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和玉米粉对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耿琳烨 徐泽平 +5 位作者 沈诗桀 刘东华 王倩茹 郭金鑫 黄先智 沈以红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3-127,共5页
研究旨在评估乳酸菌和玉米粉对桑叶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参数和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两组,分别为桑叶常规青贮组(Y组)、混合桑叶青贮组(H组)添加106 CFU/g FM乳酸菌+10%玉米粉青贮,在青贮第0、7、14、45 d开袋取样,分析青贮... 研究旨在评估乳酸菌和玉米粉对桑叶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参数和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两组,分别为桑叶常规青贮组(Y组)、混合桑叶青贮组(H组)添加106 CFU/g FM乳酸菌+10%玉米粉青贮,在青贮第0、7、14、45 d开袋取样,分析青贮过程中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结果显示,与Y组相比,H组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青贮0~14 d,Y组的pH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第14 d后变化缓慢。H组在0~45 d pH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H组pH值显著低于Y组(P<0.05);第45 d乳酸的含量显著高于Y组(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Y组(P<0.05)。青贮第45 d,两组的黄酮含量均下降(P>0.05),多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显著下降(P<0.05)。H组多糖含量高于Y组,黄酮、DNJ含量显著低于Y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在桑叶青贮前期快速进入乳酸发酵状态,青贮结束时氨态氮含量降低,青贮品质提高,活性物质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青贮 化学成分 乳酸菌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投式发酵剂制备中乳酸菌增殖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铁民 隋欣 +2 位作者 王建 陈历俊 周伟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2-114,共3页
为获得高浓度的乳酸菌细胞,对化学中和法培养乳酸菌的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菌落计数和显微镜检的方法,确定乳酸菌增殖的最佳温度、pH值及菌种中球菌与杆菌的比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32℃、pH5.8及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2... 为获得高浓度的乳酸菌细胞,对化学中和法培养乳酸菌的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菌落计数和显微镜检的方法,确定乳酸菌增殖的最佳温度、pH值及菌种中球菌与杆菌的比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32℃、pH5.8及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2的培养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达3.2×1010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发酵剂 化学中和法 乳酸菌 增殖 增殖条件 发酵剂 直投式 制备 显微镜检 菌落计数 最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剂浓缩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吕兵 张国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为制备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通过综合运用复合生长培养基、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 12% NFM+ 0.3%酵母膏+ 0.1% Tween 80作为复合生长培养基,加 0.5% K2HPO4作为缓冲盐,接种量... 为制备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通过综合运用复合生长培养基、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 12% NFM+ 0.3%酵母膏+ 0.1% Tween 80作为复合生长培养基,加 0.5% K2HPO4作为缓冲盐,接种量为 2% (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1∶ 1),培养温度 42℃,培养过程用 30% Na2CO3溶液作中和剂,将 pH值控制在 6.3,培养 6~ 7 h后,可使乳酸菌的活菌数达到 5.89× 109 mL- 1。与普通的液体发酵剂相比,获得了显著的浓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剂 浓缩培养 缓冲盐 中和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食品乳酸菌发酵蔬菜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丽娜 迟雪梅 +4 位作者 迟乃玉 石群 任楠楠 乔慧 张庆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3,139,共5页
对Streptococcus lastic,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casei等9种食品常用乳酸菌种进行发酵蔬菜研究,通过对发酵菜及汤汁中V_C、氨基酸、总酸、总糖、挥发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测定,结合产品的感官评价,筛选出适合作为... 对Streptococcus lastic,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casei等9种食品常用乳酸菌种进行发酵蔬菜研究,通过对发酵菜及汤汁中V_C、氨基酸、总酸、总糖、挥发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测定,结合产品的感官评价,筛选出适合作为蔬菜发酵剂用的菌种Streptococcus lastic。从研究结果看,接种Streptococcus lastic菌种的发酵蔬菜既可以很好地降解发酵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可与其他菌种制成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发酵制品生产,且产品营养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乳酸菌种 理化指标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环境因素对戊糖乳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任晓镤 妥彦峰 +2 位作者 李明杨 王磊 姚东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0-234,229,共6页
以一株分离自新疆传统乳制品中生物膜强阳性的戊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探索了不同理化因素及几种食品添加剂对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佳理化条件为接种量1:200、培养温度37℃... 以一株分离自新疆传统乳制品中生物膜强阳性的戊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探索了不同理化因素及几种食品添加剂对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佳理化条件为接种量1:200、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h、葡萄糖质量分数2%、pH值5.8—6.8,Ca^2+及乳酸的加入基本能完全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理化因素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水解物促酸奶乳酸菌增殖及生长动力学 被引量:12
6
作者 白凤翎 张柏林 赵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由于乳酸菌缺乏一些生物代谢途径,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营养要求十分苛刻,必需依赖生长环境提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生长因子才能获得高密度生长。应用化学限定培养基进行大豆蛋白水解物、全价氨基酸和生长基本氨基... 由于乳酸菌缺乏一些生物代谢途径,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营养要求十分苛刻,必需依赖生长环境提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生长因子才能获得高密度生长。应用化学限定培养基进行大豆蛋白水解物、全价氨基酸和生长基本氨基酸3种氮源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分子量小于5 ku的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基中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215/h和0.262/h,约为全价氨基酸的2倍,细胞密度增加到5倍。20种全价氨基酸氮源培养基对两种乳酸菌的生长效能很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10/h和0.12/h,pH值只达到pH4.5~5.0。基本氨基酸氮源只能满足乳酸菌生长的最低要求。分子量小于5 ku的大豆蛋白水解物比全价氨基酸对乳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乳酸菌生长的最佳氮源是寡肽而不是氨基酸,大豆蛋白水解物可以用作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添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水解物 乳酸菌 化学限定培养基 增殖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和微生物菌群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改名 李璇 +4 位作者 祝超智 马钰珂 崔文明 余小领 殷满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9,共9页
该研究以不同接种量(10^(5)、10^(6)、10^(7)CFU/g)的乳酸菌和葡萄球菌(比例为1∶1)作为复配发酵剂为试验组,以自然发酵和商业发酵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牛肉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1、3、6、9、12、15 d)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亚硝... 该研究以不同接种量(10^(5)、10^(6)、10^(7)CFU/g)的乳酸菌和葡萄球菌(比例为1∶1)作为复配发酵剂为试验组,以自然发酵和商业发酵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牛肉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1、3、6、9、12、15 d)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亚硝酸盐含量、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微生物数量、质构、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探究在不同发酵剂作用下牛肉发酵香肠成熟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为发酵牛肉香肠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发酵剂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牛肉香肠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和肠杆菌的数量,最低值分别为4.7、1.8 mg/kg和2.49 lg CFU/g,提高了牛肉发酵香肠的安全性,同时丙二醛和羰基及巯基的含量变化表明添加发酵剂可以抑制脂肪酸败和蛋白质氧化,且感官方面总体接受度较好。接种量为10^(7)CFU/g组在发酵15 d时能够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使安全性、质构显著提升,感官总分与自然发酵差异不显著,最终产品既保留了自然发酵的风味,又使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可以为后续进一步研究两菌混合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肉香肠 理化特性 乳酸菌 葡萄球菌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学防腐剂对泡菜乳酸菌和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向阳 龚佳惠 俞兴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试验选取GB 2760-2011中规定可用于腌菜产品的四种化学防腐剂分别添加于泡菜中,来控制泡菜货架期继续产酸和汤汁浊度。结果表明:添加0.11g/kg山梨酸钾能显著的控制泡菜腌制后的持续产酸,阻止活乳酸菌过量繁殖带来的汤汁浑浊,并防止活乳... 试验选取GB 2760-2011中规定可用于腌菜产品的四种化学防腐剂分别添加于泡菜中,来控制泡菜货架期继续产酸和汤汁浊度。结果表明:添加0.11g/kg山梨酸钾能显著的控制泡菜腌制后的持续产酸,阻止活乳酸菌过量繁殖带来的汤汁浑浊,并防止活乳酸菌数量减少,使产品外观及营养保持在较佳水平。在限量范围内,较高浓度的脱氢乙酸钠、亚硫酸氢钠也具有相似效果,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0.22,0.11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化学防腐剂 可滴定酸 乳酸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谷物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游新侠 王莉 孔欣欣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6,63,共6页
为将五谷营养和发酵功能有效结合,研制一款乳酸菌发酵谷物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为依据,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谷物复合饮料的最佳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复合饮料最优配方是以100 g复合谷物为基... 为将五谷营养和发酵功能有效结合,研制一款乳酸菌发酵谷物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为依据,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发酵谷物复合饮料的最佳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复合饮料最优配方是以100 g复合谷物为基重,大豆:花生:燕麦:糯米为3:2:3:2,料水比为1:9,添加0.8%乳酸菌菌种,发酵时间8 h,发酵温度35℃。此工艺条件下制出的谷物复合饮料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值,发酵后p H值由6.01降低至4.78,还原糖达到0.69 mg/(100 m L),氨基酸态氮提高到29.32 mg/(100 m L),产品口感丰富、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营养价值高,更有利于消化吸收。研究为植物基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谷物复合饮料 感官评分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喻铭佳 索化夷 +5 位作者 李键 谢婕 赵欣 骞宇 丁阳平 张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2,17,共7页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乳酸菌对酸乳酸度、质构、氨基酸态氮、有机酸、V_(B1)及酮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_(B2)及醇类和酯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牦牛酸乳 乳酸菌 酵母菌 理化性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境 孙慧君 +3 位作者 李默 解梦汐 乌日娜 武俊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通过探究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构成以及风味特征变化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7份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及菌落总数进行测定,根据采样地点的不同... 通过探究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构成以及风味特征变化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7份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及菌落总数进行测定,根据采样地点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不同的发酵地点、条件、工艺而导致发酵液的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品风味特征变化与小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存在直接关系。选择7份在样品成分含量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自然发酵锦州小菜进行乳酸菌分离筛选,分离出24株乳酸菌疑似菌株,初步鉴定10株为杆菌,14株为球菌。进一步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24株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序列分析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24株菌均为乳酸菌,分别来自4个属10个种,10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8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3株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 成分含量 乳酸菌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酶生片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苑园园 龚建刚 +4 位作者 王子娇 郭凯元 孙炜 封龙宽 季明月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2,共6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乳酶生片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增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乳酶生片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Y1,经鉴定为屎肠球菌(...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乳酶生片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增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乳酶生片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Y1,经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其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 8.0,生长温度37℃,接种量1%,最优增殖培养基为乳糖11 g/L,乳清粉10 g/L,酵母浸粉22 g/L,硫酸镁0.28 g/L,硫酸锰0.18 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E.faecium Y1的活菌数为2.90×10^(9)CFU/mL,比优化前活菌数提高了8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酶生片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增殖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安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援援 牛文秀 +2 位作者 马凯华 梁丽雅 马俪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剂对风干肠在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将SHI-59(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PRO-MIX5(木糖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剂对风干肠在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将SHI-59(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PRO-MIX5(木糖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复合型商业发酵剂接种到肉馅中,3个接菌组分别用SHI、WBL、PRO表示,经过12 d的风干过程生产发酵型风干肠,以不接种作为对照组(control check,CK),分别在风干的第0、3、6、9、12 d检测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_(w))、色差值(L^(*)值和a^(*)值)、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并分别测定风干第6和12 d的生物胺含量以及第12 d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和6种N-亚硝胺(N-nitrosamines,NAs)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干过程的进行,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和aw呈现逐渐降低趋势,TVB-N值、L^(*)值和a^(*)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H呈现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SHI-59和WBL-45菌在风干第0~3 d期间能快速降低肉馅体系的pH至5.39和5.10。当风干12 d时,WBL组的水分含量为组内最高值(27.57%),对风干肠的感官性质有改善作用;4组风干肠的p H均小于5.4,亚硝酸盐残留量在1.91~2.95 mg/kg范围;3组试验组的L^(*)值和a^(*)值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WBL-45菌的发色效果最佳;PRO组和SHI组的总NAs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3个接种组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含量在1.24~1.82μg/kg,远小于国家限量标准和CK组,说明3种商业复配菌对NAs有显著的抑制效果;3种发酵剂对色胺和亚精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尸胺、组胺、酪胺和生物胺总量没有抑制效果,不过其含量在安全可控范围。整体上,接种3种复合发酵剂可使NAs和亚硝酸盐残留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风干肠的安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剂 风干肠 理化性质 安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