甲醛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甲壳胺纤维对甲醛有明显的吸附性能,每克纤维最多能吸附66.6 mg甲醛,预处理溶液的pH值对吸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小。由于处理过程中纤维是固体状态,吸附的速度比较慢,为了使甲壳胺纤维充分吸附甲醛,接触时间应该控制在24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纤维 甲醛 吸附性能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氯化银/壳聚糖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允权 郭养浩 +4 位作者 饶强 陈晓东 张清海 江琼 陈昭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1,236,共5页
以壳聚糖纤维为基底材料,经表面处理,采用硝酸银多步浸渍和快速氯化反应的方法,制备均匀嵌合纳米氯化银颗粒的壳聚糖纤维复合抗菌敷料。银负载量小于60mg/10*10cm2时,壳聚糖纤维表面可观察到均匀的氯化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20~80nm。... 以壳聚糖纤维为基底材料,经表面处理,采用硝酸银多步浸渍和快速氯化反应的方法,制备均匀嵌合纳米氯化银颗粒的壳聚糖纤维复合抗菌敷料。银负载量小于60mg/10*10cm2时,壳聚糖纤维表面可观察到均匀的氯化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20~80nm。氯化银纳米粒子结构和抑菌性具良好的稳定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率均可达到99.99%。氯化银纳米粒子在经预处理的壳聚糖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固着性。纳米氯化银/壳聚糖纤维供试样品对深二度烧伤伤口愈合没有不良作用,相对于生理盐水/纱布和磺胺吡啶银/纱布对照组,供试样品组的愈合率更高。本研究成果为新型氯化银抗菌敷料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氯化银 壳聚糖纤维 抗菌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红芹 凤权 +1 位作者 彭祥 谢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为了解壳聚糖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采用热重(TG)法测试了纤维的热学特征,对纤维耐热性能和极限氧指数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受热后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的TG曲线有3个失重台阶,在270℃左右开始热分解,900... 为了解壳聚糖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采用热重(TG)法测试了纤维的热学特征,对纤维耐热性能和极限氧指数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受热后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的TG曲线有3个失重台阶,在270℃左右开始热分解,900℃分解完全,残炭量为8.6%;纤维热稳定性好,耐湿热性优于耐干热性,随干热和湿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纤维性能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下降幅度大于断裂强力;壳聚糖纤维极限氧指数为38%,燃烧特征属于难燃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纤维 热稳定性 燃烧性能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wann细胞在壳聚糖纤维上的立体培养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文龙 汪洋 李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纤维与体外培养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和亲和力。方法 :新生SD鼠的臂丛和坐骨神经组织块种植于壳聚糖纤维支架上培养Schwann细胞。结果 :壳聚糖纤维支架上的Schwann细胞为橄榄形或椭圆形 ,细胞在纤维上分裂、迁移 ,形成... 目的 :探讨壳聚糖纤维与体外培养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和亲和力。方法 :新生SD鼠的臂丛和坐骨神经组织块种植于壳聚糖纤维支架上培养Schwann细胞。结果 :壳聚糖纤维支架上的Schwann细胞为橄榄形或椭圆形 ,细胞在纤维上分裂、迁移 ,形成链状结构 ,细胞突起的末端呈扁平状膨大 ,伸出爪形伪足贴附于纤维。结论 :壳聚糖纤维不仅与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支架 臂丛 组织块 髓鞘 坐骨神经 培养 结论 亲和力 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纤维三组分抗菌混纺纱的开发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贵翠 赵磊 张立峰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利用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来加工医用抗菌功能纱线。介绍了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优化工艺配置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3种纤维纺制成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40/30/30 16.5tex混纺抗菌纱,并... 利用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来加工医用抗菌功能纱线。介绍了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优化工艺配置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3种纤维纺制成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40/30/30 16.5tex混纺抗菌纱,并对抗菌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该混纺纱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80%,优于甲壳素/海藻/棉40/30/30混纺纱。认为: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混纺纱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适合做抗菌医用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纤维 海藻纤维 桑皮纤维 混纺纱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甲壳胺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益民 陈燕珍 张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AgNO3溶液处理甲壳胺纤维,由于纤维中的氨基对Ag离子有螯合作用而使纤维吸附具有很强抗菌性能的Ag离子。当和生理盐水接触时,纤维上的Ag离子可以被释放到溶液中,起到抗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含银甲壳胺纤维比未处理的甲壳胺纤维... 采用AgNO3溶液处理甲壳胺纤维,由于纤维中的氨基对Ag离子有螯合作用而使纤维吸附具有很强抗菌性能的Ag离子。当和生理盐水接触时,纤维上的Ag离子可以被释放到溶液中,起到抗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含银甲壳胺纤维比未处理的甲壳胺纤维有更强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纤维 银离子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基直接染料在甲壳胺纤维上的吸附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雪梅 唐人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62,共4页
探讨不同温度下甲壳胺纤维对含有6个磺酸基的直接橙39的吸附性能,运用3种吸附理论模型即Langmuir、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获得的3种理论吸附模型的吸附参数及正规偏差(N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 探讨不同温度下甲壳胺纤维对含有6个磺酸基的直接橙39的吸附性能,运用3种吸附理论模型即Langmuir、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获得的3种理论吸附模型的吸附参数及正规偏差(N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Freundlich吸附模型偏离实验点的程度较大,而Redlich-Peterson吸附模型最符合甲壳胺纤维对直接橙39的吸附行为,同时伴有吸热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纤维 直接染料 染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的成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洸 林敏怡 邬国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对壳聚糖纤维的成型机理及条件进行了研究 ,发现壳聚糖纺丝原液以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 3 5 % ,乙酸的质量分数为 2 % ,脲素的质量分数为 1% ,甘油的用量为壳聚糖质量的 0 5倍为宜。凝固浴以双组分及三组分效果较好。较佳的纺丝条件 :喷... 对壳聚糖纤维的成型机理及条件进行了研究 ,发现壳聚糖纺丝原液以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 3 5 % ,乙酸的质量分数为 2 % ,脲素的质量分数为 1% ,甘油的用量为壳聚糖质量的 0 5倍为宜。凝固浴以双组分及三组分效果较好。较佳的纺丝条件 :喷丝头拉伸率 - 6 8% ,塑化拉伸率 2 2 % ,水洗拉伸率 9% ,塑化拉伸温度以 6 0℃、水洗拉伸温度以 80℃、纤维水洗温度以 5 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纤维 纺丝 凝固浴 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何雪梅 唐人成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讨论了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及染色温度对甲壳胺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 ,比较了甲壳胺纤维、棉和羊毛的可染性。研究结果表明 ,盐、碱剂及温度对染色的影响与所用的染料结构有关 :中性盐对含4个以上磺酸基的染料起促染作用 ,对含 3... 讨论了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及染色温度对甲壳胺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 ,比较了甲壳胺纤维、棉和羊毛的可染性。研究结果表明 ,盐、碱剂及温度对染色的影响与所用的染料结构有关 :中性盐对含4个以上磺酸基的染料起促染作用 ,对含 3个以下磺酸基的染料起缓染作用 ;乙烯砜型或含乙烯砜染料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 ,随纯碱用量的增加 ,其上染率和固着率降低 ;双一氯均三嗪类染料可在中温条件下染色 ,增加纯碱用量可提高其上染率和固着率。甲壳胺纤维的可染性远高于棉和羊毛 ,较容易染得深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甲壳胺纤维 染色性能 中性盐 用量 纯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学军 宋国君 +1 位作者 楼涛 彭文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4-287,270,共5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支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支架具有纳米纤维和微米孔隙共存的亚微观结构形态,利于细胞生长。孔隙率测定结果显示复合支架的孔隙率较高(〉88%),满足组织工程用要...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纤维增强的聚乳酸复合支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支架具有纳米纤维和微米孔隙共存的亚微观结构形态,利于细胞生长。孔隙率测定结果显示复合支架的孔隙率较高(〉88%),满足组织工程用要求。力学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有显著增加,与纯聚乳酸支架相比,复合支架压缩模量的最大值能增加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纤维 复合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