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物质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颖 王洋 +2 位作者 徐瑶 魏丽娜 蒋国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为了评价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和活性成分,研究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和液态发酵鹰嘴豆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L-SD1)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基丁酸... 为了评价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和活性成分,研究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和液态发酵鹰嘴豆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L-SD1)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基丁酸和3-甲基丁酸,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鹰嘴豆(G-SD1)、富硒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L-Se-SD1)及固态发酵鹰嘴豆(G-Se-SD1)的最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2,5-二甲基吡嗪。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富硒对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影响较大(P<0.05)。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检测出L-SD1、L-Se-SD1、G-SD1和G-Se-SD1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9种其他氨基酸,且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不同发酵方式对氨基酸种类影响无差异;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产生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富硒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总黄酮含量为(1.91±0.02)mg/mL,维生素K 2含量为(755.70±0.11)μg/100 g,卵磷脂质量分数为(2.41±0.03)%,相比于未富硒组,分别提高了80.2%、81.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富硒 鹰嘴豆 风味物质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纳豆优良发酵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杰 郭晨 +2 位作者 尚益民 刘毅飞 方彩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92,共5页
分别从五个品牌的纳豆样品及树林土样中分离出27、2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这50株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和酪蛋白平板筛选后,分别从土壤和纳豆样品中筛选出了10株和3株共计13株分解酪蛋白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采用这13株菌进行鹰嘴豆... 分别从五个品牌的纳豆样品及树林土样中分离出27、2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这50株菌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和酪蛋白平板筛选后,分别从土壤和纳豆样品中筛选出了10株和3株共计13株分解酪蛋白能力较强的芽孢杆菌。采用这13株菌进行鹰嘴豆纳豆发酵对比,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纳豆激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S-18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3 269.38±52.59)U/g,具有鹰嘴豆纳豆发酵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筛选 发酵 鹰嘴豆纳豆 纳豆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高产蛋白酶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卓晓沁 赵慧莹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121,共7页
为了提高纳豆中的蛋白酶活力,以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对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进行优化。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采用Plackett-Bnrmao法筛选出三个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装液量、转速和鹰嘴豆粉添加量。通过响应面优化鹰嘴豆纳豆液态发... 为了提高纳豆中的蛋白酶活力,以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对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进行优化。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采用Plackett-Bnrmao法筛选出三个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装液量、转速和鹰嘴豆粉添加量。通过响应面优化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对提高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05),所得最佳培养基为鹰嘴豆粉添加量5.9%,豆粕粉1.0%,葡萄糖0.6%,氯化钠0.5%,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50 r/min,装液量76 m L/500 m L,温度37℃,发酵时间48 h。该条件下发酵所得蛋白酶活力达(3558.0±1.5)U/m L,相对于对照培养基的(2491.4±2.8)U/m L提高了42.8%,且纤维蛋白平板法验证的纳豆激酶溶解圈面积提高了108.6%。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能有效提高蛋白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纳豆 液态发酵 豆粕 纳豆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鹰嘴豆发酵纳豆工艺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仓学 刘晓宇 张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5,共5页
鹰嘴豆作为纳豆发酵原料,以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纳豆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基质含水量50%,接种量6%,发酵温度34℃,发酵... 鹰嘴豆作为纳豆发酵原料,以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纳豆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基质含水量50%,接种量6%,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8h,后熟时间20h;对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验证,纳豆激酶活性为986.324IU/g,与预测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发酵工艺 纳豆激酶(nattokinase NK) 纳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纳豆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柳 陈子怡 +6 位作者 乔晨 杨泽康 万舒凡 祁勇刚 吴勇超 高冰 柳志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鹰嘴豆纳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24 h、36 h、48 h和60 h的鹰嘴豆纳豆分别鉴定出54、50、39和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鹰嘴豆纳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24 h、36 h、48 h和60 h的鹰嘴豆纳豆分别鉴定出54、50、39和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氨气和其他类物质,其中吡嗪类、酸类、酯类是鹰嘴豆纳豆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吡嗪类物质在发酵36 h时相对含量大幅提高,其中2,3,5,6-四甲基吡嗪在48 h时含量最高,为17.95%;酸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先减少后增加,其中反式阿魏酸含量在48 h时最高,为15.16%;酯类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发酵24 h的17.54%减少到60 h的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纳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