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供用水特征及驱动因素
1
作者 闫月生 杨晓静 +1 位作者 付平凡 李占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供用水数据,采用M-K检验法、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研究区供用水结构变化趋势、用水结构均衡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95%置信水平下,受水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其他水源供水分别呈现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以及显著上升趋势;农业、工业用水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则呈显著上升趋势。②12个城市中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值最大的是许昌市和漯河市,均达1.06,用水结构最为均衡;信息熵值增长最快的是鹤壁市,增幅16.4%,减小最快的是郑州市,降幅达34.4%。③在16个用水结构驱动因子中,粮食产量、年降水量、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个指标与对应部门用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增大到0.65~1之间,达到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水特征 M-K检验 信息熵 灰色关联度 驱动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庄旭龙 李龙骧 +2 位作者 王蔚然 魏文良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65%~70%、50%~55%;2种氮素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1)和硝态氮(N2),共6个组合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根系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W1处理的玉米株高、叶面积、根体积、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大,N1较N2处理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9.48%、127.18%、144.29%、70.23%、187.93%、171.01%、180.82%、39.48%和200.41%;W1处理较W2和W3处理的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3.49%和39.87%,叶面积分别增加52.09%和63.87%,根体积分别增加71.36%和65.33%,根长分别增加71.86%和50.67%,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4.41%和60.34%,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5.76%和71.72%,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58.70%和63.15%,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32.13%和29.6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29.19%和30.18%。同时,研究发现施用铵态氮条件下,W2、W3处理较W1显著降低了玉米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而在施用硝态氮条件下,3种水分供应强度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N1W1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铵态氮优于硝态氮,而施用硝态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供应 氮素形态 玉米 植株生长 根系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尔效应的市政供水阀门启闭监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和探索
3
作者 张志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文章阐述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非接触式、高精度的转动计数器在城市市政供水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实践过程。转动计数器主要利用霍尔传感技术的特性,采用模块化、轻量化、低功耗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实现对阀门启闭动作的精准捕捉和有效... 文章阐述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非接触式、高精度的转动计数器在城市市政供水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实践过程。转动计数器主要利用霍尔传感技术的特性,采用模块化、轻量化、低功耗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实现对阀门启闭动作的精准捕捉和有效监控。基于生产需求,将阀门启闭时楔杆的机械转动的模拟读数转换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创新实践和探索,通过反复测试和调试,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用方案。这一创新实践成果,不仅提高了市政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供水系统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基础作业点的数字采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计数 霍尔传感 供水阀门 模块化 轻量化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庆供水工程一级提水泵站进水前池体型对水沙演变特征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亚婷 《江西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研究凤庆供水工程一级提水泵站进水前池边墙体型优化,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建立进水前池渗流场计算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以UG-Fluent为计算平台开展了前池渗流场、水沙二相流的运动分析。研究表明:引水流量对前池内流... 为研究凤庆供水工程一级提水泵站进水前池边墙体型优化,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建立进水前池渗流场计算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以UG-Fluent为计算平台开展了前池渗流场、水沙二相流的运动分析。研究表明:引水流量对前池内流速演变影响高于边墙收缩角;控制边墙收缩角,主流区、回流区面积分别增多、减少,而高浓度泥沙淤积也会减少;回流区的减少区域主要在边墙控制区。边墙收缩角会改变池内含沙量演变特征,收缩角增大,含沙量降低,池内各断面泥沙淤积变化差异也减小。综合认为边墙收缩角6°时,前池水力特性、水沙特征综合效果最优。论文对泵站进水前池水力特性分析及水沙演变、泥沙淤积治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庆供水工程 泵站 进水前池 水力特性 水沙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引黄灌区作物结构提取和供需水分析
5
作者 孙斌 毕春宁 +4 位作者 薛建春 毕华军 孙力 许建辉 李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7,共7页
在黄河流域用水指标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引黄灌区为例,利用2022年时序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NDVI时间序列,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基于垦利站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197... 在黄河流域用水指标严格控制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引黄灌区为例,利用2022年时序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NDVI时间序列,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基于垦利站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1973—2022年各作物的需水特性,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各作物种植面积,计算了2022年灌区作物在不同降水保证率(5%、25%、50%、75%、95%)条件下的灌溉总需水量,结合2023年分配给灌区作物的灌溉水指标探究了灌溉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结果表明:基于NDVI时间序列构建决策树分类方法可有效提取作物的种植结构,总体分类精度为85.07%,Kappa系数为0.819,能够满足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研究。作物净灌溉需水量年际波动较大,水稻和冬小麦补充灌溉水量在所有作物中位列前两位,均值分别为913 mm和410 mm;处于雨季生长的夏玉米、夏大豆补充灌溉水量较小且灌溉需求均值较小。研究区2023年分配的灌溉水指标在降水保证率为50%时研究区灌溉水亏缺量为235.5万m^(3),在降水保证率为75%和95%时灌溉水亏缺量分别为1 754.5万m^(3)和2 261.5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影像 种植结构 需水特性 灌溉水供需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自然-饱水状态破碎矸石阶段变形特征研究
6
作者 陆伟 路瑶 +5 位作者 廖昌龙 李青海 李炜煜 江宁 牟文强 王昌祥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63,共11页
通过大粒径矸石压缩试验,研究了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破碎矸石加载-恒载阶段的变形特征与能耗规律。结果表明,加载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超过90%,荷载梯度对前期位移变形影响较大,水对蠕变阶段位移变形影响较大;约1/3的功用于摩擦能耗,约2/... 通过大粒径矸石压缩试验,研究了自然状态与饱水状态破碎矸石加载-恒载阶段的变形特征与能耗规律。结果表明,加载阶段变形量占总变形量超过90%,荷载梯度对前期位移变形影响较大,水对蠕变阶段位移变形影响较大;约1/3的功用于摩擦能耗,约2/3用于破碎能耗;与自然状态相比,饱水状态下全阶段能耗降低,能耗的变化速率也降低。位移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急剧变形、线性变形以及蠕变变形3阶段特征,根据位移曲线的一阶导、二阶导的特征,提出了急剧-线性-蠕变3阶段变形的判断依据,当破碎矸石变形超过15%时,承载效果较好。在饱水状态下破碎矸石表现出更均匀的内部力链分布,裂纹数目、裂纹增长速率和二次破碎率均显著高于自然状态。自然、饱水状态下破碎矸石顶部空隙率超过0.65,二次破碎率最高;底部空隙率小于0.45,二次破碎率最低;中部空隙率稳定在0.5左右,二次破碎流失量和顶部滑动滞留量可相互抵消。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矿矸石充填稳定性监测及预测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状态 承压变形 能耗特征 二次破碎率 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旱区地膜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风 王红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于2019—2022年在陇中高寒旱区以裸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覆土穴播(FM)和膜侧沟播(FS)两种覆盖方式,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和FS处理播种期~拔节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 于2019—2022年在陇中高寒旱区以裸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覆土穴播(FM)和膜侧沟播(FS)两种覆盖方式,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和FS处理播种期~拔节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分别平均提高3.1℃和2.1℃,灌浆期分别降低0.6℃和1.0℃。覆盖能不同程度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出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提高幅度均高于20%。与CK相比,FM处理返青后冬小麦耗水量平均显著提高29.2%,返青前显著降低42.4%;FS处理返青期~灌浆期耗水量提高12.6%,返青前降低25.7%。各处理冬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FM>FS>CK,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FM和FS处理产量分别较CK平均提高74.7%和45.4%;处理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F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较CK平均提高67.3%,FS次之,较CK平均提高46.1%。综上,地膜覆盖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改善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成穗情况,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调节效应优于膜侧沟播,是适宜在高寒旱区地膜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膜侧沟播 耗水特征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供水管网智能调控策略方法研究
8
作者 赵安新 刘鼎 程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针对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能耗高、管网漏损率高以及调控复杂度增加等问题,以陕西亭南煤矿井下实际供水系统工况展开智能调控策开研究。综合管网影响调控因素建立两级优化调度模型,... 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针对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能耗高、管网漏损率高以及调控复杂度增加等问题,以陕西亭南煤矿井下实际供水系统工况展开智能调控策开研究。综合管网影响调控因素建立两级优化调度模型,通过一级优化调度确定每个水泵房的最佳供水压力与供水量,然后以泵组的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二级优化模型寻求水泵的最佳运行方案。求解模型中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采用了组合变异算子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度后,煤矿井下供水系统的能耗明显降低,节能效果显著,在保障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平均日节能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供水管网 节能减耗 遗传算法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栽培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庆 马建涛 +4 位作者 柴雨葳 柴守玺 吕莹莹 程宏波 常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区玉米高效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陇中旱作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白膜双垄沟覆盖(BM)和黑膜双垄沟覆盖(HM)和露地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结果】与C...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区玉米高效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陇中旱作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白膜双垄沟覆盖(BM)和黑膜双垄沟覆盖(HM)和露地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结果】与CK相比,SM、BM和HM处理下春玉米播种~成熟期0~200 cm土壤水分增加2.6%~20.9%;各生育时期间,增墒幅度SM以抽雄吐丝期最大,BM和HM均以苗期最大;不同土层间,SM、BM和HM增墒幅度分别以60~120、60~120和120~200 cm土层最大。覆盖处理较对照降低了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5.1%,其中SM处理均降低了春玉米生育前期(播种期-拔节期)、中期(拔节期-灌浆期)和后期(灌浆期-收获期)耗水,降幅为2.4%~50.0%,而地膜覆盖(BM和HM)降低了生育前期和后期的耗水量,而增加了中期的耗水。与CK相比,覆盖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籽粒产量22.9%~34.9%和水分利用效率33.1%~39.7%,增幅分别以BM和SM处理最大。相关分析发现,春玉米籽粒产量与穗粒数(r=0.922**)和百粒质量(r=0.833**)高度相关。【结论】在西北旱作区,应用秸秆带状覆盖能明显增墒、增产,显著降低耗水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旱地玉米生产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春玉米 耗水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冷嶸宇 檀海斌 +2 位作者 刘宏权 兰印超 高惠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探究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冬小麦适宜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半干旱中心鹿泉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考虑了灌水和施氮2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了... 探究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冬小麦适宜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半干旱中心鹿泉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考虑了灌水和施氮2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了3个水平,以对照小区达到田间持水量下限(返青~拔节60±2%FC,拔节~成熟70±2%FC)时进行灌水,灌到上限(90%FC),灌水量记为I(W3),3个灌水水平为:W3(100%I)、W2(80%I)、W1(60%I);设置3个施氮水平为N3(220 kg/hm^(2))、N2(160 kg/hm^(2))、N1(1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在406.00~479.11 mm。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各组成所占比例表现为:土壤供水所占比例最大,48.86%~57.35%;其次为灌水,25.24%~39.38%;最低为降水13.65%~16.11%。冬小麦产量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增产1.60%~15.30%,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增产1.40%~10.02%。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增后减,在W2处理下得最大值2.03 kg/m^(3);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N2处理下得最大值1.99 kg/m^(3)。氮肥偏生产力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下降26.25%~49.98%。W2N2相较于W3N3而言在水氮投入均减少20%的条件下,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分别比W3N3高6.09%和34.27%。说明节水减氮不会造成产量的显著下降,并能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W2N2(80%I,160 kg/hm^(2))为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冬小麦 产量 耗水特性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量对北疆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钊 黄超 +6 位作者 樊宜 郭翔 顾松华 车红兵 陈海情 刘栩辰 刘战东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为北疆滴灌春小麦节水、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春小麦为供试品种,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滴灌量处理,分别为240(W1)、3...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为北疆滴灌春小麦节水、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春小麦为供试品种,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滴灌量处理,分别为240(W1)、300(W2)、360(W3)、420(W4)、380(W5)、540 mm(W6),各处理在春小麦出苗后共滴灌8次,灌水定额分别为30、37.5、45、52.5、60、67.5 mm,探究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WUE的影响。【结果】春小麦株高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滴灌量达到W3处理水平时,株高增加不显著,而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4处理下的LAI最高,此后LAI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着滴灌量增加呈缓慢降低趋势。春小麦耗水量随滴灌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W6处理下的耗水量最高,为598.1 mm。春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及WUE随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4处理下的产量和WUE最高,分别为7233.2 kg/hm^(2)和15.23 kg/(hm^(2)·mm)。春小麦产量和WUE达到最大时的耗水量分别为520.8 mm和462.7 mm。【结论】采用420 mm滴灌量可以实现北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和WUE的最大化,该研究可为北疆春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量 耗水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巴河流域蒸散发遥感估算与耗水特征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小晨 高凡 刘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蒸散发是干旱区农业绿洲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准确估算哈巴河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挖掘土地利用变化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的MOD16遥感数据集,估算哈巴河流... 蒸散发是干旱区农业绿洲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准确估算哈巴河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挖掘土地利用变化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的MOD16遥感数据集,估算哈巴河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利用Theil-Sen趋势度及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流域内实际蒸散发时空分布变化规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法探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结合实际蒸散发量揭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ET的差异性变化特征,并对流域内耗水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ET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增长率为1.4177mm/a;年内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季节差异明显。②空间尺度上,ET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呈现北部山区高,南部平原区低,流域中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格局。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ET大小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④研究区多年平均耗水总量为24.53亿m^(3)。在大尺度地区,MODIS遥感数据适用性较高。林地、耕地等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蒸散发明显高于荒漠区等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导致其蒸散发及耗水量也随之改变,耗水量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MOD16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时空分布 MANN-KENDALL检验 耗水特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临近给水管道振动特征
13
作者 尹涛 吉凌 +3 位作者 李洪伟 周传波 何志伟 郑长青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盾构机通过淤泥-岩石地层时,可以在地面钻孔预先爆破破碎岩石,但是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产生的振动威胁爆区周围供水管道的安全。通过对爆破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首先验证爆破现场材料的物理和力学参数,然后研究了爆区附近供水管道... 盾构机通过淤泥-岩石地层时,可以在地面钻孔预先爆破破碎岩石,但是淤泥-岩石地层爆破产生的振动威胁爆区周围供水管道的安全。通过对爆破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首先验证爆破现场材料的物理和力学参数,然后研究了爆区附近供水管道的动态响应。得出如下结论:在管道轴向上,节点峰值速度(PPV)随着距爆炸源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管道正上方地表沿管道轴向,节点峰值速度也随着距爆炸源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管道上节点峰值速度与管道上方地面的节点峰值速度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管道内壁最大PPV是最小PPV的3.97倍,管道内壁90°处的节点峰值速度最高,管道外壁最大PPV是最小PPV的1.03倍,管道外壁150°处的节点峰值速度最高,每个节点的PPV彼此不同,给水管道内壁PPV大于外壁,内壁PPV变化较大,但外壁PPV相对接近。单元的最大峰值有效应力是单元的最小峰值有效应力的4.06倍,在管道外壁240°~270°处单元的峰值有效应力最高。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确定爆区周围供水管道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征 供水管道 岩石爆破 淤泥-岩石地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减排的火电机组煤耗基准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建平 李德忠 席莉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燃煤机组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和压舱石,其高效经济运行是平稳达成“双碳”目标可行技术路径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稳态数据库和进行工况划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取能效特征指标,并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确定... 燃煤机组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和压舱石,其高效经济运行是平稳达成“双碳”目标可行技术路径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稳态数据库和进行工况划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取能效特征指标,并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确定机组能效特征基准值,导入到计算模型获得机组供电煤耗最优基准值。最后,通过该方法获取一1 000 MW机组典型工况下的能效特征基准值,计算机组供电煤耗最优基准值,并以碳排放效益评估分析机组低碳运行的经济性,验证了该方法实际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供电煤耗 碳排放强度 能效特征 基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城市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律文 郭刘超 +2 位作者 房凯 刘亮军 杨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2,140,共7页
为满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有效保障城市农业、生活及生产用水安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不同规划年各来水条件情景下的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标准,在节水潜力计算过程中,基于节水目标与强... 为满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有效保障城市农业、生活及生产用水安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不同规划年各来水条件情景下的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标准,在节水潜力计算过程中,基于节水目标与强度设定了“基本方案”与“节水方案”,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构建了基于目标控制的节水潜力模型,从农业、第二第三产业、生活3个模块分析规划年宿迁市可节水量。结果表明:采用“节水方案”后,宿迁市基本能够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在P=95%的来水频率下,仅沭阳县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在P=50%来水频率下,发展至2025年及2030年,宿迁市全市节水潜力分别可达7.5069亿m^(3)和6.9293亿m^(3);在宿迁市两区三县中,沭阳县可节水量最大,未来应合理规划,充分挖掘地区节水潜力。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节水潜力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潜力 水资源刚性约束 供需平衡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军 庞愉文 赵家晓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和火场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进行研究,利用算法分析计算应急状态下满足消防取水需求的市政管网最大消防给水量,得出市政给水设施在火灾条件下的实际给水能力。填补城市...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和火场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进行研究,利用算法分析计算应急状态下满足消防取水需求的市政管网最大消防给水量,得出市政给水设施在火灾条件下的实际给水能力。填补城市消防给水设施管理部门和消防实战应用单位之间的真空地带,解决各信息之间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发挥城市消防给水设施效能,保障消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管网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 消防供水能力 水力特性 算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室内温度标准对供暖能耗的影响
17
作者 丁立 王芃 +1 位作者 马旭冉 罗琤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2期96-103,共8页
为了分析供暖室内温度标准从18℃提高到20℃对二次网热水供暖系统能耗的影响,根据水力平衡状态和调节方式的不同设计了6种计算情景,建立了水力平衡与水力失调情况下分别提高供水温度与增加流量时的热水供暖系统总供热量与耗电量的计算... 为了分析供暖室内温度标准从18℃提高到20℃对二次网热水供暖系统能耗的影响,根据水力平衡状态和调节方式的不同设计了6种计算情景,建立了水力平衡与水力失调情况下分别提高供水温度与增加流量时的热水供暖系统总供热量与耗电量的计算模型。通过文献调研统计了用户水力失调度的正态分布特征,对案例系统进行了多工况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平衡时,提升流量导致耗电量增加219.9%;水力失调时,提升流量的情景总供热量增加率比提高供水温度小1.1%,耗电量增加率大539.9%;情景D^(*)、T^(*)、G^(*)的总供热量分别随水力失调度标准差以斜率0.35、0.38、0.27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系统 室内设计温度 供热量 耗电量 供水温度 流量 水力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化学风化及CO_(2)消耗分析
18
作者 杨剑 汪磊 +2 位作者 杨雨超 赵泽阳 韩宇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为7.59~8.54,TDS含量变化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硅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碳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流域丰水年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的CO_(2)通量为16.90×10^(10)mol/年,平水年的为10.53×10^(10)mol/年,枯水年的为5.74×10^(10)mol/年,分别占全球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CO_(2)通量的0.80%、0.50%和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化学风化 CO_(2)消耗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激振动对双线供水管道力学及振动特性研究
19
作者 陈连映 聂俊坤 +3 位作者 夏进喜 马文涛 徐存东 韩文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机组泵站开机产生的流激振动对双线供水管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刘家沟水库工业水厂#1、#2水泵机组埋土管道区间段为例,建立“双线管道—人工填土—地基”为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左线管道的实测数据进行流激振动等效荷载反演,探... 为探究机组泵站开机产生的流激振动对双线供水管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刘家沟水库工业水厂#1、#2水泵机组埋土管道区间段为例,建立“双线管道—人工填土—地基”为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左线管道的实测数据进行流激振动等效荷载反演,探究送水泵站开机产生的流激振动对双线供水管道力学特性及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组泵站开机状态下两者的Mises应力相差较大、z向位移响应更为接近,相较于左线管道,右线管道所承担的流激振动等效荷载减小了30.6%、z向位移折减16.0%;流激振动作用下左线、右线管道的主频基本相同,分别为24.8、49.6、74.4Hz;随着Z3节点与右线管道距离逐渐增加,右线管道节点的最大功率谱密度值逐渐减小,振动衰减逐渐增加;随着左线管线距离的增加,振动能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供水管道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道 流激振动 数值模拟 荷载反演 力学及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广西供用水结构分析
20
作者 袁小琴 谢升申 蓝兰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根据2020-2022年广西供水量及供水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广西全区、14个设区市、主要水资源分区供水量情况及供水结构特点。并分析供用水量在不同市、不同水资源流域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供水量 用水量 用水结构 分布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