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R理论的儿童沉浸式美育APP研究与设计
1
作者 王竹君 陈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1-191,共11页
目的针对儿童美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儿童美育产品设计,探究界面上、交互上、内容上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儿童美育APP的应用研究提出设计策略和实践探讨。方法基于S-O-R理论,结合心流理论与情感层次理论,提出相关模型,并使用SPSS、AMOS... 目的针对儿童美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儿童美育产品设计,探究界面上、交互上、内容上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儿童美育APP的应用研究提出设计策略和实践探讨。方法基于S-O-R理论,结合心流理论与情感层次理论,提出相关模型,并使用SPSS、AMOS软件进行验证。在假设成立的基础上,观察38名4~14岁儿童操作APP实例,提出儿童美育APP的设计要求。结果认知性、设计类因素等能正向影响儿童美育APP的心流体验、满意度和用户黏性。结论儿童设计区别于成年人设计,提升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通过优化界面设计、音效、交互设计、核心机制等能有效影响儿童对于产品的沉浸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美育 s-O-R理论 心流理论 《美术课》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灵理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小兵 李咏梅 +7 位作者 陈凯云 静进 唐春 李建英 邓红珠 李巧毅 邹园园 鄢月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方法应用表情识别和虚假信念课题分别对21例高功能孤独症(HFA)儿童、54例AS儿童和70名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情识别题中, HFA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S组... 目的探讨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方法应用表情识别和虚假信念课题分别对21例高功能孤独症(HFA)儿童、54例AS儿童和70名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情识别题中, HFA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S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虚假信念题通过率为正常儿童组>AS组> HFA组(P<0.01)。结论 HFA和AS儿童基本能识别简单表情,但存在理解虚假信念的缺陷,说明他们的心理推测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AsPERGER综合征 儿童 心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理理论测试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宇 静进 邹小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方法:使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PPVT)测试7~12岁AS儿童32名和正常对照儿童30名。结果:AS儿童表情辨认测试通过率94%,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比较差异... 目的:研究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心理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方法:使用中文版“心理理论”测试工具和图片词汇测验(PPVT)测试7~12岁AS儿童32名和正常对照儿童30名。结果:AS儿童表情辨认测试通过率94%,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表情归因测试通过率低于正常对照组(81%,100%,χ2=4.23,P=0.039)。“地点变换”和“内容变换”两项错误信念测试通过率分别为69%和6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通过率(100%,97%,χ2=8.99、10.91,P=0.003,0.001)。结论:部分学龄期AS儿童缺乏表情归因和判断他人错误信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病例对照研究 AsPERGER综合征 错误信念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慧艳 王小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胞关系可以分为磨合成长型(48.94%)、相对和谐型(47.09%)和矛盾冲突型(3.97%)三种类型;(2)儿童个体心理理论以及亲子关系亲密性越高,亲子关系冲突性越低,其同胞关系类型更倾向归属于相对和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关系 心理理论 亲子关系 潜在剖面分析 3~6 岁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社会善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但菲 马岳毅 丛龙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在幼儿情绪理解和社会善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年龄调节了心理理论中介效应的前段路径。结果表明:情绪理解通过心理理论影响社会善念,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情绪理解对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念 情绪理解 心理理论 3~6岁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日本儿童心理推测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宇 静进 +3 位作者 森永良子 柿沼美纪 苏晓梅 陈学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比较中国和日本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发展的异同点。方法 :应用日本版“心灵理论”课题测验及测具对 90名 3 -6岁汉族儿童进行了测试 ,将测试结果与日本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情理解题”中国幼儿通过年龄早于日本儿童 (P <... 目的 :比较中国和日本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发展的异同点。方法 :应用日本版“心灵理论”课题测验及测具对 90名 3 -6岁汉族儿童进行了测试 ,将测试结果与日本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情理解题”中国幼儿通过年龄早于日本儿童 (P <0 0 5 ) ,全部题目都通过的和除无情节虚假信念题外都能通过的比率中日幼儿各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国和日本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发展水平基本接近 ,但存在个别差异。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儿童 心理推测 能力 比较研究 心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与儿童青少年脑智提升:证据与理论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爱国 熊轩 +2 位作者 朱丽娜 董晓晓 王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51,共9页
近年来,体育运动与儿童青少年脑智提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但其研究证据缺乏整合,理论亟需创新。基于此,研究首先以脑和智两方面为主轴进行证据回顾,首次提供了多学科、多层面、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其次,在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演进的基础上,... 近年来,体育运动与儿童青少年脑智提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但其研究证据缺乏整合,理论亟需创新。基于此,研究首先以脑和智两方面为主轴进行证据回顾,首次提供了多学科、多层面、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其次,在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演进的基础上,基于融合与创新的思路,阐明体育运动通过影响运动负荷、动作技能、情景互动和心理状态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4条主要路径,构建了体育运动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多路径模型;最后,基于已有研究进展和我国当前的社会需求,指出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1)重新认识体育运动的作用;(2)探索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体卫融合”新模式;(3)开展提升儿童青少年脑智的体育教育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儿童青少年 脑智 证据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一员 吴睿明 +2 位作者 胡兴旺 李红 P D Zelazo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64,共9页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童 执行功能 心理理论 认知复杂性与控制(Cognitive Complexity and Control ccc) 选择性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被引量:41
9
作者 隋晓爽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 ,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 90名 3~ 5岁的儿童 ,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 ,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认知模型 社会知觉成分 儿童 社会认知成分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天元 林崇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文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文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特质理解 儿童 展望 西方 理论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解到使用:心理理论与儿童不同情境中的分配公平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斯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2-1250,共9页
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即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及其应用的过程。新近的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分配公平性受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卷入水平情境中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对儿... 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即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及其应用的过程。新近的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分配公平性受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卷入水平情境中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对儿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实验1,61名4~5岁儿童以及40名成人完成代币给予游戏,结果发现ToM和情境的卷入水平都能促进儿童的公平性判断,并且非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的儿童表现出与成人相似水平的公平性判断;实验2采用资源分配任务,比较了在卷入和非卷人两种情境下61名4-5岁儿童ToM对其公平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人水平和ToM有交互作用,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比未通过组分配更公平,非卷人情境下两组儿童的表现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可能受到认知和情感两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支持双加工过程理论,并提示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和增加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来帮助培养儿童的公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配公平性 心理理论 卷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原则的幼儿分配公平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雪 刘文 +1 位作者 朱琳 张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0-1746,共7页
分配公平性是指个体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其主要依据3个原则:贡献(equity)、平等(equality)和需要(need)。最新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已经具有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判断与行为,双加工理论对于该研究结果能够给出更为适当... 分配公平性是指个体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其主要依据3个原则:贡献(equity)、平等(equality)和需要(need)。最新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已经具有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判断与行为,双加工理论对于该研究结果能够给出更为适当的解释,心理理论与情境卷入水平分别从认知和情绪方面对幼儿分配公平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对幼儿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发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动机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分配公平性 贡献原则 心理理论 情境卷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聋儿的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友庆 郭本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前,探究聋儿的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发展特点多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聋儿与正常儿童及自闭症儿童ToM水平的差异;二是比较聋父母聋儿、口语聋儿及正常父母聋儿的ToM发展差异;三是分析聋儿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此外,对聋... 目前,探究聋儿的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发展特点多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聋儿与正常儿童及自闭症儿童ToM水平的差异;二是比较聋父母聋儿、口语聋儿及正常父母聋儿的ToM发展差异;三是分析聋儿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此外,对聋儿ToM发展影响因素的讨论,多是从聋儿交往、语言、训练等角度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儿 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式知识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赐平 桑标 缪小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603,共8页
研究探查 5 6位 3~ 5岁幼儿的程式知识、接受性言语能力以及他们在假装认识、外表 -事实区分、错误信念和表征变化等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ToM )任务上的表现 ,着重探究程式知识、言语能力与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之间的发展关系。... 研究探查 5 6位 3~ 5岁幼儿的程式知识、接受性言语能力以及他们在假装认识、外表 -事实区分、错误信念和表征变化等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ToM )任务上的表现 ,着重探究程式知识、言语能力与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 :(1)排除年龄因素后 ,程式知识对幼儿关于错误信念的认识、假装 -事实的区分和假装者信念的推测有显著影响 ,但对关于外表 -事实区分的影响不显著 ;(2 )排除年龄因素后 ,言语能力对幼儿在各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知识 幼儿心理 理论 发展关系 认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娟 周世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特点,探讨孤独症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方法:18名3—15岁的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30名3—16岁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接受了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外表-真实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特点,探讨孤独症心理理论缺失假说。方法:18名3—15岁的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30名3—16岁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接受了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以及“外表-真实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三个心理理论测验任务。结果:(1)在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中,孤独症组IQ低于正常组(98.8±25.2/117.2±14.3,t=-2.760,P〈0.05)。(2)所有被试在各项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2~1.000,P〈0.01)。(3)孤独症组的外表-真实任务(247/927,U=-5.007,P〈0.001)、位置错误信念问题(173/862,U=-5.661,P〈0.001)、内容自我错误信念问题(178/725,U=-4.277,P〈0.001)及内容他人错误信念问题(163.5/739.5,U=-4.639,P〈0.00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结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心理理论 对照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航 刘秀丽 吴文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任务。该研究从概念界定、基本方式、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研究进展。探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不仅能够深化个体对心理理... 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任务。该研究从概念界定、基本方式、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研究进展。探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不仅能够深化个体对心理理论中儿童情绪情感的理解,同时,为儿童情绪发展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表达规则 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理状态推理中的观点偏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傅莉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9-355,共7页
采用知识状态推理和冲突愿望推理任务考察儿童对知识状态和愿望状态推理的偏差。被试为108名3-5岁的儿童,结果表明在知识状态推理任务中,儿童对别人知识状态的推理会受到自己知识状态的影响,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而在冲突愿望推理... 采用知识状态推理和冲突愿望推理任务考察儿童对知识状态和愿望状态推理的偏差。被试为108名3-5岁的儿童,结果表明在知识状态推理任务中,儿童对别人知识状态的推理会受到自己知识状态的影响,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而在冲突愿望推理任务中,与自己喜欢的情况相比,较小年龄的儿童在自己不喜欢的条件下更容易正确推理别人的愿望,表现出不对称性。因此儿童在对心理状态进行推理时具体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具有情境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心理理论 观点偏差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岁儿童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丽锦 吴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6-1174,共9页
为探明汉语儿童语言和心理理论的发展,追踪二者的动态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向,本研究以80名4、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纵向探查了前后相隔6个月的儿童的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并运用交叉-滞后组相关分析初步探查了二者是否存在因... 为探明汉语儿童语言和心理理论的发展,追踪二者的动态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向,本研究以80名4、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纵向探查了前后相隔6个月的儿童的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并运用交叉-滞后组相关分析初步探查了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方向。结果表明:4~5岁是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在这一阶段也得到快速发展。交叉-滞后组相关分析发现了4岁儿童语言和心理理论因果关系的证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对心理理论的前提基础作用有所减弱,5岁儿童没有表现出这种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语言 心理理论 交叉-滞后组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继军 王利平 +1 位作者 贾兆娜 刘智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6-690,共5页
目的分析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装扮游戏能力、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行为观察法对30名10~15岁在校中度智障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中度智障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总体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控... 目的分析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装扮游戏能力、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行为观察法对30名10~15岁在校中度智障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中度智障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总体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控制年龄因素后,10~15岁中度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其装扮游戏中的"角色分配"、"想象"和"角色扮演"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度智障儿童装扮游戏能力的各个成分发展速度不均衡;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装扮游戏中的某些特定成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儿童 装扮游戏 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芳芳 桑青松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48,共7页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显著,非独生子女被试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影响显著,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越好;(4)家庭功能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且家庭亲密度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促进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流动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经常与其交流、谈话;应鼓励子女更多地与他人交往,并为其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应努力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亲密、家庭功能健全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层面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理论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