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位变动背景下三峡库区内、外水体新陈代谢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范家贞 张陶 蒲俊兵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02-7219,共18页
三峡水库水位的反季节变化使流域水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探究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水体新陈代谢过程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及相关水体碳吸收与碳排放情况,选取三峡库区干流上,受水库不同蓄水程度影响的两个库内断面(寸滩(受水库高水位影响,处... 三峡水库水位的反季节变化使流域水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探究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水体新陈代谢过程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及相关水体碳吸收与碳排放情况,选取三峡库区干流上,受水库不同蓄水程度影响的两个库内断面(寸滩(受水库高水位影响,处于变动回水区)、晒网坝(常年受库区蓄水影响))及未受蓄水影响的库外断面(朱沱(自然河流))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各断面2023年相关水文水化学高频率监测数据,基于单站明渠法计算水体新陈代谢量,并利用分子扩散模型计算水体碳通量,同时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净初级生产力(NEP)的环境因子进行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①水体初级生产力(GPP)为寸滩>朱沱>晒网坝断面,而呼吸效率(ER)为晒网坝>朱沱>寸滩断面。受库区蓄水影响,晒网坝断面在三个断面中光合效率最小,而呼吸效率最大;②驱动各断面NEP变化的环境因子相似,其中溶解氧(DO)、水温、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光合有效辐射(PAR)和pH为主要贡献因子;③晒网坝断面水位与NEP变化无明显相关规律,朱沱断面水位与NEP变化为相反趋势,寸滩断面在汛期与蓄水初期水位与NEP变化为相反趋势,而在蓄水末期、高水位期及消落初期无明显规律;④寸滩断面在春季为自养系统,碳汇效应显著,在其余季节为异养系统;朱沱与晒网坝断面在各季节都为净异养生态系统,碳源效应显著。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大型水库水位变动驱动的水环境和碳循环变化机制,对水库水环境保护和碳循环过程揭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新陈代谢过程 水体CO_(2) 水位变动 环境影响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ICESat-2卫星测高数据的黄河中上游水库水位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路锦华 何荣 翟慧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精确地提取出内陆水库水位高程数据以及分析其变化特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ICESat卫星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的全球地表测高数据与ICESat-2卫星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全球内... 精确地提取出内陆水库水位高程数据以及分析其变化特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ICESat卫星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的全球地表测高数据与ICESat-2卫星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全球内陆水体高程数据,对黄河流域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多期历史水位变化数据进行提取,并结合水文站实测数据对其准确度加以检验。结果显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在水位变化上相互调节水位,确保了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与实测水位对比分析,龙羊峡、小浪底水库ICESat卫星测量水位与实测水位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6、0.99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23 m、0.4567 m,平均误差分别为0.195 m、0.248 m;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以及小浪底水库ICESat-2卫星测量水位与实测水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87、0.977、0.999,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308 m、0.9606 m、0.7077 m、0.1354 m,平均误差分别为0.5046 m、0.7684 m、0.5661 m、0.11 m。此外,ICESat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据的缺失,表明全球地表测高数据与全球内陆水体高程数据在内陆水体水位变化监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 ICESat-2 水库 水位变化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典型泥炭湿地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及流量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紫萱 周冰玉 +2 位作者 李志威 黄草 田世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以黄河源区若尔盖盆地黑河上游的一个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8—2022年的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无人机航测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泥炭湿地小流域内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并推算了小流域沟道出口的断面水深与流量过... 以黄河源区若尔盖盆地黑河上游的一个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8—2022年的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无人机航测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泥炭湿地小流域内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并推算了小流域沟道出口的断面水深与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降水是泥炭湿地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水位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且随降水与蒸散发之比的增大而上升;小流域中游地下水水位比上游波动更剧烈,且上游地下水水位均值高于中游,沟道中部泥炭湿地的蓄水能力在减退。根据水力学方法和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得到了泥炭湿地小流域的沟道断面水深-流量经验关系公式,可用于计算日流量过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湿地 地下水 降水 水位变化 流量过程 若尔盖盆地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峡江水库对吉安水位顶托作用量化分析
4
作者 何中政 钱伟 +2 位作者 傅春 蔡思宇 陈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峡江水库建设对赣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主要影响着上游吉安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回水顶托作用下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及解析河段水位抬升成因机制对研究水利工程修建改变河道水力特点的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实测水位和流... 峡江水库建设对赣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主要影响着上游吉安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回水顶托作用下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及解析河段水位抬升成因机制对研究水利工程修建改变河道水力特点的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实测水位和流量数据,构建计算水位顶托效果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定量评估水位顶托效果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随后援用逐步回归方法量化分析了峡江水库运行对吉安水位顶托作用,即建立水位顶托效果与各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验证方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①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预测模型模拟精度高,水位和流量要素模拟效果均良好,模拟水位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保持一致,在模拟流量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再现实测过程且水位预测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优于流量预测模型;②水位顶托效果与峡江水库实测水位存在极强正相关性,与吉安实测水位和吉安水位落水过程存在中等正相关性,与吉安实测流量存在中等负相关性,与吉安水位涨水过程存在微弱负相关性;③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修正后决定系数R2为0.892,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且通过了后续的准确性检验,可表征吉安实测水位、吉安实测流量、峡江水库实测水位、吉安水位涨落过程的多重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顶托作用 逐步回归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 峡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体渗透性与库水变动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琨 晏鄂川 +1 位作者 朱大鹏 赵庆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98-2802,共5页
在三峡工程试运行期间,库区滑坡因地质结构和渗透性的不同,其变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除研究滑坡地质结构外,还应加强不同渗透性滑坡在库水变动下的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以三峡水库库首区黄荆树滑坡实例为计算模型,分析库水位在175~... 在三峡工程试运行期间,库区滑坡因地质结构和渗透性的不同,其变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除研究滑坡地质结构外,还应加强不同渗透性滑坡在库水变动下的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以三峡水库库首区黄荆树滑坡实例为计算模型,分析库水位在175~145 m间以0.5~2.0 m/d变化时4种不同渗透性滑坡的渗流场特征;再以库水影响系数α和稳定性变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在滑体渗透性和库水变动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库水影响系数α在-0.107~-0.322时,稳定性变化率β最大,且随α减小滑坡稳定性增加率β减小;当α在-0.644~-769.231时,随α减小稳定性增加率β变化不明显;当α在576.923~769.231时,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稳定性降低较少;当α在0.107~384.615时,影响系数α与稳定性变化率β的相关性不明显。其结果对于库区滑坡的监测预警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渗透性 水库滑坡 库水影响系数 稳定性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 被引量:22
6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1 位作者 杜文辉 胡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可以基本消除地震采集差异造成的影响;对于长期人工水驱开采油藏,由于物性和注水压力变化可造成17%~19%的速度降低,可以直接利用互均化后的叠后地震振幅差异监测水驱前沿;对于天然能量开采油藏,只有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因此造成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很小,利用叠后地震振幅差异无法刻划油藏的变化,必须利用叠前地震信息(如互均化处理后新老资料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差异)才能突出油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地震 可行性 物性变化 流体变化 压力变化 互均化处理 弹性波阻抗反演 水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与花园养鸡厂滑坡变形特征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乐琪浪 王洪德 +2 位作者 薛星桥 高幼龙 王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3,共6页
2010年10月三峡库区蓄水至175m,花园养鸡厂滑坡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变形。在对新生裂缝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库水位变化所引起的滑坡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后,滑坡前缘因... 2010年10月三峡库区蓄水至175m,花园养鸡厂滑坡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变形。在对新生裂缝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库水位变化所引起的滑坡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后,滑坡前缘因受到加载及库水侵蚀作用,在中前部产生9条NNW向横向张性裂缝,裂缝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表现为相似的发育模式。该滑坡属于典型的渐进后退式滑坡,由3个滑块组成,在裂缝SW段伴随拉张和剪切双重作用,反应滑块往SWW向滑动的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右旋滑移,其失稳模式为有多重滑面的牵引破坏模式。在滑体的后缘及左侧变形较小。2007年以来滑坡经历了4次较大的变形,并与库区水位的变化周期相吻合,每次裂缝基本上都是在库区水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三峡库区 水位变化 滑坡变形 监测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景玉 杨胜天 +1 位作者 徐宗学 李发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8,共8页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流与耕地面积在汛期和非汛期均呈减小趋势,而裸地的面积却逐渐增大,林地面积不论是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其波动都不大.季节性淹水区内各生态系统除砾石滩地面积略有增加外,其他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受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台地和阶地区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草地和裸地面积有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在水位变动的影响下草地分布的高程有所升高;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受水位变动的影响不大.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正朝单一性、不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相对优势度也有一定的增加,研究区受阶地上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支配程度正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景观格局 水位变动 三门峡水库 回水变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水位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小虎 李义天 渠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29,共5页
基于2003~2007年的实测资料计算了荆江河段冲刷深度,并利用河段各粒径组的冲刷量估算了其交换层厚度,得到河段达到极限冲刷状态后,在一般的年份交换层厚度不会超过蓄水初期的数值。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荆江河段冲刷的最大值及相应水位变... 基于2003~2007年的实测资料计算了荆江河段冲刷深度,并利用河段各粒径组的冲刷量估算了其交换层厚度,得到河段达到极限冲刷状态后,在一般的年份交换层厚度不会超过蓄水初期的数值。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荆江河段冲刷的最大值及相应水位变化。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荆江河段极限冲刷量及中、高水位变化的幅度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 荆江河段 水位变化 交换层 床沙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变形机理数值模拟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艳辉 刘传正 +1 位作者 李铁锋 连建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2,共6页
三峡库区巴东斜坡系统复杂,其变形机理与稳定性研究对移民迁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为“重力成因论”提供了支持和佐证。从整个斜坡系统的角度,联合使用数值计... 三峡库区巴东斜坡系统复杂,其变形机理与稳定性研究对移民迁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为“重力成因论”提供了支持和佐证。从整个斜坡系统的角度,联合使用数值计算方法(FLAC3D)和极限平衡法(Sarma法),系统研究了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在不同蓄水状态下不同层次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斜坡系统不存在整体深层滑动的可能性;斜坡系统沿岩层界面或软弱层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赵树岭滑体和黄土坡滑体在表层滑体发生较大变形或失稳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滑坡整体复活;在水库调蓄过程中,部分滑坡表层堆积体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斜坡的表层改造可能会引起斜坡中层稳定性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斜坡系统 重力成因 数值模拟 库水位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膨胀土岸坡渗流场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志全 樊柱军 +1 位作者 潘向丽 兰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2,125,共4页
河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岸坡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水位的变化引起岸坡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是非饱和到饱和的过程。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了在河水位升降过程中膨胀土岸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分析水位变动时孔隙水压力的... 河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岸坡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水位的变化引起岸坡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是非饱和到饱和的过程。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了在河水位升降过程中膨胀土岸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分析水位变动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同时对某岸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了在水位变化以及裂隙深度变化条件下的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水位升降对岸坡内部渗流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经过水位变化过程后,岸坡稳定性有降低趋势,且岸坡表层的裂隙对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水位变化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岸坡 稳定性 裂隙 水位变化 非饱和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水松幼苗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昌晓 钟章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8,共6页
通过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NG)、轻度干旱水分胁迫(LD)、土壤水饱和(SW)以及水淹(BS)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水松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性.研究结... 通过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NG)、轻度干旱水分胁迫(LD)、土壤水饱和(SW)以及水淹(BS)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水松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水松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水松幼苗LD组在整个处理期的净光合速率(Pn)平均值显著低于NG组22.025%;与SW、BS组的Pn平均值分别高于NG组18.608%4、8.987%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水松幼苗LD组的气孔导度(Gs)平均值显著低于NG组10.218%;SW和BS组的Gs平均值则分别显著高于NG组40.708%8、7.566%.水松幼苗对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敏感的光合响应能力,在充足和较多水分条件下表现出增益的正向光合响应,显示出很强的耐水湿特点;但对于干旱水分胁迫则表现出不利的负向光合响应.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水松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根部土壤水淹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则应注意浇水抗旱,使水松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水位变化 水松幼苗 光合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斜坡中部长2储层主要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永刚 韩永林 +2 位作者 粱晓伟 方艳兵 王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8,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及岩石薄片鉴定,利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图像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结合大量的岩心孔渗数据,在研究陕北斜坡中部长2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的基础上,定性描述孔隙与定量分析孔隙构成相结合识别长2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揭示... 通过岩心观察及岩石薄片鉴定,利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图像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结合大量的岩心孔渗数据,在研究陕北斜坡中部长2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的基础上,定性描述孔隙与定量分析孔隙构成相结合识别长2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揭示孔隙特征,重点探讨这些主要孔隙类型的成岩作用控制机制.研究认为:长2储层整体上属于中孔低渗型细粒长石砂岩,多数孔隙中见绿泥石薄膜;主要发育粒间孔(包括残余粒间孔)、杂基内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主要是长石、岩屑溶孔)、碳酸盐溶孔和晶间微孔等6类孔隙,其中粒间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粒内溶孔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杂基内微孔和晶间微孔的储渗意义不大;长21、长22储层的孔隙构成特征与长2储层的相似;粒间孔的保存主要受保持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粒内溶孔主要是大气水淋滤作用的产物.早成岩阶段的自生绿泥石胶结、微晶石英胶结和碳酸盐矿物胶结都不同程度地保护了粒间孔;粒内溶孔则是与2次构造抬升剥蚀事件相对应的两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间孔 粒内溶孔 保持性成岩作用 大气水淋滤作用 长2储层 陕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对湿地水文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毛战坡 彭文启 +1 位作者 王世岩 周怀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对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水库运行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及主要生态效应,为恢复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降低水库运行水位,库区湿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 通过对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水库运行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及主要生态效应,为恢复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降低水库运行水位,库区湿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湿地生态需水供给受阻,湿地生境状况出现不利变化,部分湿地将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变化将导致湿地多样性和景观结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严重影响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安全;水库运行水位降低,将使库区周边地下水位降低,使地下水的供需平衡更趋恶化。鉴于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对运行水位的生态效应进行长期、全面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运行水位 湿地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地形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易庄 蒋昌波 +3 位作者 向朝晖 隆院男 邓斌 汤小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变化对湖泊洪水过程的影响,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洞庭湖2003及2011年实测地形的基础上,以2003年型洪水为例,定量分析了湖泊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1年洞庭湖超过40...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变化对湖泊洪水过程的影响,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洞庭湖2003及2011年实测地形的基础上,以2003年型洪水为例,定量分析了湖泊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1年洞庭湖超过40%的区域地形下降值大于0.10 m,特别是湘江洪道,其深泓线地形高程平均下降了5.72 m。通过对2003年洪水过程模拟发现,相比于2003年,在2011年地形情况下,以“四水”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中,南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超过0.40 m,西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约0.20 m,东洞庭湖内仅在南部地形变化较大区域的水位变化明显;斗米咀-城陵矶河段水面坡降变缓,南洞庭湖内洪道水面坡降变陡。而对于以长江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由于长江洪水位的顶托作用,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了0.15 m,斗米咀-城陵矶河段及南洞庭湖内水面坡降下降不明显。因此,2003—2011年洞庭湖地形变化对“四水”来流型洪水影响较大,湖盆下切导致湖容增大,可有效缓解洞庭湖内防洪形势,但对长江来流主导的洪水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内疏浚扩容等防洪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化 洪水过程 洪峰水位 湖泊容积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InSAR的巴东地表形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娄连惠 刘强 谭玉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52,158,共5页
通过利用2017—2019年间5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方法完成了巴东地区长江沿岸区域年平均形变速率图的绘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形变速率维持在-5~5 mm/a之间;考虑了水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分析了水位变化与江边不同距离区域内... 通过利用2017—2019年间5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方法完成了巴东地区长江沿岸区域年平均形变速率图的绘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形变速率维持在-5~5 mm/a之间;考虑了水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分析了水位变化与江边不同距离区域内时间序列形变间的关联关系,认为该区域形变整体受水位变化影响很小。研究成果为评估三峡库区地表形变状况及对三峡库区沿岸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程建设以及水库安全运行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SBAS Sentinel-1A 形变速率 水位变化 三峡库区 巴东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结合态氮转化过程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立平 兰波 +2 位作者 陆伟 段林艳 林俊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45-2252,共8页
消落带土壤结合态氮转化过程是影响其向周边水体释放的重要因素.为此,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探讨了这一科学问题.结果表明,好氧和厌氧培养0—3 d,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分别增加20.85 mg&#... 消落带土壤结合态氮转化过程是影响其向周边水体释放的重要因素.为此,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探讨了这一科学问题.结果表明,好氧和厌氧培养0—3 d,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分别增加20.85 mg·kg-1和28.78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IMOF-N)含量分别减少30.04 mg·kg-1和31.49 mg·kg-1;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分别减少84.63 mg·kg-1和95.38 mg·kg-1.好氧和厌氧培养期间IMOF-N和OSF-N含量均与IEF-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好氧和厌氧培养0—3 d,IMOF-N和OSF-N部分(低于25%)转化为IEF-N.与其它时期相比,落干和淹水后0—3 d,消落带紫色潮土氮素释放风险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评估消落带土壤氮素向三峡水库释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结合态氮 转化过程 紫色潮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紫坪铺水库水位加卸载对库区地下介质波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安艳茹 张晓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28,共13页
基于2005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紫坪铺台网及YZP台连续波形资料,利用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在蓄水、泄水过程中库区介质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可能的渗透过程进行了讨论。使用移动窗口互谱方法计算了库区台站对之间的相对波速... 基于2005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紫坪铺台网及YZP台连续波形资料,利用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在蓄水、泄水过程中库区介质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可能的渗透过程进行了讨论。使用移动窗口互谱方法计算了库区台站对之间的相对波速变化。结果表明,在紫坪铺水库的3次大规模蓄水及2次泄水过程中,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与水位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时间上有一定延迟,其可能与水的渗透有关。分析认为蓄水对浅层介质产生的作用最快,影响最大,波速的变化是蓄水产生的压力及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1次蓄水时,压力起主要作用,后2次蓄水时,渗透起主要作用,且渗透作用已影响至深达8km左右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紫坪铺水库 水位 相对波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福建金钟库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淑芳 李军 +2 位作者 戴宗辉 李强 蓝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之间的相对地震波速变化。结果表明:2~4 s周期内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年变规律,与库区水位变化及当地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在此周期范围内,水位变化及降雨量对波速变化的影响最大。2013年8—10月,仙游地区接连发生了4次M_(L)≥4.0地震,其中在2013年9月4日仙游震群最大M_(L)5.0地震发生后,波速变化出现趋势性下降,幅度约为0.1%,随后波速逐渐恢复,在整个震群活动后期,对库区介质波速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金钟库区 相对波速变化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冕宁大桥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先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20 0 2年 3月 3日冕宁大桥水库发生Ms4 .6地震 ,利用序列特征、库水位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地震构造、震源机制解 ,判断为滞后响应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属主震 余震型地震类型。研究中发现地震前存在异常。
关键词 冕宁大桥水库 诱发地震 地震类型 水位变化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