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锑(Ⅲ)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韦文慧 朱宗强 +2 位作者 朱义年 秦辉 梁美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以桉树为植物模板,通过氨水浸提、硝酸铁浸渍和马弗炉有氧焙烧等处理制备获取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分析;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初始Sb(Ⅲ)含量、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 以桉树为植物模板,通过氨水浸提、硝酸铁浸渍和马弗炉有氧焙烧等处理制备获取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分析;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初始Sb(Ⅲ)含量、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取的复合材料很好地保留了桉树自身固有的植物本征结构,且Fe2O3和Fe3O4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其对水中Sb(Ⅲ)的良好吸附性能;随着Sb(Ⅲ)初始含量的增加,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对Sb(Ⅲ)的吸附量增大;温度对吸附除Sb(Ⅲ)没有明显影响;初始溶液pH为8时,Sb(Ⅲ)的去除效果最好;适宜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50 mL;吸附剂粒径小利于吸附率的提高,但块状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遗态 fe2O3-fe3O4 C复合材料 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α-Fe_2O_3核壳材料降解水中亚甲基蓝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文肖 罗鸣 +3 位作者 马争 赵恒新 刘辉 魏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1,共7页
以Fe_3O_4为核,以α-Fe_2O_3为壳层,合成出一种核壳结构的Fe_3O_4/α-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核壳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溶液... 以Fe_3O_4为核,以α-Fe_2O_3为壳层,合成出一种核壳结构的Fe_3O_4/α-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核壳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Fe_3O_4/α-Fe_2O_3纳米粒子粒径约为50-80nm.当H_2O_2用量为0.23mol/L,Fe_3O_4/α-Fe_2O_3投加量为5g/L,pH值为2,亚甲基蓝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60min内亚甲基蓝的降解可达98.7%.Fe_3O_4/α-Fe_2O_3纳米粒子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对亚甲基蓝仍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fe3O4/α-fe2O3 磁性 亚甲基蓝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Fe_3O_4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磊 刘洪波 +2 位作者 何月德 洪泉 杨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0,共4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出α-Fe2O3/Fe3O4复合产物,利用XRD、Raman、SEM等技术和恒电流充放电方法,探讨了恒温反应时间对材料微观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恒温反应时间对复合产物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形貌与电化学性能影...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出α-Fe2O3/Fe3O4复合产物,利用XRD、Raman、SEM等技术和恒电流充放电方法,探讨了恒温反应时间对材料微观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恒温反应时间对复合产物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形貌与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除首次循环外,复合负极材料在随后充放电过程中库伦效率可达96%以上,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明显优于单相α-Fe2O3负极材料与Fe3O4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负极材料 α-fe2O3/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α-Fe_2O_3核壳材料的制备及处理含铬(Ⅲ)废水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文肖 安静平 +2 位作者 敦惠娟 魏雨 刘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1,共6页
以Fe3O4为核、α-Fe2O3为壳层,制备出1种核壳结构的Fe3O4/α-Fe2O3负载型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核壳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材料对Cr(Ⅲ... 以Fe3O4为核、α-Fe2O3为壳层,制备出1种核壳结构的Fe3O4/α-Fe2O3负载型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核壳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材料对Cr(Ⅲ)的去除性能以及Fe3O4/α-Fe2O3粒子的再生和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Fe3O4/α-Fe2O3纳米粒子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约为40~100 nm。在p H为4.5时,Fe3O4/α-Fe2O3对Cr(Ⅲ)的饱和吸附量达到33.34 mg/g。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了Fe3O4/α-Fe2O3吸附Cr(Ⅲ)的行为,表明此吸附是多层物理吸附。以0.1 mol/L的H2SO4为解吸剂将吸附在核壳Fe3O4/α-Fe2O3上的Cr(Ⅲ)解吸,可以实现很好的再生,再生的Fe3O4/α-Fe2O3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对Cr(Ⅲ)仍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fe3O4/α-fe2O3 磁性 Cr(Ⅲ)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基γ-Fe_2O_3和Fe_3O_4复合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郑航 邵慧萍 赵子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037-19040,共4页
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将包覆后的Fe3O4磁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氧化,通过氧化时间的控制得到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性颗粒以及完全... 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将包覆后的Fe3O4磁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氧化,通过氧化时间的控制得到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性颗粒以及完全氧化的γ-Fe2O3磁性颗粒;以硅油为载液制备出Fe3O4磁流体A、γ-Fe2O3磁流体B、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流体C。研究发现Fe3O4磁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尺寸的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整体上呈现为类球形;Fe3O4磁颗粒部分和完全氧化制得的磁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并无明显变化,粒径仍为10nm左右,整体上也呈现为类球形。测试结果表明,样品A、B和C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12.45,14.25和25.08A·m2/kg,且它们在外加磁场下均呈现出良好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fe3O4复合颗粒 磁流体 γ-fe2O3颗粒 硅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吴咏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活性基团以及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染料作为污染底物,评价可见光驱动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互相堆叠的形貌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对MB的高效吸附;大比表面积、广泛的光谱吸收范围、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min,MoS_(2)/pg-C_(3)N_(4)异质结对MB的降解率达到了99.0%,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对MB的高效降解。S型电荷转移机理有效保留了空穴和光电子的优异氧化和还原活性,交错的能带结构和内电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_(3)N_(4) MoS_(2) 异质结 光催化 S型电荷转移机理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heme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光催化混凝土降解性能分析
7
作者 张典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为了解决抗生素废水污染和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污染,采用简易的混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g-C_(3)N_(4)/TiO_(2)/AC)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TEM、UV-vis DRS和PL等技术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元素... 为了解决抗生素废水污染和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污染,采用简易的混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g-C_(3)N_(4)/TiO_(2)(g-C_(3)N_(4)/TiO_(2)/AC)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TEM、UV-vis DRS和PL等技术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元素组成、微观形貌、光谱响应范围和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S-scheme异质结弯曲能带和内电场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拓宽了光谱吸收范围,有效保留了高活性的·O_(2)^(-)、h^(+)和·OH等活性基团,表现出优异的磺胺甲基噻唑(STZ)降解活性和稳定性,g-C_(3)N_(4)/TiO_(2)/AC投加量为1.0 mg和STZ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可见光照射30 min时STZ降解率为98.8%,明显优于g-C_(3)N_(4)、TiO_(2)和TiO_(2)/AC。g-C_(3)N_(4)/TiO_(2)/AC掺杂到环氧树脂涂料中合成了光催化涂料,通过空气喷枪均匀喷涂到混凝土表面得到光催化混凝土,光催化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甲醛降解活性和稳定性,g-C_(3)N_(4)/TiO_(2)/AC负载量为3%、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 mg/L、可见光照射180 min时,甲醛降解率达到了96.3%,有效实现了室内装修低浓度甲醛气体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TiO_(2) 光催化 混凝土 S-scheme电荷转移机制 抗生素降解 室内装修甲醛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核制备条件对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庆芳 任学昌 +1 位作者 肖举强 魏雪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TAF),考察了制备载体Al_2O_3-Fe_3O_4条件对所制备的TAF理化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表征分析;以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苯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以...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TAF),考察了制备载体Al_2O_3-Fe_3O_4条件对所制备的TAF理化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表征分析;以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苯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以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Al_2O_3-Fe_3O_4载体的制备条件,原料Al_2O_3、Fe_3O_4的摩尔比4:1,p H为7,焙烧温度400℃,保温时间60 min,同时添加20 m L 0.1 mol/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所得TAF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率。当光催化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TAF以Ti O_2计的质量浓度为1 g/L时,苯酚的降解率达到81.2%;并具有良好的磁回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Al2O3-fe3O4光催化磁流体 TIO2 AL2O3 fe3O4 磁核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Ni1-xFe2O4-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9
作者 姜欢 王红 +4 位作者 曾宪光 林果 胡宇 刘小华 郝率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4,88,共6页
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CoxNi1-xFe2O4-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x=0.4、0.6、0.7)。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o0.6Ni0.4Fe2O4-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气敏元件对... 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CoxNi1-xFe2O4-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x=0.4、0.6、0.7)。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o0.6Ni0.4Fe2O4-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气敏元件对丙酮展示了最优异的气敏性能,如:高的气敏响应值,低的工作温度和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在240℃最佳工作温度下对丙酮的气敏响应值可达27.1。这种气敏增强的原因在于石墨烯的加入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Co0.6Ni0.4Fe2O4-Fe2O3/和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Co0.6Ni0.4fe2O4-fe2O3 气敏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2O3的热解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10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60,共1页
以Fe(NO3)3·9H2O为主要原料,采用醇盐液热解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d—Fe2O3微粉,最大限度地避免液相法中的团聚现象,探讨其在汽车尾气净化领域中的可能应用。用XRD,TEM对样品表征,重点考察热解法制备工艺对d—Fe... 以Fe(NO3)3·9H2O为主要原料,采用醇盐液热解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d—Fe2O3微粉,最大限度地避免液相法中的团聚现象,探讨其在汽车尾气净化领域中的可能应用。用XRD,TEM对样品表征,重点考察热解法制备工艺对d—Fe2O3晶态、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通过CO与NOx的反应来测试其催化活性,探讨其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用醇盐液热解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出疏松且分散度较好的红色纳米d—Fe2O3,粉;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地防止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硬团聚现象;纳米d—Fe2O3,对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NOx有较好的催化净化效果,在227~327℃下,NOx转化率趋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fe2O3 制备工艺 催化性能 热解法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 汽车尾气净化 fe(NO3)3 团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的热催化降解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彦辉 芦会杰 +5 位作者 徐文 黄林艳 李倩倩 李宾克 黄鑫辰 苏贵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04-2212,共9页
本文研究了制备的α-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octachloronaphthalene,CN-75)的催化降解活性及降解机制.在300℃下动力学研究发现,α-Fe_2O_3降解CN-75的反应行为呈现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 min^(-1).在α-Fe_2O_... 本文研究了制备的α-Fe_2O_3微/纳米材料对八氯萘(octachloronaphthalene,CN-75)的催化降解活性及降解机制.在300℃下动力学研究发现,α-Fe_2O_3降解CN-75的反应行为呈现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特征,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 min^(-1).在α-Fe_2O_3催化下CN-75能够发生逐级加氢脱氯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七氯至二氯萘产物,且初始加氢脱氯优先发生在α位.此外,CN-75还能发生氧化开环反应生成甲酸、乙酸等中间产物.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推测CN-75在α-Fe_2O_3上的降解反应历程为:CN-75→CN-73→CN-66/67→CN-54、CN-52、CN-51、CN-50→……→HCOOH+CH_3C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75 Α-fe2O3 fe3O4 逐级加氢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对Fe_2O_3形貌和晶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挺 蒋新 黄焕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3-1158,共6页
研究了吸附相反应技术、浸渍法以及沉淀法制备Fe2O3的过程中,反应环境的变化对粒子形貌和晶型转变过程的影响。当吸附层是主要反应场所时,生成的粒子与SiO2表面以较强的化学键键合,焙烧过程中Fe2O3的晶型变化和粒子团聚被有效地抑制,焙... 研究了吸附相反应技术、浸渍法以及沉淀法制备Fe2O3的过程中,反应环境的变化对粒子形貌和晶型转变过程的影响。当吸附层是主要反应场所时,生成的粒子与SiO2表面以较强的化学键键合,焙烧过程中Fe2O3的晶型变化和粒子团聚被有效地抑制,焙烧后Fe2O3粒子维持稳定的γ-Fe2O3晶型和高分散的小粒子。而在乙醇体相中反应生成的粒子,仅通过物理作用与SiO2表面结合,不能有效抑制其向α-Fe2O3晶型的转变和粒子的团聚。吸附相反应制备过程中,当水量持续增加或者体系温度升高,反应环境逐渐从吸附层向乙醇体相中转变,SiO2对Fe2O3晶型转变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样品中逐渐出现α-Fe2O3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反应历程 fe2O3纳米粒子 Γ-fe2O3 Α-fe2O3 晶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O_3MoS_3单元的配合物[Mo_x(CO)_y(O,S—C_6H_4—1,2)_3Fe_zL_m]^(n-)(x=1,2或3,y=0,3,7或4,z=0或1,L=Cl,m=0,2,n=1或2)的红外光谱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玲洁 庄伯涛 +4 位作者 蔡素华 陈波 兰安建 周文波 张琳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8-789,共2页
用红外光谱研究标题配合物的结构 ,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配合物 电荷迁移 O3MoS3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Fe_2O_3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霞 赵岩 +1 位作者 张彩碚 李艳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在单分散准球形-αFe2O3纳米颗粒的悬浮液中,在氨碱催化下,CoCl2水解产生的Co(OH)2沉积在-αFe2O3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粒子.经500℃热处理后,壳层物质晶化为立方晶系Co3O4,壳层厚度约为6 nm.不同的氨碱液对核-壳结构产生影响,在1 mol... 在单分散准球形-αFe2O3纳米颗粒的悬浮液中,在氨碱催化下,CoCl2水解产生的Co(OH)2沉积在-αFe2O3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粒子.经500℃热处理后,壳层物质晶化为立方晶系Co3O4,壳层厚度约为6 nm.不同的氨碱液对核-壳结构产生影响,在1 mol.L-1尿素溶液的催化下,得到均匀的核-壳结构.应用TEM和XRD分析了产物结构,并利用UV-Vis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光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与-αFe2O3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比较,在光激发下,Co3O4/Fe2O3核-壳粒子光吸收特性发生改变,在可见光区产生新的强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准球形α-fe2O3 Co3O4/fe2O3 核-壳粒子 表面包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修饰Ti_(3)C_(2)T_(x)MXene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高效析氢反应电催化剂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巍 王永靖 +5 位作者 项坤 白赛帅 王海涛 邹菁 Arramel 江吉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高效、经济和环保是电化学水分解制氢电催化剂的关键要素。二维(2D)MXene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有许多不同种类的MXene材料,但只有少数具有本征析氢反应(HER)催化活性。然而,MXene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较大的... 高效、经济和环保是电化学水分解制氢电催化剂的关键要素。二维(2D)MXene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有许多不同种类的MXene材料,但只有少数具有本征析氢反应(HER)催化活性。然而,MXene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电导率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因此可以作为与其他物质复合的理想平台。本研究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预测了CoP与Ti_(3)C_(2)T_(x)MXene(其中T_(x)=―F和―OH官能团)具有低的氢吸附自由能(ΔGH^(*))。接着,我们合成了CoP-Ti_(3)C_(2)T_(x)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在0.5 mol∙L^(−1)H_(2)SO_(4)中测试了其电催化HER性能。该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表现出了低的过电位(135 mV)和Tafel斜率为48 mV∙dec^(−1)。理论计算表明,CoP-Ti_(3)C_(2)T_(x)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异电催化性能源于Ti_(3)C_(2)T_(x)的高金属导电性、良好的界面电荷转移、快速的氢吸附/解吸过程以及优化的电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析氢反应 COP 密度泛函理论 界面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建电场与偶极场协同增强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倩倩 杜兴 +2 位作者 李宛飞 戴维林 刘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定向电荷转移是调控光生载流子分离动力学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本文通过在SnNb_(2)O_(6)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_(3)N_(5)纳米棒,设计一种具有强内建电场(IEF)和偶极场(DF)的新型2D/1D 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通过构筑... 定向电荷转移是调控光生载流子分离动力学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本文通过在SnNb_(2)O_(6)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_(3)N_(5)纳米棒,设计一种具有强内建电场(IEF)和偶极场(DF)的新型2D/1D 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通过构筑S型异质结,在界面处产生IEF,促进电荷从SnNb_(2)O_(6)向C_(3)N_(5)的定向迁移。与此同时,C_(3)N_(5)中的DF提供一种驱动力,将光生电子定向转移至活性位点。通过IEF和DF的协同效应,SnNb_(2)O_(6)/C_(3)N_(5)异质结实现了快速的定向电子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SnNb_(2)O_(6)/C_(3)N_(5)异质结的最佳产氢速率高达1090.0μmol·g^(-1)·h^(-1)(反应过程中持续释放H2气泡),分别是SnNb_(2)O_(6)和C_(3)N_(5)的38.8和10.7倍。此外,SnNb_(2)O_(6)/C_(3)N_(5)异质结在去除罗丹明B、四环素和Cr(Ⅵ)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TPRL)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本文系统探讨了SnNb_(2)O_(6)/C_(3)N_(5)异质结的定向电荷转移机制。这项研究为开发高效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Nb_(2)O_(6)/C_(3)N_(5) 内建电场 偶极场 光催化性能 定向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Al_(2)O_(3)负载Fe-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卤代硝基苯转移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丽 李军旗 +2 位作者 张伟 陈朝轶 兰苑培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34,I0002,共15页
将1,10-邻菲罗啉-Fe^(2+)(Phen-Fe^(2+))负载在磁性介孔Fe_(3)O_(4)@nSiO_(2)@Al(OH)_(3)前驱体上,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源,经高温碳热还原制备得到磁性介孔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催化剂.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700℃,Phe... 将1,10-邻菲罗啉-Fe^(2+)(Phen-Fe^(2+))负载在磁性介孔Fe_(3)O_(4)@nSiO_(2)@Al(OH)_(3)前驱体上,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源,经高温碳热还原制备得到磁性介孔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催化剂.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700℃,Phen-Fe^(2+)理论负载量为6%,反应时间90 min时卤代硝基苯的转化率及对应苯胺的选择性均高于99.0%.Fe-N-C/Fe_(3)O_(4)@n SiO_(2)@Al_(2)O_(3)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径结构,使得Fe活性物种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有利于反应的传质过程.Phen-Fe^(2+)配体能够限制Fe活性物种的过度生长,得到较小粒径尺寸的活性组分.三聚氰胺和Phen经高温焙烧后可以引入介孔氮掺杂碳层,不仅可以对Fe活性物种起到锚定作用,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还可以对Fe活性物种起到稳定作用,避免团聚甚至浸出.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具有的铁磁性,易于通过磁铁分离回收和再循环利用,循环使用7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亦没有发生脱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 Al_(2)O_(3) fe-N-C 转移加氢 卤代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光催化剂 CoFe _(2) O _(4)/g C_( 3)N _(4)降解盐酸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梦希 王晟 +3 位作者 胡鑫 徐梦颖 宗帅 陆庆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7-510,536,共15页
残留在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H)结构复杂、难以降解,光催化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的有效方法。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因稳定、无毒、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剂。但gC_(3)N_(4)的光生电子空... 残留在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H)结构复杂、难以降解,光催化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去除水中盐酸四环素的有效方法。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因稳定、无毒、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剂。但gC_(3)N_(4)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容易复合。为了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通过水热法制备了Z型光催化剂CoFe_(2)O_(4)/gC_(3)N_(4),用于可见光下降解盐酸四环素,并对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和光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CoFe_(2)O_(4)复合量(质量分数)为25%时,CoFe_(2)O_(4)/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最佳,240 min后,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49.2%。CoFe_(2)O_(4)/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增强得益于可见光吸收量的增加和Z型电荷转移机制的协同作用。降解过程分为快速段和慢速段,均满足拟一级动力学方程。CoFe_(2)O_(4)/gC_(3)N_(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后降解率的轻微损失是由于CoFe_(2)O_(4)的光腐蚀导致。该工作为双Z方案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光腐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型电荷转移机制 光催化降解 gC_(3)N_(4) Cofe_(2)O_(4)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与2,3-二氯-5,6-二氰-1,4-苯醌的荷移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春梅 李省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5-407,共3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精氨酸与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Q)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在硼砂溶液中,精氢酸与DDQ在室温下反应30min可获得稳定的络合物,其组成比为2∶1,λmax=3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65×104 L.mol-1.cm-1,线性...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精氨酸与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Q)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在硼砂溶液中,精氢酸与DDQ在室温下反应30min可获得稳定的络合物,其组成比为2∶1,λmax=3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65×104 L.mol-1.cm-1,线性范围为2~30μg/mL。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的含量,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回收率在97.2%~9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2 3-二氯-5 6-二氰-1 4-苯醌 荷移反应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的锂离子导体Li_(3)PO_(4)的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娟 刘占荣 +1 位作者 梁芳慧 贾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2-3187,共6页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度低,并且Li_(3)PO_(4)成功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颗粒表面。另外,对4个样品进行了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经过Li_(3)PO_(4)包覆后的正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明显比未包覆样品优越。首次库伦效率从未包覆样品的84.2%提高到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样品的89.2%。而且在5C高倍率,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放电比容量是129.7 mAh/g,远远高于未包覆样品的92.6 mAh/g。同时,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循环100次后,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容量保持率比未包覆样品分别高出7.1%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Li_(3)PO_(4)包覆 高倍率放电 优异循环稳定性 低电荷转移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