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应对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善槐 邬志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我国4个东部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义务教育承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并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缓解流入地政府的财政与教育用地压力,合理化解流入地政... 通过对我国4个东部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义务教育承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并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缓解流入地政府的财政与教育用地压力,合理化解流入地政府"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师资配置困局,灵活应对随迁子女的非预期流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包括财政经费支持有限与价格管控过紧,师资队伍不稳定与发展动力不足以及随迁子女升学路径不畅与流动过频等。为此,应科学核算随迁子女民办校的办学成本,政府以购买学位方式提供足额的经费补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入地教育部门提供办学指导与教育资源支持;流入地教育部门严格监测教育质量,逐步淘汰低层次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教育承载力 农民工随迁子女 普惠性民办校 政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精神健康——基于80后外来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志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7,共17页
采用珠三角和长三角2 385名80后外来工的调查数据,在倾向值匹配基础上,考察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在学前、小学或初中的某个阶段有过留守经历者更有可能处于精神健康高危状... 采用珠三角和长三角2 385名80后外来工的调查数据,在倾向值匹配基础上,考察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在学前、小学或初中的某个阶段有过留守经历者更有可能处于精神健康高危状态,其中又以学前及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的影响更大;但长时间的留守生活反而可能增强个人的抗逆力,显示儿童具有一种比较强的自我调适功能。此外,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成年后的精神健康状况更差。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需综合考虑客观外在的"留守负荷""留守环境"及主观内在的"留守适应"因素。而针对已成年的有留守经历外来工,需从劳动自由、团体关怀、柔性管理、身体保健、业余生活改善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留守儿童 精神健康 外来工 新生代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43
3
作者 雷万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较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其明显。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实施"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在教育管理、教育财政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实施深层变革,方能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属地管理 教育供求矛盾 制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成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2,共11页
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迫切需要与留守研究相结合来理解这一群体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具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儿童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变过程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起点。本文基于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农村实地研究,提炼出留守儿童在村庄、家庭和学校... 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迫切需要与留守研究相结合来理解这一群体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具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儿童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变过程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起点。本文基于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农村实地研究,提炼出留守儿童在村庄、家庭和学校三个场域中的社会化环境特征,指出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和社会化过程中已然蕴含着“成为农民工”的内在推力与外部强制力。以流动为导向的村庄文化和外出父母为媒介传递的城乡认知激发了留守儿童主观的流动意向,城市取向下农村教育的筛选与排斥促动了留守儿童客观的流动行为。完成这一转变的新生代农民工同时制造出自身家庭的再生产危机,使拆分式的劳动力再生产机制难以继续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化 劳动力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7-162,共6页
农民工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及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在其组成结构上又出现了代际变化,即占农民工主体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旧生代农民工存在诸多差异。... 农民工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及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在其组成结构上又出现了代际变化,即占农民工主体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旧生代农民工存在诸多差异。在众多差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更会影响其下一代的教育需求,而我们现存的教育体系能否满足这种需求与变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价值观 子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退缩型人格——基于新生代外来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志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6,共17页
采用2385名新生代外来工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行为倾向变量来考察童年期留守经历与个体退缩型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过留守经历者更可能“怕被炒掉或被刁难而不反映劳动权益意见”,显示出比较明显的退缩型人格特征。其中以学前留守的... 采用2385名新生代外来工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行为倾向变量来考察童年期留守经历与个体退缩型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过留守经历者更可能“怕被炒掉或被刁难而不反映劳动权益意见”,显示出比较明显的退缩型人格特征。其中以学前留守的影响最显著,而留守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以“愿否因自身权益受损参加维权活动”这一假想情境下的意愿变量、“是否怕被报复而不投诉权益受侵害行为”这一现实情境下的行为变量所做的参证分析及倾向值匹配前后的对照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文章重点以现实情境下的行为倾向测量验证了采用心理量表施测及定性研究所得的结论,并表明留守经历对于退缩型人格的长期性影响可以从大学生等群体推展到普通的外来工群体。所得结论亦表明,除结构逻辑和历史逻辑以外,对于新生代外来工的研究还需纳入生态逻辑,关注其童年期的发展生态系统。由于退缩会对社会融入产生消极影响,诱发“半城市化”的社会结构张力,今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需更多关注其人格发展,尤需对那些处于学前阶段的留守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留守儿童 退缩型人格 新生代外来工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律背反: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土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5,共12页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主体,绝大部分人处于婚恋和生育的黄金阶段,其生育意愿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相对于老生代农民工而言...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主体,绝大部分人处于婚恋和生育的黄金阶段,其生育意愿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相对于老生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显著降低,并趋近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其生育意愿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差异等内部分化显著弱化。而且,基于城市适应理论视角,从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制度适应4个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呈现代际显著增强的态势。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期望生育子女数。这使得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降低的现象并存,存在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二律背反的矛盾困境。而制度适应却能显著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这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提供了可能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生育子女数 生育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适应 制度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文关怀体系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之音 王翠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5-28,共4页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会遭遇学校教育的断链与窘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乏力、社会教育的阻隔与排斥以及自身的心理困境与障碍等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扛起肩上的责任,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会遭遇学校教育的断链与窘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乏力、社会教育的阻隔与排斥以及自身的心理困境与障碍等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扛起肩上的责任,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解决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的困惑,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健康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随迁子女 人文关怀 社会 学校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