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瓷睿刻椅旁系统三种生物再造设计功能[复制(BC)、自定义(BI)、参考(BR)]生成全冠的咬合面及邻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椅旁全冠设计策略。方法 制取6名志愿者的全口石膏模型,按全瓷冠标准预备...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瓷睿刻椅旁系统三种生物再造设计功能[复制(BC)、自定义(BI)、参考(BR)]生成全冠的咬合面及邻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椅旁全冠设计策略。方法 制取6名志愿者的全口石膏模型,按全瓷冠标准预备模型右侧上颌中切牙,口内扫描仪扫描模型。分别使用BC、BI和BR三种模式生成虚拟全冠。计算全冠咬合面及邻面接触穿透区的面积,统计分析三种模式之间的差异(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结果 BC组咬合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与BR组、B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R组咬合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与BI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邻面接触穿透区面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于上颌中切牙形态完整、自然且对称的患者,BC模式生成全冠的咬合关系最佳;3种模式生成的全冠邻接关系无显著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瓷睿刻椅旁系统三种生物再造设计功能[复制(BC)、自定义(BI)、参考(BR)]生成全冠的咬合面及邻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椅旁全冠设计策略。方法 制取6名志愿者的全口石膏模型,按全瓷冠标准预备模型右侧上颌中切牙,口内扫描仪扫描模型。分别使用BC、BI和BR三种模式生成虚拟全冠。计算全冠咬合面及邻面接触穿透区的面积,统计分析三种模式之间的差异(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结果 BC组咬合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与BR组、BI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R组咬合面接触穿透区面积与BI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邻面接触穿透区面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于上颌中切牙形态完整、自然且对称的患者,BC模式生成全冠的咬合关系最佳;3种模式生成的全冠邻接关系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