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檵木3个实生变异株系表型与光合特性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灵 伍依雯 +3 位作者 彭家乐 许璐 李炎林 于晓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探究红花檵木不同变异株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园林应用方式,研究对‘实选3号’(S3)、‘早花1号’(Z1)和‘大花1号’(D1)3个实生变异株系的花叶表型、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株系的花叶表... 为探究红花檵木不同变异株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园林应用方式,研究对‘实选3号’(S3)、‘早花1号’(Z1)和‘大花1号’(D1)3个实生变异株系的花叶表型、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株系的花叶表型差异明显:S3幼叶黄绿色,成熟叶深绿色,花米白色;Z1幼叶紫红色,成熟叶棕褐色,花玫红色;D1花叶均最大,幼叶紫红色,成熟叶墨绿色,开玫红色大花;(2)3个株系叶片的气孔纵径和面积表现为D1>Z1>S3,气孔横径和周长表现为D1>S3>Z1,叶片厚度表现为D1>S3>Z1;(3)3个株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Z1和D1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S3;(4)3个株系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和可变荧光均表现为Z1>S3>D1,稳定后Z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高,D1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高。综合而言,D1季相变化显著,观赏性较好且光保护能力较强,适合作景观节点孤植树种;Z1兼具良好的光能利用能力和抗逆性,适宜种植于向阳环境;S3光保护能力弱,光合性能差,应避免强光环境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实生变异株系 花叶表型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茎叶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在线筛选
2
作者 屠万倩 卢新 +4 位作者 张留记 刘一菲 王建霞 李向阳 陈晶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2-1869,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菊花茎叶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在线筛选与清除自由基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观察菊花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了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对菊花茎叶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在线筛选与清除自由基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观察菊花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了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测定了菊花茎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清除率(IC50)。以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苷和咖啡酸等黄酮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B、C等酚酸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反应前后菊花茎叶进行了含量测定,计算上述成分的消耗率。结果菊花茎叶的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其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有影响;菊花茎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95 mg·mL^(-1)、2.039 mg·mL^(-1)。与DPPH和ABTS自由基反应后,菊花茎叶样品中上述测定成分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推测上述成分可能是菊花茎叶抗氧化的活性成分。结论菊花茎叶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本研究初步明确其动力学特性,在线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今后菊花茎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茎叶 自由基 动力学特征 抗氧化 活性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30个荞麦品种芦丁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彬 韩渊怀 +2 位作者 黄可盛 路阳 侯思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26-29,42,共5页
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0个荞麦品种不同组织中的芦丁含量,为开发利用荞麦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色谱条件为:安捷伦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V/V)为46∶54,流速1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 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0个荞麦品种不同组织中的芦丁含量,为开发利用荞麦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色谱条件为:安捷伦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V/V)为46∶54,流速1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57 nm。结果表明,苦荞花、叶和茎的平均芦丁含量高于甜荞,各器官芦丁含量大小依次为花>叶>茎。该方法灵敏、可靠、重现率好,为进一步选育高芦丁含量的荞麦品种以及将其用于医药工业的提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叶片 芦丁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定三七花、茎叶中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晶晶 刘英 +3 位作者 曲媛 崔秀明 黄璐琦 郭兰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测定三七花、茎叶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为三七地上部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三七地上部分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花和茎叶中,采... 目的:比较3种测定三七花、茎叶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为三七地上部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三七地上部分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花和茎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其方法学考察良好,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于滴定法所得结果。三七花和茎叶中维生素C平均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采用HPLC法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1.76mg/100g和11.39mg/100g。结论:三七花和茎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均适用于三七地上部分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茎叶和花 维生素C 2 6-二氯靛酚滴定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茎叶的燃烧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永波 张雨瑶 +4 位作者 廖周瑜 李路良 周劲峰 王秋华 李世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0-456,共7页
为全面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燃烧性,在防火戒严期内,对紫茎泽兰和对比植物的老活叶片、新叶片分别进行了100%氧气氛下的燃烧试验、垂直燃烧试验,计算了各种植物活叶片的燃烧速率、损毁程度;对紫茎泽兰活茎与旱冬瓜Alnus... 为全面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燃烧性,在防火戒严期内,对紫茎泽兰和对比植物的老活叶片、新叶片分别进行了100%氧气氛下的燃烧试验、垂直燃烧试验,计算了各种植物活叶片的燃烧速率、损毁程度;对紫茎泽兰活茎与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活枝进行了点燃试验,测定了点燃时间和温度;对紫茎泽兰干枯茎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干枯枝进行了50%氧气氛下燃烧和105℃恒温条件下干燥试验,计算了燃烧速率,绘制了样品干燥过程质量变化曲线。分析表明:①紫茎泽兰老活叶片的燃烧性与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和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相近,但损毁程度远低于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②在6种植物的垂直燃烧试验中,紫茎泽兰新叶片的燃烧速率最大而损毁程度各项指标均居中;③在质量或尺寸相近的情况下,紫茎泽兰活茎较旱冬瓜活枝难燃;④在直径相近的情况下,紫茎泽兰干枯茎较华山松干枯枝失水快,燃烧速率大于华山松干枯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紫茎泽兰 燃烧性 活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农林生产剩余物厌氧发酵的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曼 邱凌 +1 位作者 冯茵菲 郑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9-372,共4页
以3种农林废弃物(佛手瓜茎叶、蘑菇废料和梧桐叶)为发酵原料,在(30±1)℃恒温条件下,通过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原料日产气量、pH值和气体成分等动态指标的测定,探究各种原料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3种原料均配成2000 g发酵液、并且... 以3种农林废弃物(佛手瓜茎叶、蘑菇废料和梧桐叶)为发酵原料,在(30±1)℃恒温条件下,通过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原料日产气量、pH值和气体成分等动态指标的测定,探究各种原料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3种原料均配成2000 g发酵液、并且总固体含量为8%的条件下,3种原料产气都有两个高峰,且持续时间相当。蘑菇废料,梧桐叶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是453603、2770和14470 mL,日平均产气量分别为657、216、482 mL/d。在发酵过程中梧桐叶和蘑菇废料的pH值变化较为正常,第8天时测得两者的甲烷体积分数均在40%以上。佛手瓜茎叶在发酵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酸积累现象,进入甲烷化阶段也比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废料 梧桐叶 佛手瓜茎叶 厌氧发酵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月季品种的比较及其花枝生产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金云 王清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945-946,共2页
引进当前全国盛行的切花月季品种 2 6个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及切花枝生长规律的研究 ,以筛选适宜合肥地区栽培的品种。
关键词 切花月季 品种 切花枝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根总皂苷提取物特征图谱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英红 姜瑞芝 +3 位作者 罗浩铭 高阳 徐多多 高其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353-355,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人参根总皂苷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采用色谱柱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30min19%A,30~35min19%~24%A,35—60min24%-40%A。柱温:3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人参根总皂苷和人参茎叶总皂苷。采用色谱柱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30min19%A,30~35min19%~24%A,35—60min24%-40%A。柱温:35℃,检测波长:203nm,流速:1.3mL/min。试验结果表明人参根总皂苷和人参茎叶总皂苷的特征图谱有明显区别,为人参皂苷提取物质量控制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根总皂苷 人参茎叶总皂苷 特征图谱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棉主茎功能叶片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鹏 周琴 周桃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以棕色棉皖棉38号、绿色棉皖棉39号和白色棉皖棉25号为材料,研究了2个彩色棉品种主茎功能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彩色棉主茎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与白色棉一致,均在盛花期达到极大... 以棕色棉皖棉38号、绿色棉皖棉39号和白色棉皖棉25号为材料,研究了2个彩色棉品种主茎功能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彩色棉主茎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与白色棉一致,均在盛花期达到极大值,但全生育期3个指标净值均低于白色棉,且在盛花期以后迅速降低;彩色棉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较为相似,SOD、POD活性在盛花期达到高峰后下降。与棕色棉相比,绿色棉的SOD、POD、CAT的活性除初花期较高外,其余3个时期均低于棕色棉;初花期棕色棉的MDA含量较高,吐絮期绿色棉较高。由此可知,绿色棉在受到逆境伤害的时候,功能叶片会提高保护酶的活性,降低逆境对棉株的损伤。吐絮期绿色棉保护酶活性下降较快,出现早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棉 棕色棉 主茎叶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IT生物制剂对5种观叶花卉茎叶性状的影响
10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4 位作者 杨红军 那郅烨 赵和平 元改香 元慕田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85-990,共6页
为了验证GPIT生物制剂在室内观叶花卉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室内养殖的5种观叶花卉(吊兰、绿萝、斑马万年青、君子兰和虎皮兰)进行3次不同时间、不同浓度GPIT的叶面喷施试验,并调查相关性状。结果表明,GPIT生物制剂对5种观叶花卉茎叶生长... 为了验证GPIT生物制剂在室内观叶花卉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室内养殖的5种观叶花卉(吊兰、绿萝、斑马万年青、君子兰和虎皮兰)进行3次不同时间、不同浓度GPIT的叶面喷施试验,并调查相关性状。结果表明,GPIT生物制剂对5种观叶花卉茎叶生长的影响随着喷施次数和不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均能起到加快茎叶生长速度、增强茎叶叶绿素含量、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效果,从而使花卉茎叶更加繁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T生物制剂 观叶花卉 茎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属植物形态分类性状评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少雄 王李俊 +4 位作者 何平平 胡生福 张梅红 何甜甜 徐艳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67-1783,共17页
淫羊藿属是分类学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类群发表和修订均较频繁。为更清晰掌握淫羊藿属的性状变异,该文在查阅该属研究成果和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野外调查和分析,对该属重要性状进行系统梳理。花瓣式样是淫羊藿属分类的最重要依据... 淫羊藿属是分类学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类群发表和修订均较频繁。为更清晰掌握淫羊藿属的性状变异,该文在查阅该属研究成果和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野外调查和分析,对该属重要性状进行系统梳理。花瓣式样是淫羊藿属分类的最重要依据,但并非绝对稳定,种内花瓣形态可能存在丰富变异。花瓣颜色、花药颜色,甚至花的大小至少在部分类群中不宜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根茎性状在多数类群中不失为一个有用的分类性状,但不能一概而论,应基于广泛调查。多数类群的花茎上叶的类型及小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非腺毛特征十分复杂,不同样本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不宜作为物种鉴别的关键依据。淫羊藿属植物栽培后植株普遍更矮小,提示开展自然生境下的调查和形态观测对掌握物种形态特征非常必要。中国淫羊藿属类群仍处于活跃进化中,其形态变异复杂,物种鉴定和资源利用时应足够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分类性状 花部特征 根茎性状 花茎上叶的特征 非腺毛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及开花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谢佐沐 蔡英健 +4 位作者 余若莹 俞超 汪财生 付美 郭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为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红光、白光、蓝光3种不同光质对火龙果进行夜间补光,测定火龙果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分裂素(CTK)、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种内... 为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红光、白光、蓝光3种不同光质对火龙果进行夜间补光,测定火龙果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分裂素(CTK)、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统计茎长、开花数、果实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3种光质补光均可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补白光效果最佳;3种光质补光均可显著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补蓝光效果最佳;补白光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补红光对其影响不显著,而补蓝光会降低其含量;补白光和蓝光均能显著降低CTK含量,补白光和红光均能显著提高IAA含量,补红光和蓝光均能显著提高GA含量;补白光显著降低线粒体蛋白含量,3种光质补光对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明显影响;3种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补红光和白光能显著提高开花率,补红光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综上认为,补红光与白光对火龙果茎代谢产物、叶绿素、内源激素含量及开花数、果实产量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光质调控技术促进火龙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光质 补光 生理特性 开花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生态区域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生理特征及开花座果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欣欣 叶敏 +4 位作者 王丽华 慕长龙 邓小兵 王泽亮 杜晋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94,共8页
通过研究四川3个生态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生理特征及开花座果率,提出油橄榄川内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及相对较优的品种。以油橄榄主栽品种:‘豆果’‘皮瓜尔’‘克罗莱卡’‘小苹果’和‘科拉蒂’为研究对象,测定西昌冕宁、广元利州和... 通过研究四川3个生态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生理特征及开花座果率,提出油橄榄川内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及相对较优的品种。以油橄榄主栽品种:‘豆果’‘皮瓜尔’‘克罗莱卡’‘小苹果’和‘科拉蒂’为研究对象,测定西昌冕宁、广元利州和金堂淮口3个区域油橄榄叶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叶片功能性指标,结合各生态区各品种相应的开花和座果情况,为油橄榄适生生态区及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3个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总体表现为西昌冕宁>广元利州>金堂淮口,就净光合速率而言,‘豆果’‘克罗莱卡’‘科拉蒂’‘小苹果’和‘皮瓜尔’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提高33.76%、51.11%、126.92%、8.61%和81.99%。就蒸腾速率而言,5个油橄榄品种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提高1.242、2.57、9.47、3.45和0.59倍;就叶绿素总量而言,5种油橄榄在西昌冕宁较金堂淮口分别增加26.79%、34.09%、45.44%、55.38%和82.51%;在西昌冕宁更有利于油橄榄叶片光合色素合成,更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且在5个品种中‘豆果’叶片光合作用较强,‘科拉蒂’次之。(2)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油橄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显著性差异,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西昌冕宁<广元利州<金堂淮口。(3)花后7 d及花后15 d座果率就区域而言,优劣表现为西昌冕宁>广元利州>金堂淮口,就品种而言,从优至劣依次为‘豆果’>‘克罗莱卡’>‘科拉蒂’>‘小苹果’>‘皮瓜尔’,‘豆果’在3个区域15 d后出现显著性差异变化,其在西昌冕宁较在广元利州和金堂淮口分别提高1.21%和2.17%,表明在西昌冕宁更有利于油橄榄开花座果。可得结论:在3个生态区油橄榄叶片功能性状特征与开花座果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西昌冕宁地区油橄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强,适应性强,开花座果率也较高,5个品种中豆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种 光合速率 叶片生理特征 开花座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品种金银花不同器官中3种有效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平 郭晔红 +1 位作者 李欠 吴继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2-867,共6页
目的比较3个品种金银花不同器官(花蕾、茎枝、叶片)中3种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花青素)的含有量。方法金银花50%甲醇、5%HCl-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LaChrom C_(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检测波长为... 目的比较3个品种金银花不同器官(花蕾、茎枝、叶片)中3种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花青素)的含有量。方法金银花50%甲醇、5%HCl-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LaChrom C_(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检测波长为327 nm、花青素检测波长为525 nm。结果绿原酸含有量在"亚特红"金银花植株的第1、2花、茎枝和叶片含有量依次为4.48%、3.21%、3.79%、2.34%,"亚特青蕾"中含有量依次为3.29%、2.58%、3.00%、1.70%,忍冬含有量依次为3.26%、2.46%、2.63%、1.43%;木犀草苷含有量"亚特红"金银花依次为0.15%、0.09%、0.26%、0.43%,"亚特青蕾"中含有量依次为0.10%、0.09%、0.26%、0.21%,忍冬含有量依次为0.10%、0.06%、0.13%、0.14%;花青素含有量"亚特红"金银花依次为0.69、0.57、0.80、1.79 mg/g,"亚特青蕾"中含有量依次为0.14、0.07、0.23、0.30 mg/g,忍冬含有量依次为0.15、0.07、0.25、0.35 mg/g。结论 "亚特红"金银花在西北地区生长良好,且其叶片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西北地区扩大金银花种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花青素 绿原酸 木犀草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立景 邓永红 +3 位作者 曾小平 刘世忠 孟泽 李跃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0,共9页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TDP),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间中午(13:00—14:00)的树干液流速率最高,湿季最高峰值为25.24 g·m^(-2)s^(-1),干季最高峰值为17.75 g·m^(-2)s^(-1),夜间也存在微量树干液流;2)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ency,VPD)的影响,湿季中光合有效辐射起主要作用(P<0.001),干季中水汽压亏缺起主要作用(P<0.001);在干湿两季,树干液流速率滞后于光合有效辐射,提前于水汽压亏缺;3)湿季的蒸腾量显著高于干季(P<0.001);与森林恢复初期的马尾松树干液流相比,本地区树干液流速率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下降;4)研究结果揭示了华南地区的群落先锋树种马尾松在演替中期时的水分利用特征,对该地区森林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群落先锋树种 树干液流 演替中期 水分利用特征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棘豆不同部位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雅乐其其格 海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68-2169,共2页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率。结果:多叶棘豆叶、花、茎、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均有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多叶棘豆叶、茎、花、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率。结果:多叶棘豆叶、花、茎、根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均有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而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较弱,且随着多糖浓度增大,其抗氧化性逐渐增强,其中,根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次是茎,而叶和花的清除能力相对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叶棘豆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叶、茎、花、根) 多糖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早稻高产品种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敏 黄国峰 涂北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稳重在3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em,倒1节间长30cm左右,倒2节间长19cm左右,倒3节间长13cm左右;倒2叶长度38cm左右,倒3叶长度35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一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株型特征 产量构成 成穗特征 茎秆性状 上三叶特征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