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9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Agrometeorological Flood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
作者 Shi Feng-mei Pei Zhan-jiang +5 位作者 Lu Bin-yu Wang Su Gao Ya-bing Liu Jie Wang Quan-hui Huang B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1期90-96,共7页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everely impact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lood is one of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emporal change in flood ev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everely impact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lood is one of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emporal change in flood ev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1986to 2015 was studied using Mann-Kendall and Morlet wavelet method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Mann-Kendal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saster rates of flood gradually stabilized from 1986 to 2015 with a confidence level of 99%.The Morlet wavelet varia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isaster rates of flood changed periodically at time scales of 3a,7a and 18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1986-2015.The dominant period of the variation of flood disaster rate was about 18a over the past 30 years.The flood disaster rates were indicated in a positive phas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6-2020 by the fitting curve of Morlet wavelet analysis.The annual average flood disaster indexes of single station,during 1986-2015 years were calculated,according to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31 st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GI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hange in flood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1986-2015.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uthwest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ghly hazardous region of flood.The flood indic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ngnen Plain and southwe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esented the increment tr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DISASTER rate temporal and spacial change characteristic MANN-KENDALL METHOD Morlet WAVELE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2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陕西省暖季不同历时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新玲 蔡依晅 +3 位作者 叶殿秀 李茜 户元涛 胡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1981—2020年陕西省暖季(5—9月)9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量资料,结合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4个历时(1h、3h、6h、12h)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陕西省短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4个历时强降水高发区均位于陕南秦巴山区... 利用1981—2020年陕西省暖季(5—9月)9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量资料,结合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4个历时(1h、3h、6h、12h)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陕西省短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4个历时强降水高发区均位于陕南秦巴山区,稀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和陕北长城沿线。(2)各历时降水极值的空间差异均较大,历时越短,极值分布的局地性越强。(3)近40a,陕西省各历时强降水均呈增多增强趋势,尤以3h强降水的增加最为显著。(4)各历时强降水的趋势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一性,陕北黄河沿线和陕南中南部强降水呈增多趋势,陕北南部和关中平原中部呈减少趋势,且历时越短,强降水呈增多趋势的范围越大。(5)强降水日变化南北不同,历时越短,强降水的日变化越明显,特别是陕北短历时强降水日变化最为突出,且在傍晚或夜间易发生强降水事件,其危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强降水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演变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5,共12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结合空间效应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呈多极分布状态,空间态势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级递减,空间集聚程度中等且呈现出微弱发散趋势,分布重心趋于南移;(2)数字经济细分行业集聚与发散趋势并存,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主要表现为向川渝、贵州等西南省份迁移,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则进一步向东南沿海集聚;(3)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存在明显σ收敛,但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欠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收敛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放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收敛特征 时空格局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慧眼的长沙市主城区夜间经济活动人群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群明 曹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集聚特征,在不同日期具有时段上的相似性。18:00~22:00左右处于持续高热阶段,随后至次日2:00~3:00为人群集聚热度骤降阶段,到次日5:30热度逐渐攀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心T圈多核”的规律,在时间发展上显示“持续聚集—边缘消散—点状消散—部分重聚”的动态规律,人流主要集中在五一商圈、万家丽商圈等城市夜间休闲区和河西大学城等高校以及居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分布 百度慧眼 夜间经济 时空特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鼎盛 周小杰 +3 位作者 安文静 席进孝 徐大琴 郭丽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8-674,共7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病原学阳性数时空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鼠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rig... 目的分析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病原学阳性数时空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鼠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rigin 2024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以各乡镇作为空间尺度,应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性分析。结果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累计分离鼠疫菌440株,其中从旱獭体内分离出的菌株数最多(345株,78.41%),其余均从媒介中分离得到。从时间分布来看,7月和8月报告的检菌数最多(均为121株,27.50%);从地区分布来看,阿克塞县报告的检菌数最多(255株,57.9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4、2016和2021—2023年外,该疫源地各乡镇年检菌数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其中2020年空间聚集性最强(Moran's I=0.5212,Z=14.3970,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4—2023年该疫源地每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主要为阿克塞县的红柳湾镇和肃北县的党城湾镇,“低-低”聚集区与鼠疫疫情低活跃度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年总检菌数的趋势由东向西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疫情焦点的西部。结论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菌检出数在乡镇水平上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特征,聚集区域主要在该疫源地的祁连山西段至阿尔金山段,应作为重点监测和防控地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控措施,降低鼠疫发生与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鼠疫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1991—2020年C_(CDI)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分析
7
作者 张金峰 陈农 +4 位作者 闫敏慧 徐占胜 高玲 杨宁 王蕾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该文基于黑龙江省1991—20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气候倾向回归、滑动T检验、M—K检验、Morlet小波、PCA和Hurst指数分析等数理方法,探讨了黑龙江省持续低温指数(C_(CDI))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突变性、周期性、未来变化... 该文基于黑龙江省1991—20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气候倾向回归、滑动T检验、M—K检验、Morlet小波、PCA和Hurst指数分析等数理方法,探讨了黑龙江省持续低温指数(C_(CDI))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突变性、周期性、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91—2020年黑龙江省C_(CDI)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0.4 d,21世纪以来波动加剧。虽然存在4个突变年份,但突变趋势不显著,其周期特征在2000—2010年较为明显;C_(CDI)年内变化在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与粮食单产负相关;年均C_(CDI)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本世纪后C_(CDI)值在[50 d,60 d)的区域大幅缩减,≥60 d的区域明显增加;预计未来黑龙江省C_(CDI)将继续下降,尤其在西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温指数(C_(CDI)) 时空变化 M—K检验 MORLET小波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震群活动的中短期时空特征研究
8
作者 黎明晓 余怀忠 +2 位作者 薛艳 闫伟 姜祥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研究了2010—2023年华南地区M_(L)≥2.0震群在不同时间窗的频次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在预测效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南地区震群活动的中短期时空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讨论了中强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M_... 研究了2010—2023年华南地区M_(L)≥2.0震群在不同时间窗的频次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在预测效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南地区震群活动的中短期时空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讨论了中强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M_(L)≥2.0震群2个月频次N≥4,是M_(S)≥5.0地震的最优中短期预测指标,优势预测时间为200 d,同时R=0.48,R_(0)=0.40;(2)华南地区震群3个月频次N≥4,是M_(S)≥5.0地震较好的短期预测指标,优势预测时间为20 d,同时R=0.43,R_(0)=0.34;(3)活跃时段的震群空间分布对M_(S)≥5.0地震的发震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震群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在开展地震预测工作时还需结合其它预测方法确定危险区域;(4) 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和靖西5.2级地震前约8个月(中期),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增加,地震前约6个月(中短期),M_(L)≥2.0震群活跃,地震前约3个月(短期),M_(L)≥3.0小震活跃度增强。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准同步活动,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震群 中短期 时空特征 效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
9
作者 王明常 于海滨 +6 位作者 曾昭发 王典 韩复兴 张剑 罗修杰 冷亮 刘子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8-1038,共11页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并分析影响模型预测性能的关键指标和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的关键驱动因素。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时空预测结果表明:结合光学数据和雷达数据构建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道路坍塌易发性的时空变化,预测决定系数为0.65,预测精度较高;2017—2022年,福田区道路坍塌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极低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面积减少,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增加。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数据提取的纹理特征对预测模型贡献度较高。根据地理探测器结果可知,人口、GDP和地下设施是影响城市道路坍塌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坍塌 随机森林 多源遥感数据 时空变化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能-碳”关联的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10
作者 肖丽群 刘建生 +1 位作者 毛燕玲 姜睿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揭示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助推中部地区农业低碳化绿色转型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2年中部地区6省的社会经济数据...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揭示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助推中部地区农业低碳化绿色转型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2年中部地区6省的社会经济数据,考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中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10—2022年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借助Kaya恒等式和完全分解方法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加法形式,探讨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值,运用ArcGIS可视化深入剖析中部各省农业碳排放在时空维度上的演变趋势,并探析水土资源匹配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①2010—2022年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快速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农业碳排放的环比增长率经历了阶段性下降演变过程。②农业碳排放强度是促使中部地区农业碳减排的最主要因素,农业水资源经济产出则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的第一大要素。2010—2022年研究区累计农业碳排放贡献值达562.28×10^(4) t。农业水资源经济产出因素和单位播种面积的农业用水量因素对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存在正负两个方向的变动。③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有助于抑制农业碳排放,但对各省的农业碳排放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结论]未来应关注水土资源时空匹配问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的耕作模式,优化配置和改善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农业低碳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水-土-能-碳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的时空频融合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
11
作者 潘雨青 张琬琳 +1 位作者 任庆桦 许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8-2104,共7页
近年来,脑电情绪识别在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领域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未能充分挖掘脑电信号中复杂时空频模式的耦合和互补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解耦时空频融合特征的网络模型,以有针对性地捕捉脑... 近年来,脑电情绪识别在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领域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未能充分挖掘脑电信号中复杂时空频模式的耦合和互补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解耦时空频融合特征的网络模型,以有针对性地捕捉脑电信号的时空域与空频域互补特征.该模型通过将多域融合特征解耦为时间流模块、空间增强模块以及频域流模块,同时将空间注意力机制与频域注意力机制聚合到该网络模型中,从而更有效地提取信号中的关键判别信息.在DEAP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唤醒度和效价维度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3.68%和92.96%,优于现有模型,证明了其在提升情绪识别性能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时空频特征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20年海南岛旱涝急转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12
作者 王秀杰 滑心怡 +2 位作者 田福昌 曲姿桦 苑希民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的旱涝急转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51~2020年,乐东、保亭的LDFAI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余17个气象站LDFAI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海南岛LDFAI突变年份相对分散,儋州、文昌及琼中的潜在突变年份为2006年,三亚、保亭及陵水为2019年,白沙、乐东、琼海和万宁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58年、1976年、1992年和2017年。2)1951~2020年海南岛共发生27次旱涝急转事件,各站5~10月LDFAI序列在4 a、15~20 a及40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性振荡较为明显,20 a周期最为活跃,一直存在且比较明显;万宁及陵水两地LDFAI的未来趋势与1951~2020年相反。3)海南岛发生旱涝急转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遥相关指数中Niño3.4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最为显著。气象因子与4个遥相关因子耦合的决定系数中,乐东最大,与耦合单一遥相关因子相比,气象因子与遥相关因子耦合对儋州的影响最大。遥相关因子对海南岛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均呈增加趋势,进一步证明了大气环流异常增加了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旱涝急转 时空分布特征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下舒适型移民的福祉效应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苏马荡为例
13
作者 赵旭 娄箴言 陈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作用从基本生存需求向提供舒适性福祉演进,研究舒适型移民的福祉效应对提升民生福祉和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探索不同角度下生态系统与福祉的关系,构建舒适型移民的福祉体系,以湖北省恩施州典型乡村... 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作用从基本生存需求向提供舒适性福祉演进,研究舒适型移民的福祉效应对提升民生福祉和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探索不同角度下生态系统与福祉的关系,构建舒适型移民的福祉体系,以湖北省恩施州典型乡村生态旅游地苏马荡为例,测度2010—2021年苏马荡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对移民福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间接影响舒适型移民福祉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中文化服务对舒适型移民福祉效应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与舒适型移民福祉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阈值效应。舒适型移民福祉保障和生态资源开发间的均衡关系是促进舒适型移民福祉提升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型移民 福祉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AQI与NDVI时空格局及相关分析
14
作者 张成丽 马嘉玉 +5 位作者 廉高敏 赵贺赢 刘梦洁 闫帅腾 马青霞 苏艳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0,16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大气污染物与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dtration,NASA)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 目的为探究大气污染物与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dtration,NASA)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提供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采用Kriging插值、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海河流域的河北省和重要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AQI与NDVI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解释,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2014—2016年,AQI年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每年AQI数值冬季最高,春秋相对较低,夏季最低,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出现中间高两侧低的“中心-外围”结构;2017年后,夏季AQI反而高于春秋季的。(2)2014—2020年,NDVI波动上升,上升斜率为0.0041/a。总体上,NDVI上升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3.76%,且极显著和显著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16.32%和12.09%。结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AQI与NDVI时空格局及相关分析结果可以为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海河流域 空气污染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马丽君 梁逍遥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1,共20页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文章在界定旅游流循环及旅游流循环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文章在界定旅游流循环及旅游流循环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组合赋权法从流量、关系两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基于ArcMap、QAP回归等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9年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在时序上呈现波动上升且收敛的总体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但发展均衡性有所提升;不同年份旅游流循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系统分析框架,拓展和深化了旅游流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为旅游经济、国民经济循环研究提供借鉴,为提升旅游流循环质量、实现旅游流乃至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 旅游流循环 质量测评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1—2022年广西面板数据分析
16
作者 邓爱民 董金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全面和准确掌握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2001—2022年的广西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全面和准确掌握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2001—2022年的广西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其空间形态发生了“由差异—无明显差异”变化、方向分布均为“东北—西南”趋势和空间分布方向性在逐渐减弱的特征;空间密度上呈现出散点向线状和带状演变的特征,构成了三地两带一中心旅游新格局的主要轮廓;资源本底、自然环境、经济产业和社会环境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能力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和上升趋势;自然旅游资源、植被指数、三产比重和常住人口影响能力呈现出动态变化和上升趋势;人文旅游资源和GDP影响能力也具有动态变化,但呈现出下降趋势;地形起伏、河流水系、通车里程和城市园林绿化影响能力相对稳定,但前两者表现出略有上升的趋势。结果可为明晰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为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A级旅游景区 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20年珠海市蓝绿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17
作者 王江波 贺婷婷 +1 位作者 李义姝 苟爱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通过ENVI进行遥感影像数据处理,采用监督分类提取其用地,利用动态变化、标准差椭圆及转移矩阵等方法,比较珠海市域与建成区蓝绿空间演变的差异性,对珠海1973—2020年来的蓝绿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通过ENVI进行遥感影像数据处理,采用监督分类提取其用地,利用动态变化、标准差椭圆及转移矩阵等方法,比较珠海市域与建成区蓝绿空间演变的差异性,对珠海1973—2020年来的蓝绿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0年间,蓝绿空间面积大幅减少且下降速度不均衡,建成区减少幅度高于市域且耕地减少尤为突出,大量蓝绿空间转为城市建设用地;(2)空间上,蓝绿空间分布不均衡并持续收缩,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建成区蓝绿空间由集中连片分布转为零星散布;(3)影响因素上,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是导致蓝绿空间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近50年的珠海市蓝绿空间变化显著,必须加强对蓝绿空间的管理和监督,对生态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市 蓝绿空间 时空演变 动态变化 重心迁移 建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时空耦合特征及互动响应关系
18
作者 王兆峰 林鲁雄 陈勤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1,151,共14页
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培育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亦是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推进方向。以解析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机理为逻辑起点,构建二者综合评估框架,厘清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域旅游业数字化和绿色化水... 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培育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亦是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推进方向。以解析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机理为逻辑起点,构建二者综合评估框架,厘清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域旅游业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的时空分异格局,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及空间Markov链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最后利用PVAR模型分析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旅游业数字化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和“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旅游业绿色化则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南北分异趋势明显,整体差距趋向缩小。②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由2006年“东—中—西”三级格局转向2022年高耦合协调度连片分布格局。③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水平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即与低耦合协调类型省域相邻时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反之则呈现正向溢出效应。④旅游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存在互动响应关系,均对自身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二者间的冲击效应较弱,且前者对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数字化 旅游业绿色化 时空耦合特征 互动响应关系 空间Markov链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的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9
作者 张彬 姚虹宇 +2 位作者 赵语琪 安芙莹 王驰美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82-191,共10页
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配置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调用Sentinel-2影像并构建NDVI、NDBI和NDWI光谱分类指数,选取六类地类样本,测试随机森林、... 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配置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调用Sentinel-2影像并构建NDVI、NDBI和NDWI光谱分类指数,选取六类地类样本,测试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三类监督分类器,通过精度评价确定最优分类器,利用ArcGIS制作沱江流域2016年、2018年、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空间叠加和转移矩阵分析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单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分类器分类效果最佳。2021年分类精度比较为: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1.13%、85.22%、79.49%。Kappa系数分别为0.88、0.80、0.72。(2)林地、建设用地及耕地构成了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主体,占总面积的89.13%。2016-2021年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增加。(3)从时空变化来看,土地类型转移以林地、耕地及建设用地的相互转换为主。沱江流域中下游林地与耕地转移最为显著,上游地区和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大量林地与耕地为建设用地所取代,草地先减后增,在中南部及东部地区变化明显,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不明显。(4)2016-2018年、2018-2021年水体和林地及草地土地利用动态度由负变正,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正。(5)3期社会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均有重要影响,2016年社会因子为主要影响因素,2018年、2021年自然因子影响较大。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多种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高程与人均GDP的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沱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随机森林分类器分类精度最高,林地、建设用地及耕地为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体,从时空变化来看,土地类型转移以林地、耕地及建设用地相互转换为主,社会因子与自然因子共同驱动着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分析 GEE 地理探测器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翼飞 崔彦萍 +2 位作者 周昂 王强 杨龙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关键特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流域尺度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GSSHA模型能准确模拟九乡河流域的产汇流过程;暴雨时空特征是控制流域洪水响应的关键因素,城市扩张减弱了洪水响应对暴雨时空结构特征的敏感程度;本构关系模型为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提供了数学表达,对洪峰量级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154,预测精度高,可为城市洪涝高效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SHA水文模型 随机暴雨移置 降雨时空特征 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