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袁一杨 高宝嘉 +2 位作者 李明 袁胜亮 周国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99-2106,共8页
采用AFLP技术对平泉县的1个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和2个油松纯林中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13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并调查了3个油松林群落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纯林中油松毛虫种群的遗... 采用AFLP技术对平泉县的1个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和2个油松纯林中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13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并调查了3个油松林群落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纯林中油松毛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混交林中的油松毛虫种群;林木生长状况为影响不同油松纯林群落中油松毛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混交林对油松毛虫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有阻断作用,油松毛虫种群的基因流大小与油松林之间的物种多度呈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AFLP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子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光周期 临界光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两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国莲 柴守权 +1 位作者 谢开立 段兆尧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首次观察了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一年发生 1代的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室内外各龄幼虫的取食量。跟踪观测了文山松毛虫各虫期的存亡状况 ,研制出一个完整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 ,整个世代死亡率达 99 90 %... 首次观察了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一年发生 1代的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室内外各龄幼虫的取食量。跟踪观测了文山松毛虫各虫期的存亡状况 ,研制出一个完整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 ,整个世代死亡率达 99 90 %。应用Bt乳剂和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pw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表明 ,Bt和DpwCPV防治 5龄幼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虫剂 文山松毛虫 生物学特性 取食量 自然种群生命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0-417,共8页
本文是关于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光周期反应的首次报道。 在恒温恒湿条件(温度28℃±0.5;相对湿度75±3%;光照强度1200—1500勒克斯)下,研究了不同光照长度对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油松毛虫... 本文是关于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光周期反应的首次报道。 在恒温恒湿条件(温度28℃±0.5;相对湿度75±3%;光照强度1200—1500勒克斯)下,研究了不同光照长度对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就北京地区油松毛虫的发生代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光周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足凹眼姬蜂在松毛虫低密度下的种群动态和控制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严静君 姚德富 李英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5-411,共7页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开始上升。据7年观察,该蜂对低密度的松毛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足凹眼姬蜂 油松毛虫 自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油松毛虫遥感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云丽丽 栾庆书 +1 位作者 金若忠 孙良岩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辽宁省西部地区油松林为例,根据当地物候特征和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取了不同时相的三期TM影像,进行了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受害程度的调查。结合G IS专题信息图,比较分析了油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的生长特征和光谱特征,计算出7种... 以辽宁省西部地区油松林为例,根据当地物候特征和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选取了不同时相的三期TM影像,进行了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受害程度的调查。结合G IS专题信息图,比较分析了油松毛虫灾害前后油松林的生长特征和光谱特征,计算出7种植被指数和TM4在松毛虫害发生后油松的光谱值,得出TM4、TM4/TM3、TM(4-3)/TM(4+3)是监测松毛虫害的特征指数。根据雷莉萍等(1995)构建的遥感监测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遥感监测模型,经现地检验,平均精度达到8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害 TM影像 植被指数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延迟过程与油松毛虫种群动态建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湛东 屠泉洪 夏乃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0-94,共5页
本文以时变延迟过程为基本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根据室内条件下饲养所得幼虫各龄期的有效积温,在模型中的温度为旬平均温度.模型中包括了自然死亡率,天敌捕食率对于种群变化的影响,反映了个体发育的差异对于群体结构... 本文以时变延迟过程为基本模式,建立了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根据室内条件下饲养所得幼虫各龄期的有效积温,在模型中的温度为旬平均温度.模型中包括了自然死亡率,天敌捕食率对于种群变化的影响,反映了个体发育的差异对于群体结构的影响.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相符,显示了较强的预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延迟过程 油松毛虫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油松毛虫灾害发生相关气象因子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雄刚 王鸿斌 +4 位作者 李国宏 于志军 陈国发 孔祥波 张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以我国北方4省10年(2002—2011)77个灾害点的虫情数据和由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具体生活史衍生的73个气象因子为基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与油松毛虫不同发生程度相关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 以我国北方4省10年(2002—2011)77个灾害点的虫情数据和由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具体生活史衍生的73个气象因子为基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与油松毛虫不同发生程度相关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与重度发生呈正相关的是Ⅱ期平均最高温度(r=0.93)、9月份最高温度(r=0.81),而与重度发生呈负相关的是年平均湿度(r=-0.69);与中度发生相关的主要是Ⅰ期平均温度(r=0.49)、Ⅱ期平均温度(r=0.61);与轻度发生相关的主要是年平均温度(r=0.75)、Ⅲ期平均相对湿度(r=0.62)。此结果结合其他的环境因子,在以温度和降水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可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暴发进行评价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物候因子 虫害 区域尺度 典型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的杂交遗传试验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清山 邬文波 +3 位作者 吕国平 袁星 李善奎 蒋家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报道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wlaeformis Tsai et Liu杂交遗传试验的部分结果。研究表明,不论从食性、形态特征、混合配对和单个配对试验的结果来看,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应为同一物种... 本文报道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wlaeformis Tsai et Liu杂交遗传试验的部分结果。研究表明,不论从食性、形态特征、混合配对和单个配对试验的结果来看,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应为同一物种。其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外生殖器解剖构造的差异,并未反映出种的特性和种间的生殖隔离。油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能产生有生育力的F_1代,F_1代自交产生F_3代,F_2代自交产生F(?)代。但考虑到油松毛虫在我国的分布与油松的分布大体相一致,它与马尾松毛虫在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多少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可认为它是马尾松毛虫的一个亚种,可称为Dendrallmua punctat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可育性 生殖隔离 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生态地理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艳青 于青军 +2 位作者 邰宝成 周国娜 高宝嘉 《河北林果研究》 201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通过对80块样地的调查,运用主分量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生态地理因素与油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因素对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林分因子与地形因子相比,林分因子对油松... 通过对80块样地的调查,运用主分量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生态地理因素与油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因素对油松毛虫发生程度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林分因子与地形因子相比,林分因子对油松毛虫的影响较大;在14个生态地理因素中与油松毛虫发生程度关系紧密的关键性因素,按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龄组﹥坡度﹥冠幅﹥轮枝数﹥林分密度﹥主林层郁闭度;且油松毛虫的发生程度与坡度、林分密度、冠幅、主林分郁闭度、冠幅和轮枝数呈负相关,与龄组呈正相关关系;各因素的直接作用均大于间接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发生程度 生态地理因素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毛虫在树干上越冬对冬季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常宽 石广学 +1 位作者 韩静波 张井习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43-45,共3页
通过调查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在树干垂直方向自下而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 ,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山坡不同坡向之间 ,山坡与平地之间树干上越冬松毛虫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占越冬总虫口的 ... 通过调查 ,赤峰地区油松毛虫在树干垂直方向自下而上虫口分布百分率呈递减趋势 ,树干不同部位越冬松毛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山坡不同坡向之间 ,山坡与平地之间树干上越冬松毛虫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树干上越冬的松毛虫仅占越冬总虫口的 3.7% ,且保持了 98%的高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越冬 死亡率 冬季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松毛虫杂交试验
12
作者 孙玉梅 薛菊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2期46-47,共2页
2009年,进行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三种松毛虫6种设计交叉杂交试验研究,杂交组分别为油♂×赤♀、油♂×落♀、油♀×赤♂、油♀×落♂、赤♂×落♀、赤♀×落♂。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均产生了杂交后代... 2009年,进行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三种松毛虫6种设计交叉杂交试验研究,杂交组分别为油♂×赤♀、油♂×落♀、油♀×赤♂、油♀×落♂、赤♂×落♀、赤♀×落♂。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均产生了杂交后代,平均产卵量386粒,平均孵化率为8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赤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 杂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关联度对影响化学防治松毛虫危害的主导气候因素的分析
13
作者 于润国 宋雁舞 +2 位作者 孙国武 郝振杰 王素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年第z1期23-24,共2页
赤峰市松山区老府林场 3~ 4龄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了油松 ,用 6HYB-2 5 AD( W)烟雾机喷撒化学药物进行了防治。本文应用关联度对与防治有联系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 ,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化学防治松毛虫 影响防治气候因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