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
27
1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5-654,共10页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白垩纪
火山岩
分布特点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OIB型玄武岩浆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
20
2
作者
朱弟成
王立全
+4 位作者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赵志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La)/w(Yb)]N、w(Nb)、w(Zr)平均分别为8.61,32.67×10-6,331.33×10-6}为特征,w(Ti)/w(V)(62.74~80.26)、w(Ti)/w(Y)(218.71~665.20)和w(Zr)/w(Y)(10.89~11.09)比值高,具有与OIB相似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同位素组成以高Sr{[n(87Sr)/n(86Sr)]i为0.712763~0.714765}、低Nd{[n(143Nd)/n(144Nd)]i为0.512417~0.512458}为特点;2遮拉组玄武岩为一套产于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下的碱性玄武岩,没有经历地壳混染;3遮拉组玄武岩是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了解与雅鲁藏布江洋盆构造演化有关的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OIB型玄武岩浆
中侏罗统遮拉组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
27
1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5-654,共10页
基金
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成矿带作用>(编号:2002CB412600)下属课题<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编号:2002CB412600)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编号:1212010310102)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
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
文摘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二叠纪→白垩纪
火山岩
分布特点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
藏南
Keywords
Permian-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entral segment of the tethyan himalaya belt
sou
the
rn Tibet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OIB型玄武岩浆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
20
2
作者
朱弟成
王立全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赵志丹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岩石圈构造
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2003004)
+2 种基金
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成矿带作用"(2002CB412600)下属课题"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2002CB412609)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1212010310102)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200313000025)
文摘
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遮拉组玄武岩以高钛[平均w(TiO2)=2.57%]、高铁[平均w(TFe2O3)=11.58%]、低镁[平均w(MgO)=4.06%]、富集LREE和高场强元素{[w(La)/w(Yb)]N、w(Nb)、w(Zr)平均分别为8.61,32.67×10-6,331.33×10-6}为特征,w(Ti)/w(V)(62.74~80.26)、w(Ti)/w(Y)(218.71~665.20)和w(Zr)/w(Y)(10.89~11.09)比值高,具有与OIB相似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同位素组成以高Sr{[n(87Sr)/n(86Sr)]i为0.712763~0.714765}、低Nd{[n(143Nd)/n(144Nd)]i为0.512417~0.512458}为特点;2遮拉组玄武岩为一套产于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下的碱性玄武岩,没有经历地壳混染;3遮拉组玄武岩是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了解与雅鲁藏布江洋盆构造演化有关的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OIB型玄武岩浆
中侏罗统遮拉组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
Keywords
isotopic composition
geochemistry
OIB-type basalt magma
Middle Jurassic Zhela Formation
the
central
belt
of
tethyan
himalaya
s
分类号
P588.1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OIB型玄武岩浆的识别及其意义
朱弟成
王立全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赵志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