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hiated Nafion-garnet ceramic composite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y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 Gao Qinjun Shao Jian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37-247,I0008,共12页
Single-ion conduct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expected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In this work,a lithiated Nafion(Li-Nafion)-garnet ceramic Li6.25La3 Zr2 Al0.25O12... Single-ion conducting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expected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In this work,a lithiated Nafion(Li-Nafion)-garnet ceramic Li6.25La3 Zr2 Al0.25O12(LLZAO)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CSE)membrane with 30μm thickness was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By employ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LZAO and Li-Nafion was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LLZAO interacts with the Li-Nafion to form a space charge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LLZAO and Li-Nafion.The space charge layer reduces the migration barrier of Li-ions and improves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SE membrane.The CSE membrane containing 10 wt%LLZAO exhibits the highest ionic conductivity of2.26×10-4 S cm-1 at 30℃among the pristine Li-Nafion membrane,the membrane containing 5 wt%,20 wt%,and 30 wt%LLZAO,respectively.It also exhibits a high Li-ion transference number of 0.92,and a broader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0-+4.8 V vs.Li+/Li than that of 0-+4.0 V vs.Li+/Li for the pristine Li-Nafion membrane.It is observed that the CSE membrane not on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Li dendrites but also keep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with the Li electrode.Benefitting from the above merits,the solid-state LiFePO4/Li cell fabricated with the CSE membrane was practically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t 30℃.The cell exhibits an initial reversibl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160 mAh g-1 with 97%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100 cycles at 0.2 C,and maintains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126 mAh g-1 after500 cycles at 1 C.The CSE membrane prepared with Li-Nafion and LLZAO is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solid electrolyte for advanced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ion conductor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Lithiated Nafion Garnet ceramic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ratios of matrixeinclusion properties using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2
作者 A.Yu.SMOLIN E.V.SHILKO +3 位作者 S.V.ASTAFUROV I.S.KONOVALENKO S.P.BUYAKOVA S.G.PSAKHI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34,共17页
Two class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classical metaleceramic composites with reinforcing hard inclusions as well as hard ceramics matrix with soft gel inclusions.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is use... Two class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classical metaleceramic composites with reinforcing hard inclusions as well as hard ceramics matrix with soft gel inclusions.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uch different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particle approach a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method is the use of many-body forces of inter-element interaction within the formalism of simply deformable element approxima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of reinforcing particles and the width of particle-binder interphase boundaries had determining influence on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eceramic composite. In particular, the increasing of strength of carbide inclusions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trength and ultimate strain of composite material. On the example of porous zirconia ceramics it was shown that the chang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e surface leads to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in effective elastic modulus and strength limit of the ceramic sample. The less is the pore size, the more is this effect. The increase in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pore surface of ceramics may reduce its fractur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metal ceramicS ZIRCONIA ceramicS Gel MODELING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A MANY-BODY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3
作者 孙佳琪 郑顺奇 王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过程中紊流较少;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以Si、Na为主要成分的过渡区;Al、O、Si扩散形成的Na_(2)SiO_(3)等化合物和Fe扩散进入Al_(2)O_(3)颗粒,都可改善Al_(2)O_(3)颗粒润湿性,优化铸渗效果,促进Al_(2)O_(3)颗粒与灰铸铁基体的结合;过渡层的显微硬度最低为165HV~235HV,Al_(2)O_(3)颗粒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至2005HV~2230HV,铁基体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230HV~294HV;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19.1 MPa,抗压强度为5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增强 液态铸渗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子弹侵彻复合装甲数值模拟
4
作者 李福强 史彦飞 +2 位作者 黄敬如 刘润华 赵亮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体对芳纶和PE-UHMW的破坏模式,并研究不同的弹速对复合装甲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M-SPH耦合算法可很好地模拟弹体侵彻陶瓷/芳纶/PE-UHMW复合装甲的过程;在弹速小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和背板最大变形值都随着弹速的增大而增大;当弹速大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增加的速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装甲 FEM-SPH耦合算法 陶瓷锥 毁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合金夹芯层陶瓷/UHMWPE复合结构的抗侵彻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铭辉 武一丁 +3 位作者 王晓东 余毅磊 王伯通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纤维背板由于其刚度较低,无法为陶瓷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削弱了陶瓷面板对弹丸的侵蚀作用。为了增强复合装甲的整体结构刚度,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中加入了金属夹芯层材料,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夹芯复合装甲对12.... 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纤维背板由于其刚度较低,无法为陶瓷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削弱了陶瓷面板对弹丸的侵蚀作用。为了增强复合装甲的整体结构刚度,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中加入了金属夹芯层材料,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夹芯复合装甲对12.7 mm穿燃弹的抗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穿燃弹弹芯表现出脆性断裂的失效模式,复合材料装甲表现出多种失效模式,包括夹芯层的花瓣形扩孔,UHMWPE(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层压板的分层和凸起变形。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整个弹道响应的演变,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12.7 mm穿燃弹的被甲会对陶瓷造成损伤,同时陶瓷会侵蚀弹芯的尖卵形头部,使弹芯头部变钝从而削弱弹芯对UHMWPE背板的侵彻能力。残余弹体的动能大部分由UHMWPE层吸收,UHMWPE层压板的失效模式会随着层数的增加由剪切失效转变为拉伸失效占主导地位。此外,作为夹芯层的多孔TC4板能够为陶瓷面板提供支撑,提高陶瓷面板的吸能效果以及弹体的侵蚀作用,并且12 mm孔径的TC4夹芯层能够提供更大的刚度支撑,使整体复合结构的吸能效率提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多孔夹芯层 UHMWPE 12.7 mm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组合陶瓷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及其损伤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毅磊 王晓东 +1 位作者 任文科 高光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装甲板在弹道侵彻下的损伤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述实验条件下8 mm+2 mm+10 mm厚度组合的Kevlar/SiC-TC4-UHMWPE复合靶板是最佳的抗侵彻工程应用结构;在同等面密度条件下,将1 mm厚陶瓷替换成同等面密度的TC4钛合金背板(约0.5 mm厚)时,复合装甲板的抗弹道侵彻性能提升了约29.69%,可见钛合金的结构参数对复合装甲板抗弹性能的影响权重大于SiC;钛合金背板面密度的增加不仅增强了对陶瓷的支撑作用,而且增加了弹-靶作用时间,提升了复合靶板的整体防护性能;12.7 mm穿燃弹侵彻后复合装甲板的损伤模式包括SiC碎裂、钛合金背板少量隆起变形及十字形拉伸撕裂损伤、UHMWPE层合纤维背板剪切断裂、层间分离和纤维拉伸;在整体复合装甲的设计中,应将高抗剪材料放置在背板的前几层,将高抗拉材料放置在背板后几层,以充分利用每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损伤机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2.7 mm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尹飞 纪伟 王智慧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陶瓷复合装甲是现有复合装甲中的主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等的装甲防护及单兵人体防护。本文结合传统陶瓷复合装甲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对未来陶瓷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方向进... 陶瓷复合装甲是现有复合装甲中的主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等的装甲防护及单兵人体防护。本文结合传统陶瓷复合装甲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对未来陶瓷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防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先进结构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国庆 滕超逸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先进材料技术是航空航天高新装备的发展先导,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关键基础技术,渗透到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技术高地和国防重点。本文梳理分析航空航天先进结构材料近年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先进材料技术是航空航天高新装备的发展先导,是支撑现代工业的关键基础技术,渗透到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技术高地和国防重点。本文梳理分析航空航天先进结构材料近年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先进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四方面进行重点阐释,明确我国航空航天结构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仍面临着跟踪研仿多、自主创新少、技术封锁严重、技术瓶颈亟待突破等困境。同时,本文对航空航天结构材料未来研究和发展提出展望,点明建立“产-学-研-用”完整技术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材料 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高温合金 轻质高强金属 结构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润土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卫琴 黄树梅 +1 位作者 李杨 孙超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改性膨润土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分析pH值、初始浓度、时间、固液比、温度和粒径对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微观手段研究在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膨润土内部矿物成分的变化以及红...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改性膨润土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分析pH值、初始浓度、时间、固液比、温度和粒径对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微观手段研究在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膨润土内部矿物成分的变化以及红外光谱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改性膨润土掺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1.5 h、温度设置为40℃,pH值设定为6,初始浓度均设定为200 mg/L和固液比设置为0.8 g/L时,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效果达到较佳。改性膨润土经过吸附实验后,可以检测到明显的CuSO_(4)衍射峰,但是改性膨润土内部其他矿物成分不变,这说明改性膨润土可以有效地吸附污水中的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重金属离子 改性膨润土 矿物成分 红外光谱图 固液比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约束陶瓷复合靶板抗穿甲模拟弹防护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茂哲 王智慧 +3 位作者 张佳琪 任鑫明 刘金龙 纪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7,共9页
采用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钨合金杆式穿甲模拟弹垂直侵彻陶瓷/铝合金复合靶板过程中,位置效应(改变弹着点)及界面效应(增加陶瓷层数)对靶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位置效应研究表明,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0~30 mm范围内时,背... 采用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钨合金杆式穿甲模拟弹垂直侵彻陶瓷/铝合金复合靶板过程中,位置效应(改变弹着点)及界面效应(增加陶瓷层数)对靶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位置效应研究表明,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0~30 mm范围内时,背板剩余穿深的变化幅度为17.38%;而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30~50 mm范围内时,剩余穿深的变化幅度仅为2.54%,可认为此区域内靶板防护性能不再受弹着点位置的影响,即距陶瓷边界大于等于五倍弹径区域为靶板有效防护区。界面效应研究表明,同等厚度下3种不同结构(1 mm×40 mm陶瓷、2 mm×20 mm陶瓷和4 mm×10 mm陶瓷)复合靶板的剩余穿深分别为40.32 mm、47.47 mm和50.77 mm,即同等厚度下陶瓷防护性能随分层数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位置效应 界面效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提钒尾渣基钙长石烧结砖的烧结及重金属固化机理
11
作者 李欣聪 户晶荣 郭鑫桥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153-160,共8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石煤提钒尾渣是一种危险的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石煤提钒尾渣具有重要的环保与经济意义。本研究以石煤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Cu、V...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石煤提钒尾渣是一种危险的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石煤提钒尾渣具有重要的环保与经济意义。本研究以石煤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研究了烧成温度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Cu、V和Zn重金属浸出活性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烧成温度显著影响烧结砖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适当提高烧成温度不仅有助于石英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反应,生成富硅液相,提高样品的致密度,而且促进了黄长石向钙长石转变及莫来石生成。这些晶相与玻璃相互胶结,赋予制品较高的致密度和抗压强度。此外,提高烧成温度增大了制品中Cu、V和Zn的残渣态含量,减小了制品的孔径与孔容积,从而实现了Cu、V和Zn的固化。采用烧成温度为1 200℃,保温时间为3 h的工艺制度,制备出的建筑用烧结砖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烧结普通砖》(GB/T 5101—2003)中Mu25等级的要求,且制品的Cu、V、Zn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标准值。研究结果为石煤提钒尾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石煤提钒尾渣 建筑用烧结砖 烧成 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韩辉 李军 +1 位作者 焦丽娟 李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具备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以及低密度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防弹领域。介绍了几种陶瓷-金属复合装甲形式及其相应特点,重点论述了陶瓷-金属功能梯度装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和当前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陶瓷/金属复合装甲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 防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1 位作者 于晓东 马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详细综述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材料设计,抗弹性能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在装甲应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重点。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梯度装甲 梯度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板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素杰 赵宝荣 +2 位作者 王军 王志强 白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用12.7mm穿燃弹对几种不同背板的陶瓷复合装甲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复合装甲中陶瓷与背板组成的界面对其抗枪弹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有效弹速下,以弹丸在后效板上的垂直残余穿深来作为衡量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指标。陶瓷复合装... 用12.7mm穿燃弹对几种不同背板的陶瓷复合装甲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复合装甲中陶瓷与背板组成的界面对其抗枪弹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有效弹速下,以弹丸在后效板上的垂直残余穿深来作为衡量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指标。陶瓷复合装甲由Al2O3陶瓷层和不同密度的均质材料组成。根据试验结果及对其的分析讨论,看出随着背板材料声阻抗的提高,界面阻止弹丸侵彻的能力也是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界面 声阻抗 抗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海量 朱锡 +2 位作者 刘志军 谷美邦 梅志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为探讨舰艇抵御高速破片弹遭侵彻的装甲防护结构,设计船用钢装甲和3种陶瓷复合装甲结构,并采用弹道冲击实验,研究其在高速破片冲击下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普通舰艇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威力,必须为舰艇设置专门防护装甲抵... 为探讨舰艇抵御高速破片弹遭侵彻的装甲防护结构,设计船用钢装甲和3种陶瓷复合装甲结构,并采用弹道冲击实验,研究其在高速破片冲击下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普通舰艇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威力,必须为舰艇设置专门防护装甲抵御高速破片的冲击;高速破片冲击下,船用钢装甲的破坏模式为延性扩孔和剪切冲塞的组合形式;增加陶瓷面板后,钢背板的冲击响应类似于低速卵形弹冲击下的薄板穿甲,变形范围和变形程度大大增加,其变形失效模式有蝶形变形和花瓣开裂型穿甲,此外陶瓷对弹体的侵蚀、钝化及碎裂能大大降低弹体的侵彻能力,碎裂陶瓷锥的运动还将吸收部分弹体动能,降低弹体剩余速度,并和剩余弹体共同冲击背板;陶瓷复合装甲的单位面密度吸能量较船用钢提高35%以上,其结构质量较船用钢装甲轻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抗弹性能 实验研究 陶瓷复合装甲 高速破片 舰船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金属复合装甲抗弹约束效应述评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桂武 倪长也 +2 位作者 金峰 乔冠军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5,24,共10页
通过对陶瓷/金属复合装甲及其陶瓷约束的介绍,综述了陶瓷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表征和3种陶瓷约束(轴向、侧向和三维约束)对抗弹性能及机理的影响.作者认为,采用金属铸造工艺制备金属封装陶瓷复合装甲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应加强对新型... 通过对陶瓷/金属复合装甲及其陶瓷约束的介绍,综述了陶瓷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表征和3种陶瓷约束(轴向、侧向和三维约束)对抗弹性能及机理的影响.作者认为,采用金属铸造工艺制备金属封装陶瓷复合装甲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应加强对新型陶瓷复合装甲的综合抗弹性能表征、动力学特性、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抗弹机理 约束效应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勇 何新波 +1 位作者 曲选辉 段柏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0-64,共5页
超高温材料研究是影响航空航天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技术,对各种超高温材料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重点评述了铼及其合金、陶瓷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物和硼化物、碳/碳复合材料等几种最佳超高温候选材料,分析了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超高温材料研究是影响航空航天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技术,对各种超高温材料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重点评述了铼及其合金、陶瓷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物和硼化物、碳/碳复合材料等几种最佳超高温候选材料,分析了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各种超高温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材料 难熔金属 金属间化合物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8
作者 韩杰才 胡平 +1 位作者 张幸红 孟松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先进的超高温材料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能够适应高超音速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跨大气层飞行和火箭推进系统等极端环境。综述了难熔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炭-炭复合材料等超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 先进的超高温材料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能够适应高超音速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跨大气层飞行和火箭推进系统等极端环境。综述了难熔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炭-炭复合材料等超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材料 难熔金属 陶瓷基复合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晓燕 梁国正 贾巧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4-46,共3页
论述了几种类型晶须的性能及在增强陶瓷、金属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状况,分析了晶须增强复合材料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晶须 复合材料 陶瓷 聚合物 金属 应用 填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mm半穿甲弹斜侵彻陶瓷/钢复合装甲的弹着角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斌 于起峰 +1 位作者 杨跃能 曾首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3,共5页
设计了30mm半穿甲弹斜侵彻陶瓷/钢复合靶的弹道试验,采用高速摄像记录了弹靶作用过程,研究了弹着角、弹丸位移以及背板变形挠度的图像测量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基于高速摄像序列图像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了测量分... 设计了30mm半穿甲弹斜侵彻陶瓷/钢复合靶的弹道试验,采用高速摄像记录了弹靶作用过程,研究了弹着角、弹丸位移以及背板变形挠度的图像测量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基于高速摄像序列图像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了测量分析,结合试验数据研究了弹着角对半穿甲弹侵彻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着角导致弹丸受靶板的不对称阻力作用,侧向力及侧向力矩使得弹丸在侵彻过程中不断偏转,表现为侵彻路径呈曲线;在相同速度条件下,随着弹着角的增大,侵靶时间延长,背板变形挠度减小,侵彻效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斜侵彻 弹着角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