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
1
作者 孙利强 党少佳 +2 位作者 刘岗 王深友 胡鹏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6-1298,共13页
针对储能电站单元群频繁转换充放电状态会降低电池寿命以及储能单元连接PCS(功率变换系统)传输功率偏小会违背国家能源管理并网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单元群划分为... 针对储能电站单元群频繁转换充放电状态会降低电池寿命以及储能单元连接PCS(功率变换系统)传输功率偏小会违背国家能源管理并网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充放电转换状态与功率约束的储能电站调频功率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单元群划分为充、放电组分别承担充、放电需求,并在确保储能单元出力时对应PCS交流侧功率参考值不能低于设定下限值的原则基础上,根据AGC(自动发电控制)指令动态更新充放电组各单元,以此减少储能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仿真算例表明,本文策略相比传统的分配策略,既能够减少调频成本,降低储能单元充放电转换次数,也能够计及国家并网标准,满足储能单元动作时,对应PCS交流侧功率不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单元 AGC 调频成本 充放电转换 功率约束 分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的电池极化参数辨识
2
作者 王丽梅 崔艳伟 +3 位作者 孙景景 赵秀亮 刘良 盘朝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极化参数为约束,利用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计算了放电极化参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电池时间常数范围为34~53 s,在云端相应小电流倍率下极化参数不随倍率变化;充电极化内阻和极化电容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添加约束后的在线辨识方法的收敛速度,与未添加约束相比,最少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充电放电 极化参数 云端数据 离线辨识 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法 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优化
3
作者 艾立旺 王伟伟 +3 位作者 蒋思远 封海潮 肖磊 许孝卓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76-3487,共12页
为了降低重力储能系统的充电成本和放电成本,本文基于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Linear machin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 LMGESS)提出了动态调整法和初始序列重组法。首先,介绍了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基... 为了降低重力储能系统的充电成本和放电成本,本文基于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Linear machin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 LMGESS)提出了动态调整法和初始序列重组法。首先,介绍了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基于储能需求量与光伏发电容量的关系以及额定充电功率与光伏出力功率的关系,将光伏出力归纳为三种情况;同时,对比了三种情况下动态调整法与传统充电方法(额定功率法)的单位容量充电成本;最后,考虑到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状态转移特性,引入初始序列重组法对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参与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AGC)辅助服务的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充电过程采用动态调整法的单位容量充电成本低于额定功率法。即使两种方法的单位容量充电成本相同,但动态调整法的储能容量明显高于额定功率法;初始序列重组法对降低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的放电成本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初始序列重组法优化后,直线电机重力储能系统参与AGC的放电成本降低了31.3%;在不同初始重物序列中,系统产生的最低放电成本与最高放电成本相比,降低了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直线电机 重力储能 充放电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柔-储-充”装置电池优化运行策略
4
作者 秦昆 渠志江 +3 位作者 韩建伟 许涛 高峰 迟晓莉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柔-储-充”(SOP-storage-charger,SSC)装置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于一体,可平抑配电网能量波动,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调用储能资源,导致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影响电池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SSC装置电池优化运行... “柔-储-充”(SOP-storage-charger,SSC)装置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于一体,可平抑配电网能量波动,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调用储能资源,导致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影响电池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SSC装置电池优化运行策略。首先,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均等效为虚拟阻抗,分析了配电网能量波动过程中的多种能量通路,通过调节虚拟阻抗有效疏导波动能量。在此基础上,针对SSC运行特点,分别提出了各部分可调虚拟阻抗控制方法,并分析了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设计原则。最后,基于硬件在环系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策略。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平抑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同时降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电流,提高电池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配电网 “柔-储-充”装置 储能 虚拟阻抗 电池寿命 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赵景 张伟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中长期浮充和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阐述其运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间歇式充电控制策略,避免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 为了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直流操作电源中长期浮充和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阐述其运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间歇式充电控制策略,避免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并引入有源并网放电技术的放电控制以降低电池运维工作量,通过串联二极管的温控风冷散热设计,实现了负荷的独立不间断供电;最后,根据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给出系统电压和电流参数的运行变化曲线。研制了站用磷酸铁锂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正确且有效,可为磷酸铁锂电池在变电站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直流操作电源 有源并网放电技术 间歇式充电 核容式放电 独立不间断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交通与微电网融合的共享电动车充放电及换电服务决策优化
6
作者 庞惠元 镇璐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正推动智能交通和微电网的发展。交通网和微电网的双网融合能够实现城市中出行任务和电力资源的统一调度,从而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提高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行效率。本文研究了交通网和微电网双网融合背景下的共享电动...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正推动智能交通和微电网的发展。交通网和微电网的双网融合能够实现城市中出行任务和电力资源的统一调度,从而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提高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行效率。本文研究了交通网和微电网双网融合背景下的共享电动车出行调度、充放电及换电服务决策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时空网络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高效求解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随后通过分析共享电动车的车辆分配模式和车辆电池的性能对双网融合运行成本的影响,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若干管理启示,以提高智慧城市的数智服务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共享电动车 交通网 微电网 充放电 换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日前市场邀约的电动自行车换电站运行规划
7
作者 赵博超 王怡 +4 位作者 赵建立 栾文鹏 左娟 刘博 吴丹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1499,I0051-I0053,共12页
在中国,电动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而数以千万计的外卖骑手更是其稳定用户。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补能方式,近年来大量电动自行车换电站(electric bicycle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EB-BSS)被部署在街头巷尾。该文提出了一种面... 在中国,电动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而数以千万计的外卖骑手更是其稳定用户。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补能方式,近年来大量电动自行车换电站(electric bicycle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EB-BSS)被部署在街头巷尾。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日前市场需求响应邀约的EB-BSS充放电规划方法,旨在满足EB-BSS换电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和需求响应获益。首先,采用模糊概率集对考虑不确定性的换电需求进行建模。然后,EB-BSS日前规划问题被表示为一个在役电池-退役电池充放电联合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为EB-BSS运营总收益最大化。EB-BSS运营总收益由提供换电服务和参与需求响应的收益扣除购电和电池损耗的成本得到,而约束条件则涉及功率、电池荷电状态、换电需求和换电服务质量。基于真实数据的实验和案例研究结果均表明,该文所提EB-BSS日前充放电规划方法有效提升了其需求响应能力并稳定获益,同时保证了换电服务质量;结果还证实了基于所提规划方法,在EB-BSS中灵活地再利用退役电池可提升需求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换电站 退役电池再利用 日前充放电规划 不确定性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变电价的电池充电功率与用户分配联合调度算法
8
作者 万得胜 陈豪 +1 位作者 程文辉 高云龙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随着电动摩托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电池交换站因其快速补能、便利性及安全性等优势而被广泛推广。然而,大部分站点面临充电成本高的问题,这来源于运营商的充电策略和用户的换电行为。鉴于电池交换站充电功率可调节的特点,且大量电池... 随着电动摩托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电池交换站因其快速补能、便利性及安全性等优势而被广泛推广。然而,大部分站点面临充电成本高的问题,这来源于运营商的充电策略和用户的换电行为。鉴于电池交换站充电功率可调节的特点,且大量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空闲时间,合理利用上述特点有望降低充电成本。因此,以换电业务中的电池和用户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电池交换站中电池的充电功率调节和用户分配问题。主要面临以下挑战:首先,电池充电功率调节策略受到时变电价和用户分配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地,电池和用户的分配方案既要考虑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用户换电需求,又需考虑单体电池在不同充电功率调节策略下产生的充电成本。因此,电池充电功率调节和用户分配相互影响,是一个互为耦合的问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面向时变电价的电池充电功率调节和用户分配的联合调度算法。首先,利用贪心策略为每个电池设计充电功率调节方案;然后,综合单体电池的充电成本和换出电量,基于遗传特性为电池匹配最优用户,从而最小化电池交换站的总充电成本;最后,基于成都市44个电池交换站和7334块电池2年的大规模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全面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3种对比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总充电成本平均降低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交换站 充电成本 功率调节 遗传特性 用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生长与溶解的相场模拟研究
9
作者 梁辰 邢鹏飞 +1 位作者 吴孟武 秦训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9-1840,共12页
随着锂金属电池(LMBs)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不断显现,其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然而,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及死锂的形成显著降低了电池的循环特性和安全性。本文采用相场方... 随着锂金属电池(LMBs)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不断显现,其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然而,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及死锂的形成显著降低了电池的循环特性和安全性。本文采用相场方法建立了多物理场仿真模型,模拟了锂枝晶的生长与溶解过程,系统研究了充放电电压、循环周期数、温度等对锂枝晶形貌和死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电时锂枝晶开始生长,放电时锂枝晶发生溶解,溶解从枝晶的主干与根部开始,在较窄区域出现缩颈进而逐渐与电极脱离形成死锂。锂沉积速率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而溶解速率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锂枝晶的溶解速率整体大于沉积速率。充电电压越高,锂枝晶的沉积速率越大,形貌越复杂;放电电压越高,锂枝晶溶解速率越大,但增加了死锂的形成;循环周期数的增加在减缓锂枝晶生长的同时,亦会导致死锂的累积;升高温度能够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同时促进锂的溶解反应,减少了死锂的形成。本研究对于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特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充放电 锂枝晶 死锂 相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锌银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性能
10
作者 罗晓玉 覃韬 +2 位作者 吴启兵 刘强 石天飞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793,共4页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电深度最小;此时,模拟电池在212 mA/cm^(2)(倍率为20 C)的电流密度下,可持续放电101 s,单体电池的低温脉冲放电电压为1.304~1.31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率 电流密度 放电性能 锌银电池 充电深度 活性物质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对钒基储氢电池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合金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姜十万 赵忠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9-92,共4页
为了探讨锻造对新能源汽车用钒基储氢电池自蔓延高温合成合金性能的影响,提高其综合性能,对自蔓延高温合成V_(3)TiNi_(0.56)钒基储氢合金进行了锻造,并进行试样的显微组织、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和耐碱液腐蚀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锻造使... 为了探讨锻造对新能源汽车用钒基储氢电池自蔓延高温合成合金性能的影响,提高其综合性能,对自蔓延高温合成V_(3)TiNi_(0.56)钒基储氢合金进行了锻造,并进行试样的显微组织、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和耐碱液腐蚀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锻造使自蔓延高温合成V_(3)TiNi_(0.56)钒基储氢试样平均晶粒尺寸减小65.38%,放电容量衰减率减小91.08%,腐蚀电位正移19.24%,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能和耐碱液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储氢电池 锻造 充放电循环 自蔓延高温合成合金 耐碱液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变单位能量建设成本的储能规划方法
12
作者 袁振华 张丽娜 +3 位作者 张玉跃 田鑫 王鹏 杜尔顺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6,共10页
储能是缓解新能源功率波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元件。然而,现有储能规划未考虑其单位能量建设成本可能在规划周期内动态变化的特性,仅采用恒定的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不利于电力系统规划人员全面研判储能未来规划策略。因此,提出... 储能是缓解新能源功率波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元件。然而,现有储能规划未考虑其单位能量建设成本可能在规划周期内动态变化的特性,仅采用恒定的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不利于电力系统规划人员全面研判储能未来规划策略。因此,提出考虑可变单位能量建设成本的储能规划分析方法,旨在刻画储能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与储能规划结果间的解析关系,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研判信息。首先,针对储能规划模型中储能充放电互补约束引起的非线性特性,提出基于约束松弛技术的储能规划模型线性化构造方法,将原始非线性优化问题精确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进而,依据线性优化问题形式的储能规划模型,将储能单位能量建设成本视作可变参数,基于多参数规划理论推导储能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与储能规划结果的解析映射函数,从而实现储能单位能量建设成本与储能规划结果间的定量分析。通过IEEE 118节点测试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低计算负担精确求解原始非线性的储能规划问题,准确量化储能规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规划 可变单位能量建设成本 充放电互补约束松弛 多参数规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
13
作者 孙欣 贺康 +2 位作者 谢敬东 王馨仪 向柯颖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为实现混合储能模型结构和能量形式的统一及在优化运行研究中考虑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首先,以等效氢耗度量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基于等效氢耗的混合储能单元模型,实现混... 为实现混合储能模型结构和能量形式的统一及在优化运行研究中考虑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首先,以等效氢耗度量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基于等效氢耗的混合储能单元模型,实现混合储能单元模型结构及能量形式的统一。类比于传统储能模型的荷电状态及容量,提出荷能状态与载能量的概念,表征所提模型中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充放调节成本,实现对混合储能单元的灵活性调度;然后,建立考虑荷能状态的混合储能园区优化运行模型,搭建能量平衡约束以描述园区内多能量流的能量流动过程;最后,通过仿真模拟证明所提优化运行方法能够充分调用灵活性资源,使园区的总成本降低5.5%、弃电量降低20.38%、切负荷量降低33.5%,提高园区运行的经济性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混合储能 等效氢耗度量方法 荷能状态 充放调节成本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F6 and lithium difluoro(oxalato)borate/ethylene carbonate+dimethyl carbonate+ethyl(methyl)carbonate electrolyte for LiNi0.5Mn1.5O4 cathode 被引量:2
14
作者 ZHOU Hong-ming GENG Wen-jun LI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LiODFB electrolyte’s compatibility with LiNi0.5Mn1.5O4high-voltage cathode material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harge-discharge test and AC imped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25 and 60 °C, the LiODFB-ba... LiODFB electrolyte’s compatibility with LiNi0.5Mn1.5O4high-voltage cathode material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harge-discharge test and AC imped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25 and 60 °C, the LiODFB-based electrolyte has better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han LiPF6. AC impedance plots show that the LiODFB battery has a lower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 than LiPF6battery at 60 °C, which indicates that LiODFB battery has excellent cycling performance at high temperature. At 25 and 60 °C, the LiNi0.5Mn1.5O4/Li half cells with LiODFB or LiPF6as electrolyte all have simple redox peak, showing that each of them has an excellent reversibility. LiODFB battery has better cycle performance than LiPF6battery at 25 °C and 60 °C. At 25 °C, their 0.5C initial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ies are 126.3 and 131.6 mA·h/g, and their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s of the 100th cycle are 97.1% and 94.7%, respectively. At 60 °C, their 0.5C initial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ies are 132.6 and 129.1 mA·h/g, and their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s of the 100th cycle are 94.1% and 81.7%, respectively. © 2017,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GmbH Germ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ION Cathodes Charge transfer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ic batteries Electric discharges Electric impedance Electrodes Electrolytes Lithium compounds Mangane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极值法的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宁 张骞 +1 位作者 朱冬梅 任自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储能系统初始参数和运行环境的差异性,会导致电池单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不一致性,降低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采用耦合电感与Flyback变换器搭建均衡系统双层架构... 储能系统初始参数和运行环境的差异性,会导致电池单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不一致性,降低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采用耦合电感与Flyback变换器搭建均衡系统双层架构,建立电池组端电压、均衡电流及占空比间的关联特性;以储能电池端电压作为均衡目标,提出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快速均衡方法;搭建电池均衡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充放电及静置均衡实验,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教学实验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电气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层极值法 均衡实验 充放电均衡 静置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风电平抑的双电池单元储能系统功率分层优化控制策略
16
作者 王文 黎隆基 +3 位作者 岳雨霏 孟廷睿 童宇轩 唐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6-744,共9页
为减少风-储联合系统中,双电池单元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循环次数,降低高充放电功率指令下电池单元充放电电流倍率,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分层优化控制策略。根据充放电功率指令高低,为两电池单元匹配同充同放和一充一放两种运行模式,... 为减少风-储联合系统中,双电池单元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循环次数,降低高充放电功率指令下电池单元充放电电流倍率,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分层优化控制策略。根据充放电功率指令高低,为两电池单元匹配同充同放和一充一放两种运行模式,同时优化设置两运行模式下电池荷电状态循环区间,平衡充放电电量。仿真验证表明,在风电平抑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所提策略可降低高充放电功率指令下电池单元充放电电流倍率,减少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延长电池寿命,降低储能电池功率和容量的配置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风电功率 电力系统 优化控制策略 充放电控制 电池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永明 孙一田 +1 位作者 郎婷婷 苗宗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7-101,共5页
液晶电解质作为新型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导电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液晶电解质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柱状相、近晶相或双连续立方相等结构,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高效的离子传输通... 液晶电解质作为新型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导电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液晶电解质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柱状相、近晶相或双连续立方相等结构,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高效的离子传输通道。综述了液晶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液晶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充放电循环这3个方面来叙述。最后,对液晶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性 充放电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池老化的电动汽车中长期充电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晓红 孔华志 +3 位作者 丁飞 王明深 余晓丹 穆云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9-119,共11页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受限于区域内动力电池容量大小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占总用电负荷的比例不断提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电池老化的电动汽车中长期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构建考虑电池老化的区域电动汽车电池总容量预测模型,...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受限于区域内动力电池容量大小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占总用电负荷的比例不断提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电池老化的电动汽车中长期充电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构建考虑电池老化的区域电动汽车电池总容量预测模型,预测电池老化带来的总容量衰减以及更换新电池和车辆数目增长带来的总容量上升。其次,构建考虑温度变化的动力电池老化特性估计模型,预估每次充电后电池最大容量、可充电量和续航电量,当电池最大容量不足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时,对车辆更换新电池。最后,构建考虑充电成本的车辆行为仿真模型,模拟车辆出行和充电过程;借助模糊C均值法对不同种类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划分,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与线性加权确定区域内电动汽车中长期负荷。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加,年负荷曲线波动程度不断变大;相较于新车,电池老化后单位车辆周均用电负荷峰值出现的时间会提前,且负荷峰谷差也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中长期充电负荷 电池总容量预测 电池老化 电池更换 最小成本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EV充放电意愿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野牧 吕干云 +3 位作者 史明明 朱志莹 王浩宇 陈光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普及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内的EV用户日益增多,其充放电行为给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规划运行带来极大挑战。文中提出考虑EV充放电意愿的PIES双层优化调度。首先,... 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普及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内的EV用户日益增多,其充放电行为给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规划运行带来极大挑战。文中提出考虑EV充放电意愿的PIES双层优化调度。首先,基于动态实时电价、电池荷电量、电池损耗补偿、额外参与激励等因素建立充放电意愿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改进的EV充放电模型;然后,以PIES总成本最小和EV充电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通过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内层模型转化为外层模型的约束条件,从而快速稳定地实现单层模型的求解;最后,进行仿真求解,设置3种不同场景,对比所提模型与一般充放电意愿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引入EV充放电意愿模型的PIES双层优化调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充放电意愿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 动态实时电价 双层优化调度 电池损耗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钠-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Ⅰ)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润乔 袁守怡 王永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由于原料丰富、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室温钠-硫电池的应用潜力很大。多硫化钠穿梭效应、硫和硫化钠电子电导率低、钠负极腐蚀和枝晶生长给该电池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研究人员聚焦于正极材料设计和电解液优化两方面来应对这... 由于原料丰富、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室温钠-硫电池的应用潜力很大。多硫化钠穿梭效应、硫和硫化钠电子电导率低、钠负极腐蚀和枝晶生长给该电池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研究人员聚焦于正极材料设计和电解液优化两方面来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关于室温钠-硫电池电解液改性的研究众多,但不同改性策略的优化机理和电解液的设计原则有待总结。综述近期室温钠-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在分析酯类和醚类电解液充放电机理的基础上,回顾并总结酯类、醚类电解液及添加剂优化改性的研究,着重探讨优化改性的具体机理。展望室温钠-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充放电机理 酯类电解液 醚类电解液 穿梭效应 电解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