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测算及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兆鹏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5,共13页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基托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劣解距离-熵权法测算出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我国省际、四大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和六大经济带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天然的数字鸿沟。空间上,四大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呈现东部引领、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空间格局,也表现出“沿海-内陆”依次递减的两极化形态。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朝向更不均衡的方向演变,无明显收敛迹象,并且区域间差异始终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从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发展演变,且存在“高-高”或“低-低”组合的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及“俱乐部收敛”特征。要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支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在东部地区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云集的先进生产力园区,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和服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化 区域差异 六大经济带 分布动态演进 空间发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休闲娱乐出行偏好与城市居住-休闲功能格局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薛东前 蔡馨蒙 +1 位作者 袁鑫 宋永永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9,121,共10页
研究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出行时空间偏好对提升居民游憩体验和优化城市休闲娱乐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西安市居民1周的手机信令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约束谱聚类方法,从时空角度和居民出行偏好角度分析居民休闲娱乐的出行... 研究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出行时空间偏好对提升居民游憩体验和优化城市休闲娱乐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西安市居民1周的手机信令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约束谱聚类方法,从时空角度和居民出行偏好角度分析居民休闲娱乐的出行偏好与城市居住-休闲功能空间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西安市居民休闲娱乐出行行为具有时间规律性和差异性,工作日与周末的休闲娱乐出行量高峰时间节点存在差异,空间上呈现“多中心集聚,中心区高、边缘区低”特征;(2)各类居民休闲娱乐出行偏好节点等级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降低,高等级偏好节点呈“偏南”分布特点,居民对于短距离和较短距离的休闲娱乐出行节点有较高偏好;(3)受城市物质空间和交通条件等约束的影响,西安城区内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存在明显的区域组团现象,总体呈现出“川”字形格局,核心组团具有“范围大、街道数量多、跨越圈层多”的特点,而城市东西两侧区域与核心内城区的居住-休闲功能联系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休闲娱乐业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娱乐 居民出行行为 手机信令 时空特征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贵州省近54年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建峰 张凤太 +3 位作者 卢海芬 罗光杰 李威 李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07-214,共8页
近年来中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年度和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贵州省年季和季节干旱总体上呈现阶段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干旱增... 近年来中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年度和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贵州省年季和季节干旱总体上呈现阶段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干旱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是干旱频发期。干旱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年尺度干旱较为常见;季节尺度上,除了夏旱高频区呈零星状分布外,其他如春旱主要发生于中部及东部地区,秋旱高发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冬旱常发生于贵州省北部地区。研究表明SP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干旱变化特征,能为该地区制定防旱抗旱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频率 时空特征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工河低渗油藏注CO_2驱替机理及开发可行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毅 张春光 +3 位作者 吴强 侯思伟 马庆 纪明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莫北三工河深层低渗非均质强水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探索更有效提高采收率技术,以莫109区块为目标区,开展了水驱后注CO_2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首先进行流体相态测试和模拟,分析了地层原油注CO_2相态配伍性和混相程度;然后模拟... 莫北三工河深层低渗非均质强水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探索更有效提高采收率技术,以莫109区块为目标区,开展了水驱后注CO_2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首先进行流体相态测试和模拟,分析了地层原油注CO_2相态配伍性和混相程度;然后模拟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注水和注CO_2驱油效率对比长岩心实验;最后在实验基础上运用多组分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_2驱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5口注水井转注CO_2,10 a内原油阶段采出程度比水驱增加7.15%,目标区注CO_2比注水具有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和开发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CO2驱机理 增溶膨胀 混相特征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市城区MAIAC AOD和PM_(2.5)时空特征及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玲玲 陈婷 +1 位作者 邹长武 罗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39-44,72,共7页
为研究四川省自贡市城区PM_(2.5)浓度[ρ(PM_(2.5))]时空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2014—2019年逐日国控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基于MODIS的MCD19A2产品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同期逐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别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为研究四川省自贡市城区PM_(2.5)浓度[ρ(PM_(2.5))]时空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2014—2019年逐日国控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基于MODIS的MCD19A2产品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同期逐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别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对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与ρ(PM_(2.5))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贡市城区ρ(PM_(2.5))呈春秋冬季高、夏季低的时间特征,月尺度浓度大值期主要在1月、2月和12月,空间上则表现为工业生产总值高、交通运输频繁、人口较为密集以及受上风向污染源传输影响的大安区、高新区较高;AOD年均大值区主要在研究区中部偏东偏南部,2014年、2017年大部分区域以及2015年中部偏东区域气溶胶污染相对严重,2016年污染较轻,2018年和2019年污染有显著改善;自贡市城区ρ(PM_(2.5))与四季的降雨量、春秋冬季的风速、夏冬季的相对湿度表现出较高的负相关性,且在春夏冬季随气温升高和气压降低而增大;自贡市城区非夏季风向以东北风为主,ρ(PM_(2.5))超标时的风向多为偏东北风和东南风,表明上风向污染源的输入使得ρ(PM_(2.5))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PM_(2.5)浓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气象要素 时空特征 自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6
作者 丁峰 蒲胜海 +3 位作者 赵勇 马雪琴 耿庆龙 王新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0,共8页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1971-2000年的数据资料,并结合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9个吉尔吉斯斯坦气象站点国际交换数据,利用PDSI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年际间变化特点,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近30a的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在空间上除东北角呈湿润等级,西北角呈干旱等级外,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全国四季干湿适当,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而在时间上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逐渐湿润化,而东南部逐渐干旱化,区域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气候变化 帕默尔干旱指数(SPDI)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林乔木树种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8
7
作者 霍萌萌 郭东罡 +4 位作者 张婕 王治明 上官铁梁 李润强 刘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25-5935,共11页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科18属,种的区系以东亚、温带亚洲及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为主。油松、辽东栎是群落中的共优种,个体占总个体的86.81%,杜梨(Pyrus betulifolia)、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为群落中主要的伴生种。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与所有乔木个体的径级结构相似,近似于倒"J"形,以小径级个体居多,林下更新良好。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油松小径级个体在20 m以内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当空间尺度超过60 m时表现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个体在所有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辽东栎不同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随机分布趋于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除漆树外在坡度较缓的生境下分布密度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辽东栎林中油松种群优势地位更显著,各个乔木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辽东栎林 群落特征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走马岭隧道岩溶及岩溶水发育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瑾 夏克勤 张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走马岭隧道通过方斗山背斜可溶岩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在分析隧址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详细论述隧址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和特征,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及化学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岩溶 岩溶水 发育特征 发育深度 方斗山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PM2.5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9
作者 南国卫 孙虎 朱一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4-843,共10页
PM_(2.5)是导致中国多省市发生灰霾的罪魁祸首,明确其时空分布规律,厘清其影响因素对灰霾的综合治理意义深远.基于陕西省2015年50个监测站点的PM_(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陕西省PM_(2.5... PM_(2.5)是导致中国多省市发生灰霾的罪魁祸首,明确其时空分布规律,厘清其影响因素对灰霾的综合治理意义深远.基于陕西省2015年50个监测站点的PM_(2.5)浓度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陕西省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来探讨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西省PM_(2.5)浓度整体呈"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U型"起伏的月变化规律,周期性脉冲波动型的日变化规律以及"W型"起伏的时变化规律;(2)陕西省PM_(2.5)浓度呈"北部低,中南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不同季节的高值区均集聚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关中盆地内部城市.这与盆地内部空气不易扩散,静稳天气出现频率较高,易出现逆温现象密切相关;(3)影响陕西省PM_(2.5)浓度最大的指标层是PM_(2.5)污染来源(权重值为0.49),其次是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权重值为0.37),气象与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权重值为0.15).不同城市各指标层的综合关联度差异较大.(4)各指标因子与PM_(2.5)浓度均为强度关联.降水量、机动车保有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和人均GDP是影响陕西省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影响各城市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对陕西省PM_(2.5)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相关指标(如人口、机动车、能耗、工业总产值等)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加大PM_(2.5)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基于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雨璇 刘霞 +1 位作者 万兆伟 王军永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索2012年~2021年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为实现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优化策略。方法:构建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 目的:探索2012年~2021年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为实现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优化策略。方法:构建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进行测量,运用Arc Gis 10.8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各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上呈阶段式变化。2021年底,有2个地区达到了良好协调,3个地区达到了中级协调,5个地区为初级协调,8个地区为勉强协调,13个地区处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状态。各地区两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并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结论:强化国家全局规划引导功能;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与转移支付机制;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协调发展能力强省“领头羊”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服务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时空特性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邹时容 陆慧 +3 位作者 洪梓铭 陈琳韬 黄杰栋 廖志伟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年第9期34-42,56,共10页
为解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据融合和数据互通问题,针对目前低压配电网拓扑连接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拓扑错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时空特性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配变台区和终端用户的经纬度地理信息,结... 为解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据融合和数据互通问题,针对目前低压配电网拓扑连接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拓扑错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时空特性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配变台区和终端用户的经纬度地理信息,结合台区辐射范围限制,利用多空间尺度特性初步确定“变-户”关系;其次,基于辐射重叠区“变”、“户”节点智能电表的电气量序列,利用K-Means和PCA的多序列窗口截面特性实现拓扑校核;再其次,基于电压相关性,提出多时间相关性特性的拓扑变化监控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和现场案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时空 低压配网拓扑识别 多空间尺度 电气量序列截面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的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大卫 代海涛 +3 位作者 朱仁斌 何军 查智明 张其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16-221,共6页
对安徽省燃煤电厂NO_x、烟尘和SO_2的排放情况连续4年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其排放总量、排放绩效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逐年降低显著。NOx、烟尘和SO_2总量、排放绩效均呈一致的下降趋势,年均... 对安徽省燃煤电厂NO_x、烟尘和SO_2的排放情况连续4年监测,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其排放总量、排放绩效变化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逐年降低显著。NOx、烟尘和SO_2总量、排放绩效均呈一致的下降趋势,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2.00%、23.28%和19.43%。排放绩效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5.24%、27.20%和22.90%。2016年3种污染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18、0.038、0.13 g/(k W·h),指标均优于全国煤电机组平均水平。污染物排放量月变化峰值集中在夏季(7、8月)及冬季(1、12月),建议冬季实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量月变化与发电量月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系数为0.63~0.89。当发生环保改造时,正相关性逐渐降低。16个地市的电厂污染物总量逐年减小,但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污染物排放量高的城市不宜再新建燃煤电厂。该文研究对我国未来大气污染控制和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物 排放特征 排放绩效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西南热低压的发生发展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静 汪超 +1 位作者 雷云 万雪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通过普查1997—2006年3-5月典型西南热低压天气过程,分析其气候特征,归纳热低压的生命史,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生、成熟、相持和填塞。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再分析资料,对7... 通过普查1997—2006年3-5月典型西南热低压天气过程,分析其气候特征,归纳热低压的生命史,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生、成熟、相持和填塞。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再分析资料,对7次典型的春季西南热低压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成熟阶段和填塞阶段热低压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西南热低压系统控制下,气压降幅显著,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午后偏南风加大,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68%的热低压会给西南地区造成35℃以上的高温,32%的热低压给贵州造成高温。热低压系统为浅薄暖性低压,干区深厚,低压区为辐合区、正涡度区,以上升运动为主,并且是对流性不稳定。热低压填塞阶段,受冷空气侵入,低压北侧偏北风加大,近地层气旋的辐合增强,低压内为高能区,在冷空气的向南推进过程中,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热低压 天气特征 发生发展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城市群“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涛 侯兰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76-83,105,共9页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3—2018年成都平原城市群68个区县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并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县域生产功能呈“一核、多级、两带”的增长趋势,东部生产...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3—2018年成都平原城市群68个区县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并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县域生产功能呈“一核、多级、两带”的增长趋势,东部生产功能增长速度高于西部。生活功能高值地区大多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且呈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其他地级市主城区为多级化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生活功能整体提升的空间特征。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西边高、东边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从时序维度可以看出,北部以及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呈连续上升的态势。成都平原城市群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的关联程度整体呈由拮抗到协调耦合的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从点到面”的空间增幅形态,“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增长状态,其中轻度失调型阶段增幅最大;“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的演变态势接近于“∩”形的成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成都平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