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教育戏剧的可能性:概念、实践、理念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煜辉 顾竹盈 《美育学刊》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构建儿童教育戏剧学离不开借鉴教育戏剧学、儿童戏剧学的学理资源。教育戏剧理论为儿童教育戏剧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但过去的教育戏剧实践往往把"人"当作无差别的具有理性认知能力的抽象存在,不具有儿童本位主义的观念。作为欧... 构建儿童教育戏剧学离不开借鉴教育戏剧学、儿童戏剧学的学理资源。教育戏剧理论为儿童教育戏剧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但过去的教育戏剧实践往往把"人"当作无差别的具有理性认知能力的抽象存在,不具有儿童本位主义的观念。作为欧美另一种戏剧运动的反响,教育戏剧学的实践理论对儿童教育戏剧实践具有启迪作用。儿童戏剧学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细分戏剧门类,以及探讨成人与儿童的互动关系,对规范儿童教育戏剧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教育戏剧的理念是: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协作关系,成人有限地介入儿童戏剧游戏,让儿童在卢梭的游戏理念中自然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 儿童戏剧 卢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之兴起、确立及景观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0-216,共7页
作者论述了“美育”在的中国的兴起、确立及相应文化情景观,其中对美育的先驱如康有有,梁启超,曾志忞,王国维,蔡元培、吴梦非等对“美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对黎锦晖的儿歌舞剧,重新予以“美育”观照。文章重在对普通学... 作者论述了“美育”在的中国的兴起、确立及相应文化情景观,其中对美育的先驱如康有有,梁启超,曾志忞,王国维,蔡元培、吴梦非等对“美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对黎锦晖的儿歌舞剧,重新予以“美育”观照。文章重在对普通学校或社会大众教育中“美育”历史的追踪。时限为1897-20世纪2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康有为 曾志忞 蔡元培 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儿童剧艺术发展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谈风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考察中国现代儿童剧的艺术发展轨迹,将之归纳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描述和分析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具体技巧、艺术风格等问题,指出其成败得失。总体而言,从上个世纪 20年代到 40年代这近 30年间,中国儿童剧在儿童性和... 本文考察中国现代儿童剧的艺术发展轨迹,将之归纳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描述和分析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具体技巧、艺术风格等问题,指出其成败得失。总体而言,从上个世纪 20年代到 40年代这近 30年间,中国儿童剧在儿童性和戏剧性的结合表现上已逐步趋于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剧 抒情 写实 戏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戏剧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主要由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三要素组成。美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融合了音乐、美术... 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主要由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三要素组成。美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元素,对幼儿的审美知识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幼儿 审美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换星移几度秋”——众评黎锦晖
5
作者 陈连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黎锦辉,作为我国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的创始人,因为历史大环境方面的原因,其备受当时文学、音乐界人士的争议和批评,甚至被称为“黄色音乐鼻祖”。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发展、艺术文化思想以及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后世的文人、艺术学者对他... 黎锦辉,作为我国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的创始人,因为历史大环境方面的原因,其备受当时文学、音乐界人士的争议和批评,甚至被称为“黄色音乐鼻祖”。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发展、艺术文化思想以及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后世的文人、艺术学者对他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文章通过对其作品和众多研究者的文章研究、梳理和挖掘,对黎锦辉在儿童歌舞剧和流行音乐方面的历史贡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辉 儿童 歌舞剧 美育 评论 流行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童话剧的经典化建构·原型与再创新--兼评第六版“中国儿艺”音乐童话剧《马兰花》
6
作者 丁旭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8,共10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儿艺"新版童话剧《马兰花》的比较分析与论评提出如何建构艺术经典化理论的议题。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的艺术经典化生成理论与艺术电影《小城之春》的跨时代经典化形成现象之间的存在的文化... 文章通过对"中国儿艺"新版童话剧《马兰花》的比较分析与论评提出如何建构艺术经典化理论的议题。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的艺术经典化生成理论与艺术电影《小城之春》的跨时代经典化形成现象之间的存在的文化张力,通过分析进一步提出共性艺术经典建构的原则与基本范畴。并藉此,通过对童话剧《马兰花》不同版本的历时分析与类型精品剧目《人参娃娃》的案例比较,结合共性艺术经典化建构理论分析,得出"原型""再创新"是中国童话剧经典化生成的两大核心要素之结论,并因而提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历史主义"和"类型细分"的原则,才能建构出具体实践指导针对性的艺术经典化建构理论模式之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童话剧 “中国儿艺” 《马兰花》 艺术经典化建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剧服装色彩及材质创新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峰 《色彩》 2023年第7期56-58,共3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舞台剧,儿童剧在审美表达层面也需要考虑和衡量多个因素。角色服装作为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有必要对其服装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和思考,而其色彩和材质的特殊属性更是其中的关注重点。为此,分别... 作为一种重要的舞台剧,儿童剧在审美表达层面也需要考虑和衡量多个因素。角色服装作为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有必要对其服装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和思考,而其色彩和材质的特殊属性更是其中的关注重点。为此,分别从儿童剧服装的颜色和材质着手,通过引入多个儿童剧的服装设计案例,阐明了颜色和材料在其中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剧 服装设计 色彩 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戏剧融入幼儿园教学促进儿童创造力开发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银春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6期101-104,共4页
幼儿时期是良好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社会交往的重要阶段,也是创造力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创造力表现出直观性、不稳定性、可塑性等特点,为此,教师可将教育戏剧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 幼儿时期是良好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社会交往的重要阶段,也是创造力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创造力表现出直观性、不稳定性、可塑性等特点,为此,教师可将教育戏剧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以绘本《卡利咔嚓·吃吃吃》为例,探究教育戏剧融入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路径,为儿童创造力的开发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创造力 教育戏剧 幼儿园 内涵 案例 价值 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之初儿童戏剧发展状况研究
9
作者 谭旭东 陈曦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9-4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宋庆龄、郭沫若、张天翼、任德耀等人的努力下,儿童戏剧逐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中找到了一种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新的道路。这一时期,儿童戏剧,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宋庆龄、郭沫若、张天翼、任德耀等人的努力下,儿童戏剧逐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中找到了一种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新的道路。这一时期,儿童戏剧,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剧、童话剧和科幻剧等都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新作品,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新中国之初的儿童戏剧也体现了对民间故事与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主题明确、重在宣传、舞台和观众若即若离、被政治过度牵引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之初 儿童戏剧 发展状况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戏剧对特殊幼儿同伴接纳的干预研究
10
作者 王琳琳 魏秋雨 《现代特殊教育》 2021年第14期34-45,共12页
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是一个递进式的复杂发展过程。采用非等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考察教育戏剧对特殊幼儿同伴接纳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教育戏剧实施后,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得到提升,逐渐从消极接纳组进入积极接纳... 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是一个递进式的复杂发展过程。采用非等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考察教育戏剧对特殊幼儿同伴接纳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教育戏剧实施后,特殊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得到提升,逐渐从消极接纳组进入积极接纳组;特殊幼儿的受欢迎程度提升,逐渐从网络边缘位置移向网络中心位置,社交网络影响力提升;小班阶段是实施教育戏剧干预的最佳时期;教育戏剧可让所有的幼儿受益,应成为融合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幼儿 教育戏剧 同伴接纳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季让儿童歌舞剧《快乐之乡》研究
11
作者 樊右伟 王岩 《北方音乐》 2022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儿童歌舞剧《快乐之乡》是音乐家张季让在组建苏州丙寅乐团初期所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歌舞剧。本文通过对该剧本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力求再现作品的真实面貌,以丰富学界对张季让音乐创作多元化的认... 儿童歌舞剧《快乐之乡》是音乐家张季让在组建苏州丙寅乐团初期所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歌舞剧。本文通过对该剧本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力求再现作品的真实面貌,以丰富学界对张季让音乐创作多元化的认识,印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乐中用”之理念对多体裁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让 儿童歌舞剧 《快乐之乡》 丙寅乐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戏剧”融入英文儿童戏剧表演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12
作者 洪珊瑚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创造性戏剧”融合艺术元素和教学原理为一体,具有多元教育价值,将之引入高校课程教学,能够发挥其综合和统整的功能,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性戏剧”融入师范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文儿童戏剧表演课程教学中,能打破学科教... “创造性戏剧”融合艺术元素和教学原理为一体,具有多元教育价值,将之引入高校课程教学,能够发挥其综合和统整的功能,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性戏剧”融入师范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文儿童戏剧表演课程教学中,能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有限空间,尝试“岗课赛证”融合教学,建构多维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以培养具有儿童戏剧教育能力和英语专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戏剧” 英文儿童戏剧表演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戏剧音乐游戏指导策略探讨
13
作者 方秀梅 《成才之路》 2020年第27期106-107,共2页
教师通过儿童戏剧,能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而音乐游戏的融入能让儿童戏剧更加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介绍儿童戏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戏剧音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 教师通过儿童戏剧,能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而音乐游戏的融入能让儿童戏剧更加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介绍儿童戏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戏剧音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将音乐游戏融入到儿童戏剧中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剧 音乐游戏 指导策略 综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纸戏剧表演为载体的大班幼儿科学实验的开展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晓瑜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通过对实验纸戏剧所蕴含科学精神、感知理解、科学探究、表达表现、想象创造五个价值进行了内涵解析,梳理出了“五系”实验剧目,归纳出了“做、画、演”三步操作方式和“图谱支架、经验迁移、符号解读”三项指导策略,探索出师幼互为主... 通过对实验纸戏剧所蕴含科学精神、感知理解、科学探究、表达表现、想象创造五个价值进行了内涵解析,梳理出了“五系”实验剧目,归纳出了“做、画、演”三步操作方式和“图谱支架、经验迁移、符号解读”三项指导策略,探索出师幼互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纸戏剧 实验评价 大班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午戏婴图》看宋代“小儿班”戏及其政治意义
15
作者 杨松立 刘瑜 《艺术百家》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具有图像学研究价值。通过考察苏汉臣的绘画、相关宋杂剧文献资料,以及图中小童的服饰可知,“小儿班”戏的演出设定异于常规,与宋杂剧“爨”在戏目呈现、角色形式上存在差异。戏中核心人物“武官”装孤...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具有图像学研究价值。通过考察苏汉臣的绘画、相关宋杂剧文献资料,以及图中小童的服饰可知,“小儿班”戏的演出设定异于常规,与宋杂剧“爨”在戏目呈现、角色形式上存在差异。戏中核心人物“武官”装孤折射出宋代政治的发展状况。装孤“持笏禀报”桥段是苏汉臣刻意为之,是他借画中儿童戏的形式劝诫当朝权贵听取忠言、善用武官,赞许有志之士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汉臣 《重午戏婴图》 宋杂剧 宋代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