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1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徐小林
张九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P48.3、P55.6、P62.8、P70.1处理),测定磷素吸收量与早稻产量,监测施肥后0、1、3、5、7 d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监测期内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磷素吸收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P55.6处理磷素吸收量最高,其次是P48.3、P62.8、P41.1、P33.8、P26.6和P70.1处理,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处理最低,拟合计算发现,最佳磷肥用量为50.29 kg/hm^(2);早稻产量呈随磷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处理产量最低,其次是P26.6处理,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以P55.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P48.3处理,P41.1、P33.8处理较P48.3处理略有降低,拟合计算发现,51.88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逐渐增加,各磷肥用量田面水总磷浓度、含量均在施肥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后1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施肥后3 d趋于稳定;结合线性方程发现,施肥后0~7 d,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施肥后0、1、3、5、7 d磷肥用量每增加1 kg/hm^(2),田面水总磷含量分别增加0.046、0.033、0.011、0.011、0.020 kg/hm^(2)。因此,我国红壤稻田早稻季适宜磷肥(P_(2)O_(5))施用量为51.09 kg/hm^(2),施肥后3 d内是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应减少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磷肥用量
早稻
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
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表层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登忠
汪朝辉
+3 位作者
申邵洪
谭德宝
徐平
李其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9,共7页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总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2. 46,32. 88,17. 70 mg/L,长江南源当曲源、正源沱沱河源和北源楚玛尔河源水体总碳含量分别为32. 90,36. 56,32. 90 mg/L;青藏高原封闭性湖泊水体碳含量比河流水体较高,封闭性湖泊水体总碳、总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403. 82,398. 35,1. 24mg/L,而河流水体则分别为17. 03,14. 56,2. 46 mg/L,河流水体有机碳含量比封闭性湖泊水体较高。该成果可为我国青藏高原水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高海拔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碳含量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河流与湖泊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沥青楼顶面微集雨水中浊度及COD浓度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青宝
赵新宇
+2 位作者
刘伟佳
张建丰
赵江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1,共4页
为充分利用城市地区次降雨资源,以西安理工大学办公楼沥青楼顶面(单一下垫面)采集到的8个微集雨桶水为例,发现微集雨桶水中浊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基本上符合幂函数关系,前60d内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构...
为充分利用城市地区次降雨资源,以西安理工大学办公楼沥青楼顶面(单一下垫面)采集到的8个微集雨桶水为例,发现微集雨桶水中浊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基本上符合幂函数关系,前60d内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构建了微集雨桶水中浊度与次降雨量、初始浊度及储存时间的关系式及微集雨桶水中COD浓度与次降雨量、初始COD含量及储存时间的关系式,根据次降雨量、浊度或COD初始值就可得到不同储存时间段内微集雨桶水中的浊度或COD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楼顶面
微集雨桶水
浊度
COD浓度
储存时间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1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徐小林
张九兰
机构
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基金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3BBFL63063)
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21-49)
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jxsq2020102116)。
文摘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P48.3、P55.6、P62.8、P70.1处理),测定磷素吸收量与早稻产量,监测施肥后0、1、3、5、7 d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监测期内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磷素吸收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P55.6处理磷素吸收量最高,其次是P48.3、P62.8、P41.1、P33.8、P26.6和P70.1处理,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处理最低,拟合计算发现,最佳磷肥用量为50.29 kg/hm^(2);早稻产量呈随磷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处理产量最低,其次是P26.6处理,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以P55.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P48.3处理,P41.1、P33.8处理较P48.3处理略有降低,拟合计算发现,51.88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逐渐增加,各磷肥用量田面水总磷浓度、含量均在施肥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后1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施肥后3 d趋于稳定;结合线性方程发现,施肥后0~7 d,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施肥后0、1、3、5、7 d磷肥用量每增加1 kg/hm^(2),田面水总磷含量分别增加0.046、0.033、0.011、0.011、0.020 kg/hm^(2)。因此,我国红壤稻田早稻季适宜磷肥(P_(2)O_(5))施用量为51.09 kg/hm^(2),施肥后3 d内是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应减少排水。
关键词
不同磷肥用量
早稻
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
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
产量
Keywords
different dosage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early rice
changes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
the change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surface
water
yield
分类号
S511.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表层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登忠
汪朝辉
申邵洪
谭德宝
徐平
李其江
机构
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科学院野外观测中心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9,共7页
基金
水利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17048/KJ
CKSF2017070/YB)
+2 种基金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3015)
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GXS2B008)
长江科学院院级创新团队及培育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KSF2017063/KJ)
文摘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总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2. 46,32. 88,17. 70 mg/L,长江南源当曲源、正源沱沱河源和北源楚玛尔河源水体总碳含量分别为32. 90,36. 56,32. 90 mg/L;青藏高原封闭性湖泊水体碳含量比河流水体较高,封闭性湖泊水体总碳、总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403. 82,398. 35,1. 24mg/L,而河流水体则分别为17. 03,14. 56,2. 46 mg/L,河流水体有机碳含量比封闭性湖泊水体较高。该成果可为我国青藏高原水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高海拔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体碳含量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河流与湖泊
三江源
Keywords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Tibetan Plateau
rivers and lakes
source
of
Three Rivers
分类号
P34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沥青楼顶面微集雨水中浊度及COD浓度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青宝
赵新宇
刘伟佳
张建丰
赵江倩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1,共4页
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基金资助项目(20112BBG70009)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JZ56)
文摘
为充分利用城市地区次降雨资源,以西安理工大学办公楼沥青楼顶面(单一下垫面)采集到的8个微集雨桶水为例,发现微集雨桶水中浊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基本上符合幂函数关系,前60d内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构建了微集雨桶水中浊度与次降雨量、初始浊度及储存时间的关系式及微集雨桶水中COD浓度与次降雨量、初始COD含量及储存时间的关系式,根据次降雨量、浊度或COD初始值就可得到不同储存时间段内微集雨桶水中的浊度或COD浓度。
关键词
沥青楼顶面
微集雨桶水
浊度
COD浓度
储存时间
变化
Keywords
asphalt ro
of
surface
micro harvest
in
g buckets
of
water
turbidity
COD
concentration
storage time
change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宋惠洁
吴艳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徐小林
张九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表层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赵登忠
汪朝辉
申邵洪
谭德宝
徐平
李其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沥青楼顶面微集雨水中浊度及COD浓度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裴青宝
赵新宇
刘伟佳
张建丰
赵江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