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中鉴别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亚丽 崇丽宁 +2 位作者 王婷婷 马国梅 韩敬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PM)、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项指标在PM、TB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PM)、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项指标在PM、TB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35例PM患者纳入PM组,45例TBM患者作为TBM组。采集患者治疗前的脑脊液样本,测定并对比两组脑脊液中LDH、CK、NSE水平及糖、蛋白、氯化物含量,经Pearson分析脑脊液中指标间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TBM发生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中LDH、CK、NSE及联合对PM与TBM的鉴别价值。结果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发热、病理征、呕吐、肢体抽搐等)发生率、脑脊液中糖与蛋白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脑脊液中LDH、NSE水平高于PM组,CK水平、氯化物含量低于PM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脑脊液中LDH与CK、氯化物呈负相关(r<0,P<0.05),与NSE呈正相关(r>0,P<0.05);CK与NSE呈负相关(r<0,P<0.05),与氯化物呈正相关(r>0,P<0.05);NSE与氯化物呈负相关(r<0,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中LDH、CK、NSE、氯化物均与TBM的发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发现,脑脊液中LDH、CK、NSE及三者联合鉴别PM、TBM的AUC为0.849(95%CI:0.768~0.930)、0.858(95%CI:0.779~0.937)、0.851(95%CI:0.771~0.931)、0.954(95%CI:0.911~0.996)。结论PM、TBM患者临床特征相似,但脑脊液中LDH、CK、NSE水平存在差异,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PM与TBM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厥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晓华 王继春 +3 位作者 朝鲁门其其格 杨光路 任少敏 付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变化。方法选择90例惊厥患儿,根据惊厥发作的频率和单次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分为短程惊厥组(51例)和长程惊厥组(39例),再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原发性...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变化。方法选择90例惊厥患儿,根据惊厥发作的频率和单次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分为短程惊厥组(51例)和长程惊厥组(39例),再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原发性癫组和热性惊厥组,采集患儿惊厥发作后24~48 h内的脑脊液;以23例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手术前采集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各组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长程惊厥组及短程惊厥组脑脊液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长程惊厥组更高于短程惊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在短程还是长程惊厥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原发性癫组和热性惊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后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惊厥发作可导致脑脊液中NSE水平升高,尤以长程惊厥及病毒性脑炎明显;脑脊液中NSE水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后脑损伤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组)患者和2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CSF中的S-100B蛋白和NS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P<0.01);脑脊液NSE含量病脑组最高,与化脑组和隐脑组相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和P<0.01),隐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检测发现,脑脊液S-100B蛋白和NSE含量随3组CNS炎症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和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含量测定 CSF NSE CN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淑英 吕路线 +3 位作者 赵幸福 郭慧荣 赵峥 高福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脑损伤。方法 对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例对照组手术病人的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测定。结果 病例组的NS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脑损伤。方法 对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例对照组手术病人的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测定。结果 病例组的NS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脑脊液中NSE和MB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脊液 研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及NSE的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测定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 1 0 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并探讨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对HSE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4 2例HSE患者 (昏迷组 1 6例 ,无昏迷组 2 6例 )和 2 2例正... 目的 测定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 1 0 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并探讨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对HSE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4 2例HSE患者 (昏迷组 1 6例 ,无昏迷组 2 6例 )和 2 2例正常人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的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①HSE昏迷组的脑脊液和血清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显著高于无昏迷组和对照组 (P均小于 0 0 1 ) ,无昏迷组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与对照组也有差异 (P <0 0 1和 <0 0 1 ) ;②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随HSE患者病情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③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分别与其各自的血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的S 1 0 0B蛋白和NSE可以作为HSE患者脑损害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脑损害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吗啡戒断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秦承伟 张励才 +1 位作者 梁栋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观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s)中的表达,探索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60±20)g,侧脑室引入30%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 目的观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大鼠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s)中的表达,探索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60±20)g,侧脑室引入30%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追踪定位鉴别远位触液神经元。取材相关部位,连续冠状冰冻切片,TMB—ST法行CB—HRP呈色反应,进一步nN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行为学观测并计数各组动物相同层面脑片上CB—HRP和CB—HRP/nNOS两种标记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戒断组大鼠,戒断症状及总评分较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大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NOS抑制剂组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动物脑片恒定部位出现CB—HRP阳性标记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对照组及依赖组计数到约3%~8.0%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戒断组大鼠计数到56.9%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较对照组及依赖组明显增加(P〈0.01);NOS抑制剂组大鼠计数到32.0%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较戒断组CB—HRP/nNOS双标记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实质内存在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nNOS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吗啡戒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液神经元 中缝背核 吗啡 戒断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下调甲醛炎性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P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鲁显福 耿晓娟 +1 位作者 张励才 曾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对甲醛炎性痛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在脊髓背角及远位触液神经元(the distal cerebrospinal fluid contacting neuron,dCSF-C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B-HRP大鼠侧脑室注射示踪标记dCSFCN;48h后...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对甲醛炎性痛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在脊髓背角及远位触液神经元(the distal cerebrospinal fluid contacting neuron,dCSF-C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B-HRP大鼠侧脑室注射示踪标记dCSFCN;48h后先鞘内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10μl(并以鞘内注射10μl人工脑脊液作对照),大鼠左后掌足跖部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建立炎性痛模型,记录大鼠舔足时间,1h后测定机械缩足阚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估机械痛敏;免疫组织化学光镜镜检及免疫电镜镜检P物质在脊髓背角(L4-5,)及dCSF-CN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减少大鼠福尔马林试验的舔足时间(P〈0.01),MWT值无变化(与基础值对比,P〉0.05),sP在脊髓背角及dcSF.CN的表达弱于对照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减低脊髓伤害性疼痛反应及下调SP在dCSF-C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位触液神经元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电镜检查 福尔马林试验 左旋布比卡因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质多巴胺触液神经元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慧君 武义鸣 冯家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8,共5页
将30% HRP 8—10μl或3%碘化丙啶(PI)3μl分别注入两组动物单侧侧脑室内,48小时后将鼠处死,检查中脑切片。发现双侧黑质均司见HRP标记细胞群,但以同侧为主。标记范围以中脑中上部为多。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黑质致密带内侧部,网状带中... 将30% HRP 8—10μl或3%碘化丙啶(PI)3μl分别注入两组动物单侧侧脑室内,48小时后将鼠处死,检查中脑切片。发现双侧黑质均司见HRP标记细胞群,但以同侧为主。标记范围以中脑中上部为多。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黑质致密带内侧部,网状带中仅少数散在。注射PI例所见类同,但标记细胞远较HRP标记细胞为多。TH免疫组化法发现黑质DA神经元投射纤维分散布于尾壳核,并见TH阳性投射纤维在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深面形成密集的膨大,个别地区还见阳性终末突入侧脑室。另外,在接受胚中脑黑质移植存活良好的受体鼠纹状体中,发现少数移植存活的TH阳性黑质DA神经元胞体或其突起伸入侧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间甚或突入室腔。实验表明部分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系触液神经元,提示可能直接释放DA入脑脊液。当胚黑质细胞被移植入受体脑纹状体后,部分黑质DA神经元重演其发育的规律,将其突起或胞体伸入室管膜上皮细胞间或突入侧脑室,以代偿其原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液神经元 多巴胺 神经元 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耀凯 卜瑛 +2 位作者 王宇明 张振英 李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RIA法检测了 58例乙脑患儿脑脊液NSE的含量变化 ,并对其中 2 6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脑脊液中NSE含量在发热期即有显著增高 ,至...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RIA法检测了 58例乙脑患儿脑脊液NSE的含量变化 ,并对其中 2 6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脑脊液中NSE含量在发热期即有显著增高 ,至极期达到高峰 ,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脑脊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醇化酶的水平变化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5 位作者 梁秀龄 蒲小勇 梁颖茵 刘冰 朱荣兰 黄海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99,共5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和血清中烯醇化酶(NSE)在肝豆状核变性(W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40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和血清NSE、脑脊液及血清铜,计算血脑屏障指数(AR值)。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 【目的】研究脑脊液和血清中烯醇化酶(NSE)在肝豆状核变性(W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40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和血清NSE、脑脊液及血清铜,计算血脑屏障指数(AR值)。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WD患者脑脊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脑脊液NSE含量低于血清。肝、脑型WD患者NSE无明显差异。脑脊液NSE含量与神经症状评分无相关性。脑脊液NSE与AR值呈负相关。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脑脊液NSE量升高。脑脊液NSE是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相关因素。【结论】WD患者脑脊液NSE水平可反映W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失,可以作为预测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评价神经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神经系统损伤加重可能是WD患者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烯醇化酶 脑脊液 血脑屏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与催产素的共存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明 吴凌霞 丁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7,T032,共6页
应用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在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内的共存。结果显示 :在视前区至室间核后大细胞亚核平面的第三脑室室... 应用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在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内的共存。结果显示 :在视前区至室间核后大细胞亚核平面的第三脑室室壁均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分布 ,呈自前向后 ,由腹侧部渐向背侧部过渡迁移的特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绝大部分为大细胞型标记神经元 ,胞体呈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与倒置梨形。它们位于脑室管膜内、室管膜下 ,或距室管膜有一定距离处 ,但有突起伸至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催产素免疫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基本相似 ,两者高度共存。催产素 /一氧化氮合酶双标神经元 ,约占阳性细胞总数的 90 .9%。上述三种阳性触液神经元与邻近核团关系密切 ,尤其与室旁核之间有很多的阳性纤维互相交错。本研究结果表明 ,第三脑室有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 ,并且高度共存 ,从而建立了催产素的下丘脑 -脑脊液 -垂体神经体液调节环路的结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第三脑室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 分布 催产素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大鼠触液神经元中p75NTR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栋 谢斌华 +3 位作者 张慧芊 吕谨南 王硕 李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7,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触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大鼠触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24只),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模型(10g×3cm)在大鼠脊髓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分别于损伤3d、1周、2周、4周后进行取材;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击伤脊髓。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各时间点取材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取材前48h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特异性标记触液神经元。处死大鼠后,取损伤的脊髓节段10mm,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触液神经元p75NTR的表达,ImagePro Plus计数目标神经元CB-HRP/p75双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0±0;脊髓损伤组在术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BBB评分分别为3.20±0.81、10.73±1.02、12.48±1.86、13.29±1.93,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脊髓损伤组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和脊髓空洞形成。免疫荧光双标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CB-HRP/p75双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5.16±0.55、4.31±0.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伤后3d、1周、2周CB-HRP/p75双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3.35±1.53、21.68±2.15、16.26±2.09,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周时,CB-HRP/p75双阳性细胞数为4.83±0.73,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75NTR可在大鼠脊髓触液神经元中表达,且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增加,触液神经元可能通过p75NTR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触液神经元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影响及炎性因子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丽娟 任艳 +2 位作者 罗晓光 姜新 陈晓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94,共8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脊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Aβ_(25-35)诱导海马神经神经元细胞损伤IL-1α、IL-1β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金娟 张赓 +1 位作者 姜淼 刘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三甲散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时细胞炎性因子IL-1α、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改良三甲散低、中、高剂量组。选择性培养7~10天后... 目的:探讨改良三甲散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时细胞炎性因子IL-1α、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和改良三甲散低、中、高剂量组。选择性培养7~10天后吸去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培养液、正常脑脊液(生理盐水组)、石杉碱甲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低、中和高剂量,加培养液补至等量,37℃孵育2 h。然后除空白组之外的各组加入经老化处理的Aβ25-35(终浓度为5μmol·L^-1),建立AD细胞模型。空白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IL-1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改良三甲散能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论:改良三甲散脑脊液能有效抑制细胞炎性因子IL-1α、IL-1β和IL-6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抗炎效应,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三甲 脑脊液 海马神经元 IL-1Α IL-1Β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接触脑脊液的胆囊收缩素神经元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汉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室旁核接触脑脊液的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CCK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细胞内、外侧亚核的尾侧,小细胞内侧亚核和室周区。有些与第三脑室关系密切,根据其位置和形态特征,可分为3类;①室管... 本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室旁核接触脑脊液的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CCK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细胞内、外侧亚核的尾侧,小细胞内侧亚核和室周区。有些与第三脑室关系密切,根据其位置和形态特征,可分为3类;①室管膜内神经元。通过其胞体或脑室树突直接接触脑脊液。②室管膜下神经元。由平行室面突起发出一短侧支进入脑室。③室壁远位神经元。发一长树突穿室管膜进入第三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旁核 丘脑 胆囊收缩素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触液神经元的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敬修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应用5-HT、DBH、PNMT、GABA、加压素、催产素、P物质、L-EnK、M-EnK、 Dyn-A、神经降压肽(NT)及CGRP抗血清的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大鼠脑室中央管系统 (CCCVS)的室管膜与软膜面的一些CS... 应用5-HT、DBH、PNMT、GABA、加压素、催产素、P物质、L-EnK、M-EnK、 Dyn-A、神经降压肽(NT)及CGRP抗血清的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大鼠脑室中央管系统 (CCCVS)的室管膜与软膜面的一些CSFC神经元。研究表明:管膜上皮和软膜结缔组织中, 存在有多种递质或调质的阳性CSFC神经元。脑室游离面除由管膜表面神经元胞体或突起及 远隔部位神经元突起伸入与脑脊液接触外,管膜上皮间神经元也可伸入突起,构成CSFC神经 元。它们的突起也可和远隔部位神经元连系。管膜上皮间神经元大多可排列成数层;细胞形 态以多突或多角形为主,这与以往报道认为主要为双极神经元不同。此外本研究也观察到具 有两个突起的双极神经元与脑组织中神经元发出膨体状轴突支配管膜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脑脊液 神经元 氨基酸类递质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样接触液神经元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明 王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73-274,共2页
目的 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果 第三脑室室周的室管膜下和室管膜内含有胞体或突起与第三脑室直接接触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 目的 观察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是否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第三脑室室周区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果 第三脑室室周的室管膜下和室管膜内含有胞体或突起与第三脑室直接接触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第三脑室室周区存在生长抑素样触液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 大鼠 第三脑室 室周区 生长抑素 接触液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广友 孙博 +3 位作者 徐满英 刘希君 杨晓芳 李呼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证实大鼠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内视紫红质的存在及光照对其的影响,将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松果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视紫红质的存在;用电生理方法来证实光照对松果体上的视紫红质可产生作用。在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 为证实大鼠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内视紫红质的存在及光照对其的影响,将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松果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视紫红质的存在;用电生理方法来证实光照对松果体上的视紫红质可产生作用。在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及松果体内部有视紫红质反应阳性细胞存在;光照松果体后,可使松果体的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并且,与光照前松果体自发放电相比有显著差异。哺乳动物松果体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内存在有视蛋白;松果体除了经典的途径调节褪黑素的释放外,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光照松果体,可诱导松果体放电或放电频率增加,从而影响褪黑素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脑脊液神经元 松果体 视紫红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Ⅲ型Myosin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19
作者 赵呈天 陈哲 冯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Ⅲ型Myosin蛋白在哺乳动物的听觉毛细胞中发挥重要功能,其突变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听力丧失,但在鱼类胚胎中的表达及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rerio)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Ⅲ型Myosin基因家族成员myo3a及myo3b在斑马... Ⅲ型Myosin蛋白在哺乳动物的听觉毛细胞中发挥重要功能,其突变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听力丧失,但在鱼类胚胎中的表达及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rerio)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Ⅲ型Myosin基因家族成员myo3a及myo3b在斑马鱼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及功能。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yo3a及myo3b在早期10体节前均无明显表达;在受精后24h胚胎中,myo3a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脑部,并在端脑及间脑部位有强烈表达;而myo3b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神经管腹部神经元细胞中。进一步双荧光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myo3b主要在神经管腹部脑脊液接触神经元(CSF-cNs)中表达。此外,与人及小鼠类似,斑马鱼myo3a及myo3b基因在内耳中均有表达,暗示其功能在内耳发育中的保守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myo3a和myo3b基因进行敲除,获得了相应的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初步研究表明,myo3a和myo3b的单独缺失对斑马鱼的内耳毛细胞以及神经管的发育均无显著影响,而双突变胚胎出现眼睛变小,鱼鳔不能形成以及毛细胞纤毛变短等表型,表明Ⅲ型Myosin基因家族在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中发挥一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myo3a myo3b 内耳 毛细胞 脑脊液接触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触液核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王春光 郭淑琴 +4 位作者 张志强 丁彦玲 殷树欣 陈宏伟 张励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 目的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一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一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一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症状 触液核 远位触液神经元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 BIX021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