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瑛 南楠 +2 位作者 李婷婷 魏丽琼 黄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4,679,共8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析其中5000例儿童维生素D特征,以5000例中出现RRTIs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以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甘肃省5000例儿童维生素D资料发现,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充足率分别为11.58%、41.38%、47.04%,未发现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者。儿童维生素D水平受年龄和季节的影响,3~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冬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罹患疾病有关。研究组25(OH)D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与RRTIs患儿年龄、过敏史、被动烟草暴露、易感季节有关(P<0.05)。维生素D充足患儿免疫功能指标高于维生素D不足、缺乏患儿(P<0.05)。RRTIs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偏食、每日果蔬量、户外活动时间、钙、铁、锌、25(OH)D、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均是儿童RRT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相关,在儿童RRTIs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患儿机体免疫障碍有关,可用于RRTI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周慧萍 丰达星 +4 位作者 甄兴刚 郭永豪 王文慧 唐玉婷 徐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性PCR检测RSV,将患儿分为RSV阳性组与RSV阴性组、RSV-A型组与RSV-B型组。分析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79例中RSV阳性211例(31.1%),其中RSV-A型阳性126例(59.7%),RSV-B型阳性83例(39.3%),二者均阳性2例。2022-2023年RSV-A型(95.4%)主导流行,2023-2024年RSV-B型(77.5%)主导流行。RSV阳性ALRTI患儿的常见症状为咳嗽(99.5%)、喘息(78.7%)、发热(69.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冬春季(OR=3.732,95%CI:2.426~5.741)、6~<12月龄(OR=1.604,95%CI:1.055~2.438)是RS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ALRTI住院患儿RSV检出率为31.1%,咳嗽、发热和喘息是最常见症状,冬春季RSV感染风险增大,6~<12月龄儿童更容易感染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苏州儿童RSV流行动态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情况分析
3
作者 徐雪娜 李娇阳 +3 位作者 陈苏清 张义祝 蒋吴君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6岁ARTIs患儿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别比较COVID-19流行第一年(2020年,阶段Ⅰ)、第二和第三年(2021—2022年,阶段Ⅱ)、COVID-19流行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阶段Ⅲ)与疫情前期的RSV流行以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特征。结果研究纳入83356例ARTIs患儿,RSV阳性病例为11277例(13.5%),单一RSV阳性5605例(6.7%),RSV混合阳性5672例(6.8%)。RSV阳性患儿中,细菌、其他病毒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9.5%,13.6%和5.7%。与预测阳性率相比,2020年和2022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下降,而2021年、2023年和2024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单一RSV阳性组与RSV混合阳性组之间年龄、流行时期和季节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阶段Ⅲ期,RSV与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V阳性患儿的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COVID-19大流行对RSV流行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COVID-19流行后应长期监测RSV混合其他病原阳性的复发及感染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混合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翟宇 段素霞 +3 位作者 贾凡平 贾永萍 张京京 郭映辉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0,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博卡病毒(HBoV)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石家庄地区某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检测采...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博卡病毒(HBoV)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石家庄地区某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检测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描述并分析HBoV的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HBoV总检出率为3.73%(1315/35220),男性患儿检出率(3.91%)高于女性患儿(3.49%)(χ^(2)=4.08,P<0.05)。在年龄分布上,1~<3岁组检出率最高(9.25%,722/7805),其次为3~<6岁组(3.42%,362/10585),不同年龄段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5,P<0.001)。不同年份HBoV检出率不同。2021至2022年HBoV检出率最高(5.20%,443/8519),2022至2023年检出率最低(2.22%,204/9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2,P<0.001)。研究期间夏季检出率最高(8.56%,823/9610),其次为秋季(3.15%,276/8773),不同季节感染患者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36,P<0.001)。在检出HBoV感染的患者中,557例未检出其他病原,而758例合并检出至少一种其他病原微生物。结论HBoV是石家庄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3岁儿童在夏、秋季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常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广医1号急性毒性、鼻黏膜刺激性和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
5
作者 杨宁 李轶 +2 位作者 彭成 张明 谢晓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20-4027,共8页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对大鼠经鼻腔给药无明显刺激性;以0.068 g/mL雾化给药,有升高幼龄小鼠的胸腺指数的作用趋势;可升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校正指数α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水平,并可升高溶血素值。可见,华西广医1号雾化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34 g/kg,无明显鼻黏膜刺激性,0.068 g/mL雾化给药有增强免疫功能,可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广医1号 玉屏风散 雾化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毒性 刺激性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凡媛 刘怡婷 +7 位作者 郭昕怡 陈建材 周华波 覃一峰 欧阳康 韦祖樟 黄伟坚 陈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5-2356,共12页
猫上呼吸道疾病(felin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FURTD)是一种在猫中广泛传播的以上呼吸道、口腔和眼部症状为主的疾病。引起FURTD的病原多样,除常见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 猫上呼吸道疾病(felin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FURTD)是一种在猫中广泛传播的以上呼吸道、口腔和眼部症状为主的疾病。引起FURTD的病原多样,除常见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猫衣原体(Chlamydia felis,C.felis)、猫支原体(Mycoplasma felis,M.felis)、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外,临床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病原偶见感染。临床中常出现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并且病原的不断进化容易造成致病性的增强和组织嗜性的改变,这种病因的复杂性往往使得FURTD的防治较为困难。同时,由于许多病原感染引起猫的症状相似,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判断出病因,准确认识不同病原的特性、掌握不同的病原检测方法对FURTD的病因快速诊断和提出高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不同病原引起的FURTD病例常被报道,而针对FURTD的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疫苗研制都尚未成熟,本文将对该疾病的常见和新发病原、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防控措施进行系统地阐述,旨在为FURTD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上呼吸道疾病 病原 混合感染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西安市某医院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肖洋 杨尚栋 +2 位作者 习文 刘军辉 王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男性患儿6535例,女性患儿5634例,年龄M(Q1,Q3)为6(3,9)岁,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进行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并从时间维度和感染类型角度探究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结果12169例样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8241例(67.72%),其中病原体单一感染检出6823例(56.07%),多重感染检出1418例(11.65%)。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位居首位,为21.81%。6种病原体中,仅鼻病毒(HRV)在性别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4岁组检出率最高(72.49%)。在每月病原体检出率方面,各病原体检出率在不同月份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除HRV全年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仅具有1个检出率高峰且高峰月份并不完全重叠。各年龄组每月病原体检出率表现出与总体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在全年各个月份,腺病毒(ADV)和MP在3~14岁年龄段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与之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3岁年龄段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在824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15种双重感染类型的占比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ADV+MP双重感染类型占比最高(4.02%)。各年龄组在双重感染类型占比中具有明显差异,HRV+RSV在<1岁组(1.55%)和1~<3岁组(1.77%)均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而ADV+MP则在3~<6岁组(2.94%)和6~14岁组(5.26%)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结论2023—2024年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为主,其中MP检出率最高。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ADV、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MP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而RSV呈现下降趋势;全年除HRV在春秋两季分别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均呈现出在冬春季节“错峰暴发”的趋势。患儿多重感染类型以双重感染多见,HRV+RSV双重感染在婴幼儿群体(<3岁)为优势感染类型,而ADV+MP双重感染在学龄儿童群体(3~14岁)为优势感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 呼吸道病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何晴 许文彬 +2 位作者 尚莉丽 施卫兵 郭锦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843,共6页
总结尚莉丽教授基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经验,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娇嫩、正气不足,谓之“内虚”;外邪反复侵袭,寒热兼夹,损伤气、血、精、神,谓之“外损”;“内虚外损”导致患儿反复感邪,身心受累... 总结尚莉丽教授基于“内虚外损”理论辨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经验,认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娇嫩、正气不足,谓之“内虚”;外邪反复侵袭,寒热兼夹,损伤气、血、精、神,谓之“外损”;“内虚外损”导致患儿反复感邪,身心受累,影响生长发育。“内虚外损”理论突出内、外因素对儿童RRTIs的影响,反映了病机演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急性感染期风热证治以辛凉清散,风寒证治以辛温开闭,虚实夹杂证活用攻、补、和、托诸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感染间歇期以扶助正气为目的,兼顾上、中、下三焦,采取益肺、健脾、补肾等治则,为儿童RRTIs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内虚外损 分期论治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婷婷 张铭林 +5 位作者 曹永强 谢小东 朱浩 赵微微 秦俊杰 胡庭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犬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非犬瘟热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和流涕,幼犬组织发育不全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易受到感染。临床中宠物医生需要通过病史调查、血液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多采用对症治疗和抗菌、抗病毒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案。然... 犬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非犬瘟热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和流涕,幼犬组织发育不全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易受到感染。临床中宠物医生需要通过病史调查、血液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多采用对症治疗和抗菌、抗病毒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案。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使用中草药治疗犬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梳理了犬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思路及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总结了中医疗法治疗犬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情况,以期为中医疗法在宠物诊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治疗 中兽医认识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降低幼儿园中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春绸 方琼 +4 位作者 张丽芬 张淑芸 杨燕珍 林秀梅 严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班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分组,本研究实施过程不设盲。干预组予常温下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雾洗鼻液及喷雾器行鼻腔护理,每日入园前和出园前各喷雾1次,持续一个学期中的在园日(96天192次)。根据2023年版《鼻腔盐水冲洗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专家共识》推荐的操作方法。对照组班级每天不在入园和出园时有组织地干预。幼儿园保健医生登记每天2次鼻腔冲洗记录及不良反应,中断鼻冲洗时间、首次AURTIs上报时间,鼻部症状开始时间、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退出研究时间。数据剔除标准:CRF表中记录干预组中断鼻腔冲洗时间≥1周(包含周六和周日)的儿童;请假天数超过研究期间应上学天数的20%以上(≥19 d)的儿童;入组后中途退出(如转学等)的儿童;CRF表记录的研究期间有病历为依据的因非AURTIs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或抗支原体感染药物的儿童;CRF表中记录的首次发生AURTI或鼻部症状未在24 h内上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结局指标AURTIs发生率(入组48 h后首次发生AURTI人数/入组人数)。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幼儿园中班儿童234名进入本文分析,干预组120名,对照组114名,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体重和实际在园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在研究期间AURTIs发生率[55(45.8%)vs 81(71.0%)]和AURTIs平均次数[(0.7±1.0)vs(1.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童女童、对照组男童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男童和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首次出现鼻部症状的缓解时间[(2.3±1.0)d vs(2.8±0.9)d]和消失时间[(5.4±1.1)d vs(5.8±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3例发生轻微鼻出血,因儿童能耐受,故继续鼻腔冲洗干预,均未发生鼻部刺激感和耳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冲洗护理可降低入幼儿园健康儿童AURTIs发生率及发生次数,同时可有效缓解AURTIs鼻部症状,缩短症状存在时间,临床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海盐水 鼻腔冲洗 健康学龄前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英楠 杨李 +1 位作者 蔡蓓蓓 潘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CRP、TNF-α、CD4^(+)、CD8^(+)、CD4^(+)/CD8^(+)、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MV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RP、TNF-α、CD8^(+)降低(P<0.05),CD4^(+)、CD4^(+)/CD8^(+)、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机体免疫,降低CRP、TNF-α水平,减少炎症损伤,改善肺功能,缓解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12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许蔓春 马恒颢 +4 位作者 欧巧群 罗爱武 任广立 王鲜艳 荆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2-2083,208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邱建利 许华 +2 位作者 牛敏敏 陈达 李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Jadad标准评价文...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Jadad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4.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2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14篇文献共1989例患者。经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总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3.66,95%可信区间(95%CI)为2.78~4.82,Z=9.22,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与西药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小儿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加芬 王凤秀 +3 位作者 郑媛媛 马国英 周红岩 阚玉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 M的检出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儿科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609例,收集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 目的:统计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 M的检出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儿科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609例,收集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特异性Ig M。结果:1 609例患儿检出阳性标本263例(16.35%),IVB检出率最多,共136例(8.45%),其余依次为IVA 63例(3.92%)、PIV 62例(3.85%)、ADV 44例(2.73%)、RSV 42例(2.61%)。不同年龄组患儿阳性标本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2,P〈0.01),随年龄增长阳性标本检出率逐渐增高,学龄期儿童检查率最高(34.55%);IVB、PIV、IVA阳性标本检出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660、86.145、39.791,均P〈0.05),IVB和IVA以学龄期儿童检查率为最高,分别达20.00%和8.64%,PIV以学龄前儿童检出率最高(12.07%)。不同呼吸道病毒Ig M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月份有各自的特点,IVB在3月和10月出现两个检出高峰,检出率分别达20.15%和11.11%;IVA在3月和5月出现两个检出高峰,检出率分别达10.27%和11.81%;PIV、RSV检出率在1~6月份平缓上升,在3月份检出率最高,分别达7.98%和6.46%,随后检出率又平稳下降;ADV在3、4、5三个月份检出率为最高,检出率达6.19%。结论:5种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达16.35%,尤以IVB检出率为最高;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 M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IVB和IVA以学龄期儿童感染率最高,而PIV以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高;5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在2012年有各自的流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M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98
16
作者 朱汝南 邓洁 +3 位作者 王芳 钱渊 卢竞 车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型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 ;nested_PCR检测肠道病毒。1402份标本中672份咽拭子标本取自门诊患儿 ,730份鼻咽洗液标本取自住院患儿。结果 :共有614份标本为病毒阳性 ,阳性率为43.8 %。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占66.1 % ,并以A亚型为主 ;RSV阳性标本中91.4 %来自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住院患儿。2001~2002年冬春季RSV感染比2000~2001年同期高25.1 %。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24.4% ,其中89.3 %来自门诊患儿 ;2000~2001年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2001~2002年以甲3型为主。在冬春季还可检测到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夏季检测不到以上几种呼吸道病毒。利用nested_PCR方法检测2002年夏季收集的标本 ,发现7月份肠道病毒感染率相当高。提示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流感病毒是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肠道病毒是夏季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和PCR等方法的并用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婴幼儿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17
作者 洪建国 李臻 +4 位作者 曹兰芳 陈培丽 王立波 鲍一笑 顾洪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和评估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上呼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共17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试验组87例,对照组89例,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身高、临床症状等差异... 目的临床观察和评估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上呼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共17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试验组87例,对照组89例,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身高、临床症状等差异无显著性。用药方法试验组喷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日第1小时内用药4次,以后每2h1次,共4次(下午起喷)或者8次(上午起喷)第2天每2h1次,共10次;第3、4、5天每日4次,每次喷3揿。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剂,剂量按15mg/(kg.d),分3次服用,连用5d。结果两组用药后,在退热效果、感冒症状改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资料前后比较显示,用药第2天即见明疗效(P<0.05)。安全性两组用药后胃肠道及局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室指标显示,两组患儿用药后外周血三系指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疗效确切,用药剂量小,药物直达口咽,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早期干预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首选用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121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长振 饶菁菁 +2 位作者 黄永国 孙红 艾洪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9-752,共4页
目的检测武汉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取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12 125例住院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3 597份标本(29.7%)非细菌病原体Ig... 目的检测武汉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取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12 125例住院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3 597份标本(29.7%)非细菌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其中肺炎支原体(MP)的阳性率最高为21.6%,其次为腺病毒(ADV)和乙型流感病毒(Flu B),阳性率最低为肺炎衣原体(CP)和Q热立克次体(COX);混合感染563例,其中主要是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各年龄组(0~30 d、~6个月、~1岁、~3岁、~9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4%、18.7%、35.4%、68.4%、5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冬季非细菌病原体检出率最高(53.4%),秋季最低(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3,P<0.05)。结论武汉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非细菌病原体主要是MP、ADV和Flu B;MP和其他非细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比较普遍;1~3岁幼儿感染率较高;冬季更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住院患儿 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罗小娟 蔡德丰 +6 位作者 任振敏 刘永秋 刘景 黄丽兰 刘小兰 曹科 陈运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9月2日至2021年2月28日非新生儿临床诊断ARTI住院后首次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数据进行不同季节的ARTI病原谱比较,春季为3~5月,夏季为~8月,秋季为~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以2019年9月2日至2020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前、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后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结果12022例ARTI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入分析,病原体阳性(至少检出1种)7589例(63.13%),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24.83%),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4.12%)、副流感病毒(8.33%)、偏肺病毒(7.01%)、肺炎支原体(5.37%)。混合感染(检出≥2种病原体)1329例(11.05%),以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最常见。①秋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66.99%,1924/2874),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5.89%)和鼻病毒(24.01%)最高;春季病原体检出率最低(16.20%,132/815),以鼻病毒(5.03%)和肺炎支原体(3.80%)最高。②6月龄至6岁患儿病原体检出率高于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VID⁃19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为78.57%(2592/3299),以鼻病毒(36.37%)、肺炎支原体(15.40%)、呼吸道合胞病毒(10.03%)、腺病毒(9.03%)为主,混合感染764例(23.16%);疫情后同期病原体检出率为65.89%(3500/5312),以鼻病毒(23.78%)、呼吸道合胞病毒(14.74%)、偏肺病毒(12.65%)、副流感病毒(12.12%)为主,混合感染459例(8.64%)。结论COVID⁃19疫情后ARTI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检出率明显升高;混合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甲型流感H1N1病毒、季节性H3N2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检出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体 COVID⁃19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及其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1
20
作者 马慧 沈永明 +1 位作者 司萍 彭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582,共7页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检出情况及其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记录天津市2015年6月~2017年5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期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检出情况及其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记录天津市2015年6月~2017年5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期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了解其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33 078例患儿,其中病原体阳性者共有8 364例,病原体检出总阳性率为25.29%,包括腺病毒(ADV)152例(0.46%)、Q热立克次体(COX)9例(0.03%)、肺炎衣原体(CPN)14例(0.04%)、甲型流感病毒(FLu A)3例(0.01%)、乙型流感病毒(FLu B)930例(2.8%)、嗜肺军团菌(LP)96例(0.29%)、肺炎支原体(MP)6 719例(20.3%)、副流感病毒(PIV)326例(0.9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15例(0.35%)。MP和FLu B为最主要病原体。天津市调查期间PM2.5、PM10、NO_2的平均浓度值均处于较高水平;PM2.5浓度最高,PM10次之。AQI、PM2.5、PM10、NO_2、SO_2浓度与住院病例数均具有相关性,PM10.0、NO_2、SO_2浓度与病原体总的阳性例数具有相关性,SO_2浓度与MP阳性病例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天津市儿童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就诊患儿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以MP最高,其次是Flu B。天津市空气污染严重,AQI、空气污染物浓度与住院病例数以及病原体总的阳性例数都有关,SO_2浓度与MP阳性病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M 空气污染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