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1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2 位作者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4,I0012,共5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红外热成像温度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NDI、CASCS、ROM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的变化可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俯卧位
颈椎微调
理筋手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效忠
郑吉利
+2 位作者
陈逸霖
吴晓飞
林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ESCV评分、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PGI 2、CGRP、EDHF、NPY、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PY降低(P<0.05),ESCV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GI 2、CGRP、EDHF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安全有效地调节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舒张血管因子、收缩血管因子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液循环,缓解眩晕,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颈性眩晕
痰浊中阻
椎基底动脉血流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1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4,I0012,共5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2018-474)
安徽省中医优势专科(推拿科)建设项目([2022]34号)
安徽省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诊疗能力建设项目([2023]11号)。
文摘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红外热成像温度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NDI、CASCS、ROM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的变化可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俯卧位
颈椎微调
理筋手法
红外热成像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
prone position
cervical
spine
fine-tuning
tendon-regulation
manipulation
infrared thermography
分类号
R269.815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效忠
郑吉利
陈逸霖
吴晓飞
林彬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
出处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0231139)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共建课题(2022GZGJ184)
2022-2023年科技创新和体育文化发展科研重点项目(GDSS2022M004)。
文摘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ESCV评分、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PGI 2、CGRP、EDHF、NPY、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PY降低(P<0.05),ESCV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GI 2、CGRP、EDHF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安全有效地调节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舒张血管因子、收缩血管因子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液循环,缓解眩晕,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颈性眩晕
痰浊中阻
椎基底动脉血流
血液流变学
Keywords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cervical spine positioning and rotation manipulation
cervical
vertigo
Phlegem Turbidity Obstructing the Middle-Jiao
vertebrar basilar artery blood flow
hemorheology
分类号
R28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陈柏臻
戴缙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2022-180)。
文摘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Keywords
Yu′s scalp clustering acupuncture
cervical
vertebra
positioning
rotating
manipulation
MRI imaging indexes of
cervical
muscle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cervical
vertebra function
pain
分类号
R27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郭耀斌
张宇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效忠
郑吉利
陈逸霖
吴晓飞
林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许嘉犇
刘士硕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