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hirp-z逆变换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域测量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晓东 黄珍元 郑利颖 《电子测量技术》 2003年第3期1-2,共2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域功能采用数学变换方法实现频域数据和时域数据转换,文中介绍这种转换理论和基于chirp-z逆变换的时域测量算法,并给出该算法MATLAB仿真结果。
关键词 矢量网络分析仪 时域 数学变换 chirp-z逆变换 MATLAB仿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傅里叶逆变换的苗语语声合成方法
2
作者 蔡姗 王林 +2 位作者 郭胜 邹雪 吴磊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少数民族语言的语声合成研究作为语声合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人机交互领域备受关注。针对现有两阶段语声合成模型复杂度高、演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逆变换的苗语语声合成方法。该方法根据语声特征提取的过程,减少... 少数民族语言的语声合成研究作为语声合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人机交互领域备受关注。针对现有两阶段语声合成模型复杂度高、演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逆变换的苗语语声合成方法。该方法根据语声特征提取的过程,减少过采样卷积的使用,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同时结合短时傅里叶逆变换进行语声波形相位和幅度谱的重建,实现从频域到时域的快速转换。此外,文中采用残差编码器对文本进行特征提取,以保留更多的输入文本信息。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自建苗语语声语料库HmongSpeech(下载链接:http://sxjxsf.gzmu.edu.cn/info/1728/1214.htm)作为基准数据集,与典型的两阶段和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没有降低合成语声质量的同时提高了45倍的演算速度,且实时因子为0.01,满足实时应用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合成的词错误率仅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语语声合成 短时傅里叶逆变换 演算速度 残差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el逆变换的数值算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邵华 朱丹平 吴毅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75-1378,1388,共5页
针对电弧等离子体温度场分析中Abel逆变换的计算,提出了3种数值解法三次样条插值法、Radon逆变换法以及离散数据曲线拟合法.通过对单峰型函数进行验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对3种方法在精度、程序实现性以及积分奇异点处理等方面进行... 针对电弧等离子体温度场分析中Abel逆变换的计算,提出了3种数值解法三次样条插值法、Radon逆变换法以及离散数据曲线拟合法.通过对单峰型函数进行验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对3种方法在精度、程序实现性以及积分奇异点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在不同的实际温度场分析计算中各自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l逆变换 电弧等离子体 三次样条插值法 Radon逆变换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taf逆变换的概率潮流三点估计法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立波 程浩忠 +2 位作者 曾平良 姚良忠 Masoud Bazargan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7-194,共8页
随着风电接入容量的增加,不仅需要考虑大规模风电出力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还需考虑由不同风电场的风速相关性导致的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利用Nataf变换及逆变换建立多维标准正态空间与多维非正态空间的关... 随着风电接入容量的增加,不仅需要考虑大规模风电出力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还需考虑由不同风电场的风速相关性导致的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利用Nataf变换及逆变换建立多维标准正态空间与多维非正态空间的关系,通过Nataf逆变换可以将独立标准正态空间的采样点转换到相关的非正态变量空间中。通过引入Nataf逆变换,提出可以处理非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相关性的概率潮流三点估计法。IEEE RTS 24节点系统和IEEE 118节点系统的算例表明算法计算速度快,可以精确地给出输出变量的期望值和标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潮流 Nataf逆变换 相关性 三点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面体单元等参逆变换的一种迭代解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春光 郑宏 +1 位作者 葛修润 王水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50-1052,共3页
提出了六面体等参逆变换的一种迭代解法,它不仅克服了三维问题中线性迭代格式因初值不同而不能保证收敛的缺陷,而且也避免了求解高次方程,只需进行简单的迭代就可以方便求出局部坐标。
关键词 等参元 逆变换 六面体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 被引量:38
6
作者 钱向东 任青文 赵引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37-441,共5页
采用Taylor展开技术构造了一种具有线性迭代格式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对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分别给出了理论证明和数值检验。该算法不仅形式简单、便于程序实现,且适合于任何类型的等参单元,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逆变换算法... 采用Taylor展开技术构造了一种具有线性迭代格式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对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分别给出了理论证明和数值检验。该算法不仅形式简单、便于程序实现,且适合于任何类型的等参单元,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逆变换算法。文中还给出了算法的实施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等参变换 逆变换 TAYLOR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参元逆变换插值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燕萍 项阳 +1 位作者 刘泉声 吕爱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构造了一种高效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给出了程序流程图。根据等参有限元逆变换,提出了场的插值法。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算法,具有足够的精度,且易于编制计算程序。
关键词 插值法 逆变换 三维有限元 等参变换 地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nold逆变换的图像置乱恢复算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琳琴 张新荣 李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9期265-267,共3页
针对Arnold变换图像置乱恢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利用Arnold变换的周期性和利用反变换两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Arnold逆变换的置乱恢复方法,该方法将Arnold变换矩阵的逆矩阵作为置乱恢复过程中的变换矩阵,同时,把二维逆变换推广到了m维的情... 针对Arnold变换图像置乱恢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利用Arnold变换的周期性和利用反变换两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Arnold逆变换的置乱恢复方法,该方法将Arnold变换矩阵的逆矩阵作为置乱恢复过程中的变换矩阵,同时,把二维逆变换推广到了m维的情形,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了Arnold变换和Arnold逆变换的形式。实验对三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已应用Arnold变换进行预处理的置乱图像,算法无须计算变换周期,无须讨论方程式即可快速实现图像的置乱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变换 图像置乱 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等参逆变换算法在耦合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艳国 陈胜宏 +1 位作者 张雄 傅少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170-3173,共4页
实际工程有限元计算中涉及多个物理场的相关分析或耦合分析时场变量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非常重要,往往会遇到等参逆变换的需求。分析并指出现有等参逆变换所存在问题,给出了新的改进算法,即在网格内采用新方法进行等参逆变换,在网格外采... 实际工程有限元计算中涉及多个物理场的相关分析或耦合分析时场变量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非常重要,往往会遇到等参逆变换的需求。分析并指出现有等参逆变换所存在问题,给出了新的改进算法,即在网格内采用新方法进行等参逆变换,在网格外采用距离加权法进行插值传递,并详细说明本算法实施关键。对一大型拱坝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耦合分析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简便实用、高效和满足工程精度等特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参元逆变换 耦合场分析 局部坐标 插值传递 高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脸模板保护的不可逆变换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毋立芳 江思源 +1 位作者 肖鹏 杨鑫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6-1013,共8页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由于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和密码学方法组成。它在为生物认证系统提供精确性和便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生物模板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有序人脸特征,设计了四种形态的不可逆变换函数,并将其运用到三种不可逆变换方案中...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由于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和密码学方法组成。它在为生物认证系统提供精确性和便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生物模板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有序人脸特征,设计了四种形态的不可逆变换函数,并将其运用到三种不可逆变换方案中。我们设计的不可逆变换方案包括:位置变换方案,特征值变换方案以及二维变换方案。在实验阶段,我们对比了三种变换方案产生模板的认证性能和安全性能,并以任意一幅人脸的变换模板为例进行重构,重构后的人脸图像与原始人脸有很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位置变换方案通过增加多对一区域方式来增加认证系统安全性能,且认证性能与原始生物特征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保护 不可逆变换 人脸 主分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逆变换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艳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首先对洞庭湖大桥处的自然脉动风进行了小波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然脉动风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传统的谐波合成法(WAWS)和线性滤波器方法(ARMA)虽然可以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但是它们无法模拟脉动风的局部相似性和间... 首先对洞庭湖大桥处的自然脉动风进行了小波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然脉动风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传统的谐波合成法(WAWS)和线性滤波器方法(ARMA)虽然可以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但是它们无法模拟脉动风的局部相似性和间歇性。针对这一点,采用Meyer小波基,利用小波逆变换,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最后,根据目标谱,模拟了随机风场的脉动风,模拟的脉动风具有和自然脉动风类似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同时模拟脉动风的风谱与目标风谱基本吻合,说明了论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随机过程 Meyer小波基 小波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查表法快速实现二维8×8离散余弦逆变换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秀花 张彩明 韩慧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9-645,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查表法的二维8×8离散余弦逆变换(2D 8×8 IDCT)的快速算法,其查找表LUT(Look-UpTable)结构的设计是基于二维8×8 DCT的基本图像.利用两种技术减小查找表长度:①利用基本图像的对称特性;②通过对离散余弦正变换... 提出一种基于查表法的二维8×8离散余弦逆变换(2D 8×8 IDCT)的快速算法,其查找表LUT(Look-UpTable)结构的设计是基于二维8×8 DCT的基本图像.利用两种技术减小查找表长度:①利用基本图像的对称特性;②通过对离散余弦正变换(DCT)和量化过程的分析,推导出每个量化后DCT系数的取值范围.使得查找表只有10.9746K项数据,若量化矩阵具有对称性q(u,v)=q(v,u),LUT的长度还可减少近半.新算法利用查表法消除IDCT中乘法运算,并利用图像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图像的对称特性大大减少加法次数,提高了计算速度.以多幅标准图像为样本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实现2D 8×8 IDCT运算平均只需加法182次.与当前运算量最小的Feig快速算法做比较,新算法避免了乘法,所需加法次数也降低了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离散余弦逆变换 基本图像 查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RADON逆变换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卫东 包尚联 蔡建新 《信号处理》 CSCD 1997年第1期93-96,共4页
基于基本(Basic)样条函数逼近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Fourier变换形式下计算Radon逆变换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计算Radon逆变换方法相比具有一些优点。文中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函数逼近 RADON变换 Radon逆变换 样条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逆变换模拟路面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岳杰 张进秋 +2 位作者 宋征 彭志召 贾进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利用Matlab仿真生成各种等级随机路面激励对二自由度履带车辆模型所产生的振动响应,并进行平顺性影响的分析。其间,设计了基于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生成路面不平度的方法,并对仿真生成的B级和D级路面与标准功率谱进行了对比验证。构建了二... 利用Matlab仿真生成各种等级随机路面激励对二自由度履带车辆模型所产生的振动响应,并进行平顺性影响的分析。其间,设计了基于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生成路面不平度的方法,并对仿真生成的B级和D级路面与标准功率谱进行了对比验证。构建了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在不同车速、不同路面等级输入下对履带车辆平顺性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面变差和提高车速都将降低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履带车辆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 平顺性 振动响应 路面不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参元逆变换算法在渗流-位移耦合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以文 蔡元奇 李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5,共3页
在渗流 -位移耦合场分析中应用等参元逆变换算法解决了两个场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所提出的逆变换算法是基于解析性质的新算法 ,具有简便、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 ,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渗流 耦合分析 等参数 逆变换 位移 数据传递 大坝 稳定性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参逆变换法及其在地下厂房原始地应力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先启 葛修润 车爱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3,57,共4页
为考虑地形地貌以及节理、断层等岩体构造对原始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选用较大计算范围以模拟原始地应力场。然后取较小计算范围进行二次细分网格,以便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厂房分步开挖的动态过程。二次细分网格位移边界值采用等参逆变换法... 为考虑地形地貌以及节理、断层等岩体构造对原始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选用较大计算范围以模拟原始地应力场。然后取较小计算范围进行二次细分网格,以便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厂房分步开挖的动态过程。二次细分网格位移边界值采用等参逆变换法由一次网格的计算结果插值得到。计算算例及工程实例均表明等参逆变换法用于水布垭地下厂房原始地应力场计算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细分网格法 等参逆变换 地下厂房 原始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怡刚 黄娇英 彭玉楼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小波变换是信号处理、图像压缩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然而,实时小波变换计算量大,需要专用硬件来实现.在专用小波变换芯片设计中,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的结构设计已经成为关键技术.本文提出用Systolic阵列结... 小波变换是信号处理、图像压缩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然而,实时小波变换计算量大,需要专用硬件来实现.在专用小波变换芯片设计中,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的结构设计已经成为关键技术.本文提出用Systolic阵列结构来完成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利用缓冲器来解决小波逆变换重建延迟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结构有效,含乘法器、寄存器数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小渡逆变换 Systolic阵列 缓冲器 重建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维直流电法正演中Fourier逆变换离散波数的最优化选取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克家 汤井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19-2826,共8页
从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 2方面改进点源2.5维直流电法正演中Fourier逆变换离散波数的最优化选取方法。首先利用均匀半空间点源电位的精确解,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计算离散波数的改进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差分进化(DE)算法进行求解;最... 从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 2方面改进点源2.5维直流电法正演中Fourier逆变换离散波数的最优化选取方法。首先利用均匀半空间点源电位的精确解,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计算离散波数的改进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差分进化(DE)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研究参与计算的电极距数对模拟精度的影响。对具有解析解的典型地电模型,通过与已有文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参与计算的电极距数可有效提高视电阻率曲线近源处的计算精度,并能保证较大电性差异情形下的计算精度;与现有离散波数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波数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大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 有限单元法 Fourier逆变换 离散波数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球面大圆的积分逆变换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果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本文给出了从沿球面上大圆的积分值直接反推球面上函数分布的关系式,即得到了球面上大圆的积分变换和反变换对。如利用的是整个大圆的积分,得到的是球面上任何点及其对蹠点上函数的平均值,或者说得到的是球面上函数的偶对称部分。如果... 本文给出了从沿球面上大圆的积分值直接反推球面上函数分布的关系式,即得到了球面上大圆的积分变换和反变换对。如利用的是整个大圆的积分,得到的是球面上任何点及其对蹠点上函数的平均值,或者说得到的是球面上函数的偶对称部分。如果进行积分的球面域小于半球面,反演将是唯一的。所得结果可应用于从地震表面波资料反演三维地球内部构造的地球物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逆变换 雷当变换 球面大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死区逆变换补偿的纯电动转向系统控制方法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松峰 董铸荣 邱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通过对执行机构实验数据的分析推导出其数学模型;针对机构存在死区的特点设计了逆变换补偿的控制算法,消除了死区对控制系统的不良影响。使用MATLAB从理论上检验了改进算法控制的有效性,获得了相应控制参数。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 通过对执行机构实验数据的分析推导出其数学模型;针对机构存在死区的特点设计了逆变换补偿的控制算法,消除了死区对控制系统的不良影响。使用MATLAB从理论上检验了改进算法控制的有效性,获得了相应控制参数。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由死区导致的控制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纯电动转向 死区逆变换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