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2020年海南岛旱涝急转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1
作者 王秀杰 滑心怡 +2 位作者 田福昌 曲姿桦 苑希民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的旱涝急转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51~2020年,乐东、保亭的LDFAI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余17个气象站LDFAI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海南岛LDFAI突变年份相对分散,儋州、文昌及琼中的潜在突变年份为2006年,三亚、保亭及陵水为2019年,白沙、乐东、琼海和万宁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58年、1976年、1992年和2017年。2)1951~2020年海南岛共发生27次旱涝急转事件,各站5~10月LDFAI序列在4 a、15~20 a及40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性振荡较为明显,20 a周期最为活跃,一直存在且比较明显;万宁及陵水两地LDFAI的未来趋势与1951~2020年相反。3)海南岛发生旱涝急转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遥相关指数中Niño3.4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最为显著。气象因子与4个遥相关因子耦合的决定系数中,乐东最大,与耦合单一遥相关因子相比,气象因子与遥相关因子耦合对儋州的影响最大。遥相关因子对海南岛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均呈增加趋势,进一步证明了大气环流异常增加了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旱涝急转 时空分布特征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昊昕 李清泉 +4 位作者 赵亮 吴星麒 沈新勇 段春锋 李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96-5608,共13页
使用淮河流域1981年至2020年的14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CDHEs)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CDHEs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 使用淮河流域1981年至2020年的14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CDHEs)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CDHEs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CDHEs的发生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并且范围扩大,频发区逐渐向淮河流域中西部移动;(2)在年际尺度上,CDHEs随时间序列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以西北部为中心向四周递减。连续CDHEs事件呈年际变化,最大2至4天的连续事件存在波动,2019年达到高峰,并且在流域内零散或成片出现;(3)在月际尺度上,CDHEs的发生日数在6月最多,其次是5月、7月、9月和8月。淮河流域入汛前的旱情和入汛后的旱涝急转都容易导致CDHEs发生,而且随着月际变化向南移动;(4)CDHEs对水热条件和大气环流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在850hPa反气旋和500hPa显著高压异常的控制下,高温、低湿、高蒸发和降水少的气候背景有利于淮河地区CDHEs的形成,尤其是在淮河中西部地区。因此,CDHEs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5)CDHEs与植被生长也存在显著关系。CDHEs与GPP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NDVI呈显著的正相关,显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GPP和NDVI的不同步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GPP和NDVI来说,土壤含水量至关重要。总之,本文对淮河流域CDHE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特征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16和地面降水数据的大别山区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响应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瑶 黄治勇 +3 位作者 陈笑笑 朱国良 汤兴芝 鞠英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西北少、东南多,且旱涝年的降水量差异大(最高达875 mm)。(2)大别山区东南部发生气象干旱事件的频率偏高(最高为66.67%),但干旱程度较轻;北部发生干旱频率较低(最低为38.1%),但易发生严重干旱。(3)大别山区农业干旱具有秋冬春季容易发生、北部更容易发生、海拔低处更容易发生的特征。(4)大别山区南部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在次月和第3个月响应程度最高,农业干旱比气象干旱更容易发生,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游程理论 滞后相关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锦浩 苏布达 +4 位作者 王东方 黄金龙 王炳炜 戴然 姜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发,然后计算逐日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daily-SPEI),分流域对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频次、影响范围和趋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1961—2021年中国受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的范围以0.6%/10a的趋势增加,且平均每年有19.8%的范围发生旱涝急转事件。(2)空间分布上,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事件发生频次在30次以上地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3.1%、20.7%、15.0%、14.6%,事件频次最高达到53次。(3)中国旱涝急转事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夏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中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春季和秋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比均不足15%;冬季发生最少,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下。【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范围整体呈增加趋势,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是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繁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旱涝急转事件的监测与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事件 旱涝急转事件 逐日SPEI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施巧 姜宁 +1 位作者 孟凡香 田肖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趋势在逐渐减弱,慢慢呈现湿润化趋势;春、夏、秋季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冬季呈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在空间上其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为干旱频发区,且干旱程度上多以轻旱和中旱为主。黑龙江省整体上干旱趋势减弱,干旱时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小麦品种根系垂直分布和根尖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滕政凯 王春艳 +6 位作者 卜明娜 周苏玫 胡乃月 谢松鑫 贾晓雯 杨习文 贺德先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2-1184,共13页
为明确抗旱小麦品种根系的垂直分布和根尖特征,以抗旱品种新麦39、洛旱22和干旱敏感周麦36、郑麦369为材料,采用柱栽法,在雨养和高产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两类品种产量、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抗旱品种籽粒... 为明确抗旱小麦品种根系的垂直分布和根尖特征,以抗旱品种新麦39、洛旱22和干旱敏感周麦36、郑麦369为材料,采用柱栽法,在雨养和高产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两类品种产量、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抗旱品种籽粒产量高于干旱敏感品种,而高产灌溉条件下产量表现则相反。两类品种根长度、根干重和根体积具有显著差异,抗旱品种在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中的根长度、根干重和根体积均高于干旱敏感品种;雨养条件下表层和中层土壤中的根长度、根干重和根体积均显著低于高产灌溉条件,而在深层土壤中高于高产灌溉条件。不同土层中抗旱品种的根尖数和根尖长度均高于干旱敏感品种,而根尖直径则小于干旱敏感品种,其中高产灌溉条件下,抗旱品种在表层土壤中的根尖长度和根尖数分别较干旱敏感品种分别高17.2%和24.11%,根尖直径低14.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高产灌溉条件相比,雨养条件下不同土层中的根尖长度和根尖直径均降低,表层土壤中的根尖数减少,而中层和深层的根尖数则增多。这说明抗旱品种的根系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干旱敏感品种,有助于适应干旱胁迫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品种 干旱敏感品种 根系垂直分布 根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3种豆科灌木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冬琴 曾鹏程 +1 位作者 陈桂葵 黎华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南方常用绿化与护坡豆科灌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生...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南方常用绿化与护坡豆科灌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干旱胁迫可提高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山毛豆和望江南在中度干旱下效率最高,猪屎豆在轻度干旱下最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灌木的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望江南和猪屎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山毛豆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降低了3种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并影响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猪屎豆;3种灌木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望江南>山毛豆>猪屎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灌木 干旱胁迫 抗旱能力 生物量分配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淮河流域的旱涝演变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志勇 袁喆 +1 位作者 马静 方宏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0,共9页
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50年间的逐日降水过程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降水Z指数和集对分析法(SPA)等,分析了淮河流域旱涝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夏... 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50年间的逐日降水过程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降水Z指数和集对分析法(SPA)等,分析了淮河流域旱涝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夏秋两季降水的变化对淮河流域旱涝格局产生显著的影响,旱涝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在增加;(2)20世纪90年代年以来,夏涝和秋旱面积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年际旱涝面积的变化与秋季较为同步;(3)淮河流域春夏多旱,易旱区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上游以春旱为主,中游以夏旱为主,而夏秋多涝,多集中于中下游地区;(4)春夏旱涝交替多出现于淮河中游北部地区,年际旱涝交替易发生于上游大部分和中游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旱涝 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小凤 王再明 +1 位作者 胡军 王振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4,共5页
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对淮河流域1949年-2010年期间干旱灾害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各县区不同季节旱灾发生频次和易旱季节分布,以及不同程度旱灾的发生频次和易旱地区分布,绘制了... 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对淮河流域1949年-2010年期间干旱灾害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各县区不同季节旱灾发生频次和易旱季节分布,以及不同程度旱灾的发生频次和易旱地区分布,绘制了流域易旱季节分布图和易旱地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易发春夏旱、夏旱、夏秋旱和春旱,发生频次依次降低;流域易发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发生频次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旱情监测、预测及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为防旱抗旱减灾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干旱灾害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水涝胁迫对幼龄油松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巧 刘秀梅 +4 位作者 王华田 孟先鹏 曹桂萍 李健 黄昌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7,共8页
干旱和水涝是影响油松成活、生长和树势健壮的主要生态逆境。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长季节持续干旱、水涝逆境对4年生油松幼树的根系、叶片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阐明水分逆境对幼龄油松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探... 干旱和水涝是影响油松成活、生长和树势健壮的主要生态逆境。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长季节持续干旱、水涝逆境对4年生油松幼树的根系、叶片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阐明水分逆境对幼龄油松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油松生长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初期,根系粗度增加,毛细根数量增多;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树势逐渐衰弱,毛细根逐渐减少,土壤水势及小枝水势显著降低;干旱胁迫50 d以上植株逐渐死亡;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2)水涝胁迫初期对油松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随水涝程度的加重,油松表现为叶片发黄、失绿,土壤水势和小枝水势逐渐升高;持续水涝超过20 d,油松细根腐烂,植株逐渐死亡;气孔阻力及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且净光合速率逐渐接近为0,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3)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2种水分逆境均显著抑制油松生长,水分胁迫处理后油松根、茎、针叶生物量呈现出不同程度降低,且干旱胁迫的下降幅度大于水涝胁迫。因此,旱季要控制油松幼苗土壤水分条件,促进油松毛细根的生长,增强其水分利用率;雨季及时排水,确保排水深度至根系集中分布层以下,以优化油松苗木培育、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干旱胁迫 水涝胁迫 光合特性 生长 生物量分配 盆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关中平原旱情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雪娇 王鹏新 +2 位作者 解毅 王蕾 贺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5-351,共7页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关中平原旱情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关中平原2003—2014年每年3月上旬—5月下旬的旬时间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干旱监...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关中平原旱情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关中平原2003—2014年每年3月上旬—5月下旬的旬时间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干旱监测结果,采用结构相似度(SSIM)研究关中平原VTCI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VTCI的空间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构性因素是VTCI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受水热、地形分布格局等因素的结构性影响,但微地貌、下垫面覆盖的不同及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其主体产生变化。当微地貌、下垫面覆盖类型和人为因素成为主导因子时,结构相似度与其高度相关,对其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与利用某些指数直接作为干旱的指示因子或构建统计模型分析干旱特征相比,引入研究图像的结构信息的参量SSIM实现了定量、准确、形象地描述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旱情 空间分布特征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 结构相似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生育后期有关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苘辉民 于国华 +2 位作者 殷锡圣 战淑敏 刘新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6-213,共8页
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旱作处理,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速率仍可达1424μmolCO2·m-2·s-1;在叶片水势达-18~-21MPa条件下,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可达20~23μmolCO2·mi... 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旱作处理,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速率仍可达1424μmolCO2·m-2·s-1;在叶片水势达-18~-21MPa条件下,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可达20~23μmolCO2·min-1·g-1dw;浇水处理小麦植株旗叶光合速率为1515μmolCO2·m-2·s-1,水势达-165~-18MPa条件下,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可达22~25μmolCO2·min-1·g-1dw;表明在一定干旱条件下,旗叶RuBp羧化酶不是光合速率主要的限制因素,其受干旱影响程度较小。另外,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地上部光合器官旗叶、旗叶鞘、旗叶节间及芒对籽粒的贡献可达448%;而浇水处理为402%。在生育后期,地上部14C光合产物向地下根系运输的比例两处理均为2%左右,但旱作处理120~200cm土层范围内根系所占有的14C产物量占地下根系14C产物总量的比率达834%,而浇水处理则只有36%。这些特性对保证旱作栽培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光合特性 光合产物 分配规律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干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春旱、夏旱和伏旱灾害频发,常导致水稻减产。本研究基于气象资料、水稻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选取湿润指数距平率作为水稻干旱指标,构建了四川水稻干旱等级,并利用灾情样本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5年四川水稻不同种植区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近55年来,水稻移栽~孕穗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6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0个和0.41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孕穗~开花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减少0.49个,其中中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均减少0.22个,而轻旱基本不变;开花~成熟期干旱总站数平均每10年增多0.54个,其中轻旱和重旱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0.23个和0.55个,而中旱基本不变。干旱频率的分布特征为:移栽~孕穗期的干旱频率呈现中部高、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征,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绵阳-南部的宜宾一线(36%~58.2%);孕穗~开花期的干旱频率由西向东递增,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东北部(36%~61.9%);开花~成熟期的干旱频率呈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高发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30%~47.3%)。水稻干旱风险分布为:移栽~孕穗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德阳、资阳和宜宾等地;孕穗~开花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中部和东北部;开花~成熟期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在盆地东北部和盆南的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旱灾 湿润指数距平率 风险评估 分布特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特征及气候预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文玲 杨义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18,共6页
利用 1 951~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上游 5个流域区间 (乌江流域、重庆—万县、万县—坝区、嘉陵江流域、岷沱江流域 )面降雨量资料分析了三峡地区夏季 5、6、7、8月及6~ 8月旱涝分布特点和成因 ,探讨了若干主要环流系统对这一地区夏季... 利用 1 951~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上游 5个流域区间 (乌江流域、重庆—万县、万县—坝区、嘉陵江流域、岷沱江流域 )面降雨量资料分析了三峡地区夏季 5、6、7、8月及6~ 8月旱涝分布特点和成因 ,探讨了若干主要环流系统对这一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 ,建立了长江三峡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概念化预测模型 ;模型思路清晰 ,方法简便 ,历史拟合率较高 ,2 0 0 0、2 0 0 1、2 0 0 2年三年的预测结果基本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地区 夏季 旱涝特征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河南省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富强 王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88,共5页
利用1953-2012年河南省及18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年际与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 利用1953-2012年河南省及18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年际与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6.748mm/10a,季节降水减少速率(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多年平均降水量(豫南﹥豫中﹥豫东﹥豫西﹥豫北);1953-2012年有13年发生干旱,春旱、冬旱、夏旱、秋旱发生频率分别为32%、25%、18%、25%;18个地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27.4%,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18.5%、5.2%、2.3%、1.4%,其中安阳发生频率最高(33.3%)。研究成果可为河南省干旱的监测、评估、预警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距平百分率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菊良 李辉 +2 位作者 李靖 蒋尚明 张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年际变化呈逐年波动式的缓解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干旱年际分布均匀性最好,春季最不均匀,夏季稳定性最好,年际和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在空间尺度上,皖北地区干旱分布最不均匀,皖南地区的均匀性最好,皖北地区稳定性最好,皖南地区稳定性最差;安徽省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基本呈纬向分布,即干旱发生频率自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均匀性 稳定性 云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候分区的甘肃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健 鲍婷婷 +3 位作者 王春霞 赵雨露 陈娅 王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甘肃省地处生态脆弱区,气候条件复杂,干旱发生概率高、范围广。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肃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考虑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Ⅰ区,河西大陆性气候区;Ⅱ区,陇中北部季风气候区;Ⅲ区,陇南-陇中南部季... 甘肃省地处生态脆弱区,气候条件复杂,干旱发生概率高、范围广。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肃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考虑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Ⅰ区,河西大陆性气候区;Ⅱ区,陇中北部季风气候区;Ⅲ区,陇南-陇中南部季风气候区;Ⅳ区,甘南高寒气候区),并采用甘肃省26个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计算其近60年(1960—2019年)的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SPEI-3、SPEI-12),结合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甘肃省近60年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角度看,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均呈减小变化趋势,且随时间尺度的增大,SPEI波动幅度越小;在四季变化上,春、夏、秋季SPEI在甘肃省各气候分区都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干旱趋势显著,冬季SPEI在各气候分区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表明有湿润化的趋势。从空间变化角度看,甘肃省Ⅰ区呈干旱减缓趋势,Ⅱ区、Ⅲ区和Ⅳ区呈干旱加剧趋势,且春季各气候分区干旱加剧趋势明显,夏、秋季次之,而冬季基本上都呈现干旱减缓趋势;甘肃省不同气候分区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分布差异大且不均衡,干旱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特旱、中旱、重旱、轻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时空分布特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WTP指数在广西农业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凌云 简茂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基于广西32个测站196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作为衡量干旱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气候平均状况而言,广西秋季的相当干期最长,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最短。从时间... 基于广西32个测站196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作为衡量干旱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气候平均状况而言,广西秋季的相当干期最长,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最短。从时间变化看,广西春、夏季相当干期主要以年际、年代际变化为主,而秋、冬季的相当干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外,还存在总体呈上升趋势,秋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广西各季节农业干旱以全区一致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型。广西秋、冬季发生农业干旱的频数较其他季节高,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农业干旱频率有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相当干期 AWTP指数 农业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洪波 顾磊 +1 位作者 辛琛 俞奇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泾河流域SWAT水文模型模拟得到的各子流域降雨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土壤特征值为基础,建立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并将流域划分为平凉片区、庆阳片区以及咸阳片区3个子区,对各子区内干旱情势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持续性特征进行了对... 以泾河流域SWAT水文模型模拟得到的各子流域降雨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土壤特征值为基础,建立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并将流域划分为平凉片区、庆阳片区以及咸阳片区3个子区,对各子区内干旱情势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持续性特征进行了对比评估。研究发现:平凉片区、咸阳片区较庆阳片区更趋干旱,存在潜在灾害风险。从季节上看,秋旱在3子区中发生频次最高,且多为重旱;春旱多频发于庆阳片区与平凉片区,且以轻旱为主;冬旱以咸阳片区发生频次最为频繁,亦多表现为轻旱。连旱在平凉片区发生频次最高,但程度偏轻,持续时间偏短;在庆阳地区情况类似;咸阳地区连旱发生频次少,但程度严峻,持续时间长。3个片区均有变"湿"趋势,以咸阳片区最为明显。总体说来,流域内旱情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时偏重,在80年代以及2000年后相对偏轻。旱情有自西南至东北变缓的趋势,其中南部易发持续性重旱,西北部频发间断性轻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时空变化 分布特征 帕默尔旱度模式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湖流域水稻耗水与降雨匹配度及水稻旱涝易损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娜 罗强 +2 位作者 董苇 刘路广 邵东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9-91,F0003,共14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气候变化环境下降雨特征及其与水稻耗水之间的匹配关系,明晰水稻水分盈亏状况及旱涝易损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与灌溉排水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该研究以湖北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个...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气候变化环境下降雨特征及其与水稻耗水之间的匹配关系,明晰水稻水分盈亏状况及旱涝易损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与灌溉排水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该研究以湖北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降雨量、水稻田间耗水量及水分盈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分析了水稻旱涝易损特征。结果表明:1)四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9.2 mm,且以35.1 mm/10a的平均速度显著上升,东南部降雨量及上升趋势均高于西北部;2)早、中、晚稻生育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492.0、509.9和269.1 mm,早、中稻生育期降雨量分别以17.9 mm/10a和18.4 mm/10a的平均速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晚稻生育期降雨量以-10.7 mm/10a的平均速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3)早、中、晚稻多年平均田间耗水量分别为411.4、595.5和401.4 mm,中稻田间耗水量远大于早稻和晚稻,早、中稻田间耗水量分别以-5.54 mm/10a和-11.43 mm/10a的平均速度显著下降,晚稻田间耗水量以-1.52 mm/10a的平均速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4)早、中、晚稻多年平均水分盈亏指数分别为0.22、-0.12和-0.31,早、中稻水分盈亏指数以0.06/10a和0.04/10a的平均速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晚稻水分盈亏指数以-0.03/10a的平均速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早、中稻水分盈余程度在增加,晚稻水分亏缺加剧;5)四湖流域早、中、晚稻干旱频率分别在10.0%~16.7%、28.3%~40.0%和51.8%~60.0%之间,晚稻最容易受干旱威胁。早、中、晚稻雨涝频率分别在1.7%~15.0%、1.7%~3.3%和0~1.7%之间,早稻更容易受雨涝威胁。总体上,四湖流域早稻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较小(20.7%),中稻次之(37.0%),晚稻最容易受旱涝威胁(56.0%),水稻耗水与降雨匹配程度为:早稻>中稻>晚稻,要特别注意晚稻干旱缺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水稻田间耗水量 水分盈亏指数 时空分布 旱涝易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