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SAR约束的2020年土耳其MW6.8地震滑动分布特征及对周围区域的应力影响
1
作者 于书媛 骆佳骥 +2 位作者 丁娟 黎哲君 赵朋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2-970,共9页
2020年1月25日,在土耳其东北部发生MW6.8地震。为确定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并评估区域危险性,利用Sentinle-1A卫星升、降轨数据获取地震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特征及精细滑动分布模型。最后,综合库仑应力... 2020年1月25日,在土耳其东北部发生MW6.8地震。为确定本次地震的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并评估区域危险性,利用Sentinle-1A卫星升、降轨数据获取地震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特征及精细滑动分布模型。最后,综合库仑应力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评估2020年土耳其地震对2023年土耳其双震和邻近断层的触发影响。结果表明,升、降轨形变场呈现以NE分开的两个对称分布的近椭圆状,同震形变发生在Puturge断层上,形变符号相反,表明发震断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为主。升、降轨视线向(LOS)最大形变量分别达到~0.35 m和~0.25 m。同震滑动分布模型显示,发震断层走向~66°,倾角~78°,滑动角~8°,破裂面最大滑动量~1.4 m,最大埋深~10 km。以Purturge断层为接收断层的静态库仑应力显示,2020年土耳其地震对2023年的土耳其双震均产生明显的库仑应力加载效应。以Pazarick断层和Cardak断层为接收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结果显示,2020年土耳其地震对上述两条断层附近产生明显的应力加载效应。结合该区域East Anatolia断裂带的震间高应变率特征,表明2023年土耳其双强震的发生是该区域库仑应力加载与Pazarick断层、Cardak断层的非均匀性断层运动学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mW6.8地震 InSAR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模型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36/40M型直流断路器低电压分闸试验不合格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平 梁汉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UR36/40M型直流断路器在国内较多大中型电厂用作发电机灭磁开关。从该型直流断路器分闸控制回路的电路元件选型设计和实际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其主分闸线圈额定动作电压的设计值为13.8%Ue(Ue为额定电压)的结论,且在最低分闸电压试验中存... UR36/40M型直流断路器在国内较多大中型电厂用作发电机灭磁开关。从该型直流断路器分闸控制回路的电路元件选型设计和实际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其主分闸线圈额定动作电压的设计值为13.8%Ue(Ue为额定电压)的结论,且在最低分闸电压试验中存在实际动作电压低至9.3%Ue的情况,不符合中国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小于30%Ue时不应分闸的规定,并对UR36/40M型直流断路器在国内电厂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36/40m型直流断路器 灭磁开关 低电压分闸 机械特性 电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估计强混合重尾序列结构变点的鲁棒检验
3
作者 朱玲 金浩 乔宝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0,共7页
针对强混合重尾序列结构变点的检测问题,为避免因序列重尾性导致最小二乘估计产生偏差,文章提出了基于M估计的比值型检验统计量,用于检测重尾序列位置结构变点。在一般约束条件下证明了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极限分布是布朗运动的泛函,并得... 针对强混合重尾序列结构变点的检测问题,为避免因序列重尾性导致最小二乘估计产生偏差,文章提出了基于M估计的比值型检验统计量,用于检测重尾序列位置结构变点。在一般约束条件下证明了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极限分布是布朗运动的泛函,并得到备择假设下的一致性。针对因序列相依性导致的经验水平扭曲现象,采用Block Bootstrap抽样方法获得了更为准确的临界值,有效提高了检验功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Block Bootstrap抽样方法下基于M估计的比值型检验在强混合重尾序列结构变点检测中能较好地控制经验水平,经验势也较合理。最后,通过一组汇率数据验证了所提检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点 比值型检验 重尾 Block Bootstrap 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混改何以“改机制”“合优势”?——制度变迁视角下混合所有制并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维安 王琪 侯文涤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8,共16页
推动国有企业机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融合,既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也是其核心挑战所在。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了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改机制”“合优势”,并分析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混合所有制并购... 推动国有企业机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优势融合,既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也是其核心挑战所在。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了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改机制”“合优势”,并分析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混合所有制并购作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代理变量,将并购后企业绩效的提高作为衡量改革绩效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并购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所有制并购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并购中引入的民营资本比例越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越高,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正向调节了混合所有制并购及民营资本引入比例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提高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制度环境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存在差异:在市场化水平高的省份、民营经济规模大的行业,以及在金字塔层级长的国有企业中,由于市场逻辑的合法性更高,更有利于国有企业引入、实施、遵循和整合市场机制,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此外,混合所有制并购对累积超额回报率有正向影响,这反映了市场对此类并购活动的积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并购 高管跨体制联结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1991—2020年C_(CDI)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分析
5
作者 张金峰 陈农 +4 位作者 闫敏慧 徐占胜 高玲 杨宁 王蕾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该文基于黑龙江省1991—20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气候倾向回归、滑动T检验、M—K检验、Morlet小波、PCA和Hurst指数分析等数理方法,探讨了黑龙江省持续低温指数(C_(CDI))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突变性、周期性、未来变化... 该文基于黑龙江省1991—20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气候倾向回归、滑动T检验、M—K检验、Morlet小波、PCA和Hurst指数分析等数理方法,探讨了黑龙江省持续低温指数(C_(CDI))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突变性、周期性、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91—2020年黑龙江省C_(CDI)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0.4 d,21世纪以来波动加剧。虽然存在4个突变年份,但突变趋势不显著,其周期特征在2000—2010年较为明显;C_(CDI)年内变化在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与粮食单产负相关;年均C_(CDI)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本世纪后C_(CDI)值在[50 d,60 d)的区域大幅缩减,≥60 d的区域明显增加;预计未来黑龙江省C_(CDI)将继续下降,尤其在西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温指数(C_(CDI)) 时空变化 m—K检验 mORLET小波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uncan-Chang本构的非线性土压力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明 夏唐代 俞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假设基坑工程中挡土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服从双曲线模型,类比Duncan-Chang本构建模思想,在前人关于基坑主动区和被动区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考虑位移变化的非线性土压力模型。把非线性土压力模型和Duncan-Chang本构模型联系起来,... 假设基坑工程中挡土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服从双曲线模型,类比Duncan-Chang本构建模思想,在前人关于基坑主动区和被动区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考虑位移变化的非线性土压力模型。把非线性土压力模型和Duncan-Chang本构模型联系起来,使得本文非线性土压力模型参数确定有根据。把弹性地基梁模型和该非线性土压力联系起来,使得弹性抗力系数的概念更加明确。以m法为例,深入分析了m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土压力 弹性地基梁 m Duncan—cha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M-K检验的灰霾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恒 杨占婷 +2 位作者 任玮颖 李易 王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9810-9814,共5页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10 a。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3.3 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丹江口最多,其次为郧县,最少为房县。灰霾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 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时期出现在200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EOF 小波 m-K检验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青藏高原东南缘水源区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曾三峡 张陵蕾 +3 位作者 陈旻 安瑞冬 李永 李嘉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60,共9页
掌握历史与当前时期水源区径流变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力,可以揭示变化环境与径流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未来径流变化的趋势。根据研究区域内6个水文站1961—1975年及2006—2020年的径流资料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各水文站在... 掌握历史与当前时期水源区径流变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力,可以揭示变化环境与径流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未来径流变化的趋势。根据研究区域内6个水文站1961—1975年及2006—2020年的径流资料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各水文站在两时期径流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引入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揭示了不同时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利用R/S分析法预测了各水文站径流量在未来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61—1975年及2006—2020年各水文站年内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61—1975年,除马尔康水文站之外,其余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2006—2020年,各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与1961—1975年相比,2006—2020年雅砻江流域年均流量增加了8.30%,枯期流量占比增加了7.16%,不均匀系数减小了1.33%,变差系数无显著变化;大渡河流域年均流量减小了1.50%,枯期流量占比增大了1.85%,不均匀系数增大了2.78%,变差系数增大了61.54%。3)道孚—雅江、马尔康—大金区间径流补给较弱,雅砻江流域的径流变化相较于大渡河流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势。4)1961—1975年,人类活动对甘孜站、足木足站、马尔康站、大金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1.94%、60.44%、60.22%、87.71%,降水量对道孚站、雅江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6.20%、64.19%;2006—2020年,人类活动对甘孜站、道孚站、足木足站、马尔康站、大金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13%、72.52%、67.46%、55.75%、66.36%,降水量对雅江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0.87%。5)6个水文站的径流未来可能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m-K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 青藏高原东南缘 雅砻江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山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费鲜芸 赵庚星 高祥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6,共5页
进行省级区域的耕地变化空间分析是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山东省8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9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以MAPGIS6.0为工具,对山东省耕地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对进一步进行山... 进行省级区域的耕地变化空间分析是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山东省8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9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以MAPGIS6.0为工具,对山东省耕地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对进一步进行山东省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耕地变化 空间分析 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现状图 mAPGI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1668年M8.5级郯城地震对周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昊 孙玉军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8-576,共9页
以山东郯城1668年大地震为例,以前人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为约束,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初步获取了该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粘弹性分层模型分析了该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同时以主震断层为接收断层计算了库仑应力分布,进一步讨论了... 以山东郯城1668年大地震为例,以前人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为约束,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初步获取了该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粘弹性分层模型分析了该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同时以主震断层为接收断层计算了库仑应力分布,进一步讨论了地幔不同粘滞性系数对地表形变和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是一个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一定逆冲性质的地震,其同震位移巨大,能量释放较彻底;同震破裂造成震中郯城县西北、东北和南部部分断层库仑应力增加,而震后形变使得这些断层库仑应力进一步增加,在单县、宿迁和日照等地,地震后350 a库仑应力变化量达到+1bar—+1MPa量级;地幔粘滞性系数不同,形变量和库仑应力变化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同,但最终趋于稳定的数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大地震 同震和震后形变 库仑应力变化 粘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尾时间序列环境下持久性变点的稳健检验
11
作者 白学 金浩 +1 位作者 杨云锋 苏梦琳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35,共20页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M估计的Ratio双侧检验统计量,研究了方差无穷重尾序列持久性变点检验.证明了在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是布朗运动的泛函,与尾指数无关,并得到备择假设下统计量的相合性.利用Bootstrap抽样方法逼近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M估计的Ratio双侧检验统计量,研究了方差无穷重尾序列持久性变点检验.证明了在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是布朗运动的泛函,与尾指数无关,并得到备择假设下统计量的相合性.利用Bootstrap抽样方法逼近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以获取精确的临界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M估计的Ratio检验具有良好的经验水平,没有出现显著的扭曲,且相比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检验明显的提高了经验势,尤其是在观察序列尾部特征越厚的情况下.最后通过一组黄金ETF波动率指数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变点 重尾序列 m估计 Ratio双侧检验 BOOTS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春小麦灌溉需水量模拟与预测
12
作者 李鑫龙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杨程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4,121,共10页
探讨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利用本地化处理后的WOFOST模型及优化后的CMIP6数据建立未来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和气候土壤条件分析灌溉用水需求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降水量在研究... 探讨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利用本地化处理后的WOFOST模型及优化后的CMIP6数据建立未来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和气候土壤条件分析灌溉用水需求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降水量在研究区有明显的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模式下平均月净降水量分别为惠农、惠农和银川最高,分别为0.025、0.351和0.410 mm;由于蒸发量的增加导致降低了未来夏季有效降水量;春小麦生育期所需的灌溉量随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大,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分别为460~520、480~560和410~590 mm;各试验站春小麦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整体波动幅度随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大;预计宁夏引黄灌区SSP585春小麦未来总灌溉需水量为2.05~2.69亿m^(3);春小麦灌溉需水量与生育期内平均风速、平均最高温、平均辐射量、土表总蒸发和作物总蒸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受作物总蒸腾影响最大,相关性指数达0.81。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因素变化将对春小麦生育期灌溉需水量变化起较大影响,远期有增加趋势且总体随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溉需水量 气候变化 m-K检验 预测模型 碳排放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0年中国大陆1.6m地温场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娜 高晓清 +1 位作者 杨丽薇 周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5-692,共8页
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1981-2000年中国157个1.6m地温观测站的20年平均地温值进行了客观分类,将全国1.6m地温场分为四类,并对各类地温场20年区域月距平值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表明:(1)中国1.6m地温场可以客观地分为四类区域,分... 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1981-2000年中国157个1.6m地温观测站的20年平均地温值进行了客观分类,将全国1.6m地温场分为四类,并对各类地温场20年区域月距平值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表明:(1)中国1.6m地温场可以客观地分为四类区域,分别是冷区(T_(1.6)≤9℃),包括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暖区(T_(1.6)≥18℃),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次冷区(9℃≤T_(1.6)≤15℃),主要包括西北地区;次暖区(15℃≤T_(1.6)≤18℃),主要包括淮河流域地区;(2)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得到的四类地温场的月距平都有明显的准1.5年和准4年变化周期;(3)在1981-2000年间四类地温场的变化趋势分为两种,分别是持续上升型(包括冷区和次冷区)和先降后升型(包括暖区和次暖区),并且上升的幅度随时间增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四类地温场的增温趋势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气相互作用 1.6m地温 模糊C均值聚类法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陆地时变重力演化特征及等效源反演
14
作者 郑秋月 陈政宇 +3 位作者 吴宇琴 黄江培 刘东 王青华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6,共21页
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2014—2022年的陆地时变重力资料,首先基于贝叶斯平差方法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区域时变重力场演化特征,继而采用球坐标系下的六面体单元构建等效源模型,通过检测板模型测试对测网的场源分辨能力进行了评估... 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2014—2022年的陆地时变重力资料,首先基于贝叶斯平差方法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区域时变重力场演化特征,继而采用球坐标系下的六面体单元构建等效源模型,通过检测板模型测试对测网的场源分辨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在场源分辨力较好的区域反演了与构造变化及地震孕育相关的等效场源体的视密度变化特征。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地壳20km深度处等效源-1.2~1.2kg/m3的视密度变化,约为正常地壳平均密度的0.4‰。受川滇块体主要活动断裂带控制,视密度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川滇块体西边界的大理—乡城一带及川滇块体东边界的小江断裂带附近,并揭示了漾濞M_(S)6.4地震及通海2次5级地震前的能量积累、震前地质运动活跃至震后能量释放视密度减弱物质调整的过程。长时间尺度的视密度增加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持续S向或SE向挤出及壳内深部物质运移的共同结果,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前人获取的低速、高导区域一致。视密度的强、弱变化特征与同时期的地震时空强弱分布特征相对应,且M≥5地震多发生在视密度增加区域边缘或正、负视密度过渡区域,契合“震质源和震质中”原理。文中获得的多期场源视密度的变化,可用于定量化地解释地质和地球物理结果,提取与孕震相关的深部场源信号,研究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地壳深部的构造运动和变形活动的联系,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重力场 位场反演 视密度变化 m≥5.0地震 贝叶斯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Z干涉型传感技术在光缆定位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强 董文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101,共5页
光缆线路定位是铁路工程进行光缆线路施工、安装和检修的一项主要前提工作,研究光缆线路的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铁路上主要采用的定位方法有基于Sagnac干涉原理的双纤定位方法和基于菲涅耳反射原理的OTDR定位方法。本文提出的光... 光缆线路定位是铁路工程进行光缆线路施工、安装和检修的一项主要前提工作,研究光缆线路的定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铁路上主要采用的定位方法有基于Sagnac干涉原理的双纤定位方法和基于菲涅耳反射原理的OTDR定位方法。本文提出的光缆线路定位方法以M-Z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外界振动源引起的相位变化,对该相位信号进行解调。利用傅里叶变换过程获得振动源信号位置与频谱图中第一零频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第一零频点,确定光缆线路上的振动源信号位置,实现结构简单、性能较好的光缆线路定位。试验结果显示,该定位系统能够以不超过42m的误差对振动源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Z干涉 光缆定位 相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22年云南富宁县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秋 韦贵华 +1 位作者 王孝卫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4-198,220,共6页
利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富宁县1957—2022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6年富宁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增高主要受夏季增... 利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富宁县1957—2022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6年富宁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增高主要受夏季增温影响,平均气温增高主要受秋季增温影响,平均最低气温增高主要受冬季增温影响。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表现为略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略增加,趋势均不显著。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点分别在2013、2009、2000和1986年,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日最大降水量没有明显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变化特征 m-K突变检验 富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弦/M理论真空问题
17
作者 薛晓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5-49,共5页
对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超弦理论和M理论真空问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
关键词 真空 超弦/m理论 共形场论 真空态 真空结构 量子引力 量子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地震对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振月 万永革 +3 位作者 靳志同 杨帆 胡晓辉 李泽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108,共18页
基于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 6.9地震的破裂模型,分别计算了2种接收断层选择方案下,不同深度的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一种方案认为接收断层的参数和发震断层一致;另一种方案假设断层的方位随机分布,选择在主震同震应力场作... 基于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 6.9地震的破裂模型,分别计算了2种接收断层选择方案下,不同深度的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一种方案认为接收断层的参数和发震断层一致;另一种方案假设断层的方位随机分布,选择在主震同震应力场作用下最容易发生错动的断层面作为接收断层面。根据以上2种方案下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结果,讨论主震对震后短期内余震以及2019年4月24日西藏墨脱M 6.3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接收断层和发震断层一致时,各深度处于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正值区的余震比例较小,正值区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相似,分析认为是主震继续破裂所导致。2)各深度大部分余震处于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负值区,考虑可能是由于这些余震和主震的震源机制差异较大所致。通过选择最容易发生错动的断层面作为接收断层面计算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结果可发现,不同深度的余震均处于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大于触发阈值0.01MPa的范围内,说明所有余震均有被触发的可能性。推测处于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负值区的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剧烈破裂导致的破碎带内,从而导致其震源机制解与主震存在较大差异。破碎带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震源区的弹性常数值,文中的结果也说明考虑震源区内外弹性常数的差异对准确估计震源区内地震之间的静态库伦应力影响是有益的。,根据不同机构和作者利用不同资料和方法给出的墨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到一个与这些震源机制差别最小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进而据此中心震源机制解定量计算了米林地震对墨脱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影响。结果显示,米林地震在墨脱地震中心震源机制解的2个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量值都很小,说明墨脱地震是一次独立于米林地震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林 m6.9地震 破裂模型 接收断层 静态库伦破裂应力变化 墨脱 m6.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扩散方程的SAR图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雪国 贾振红 +2 位作者 覃锡忠 杨杰 NIKOLA Kasabov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了提高图像变化检测的准确率,缩短图像变化检测的检测时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实验图像进行对数变换,把图像中的乘性噪声转化成加性噪声。然后利用非线性各项异性扩散方程(PM扩散方程)的... 为了提高图像变化检测的准确率,缩短图像变化检测的检测时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实验图像进行对数变换,把图像中的乘性噪声转化成加性噪声。然后利用非线性各项异性扩散方程(PM扩散方程)的去噪算法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去噪,在对数域利用差值法获取差异图像。考虑到差异图像统计特性复杂,难以建立准确的模型,文章利用FCM算法对差异图像进行聚类,得到变化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短的检测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变换 Pm扩散方程 SAR图像 变化检测 FCm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值对腐植酸-高岭土复合体形成机制及吸附特性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流月 何江涛 王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94-2004,共11页
为了探究有机质与矿物质之间的比值(C/M)对高温高压下复合体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亚临界水处理方法模拟自然界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分别在常温常压与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出C/M值为10%、5%、2%、1%、0.5%的复合体样品。对样品进行... 为了探究有机质与矿物质之间的比值(C/M)对高温高压下复合体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亚临界水处理方法模拟自然界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分别在常温常压与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出C/M值为10%、5%、2%、1%、0.5%的复合体样品。对样品进行比表面积全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图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的测试,分析样品的表面性质官能团变化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C/M值的增加通过影响腐植酸与高岭土结合方式来影响复合体的结构性质,C/M值小于1%时,常温常压状态下腐植酸吸附在高岭土表面或微孔中,高温高压条件下腐植酸与高岭土表面形成稳定结构。C/M值大于1%时,常温常压状态下腐植酸以游离形式,发生静电作用被吸附或氢键作用脱离复合体,高温高压状态下腐植酸与复合体外层腐植酸不断聚合成大分子累加到复合体表面。对不同C/M值的复合体进行卡马西平(CBZ)吸附批实验结果表明,C/M值的增加使得复合体线性吸附作用更强。Frue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中Kf值与N值变化证实,常温常压条件下,有机质含量较小时,复合体内高岭土与腐植酸共同吸附CBZ,线性吸附较为明显;有机质含量较大时,复合体外层腐植酸成为吸附质的主要部分。高温高压下复合体的C/M值较大时,复合体外层腐植酸聚合成团簇状阻隔CBZ与内层复合体的接触,复合体吸附能力增加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变化 亚临界水处理 有机-矿质复合体 卡马西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