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锌银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性能
1
作者 罗晓玉 覃韬 +2 位作者 吴启兵 刘强 石天飞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793,共4页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电深度最小;此时,模拟电池在212 mA/cm^(2)(倍率为20 C)的电流密度下,可持续放电101 s,单体电池的低温脉冲放电电压为1.304~1.31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率 电流密度 放电性能 锌银电池 充电深度 活性物质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频率法评估三元锂电池的健康状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子夏 廖强强 +4 位作者 刘伟 蔡永翔 付在国 张雅 林志成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解决低采样频率下S_(OH)(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F(概率密度函数法)的区域频率法。采用不同倍率下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数据进行分析,采样频率为1/60 Hz,分别提取PDF峰高和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并建立与S_(... 为解决低采样频率下S_(OH)(电池健康状态)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F(概率密度函数法)的区域频率法。采用不同倍率下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数据进行分析,采样频率为1/60 Hz,分别提取PDF峰高和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并建立与S_(OH)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电池充放电电流倍率的增加,PDF峰高作为健康因子与S_(OH)的拟合度降低,尤其在放电阶段,1C倍率下拟合度R^(2)仅为0.0971。当区域频率作为健康因子时,电池在不同倍率下充放电阶段S_(OH)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5以上。当区域电压从100 mV增加到400 mV,模型的拟合度可达0.98以上。最后,使用1/2C倍率下电池老化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S_(OH)评估误差在2%以内,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低采样频率下的电池S_(OH)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区域频率 概率密度函数 电池健康状态评估 采样频率 充放电电流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绝缘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司马文霞 刘春香 +3 位作者 杨鸣 邵千秋 邹密 韩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25-2733,共9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断口沿面绝缘性能失效已经成为阻碍直流开断技术发展的主要难点之一,而目前对沿面放电的动态发展规律和放电模型研究还很不完善。该文基于二维自洽流体模拟,建立了N_2/O_2等离子体沿面放电模型,考虑带电粒子的连续性方...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断口沿面绝缘性能失效已经成为阻碍直流开断技术发展的主要难点之一,而目前对沿面放电的动态发展规律和放电模型研究还很不完善。该文基于二维自洽流体模拟,建立了N_2/O_2等离子体沿面放电模型,考虑带电粒子的连续性方程和电子能量平衡方程,并耦合泊松方程求解。研究结果发现平板电极中放电由两端向中间发展,累积的表面电荷极性与外加电压一致。根据放电电流波形可判断沿面放电的发展阶段,其中电晕放电阶段电流幅值小且稳定,流注放电阶段电流有小幅波动,火花放电阶段出现电流激增。沿面放电发生在绝缘柱表面的薄层中,其中正、负空间电荷混合存在。并从沿面放电发展速度和表面电荷密度分布两方面验证了该等离子体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放电电流 电场分布 电荷密度 放电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不同放电电流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建模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志坚 吴光敏 +2 位作者 张文斌 张明冠 周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73-2176,共4页
目前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建模的研究很少,而且都是针对一种放电倍率,而工业上往往要求蓄电池能工作在不同放电电流下。基于红河变电站实验环境,利用变电站直流屏使用丰日2 V 200 Ah蓄电池GFM-200和新威充放电仪器,并使用Matlab仿真软件... 目前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建模的研究很少,而且都是针对一种放电倍率,而工业上往往要求蓄电池能工作在不同放电电流下。基于红河变电站实验环境,利用变电站直流屏使用丰日2 V 200 Ah蓄电池GFM-200和新威充放电仪器,并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蓄电池建模,实现了一个等效电路模型,满足了不同放电电流仿真的要求。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相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有较好的吻合度,可为蓄电池性能研究和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不同充放电电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极性输运模型的聚乙烯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新景 庞丹 +3 位作者 庞伶琦 毛雷 于建立 鲁志伟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91,共6页
采用单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仿真了聚乙烯短路后的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比较了不同对流项离散格式数值解的准确性,并研究了放电电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连续性方程为对流占优的对流扩散方程,应采用三阶迎风格式离散对流项。采用... 采用单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仿真了聚乙烯短路后的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比较了不同对流项离散格式数值解的准确性,并研究了放电电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连续性方程为对流占优的对流扩散方程,应采用三阶迎风格式离散对流项。采用欧姆电极时,空间电荷消散所引起的放电电流衰减比阻塞电极快。随着电子迁移率和初始电荷密度的增加,相同时刻的放电电流密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加,放电电流密度减小。该结果可为深刻认识等温松弛电流法和热刺激电流法实验结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空间电荷 输运 流体模型 放电电流密度 电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流平衡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海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5-837,866,共4页
针对锂电池组中各电池容量不平衡导致电池过度充放电的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流平衡算法。通过给每个电池并联MOS管加限流电阻的负载实现电流的分流;在电流及电压的测量过程中提出二次差值法来消除内部电路对AD采样值的影响;对平... 针对锂电池组中各电池容量不平衡导致电池过度充放电的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电流平衡算法。通过给每个电池并联MOS管加限流电阻的负载实现电流的分流;在电流及电压的测量过程中提出二次差值法来消除内部电路对AD采样值的影响;对平衡算法的启动时间、条件及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两节串联的锂电池进行电池电流平衡算法的测试。测试表明:经过平衡算法后,两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变化曲线接近一致,取得了满意的电池电流平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充放电 电流平衡算法 MOS管 二次差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示屏表面空气式静电放电实验特性
7
作者 徐晓英 舒晓榕 +2 位作者 刘鹏宇 甘瑛洁 张成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显示屏是人机交互的重要部件,当人体静电放电发生在显示屏表面时,有可能导致软硬故障。为了研究显示屏空气式静电放电实验特性,通过一个自制的装置对显示屏空气式静电放电电流和通过显示屏的位移电流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发现:放电电流... 显示屏是人机交互的重要部件,当人体静电放电发生在显示屏表面时,有可能导致软硬故障。为了研究显示屏空气式静电放电实验特性,通过一个自制的装置对显示屏空气式静电放电电流和通过显示屏的位移电流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发现:放电电流峰值随接近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升时间随接近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0~±12kV电压范围,受电弧长度的影响,上升时间增大,电流峰值变小。随着测量点与放电点之间距离的增大,位移电流波形峰值减小、上升时间增大,正极性放电峰值更大且扩散范围更广,而负极性放电上升时间增大更加明显。由位移电流波形及其分布可以计算出电荷密度。电荷密度随距离放电位置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与正极性相比,尽管负极性放电电流峰值较低,但电荷密度较高,说明负极性放电具有造成更高等级损伤风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空气放电 电流峰值 上升时间 位移电流 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气式电荷仪的高压直流导线下方空间电荷密度测量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志龙 崔翔 卢铁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62-2967,共6页
灰霾天气的的出现使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尤其是合成电场与电荷密度问题变得愈加复杂。为了测量高压直流导线下方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垂直金属网的抽气式电荷密度测量装置。在相互平行的平面金属丝网... 灰霾天气的的出现使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尤其是合成电场与电荷密度问题变得愈加复杂。为了测量高压直流导线下方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垂直金属网的抽气式电荷密度测量装置。在相互平行的平面金属丝网所产生的合成电场中进行标定。利用标定后的装置,测量了单极高压直流导线下方的地面附近的电荷密度。分别使用2D和3D通量线法计算了地面处的电荷密度分布。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电荷密度的测量值与2D和3D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6.6%和4.1%。该研究工作为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电晕放电时离子的荷电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电晕放电 合成电场 空间电荷密度 离子电流 抽气式电荷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α型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LiNi_(0.8)Co_(0.15)Al_(0.05)O_2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勃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本文采用球形Al/Co部分取代α型Ni(OH)2为前驱体成功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首先采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为沉淀剂合成出Al/Co部分取代α型Ni(OH)2,然后将之与LiOH·H2O混合,最后在氧气气氛中不同温度下热处... 本文采用球形Al/Co部分取代α型Ni(OH)2为前驱体成功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首先采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为沉淀剂合成出Al/Co部分取代α型Ni(OH)2,然后将之与LiOH·H2O混合,最后在氧气气氛中不同温度下热处理8h,即可得到球形LiNi0.8Co0.15Al0.05O2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LiNi0.8Co0.15Al0.05O2材料为α-NaFeO2相。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材料颗粒形貌为球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LiNi0.8Co0.15Al0.05O2的主反应温度在700~750℃之间。振实密度测试结果表明,750℃下制备的LiNi0.8Co0.15Al0.05O2材料可达2.2g·cm-3。恒流充放电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5mA·cm-2电流密度下,在3.0~4.3V间的首次充电容量可达210.3mAh·g-1,首次放电容量为179.7mAh·g-1,充放电效率为85.4%。与采用以β-Ni0.85Co0.15(OH)2为前驱体合成的LiNi0.85Co0.15O2和Al掺杂的LiNi0.8Co0.15Al0.05O2相比,尽管其首次放电容量与放电效率都有所降低,但循环性能有所提高,50周期后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89.5%。研究表明,以球形Al/Co部分取代α型Ni(OH)2作为前驱体为球形氧化镍钴铝锂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 球形α型氢氧化物 前驱体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氢电池正极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及最佳配方
10
作者 杨志宇 胡猛 +1 位作者 季小丹 雷立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3-1330,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镍铝和钴铝2种层状氢氧化物[Ni4Al(OH)10]OH和[Co4Al(OH)10]NO3。将前者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后者及石墨作为正极导电添加剂,通过单纯形重心设计研究了正极中3种物质的最佳配比,使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镍铝和钴铝2种层状氢氧化物[Ni4Al(OH)10]OH和[Co4Al(OH)10]NO3。将前者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后者及石墨作为正极导电添加剂,通过单纯形重心设计研究了正极中3种物质的最佳配比,使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得到有效地提高。结果表明,电极的性能与电极配方密切相关。当[Ni4Al(OH)10]OH、[Co4Al(OH)10]NO3和石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45%、12.27%和23.28%时,电极在经过800 mA/g 200次充放电后的放电比容量最高,为270.5 mA.h/g(最大值的88.7%);[Co4Al(OH)10]NO3的加入使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4Al(OH)10]OH [Co4Al(OH)10]NO3 单纯形重心设计 大电流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比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范芬 陈诚 +2 位作者 朱智渊 张伟康 吕正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5-1329,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充放电DCR、高低温放电以及45℃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N/P(1.02、1.06),N/P比为1.10、1.14时,其充电DCR在60%、30%SOC时小4 MΩ左右,使其在大倍率充电和低温条件下极化更小;随着N/P的增加,充电恒流比有所提高,且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得到改善;当N/P比为1.10时,其45℃循环容量保持率在循环1000圈后仍为91.8%,明显优于其他组(N/P比为1.02、1.06)。该实验设计及结果有望为以后的研究者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N/P比 倍率充放电 DCR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干荷式锌负极放电性能的因素
12
作者 李伟莉 王清波 张一兵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77,共4页
通过正交对比试验和对结果数据的方差分析,考察了粘合剂组成、化成制度、化成电解液、干燥方式、平整压力、棉纸、保存方式以及激活电解液组成对干荷式锌银蓄电池涂膏锌负极大电流密度180 m A/cm2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电解液... 通过正交对比试验和对结果数据的方差分析,考察了粘合剂组成、化成制度、化成电解液、干燥方式、平整压力、棉纸、保存方式以及激活电解液组成对干荷式锌银蓄电池涂膏锌负极大电流密度180 m A/cm2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电解液组成、干燥方式和粘合剂组成对放电性能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化成制度对放电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化成电解液、平整压力、棉纸和保存方式对放电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负极 大电流密度放电性能 干荷式锌银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