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for modeling the influence of some operating variables of the lab scale thickener perform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Aghajani Shahrivar Alireza Soltani Goharrizi Ataallah +3 位作者 Ebrahimzadeh Gheshlaghi Majid Sarafi Amir Razmirad Mohammad Abdollahi Had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5期717-724,共8页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and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CCRD)for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ome operating variab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l...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and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CCRD)for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ome operating variab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lab scale thickener for dewatering of tailing in the flotation circuit.Four thickener operating variables,namely feed flowrate,solid percent,flocculant dosage and feedwell height were changed during the tests based on CCRD.The ranges of values of the thickener variables used in the design were a feed flowrate of 9–21 L/min,solid percent of 8%–20%,flocculant dosage of 1.25–4.25 g/t and feedwell height of 16–26 cm.A total of 30 thicken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lab scale thickener on flotation tailing obtained from the Sarcheshmeh copper mine,Iran.The underflow solid percent and bed height were expressed as functions of four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thickener.Predicted values we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R2values of 0.992 and 0.997 for underflow solid percent and bed height,respectively).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RSM and CCRD could effciently be applied for the modeling of thickener for dewatering of flotation t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MODELING THICKE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Molten Salt Cleaning Process for Surface Roughness of Remanufactured 27SiMn Hydraulic Support Column
2
作者 XIN Benli SUN Yihang +5 位作者 JIA Xiujie LI Fangyi WANG Xing XIONG Sheng MA Mingliang ZHANG Baoca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3期460-466,共7页
During molten salt cleaning of remanufactured 27SiMn hydraulic support column,oxidation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substrate.This results in a chang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metal substrate after cleaning,whic... During molten salt cleaning of remanufactured 27SiMn hydraulic support column,oxidation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substrate.This results in a change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metal substrate after cleaning,which affects subsequent remanufacturing process.To decrease the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xidation mechanism of molten salt cleaning,explored the oxidation reaction that occurred during cleaning,and determined the key process parameters of cleaning that affecting oxidation reaction.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and taking surface roughness variation of 27SiMn steel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molten salt cleaning as response variable to optimize the key process parameters,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molten salt for cleaning remanufactured 27SiMn hydraulic support column could b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cleaning paint dirt can protect metal substrate from oxid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and cleaning temperature and placement depth of metal substrate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reaction.When the cleaning temperature is 300℃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paint dirt and free surface of molten salt is 0.5 times the height of the parts,the surface roughness variation is minimal.Therefore,the cleaning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under such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molten salt cleaning hydraulic support column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REMANUFACT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熵权法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胆汁制陈皮炮制工艺及饮片色度与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乙庚 祝婧 +3 位作者 姚东 陈泣 王林艳 谌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目的研究胆汁制陈皮炮制的最佳工艺参数,明确饮片色度与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辅料用量、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牛磺胆酸钠含量及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含量为... 目的研究胆汁制陈皮炮制的最佳工艺参数,明确饮片色度与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辅料用量、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牛磺胆酸钠含量及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权重,计算总评归一值,优选最佳炮制工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饮片色度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构建色度-成分的回归方程。结果胆汁制陈皮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g陈皮用20g蛇胆汁浸渍完全后,蒸制15min,45℃干燥162min。饮片色度值L^(*)、b^(*)值与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牛磺胆酸钠4种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a^(*)值仅与牛磺胆酸钠含量具有相关性;构建了L^(*)、b^(*)值与4种成分含量及a^(*)值与牛磺胆酸钠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胆汁制陈皮炮制工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饮片色度与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制陈皮 炮制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熵权法 色度 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苏秦 包强 +3 位作者 李喜香 王雪梅 殷润良 王建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类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饮片 苯酞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山陈颗粒成型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以凝 董琳琳 +3 位作者 彭金清 陆思 秦晓雪 陈卫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64-868,共5页
目的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稠膏的相对密度、稀释剂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水分和溶化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 目的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稠膏的相对密度、稀释剂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水分和溶化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取相对密度为1.25(60℃)的稠膏与稀释剂(甘露醇:糊精=1:3)按1:3的比例混匀,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在60℃下干燥约1 h,整粒,即得。结论通过CCD-RSM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复方山陈颗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山陈颗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立坤 方柯人 +5 位作者 陈露 李嘉宇 刘慧杰 王志鑫 傅鸿粱 骆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0-300,共11页
目的探讨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的优缺点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探究最优化处方。方法以β⁃胡萝卜素的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优油相条件;然后以离心稳定常数、包封率与药物载药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 目的探讨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的优缺点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探究最优化处方。方法以β⁃胡萝卜素的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优油相条件;然后以离心稳定常数、包封率与药物载药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优化处方以及制备工艺,采用马尔文电位仪测定粒径和电位,考察纳米乳制剂的释放度和热稳定性,并以此类指标对纳米乳制剂进行表征。结果得到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最优化处方为:0.4%(w)β⁃胡萝卜素、25%(w)中链甘油三酸酯(MCT)、4%(w)聚唾液酸⁃十八胺(PSA⁃C18)、0.4%(w)司盘80(Span 80),该纳米乳制剂具有较小且均一的粒径,较高的Zeta电位,以及显著的缓释作用。研究初步证明聚唾液酸修饰的纳米乳能够高效装载β⁃胡萝卜素,并且能够有效提高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结论通过对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将为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聚唾液酸 纳米乳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响应面MDOE的低速风洞试验方法研究
7
作者 江嘉伟 程起有 +1 位作者 刘正江 陈卫星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6期114-120,共7页
现有的基于各类统计模型的现代试验设计(MDOE)方法存在计算量大、建模较复杂导致整体风洞试验效率下降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与现代试验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在自变量区间中划分... 现有的基于各类统计模型的现代试验设计(MDOE)方法存在计算量大、建模较复杂导致整体风洞试验效率下降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与现代试验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在自变量区间中划分试验点并进行风洞试验获取气动力,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待定系数,构建响应面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最后选取了5个传统单变量(OFAT)方法试验点检验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变量风洞试验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多项式响应面MDOE的低速风洞试验方法具有建模容易、计算量较小、预测校准的优点,可使试验样本点减少50%左右,能够有效提升风洞试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响应面模型 MDOE 风洞试验 中心复合设计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半主动悬架天棚控制算法优化
8
作者 荣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续中小激励的悬架隔振指标、单个脉冲激励的悬架降振指标、角阶跃的悬架响应指标组成。其次,采用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定义试验设计策略,通过仿真计算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优化变量与综合评价指标之间的二次响应面模型,以综合评价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后的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分别为5.39、3.61 Ns/mm。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优化后的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在确保与被动悬架操纵稳定性相当的前提下,可大幅提升乘坐舒适性,连续中小激励下悬架隔振舒适性提升20.44%,单次脉冲激励下悬架冲击舒适性提升5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连续天棚控制算法 中心复合有界设计 响应面法 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高性能复合砂浆参数优化研究
9
作者 李英飒 冯亚楠 《河南科技》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高性能复合砂浆配合比设计参数。【方法】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开展了硅灰掺量、水胶比和石英粉与石英砂比值等3个自变量对高性能复合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经响应面预测、验证获得最佳配合比参数。【结果】... 【目的】研究高性能复合砂浆配合比设计参数。【方法】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开展了硅灰掺量、水胶比和石英粉与石英砂比值等3个自变量对高性能复合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经响应面预测、验证获得最佳配合比参数。【结果】高性能复合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随着石英粉/石英砂增加或减小影响程度并不明显。【结论】所建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地预测结果,响应面法用于高性能复合砂浆配合比参数优化具有准确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高性能复合砂浆 配合比设计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在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及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0
作者 张烘州 明伟伟 +3 位作者 安庆龙 陈明 戎斌 韩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车削难加工材料钛合金TC11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用于表面粗糙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方差分析检验了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利用响应... 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车削难加工材料钛合金TC11表面粗糙度的建模方法.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用于表面粗糙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方差分析检验了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表面粗糙度建立等值响应曲面,从而可以通过切削参数的优化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材料去除率,实现难加工材料钛合金高效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心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法 表面粗糙度 等值面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血红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葛静微 罗均 +3 位作者 李小定 李瑾 王术娥 贺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64,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丙酮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考察浸提时间、酸酮比以及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的比对血红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丙酮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考察浸提时间、酸酮比以及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的比对血红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2min、酸酮比3%、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体积比5.66:1,在此条件下血红素的得率为0.225g/100mL,与预测值0.230g/100mL相差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酸性丙酮法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淤泥质土固化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畅帅 徐日庆 +2 位作者 李雪刚 廖斌 王兴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外加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子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分别考察各影响因子单独变化对强度响应值的影响以及3种添加剂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强度响应对生石膏和生石灰掺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碳酸钠,情况则相反。7 d时,生石灰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而90 d时,则生石膏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最终得出在腐植酸掺量6%和水泥掺量15%前提下,3种外加剂在7 d和90 d的最佳配比。在最优配方的掺加下,对于7 d和90 d龄期固化淤泥质土的实际强度可以分别达到623、1 21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珞 关键 +4 位作者 蔡恩博 徐蕊 徐春玲 徐海金 郑友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金丝桃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金丝桃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主要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金丝桃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9.80%,溶媒比23.17,超声提取时间86.56min。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短梗五加叶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金丝桃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双酶法提取莲房原花青素 被引量:46
14
作者 汪志慧 孙智达 谢笔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研究双酶法提取莲房原花青素(LSPC)的浸提条件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对莲房原花青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酶法提取莲房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研究双酶法提取莲房原花青素(LSPC)的浸提条件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对莲房原花青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酶法提取莲房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1.6h、pH4.8、果胶酶:纤维素酶=1:1.1,在此工艺参数下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5.20%,优化后的工艺相对单一乙醇提取法提取率的3.84%,有明显的提高。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性的对比,结果显示双酶法提取的莲房原花青素比单一醇法提取的原花青素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因此,由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所得的双酶法提取工艺可为莲房原花青素的工业提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房 原花青素 酶解 提取率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立江 王永杰 +2 位作者 刘宇 高飞 焉喜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112,共6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选用适宜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南瓜多糖最优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本实验以热水浸提法提取南瓜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选用适宜的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南瓜多糖最优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本实验以热水浸提法提取南瓜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以及醇沉条件对南瓜多糖浸膏得率的影响,并采用乙醇反复沉淀的方法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从而得到进一步纯化的南瓜多糖。结果:南瓜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36倍量的水在84℃温度下提取3.2h,提取3次,然后浓缩至1/3体积、以3倍体积95%乙醇醇沉。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纯化的最优条件为20℃条件下上柱,初始液质量浓度取2.84mg/mL,以5BV上柱,5BV的20%乙醇溶液洗脱,最终得到纯化后南瓜多糖的含量可达到60%以上。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实验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多糖 提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悦怡 刘勇慧 +6 位作者 赵岩 温馨 程铭 盛彦玲 杨鹤 刘双利 张连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855-1861,共7页
目的优化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获取工艺参数。方法利用响应面法(RSM)对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木脂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 目的优化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获取工艺参数。方法利用响应面法(RSM)对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木脂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五味子3种主要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34 min、液固比146 mL/g。该条件下3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总提取率为1.13%。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适合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木脂素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学文 王文贤 冉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3-67,共5页
本文对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即Y1=... 本文对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即Y1=95.8125+0.4825X1-0.15625X2+0.39625X3+0.52375X12-0.3475X1X2-0.235X1X3-0.7675X22+0.275X2X3-2.2838X32、Y2=0.898277-0.076283X1-0.220356X3+0.106479X12-0.19874X1X3。同时对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膨化的最优进料参数,即进料物料湿度18%~22%、物料粒度12~16目、进料中鸡肉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休闲食品 淀粉 产品开发 膨化食品 鲜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增殖培养基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丽金 陆兆新 袁勇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3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增殖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对12种乳酸菌生长促进因子以及培养基的初始pH等13个因素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X2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价。筛选出Ca...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增殖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对12种乳酸菌生长促进因子以及培养基的初始pH等13个因素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X2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价。筛选出CaCl2与豆粕水解液为STX2的生长强化因子,且培养基的初始pH值也是影响该菌体生长的关键因子,而其他物质对STX2增菌量的影响不显著。然后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强化因子的最佳浓度以及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在优化培养基中,STX2的菌体浓度达到6·8×108cfu/mL,比优化前的1·5×108cfu/mL提高了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增殖培养基 响应面法 初始PH值 MRS培养基 生长促进因子 响应面分析法 中心组合设计 强化因子 响应面方法 基础培养基 CACL2 优化培养基 关键因子 菌体生长 最佳浓度 菌体浓度 设计法 乳酸菌 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4 位作者 刘刚 吴建梅 殷浩 胡祚忠 张剑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2,共8页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硫酸亚铁0.02 g·L-1。经验证,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32.11 g·L-1,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运用最佳培养基配方进行液体发酵,菌丝体干质量浓度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菌丝体干质量浓度 PB设计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葡萄枝蔓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星星 谢红旗 +2 位作者 李清明 曾建国 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用乙醇回流法从葡萄枝蔓中提取白藜芦醇,以乙醇体积分数(x1)、回流时间(x2)和溶媒比(x3)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得率(y)为因变量,得二次回归方程y=–6.186 39+0.181 78x1–0.012 371x2+0.122 93x3+0.000 273x1x2–0.000 545x1x3–0.000 164... 用乙醇回流法从葡萄枝蔓中提取白藜芦醇,以乙醇体积分数(x1)、回流时间(x2)和溶媒比(x3)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得率(y)为因变量,得二次回归方程y=–6.186 39+0.181 78x1–0.012 371x2+0.122 93x3+0.000 273x1x2–0.000 545x1x3–0.000 164x2x3–0.001 178x12–0.000 042x22–0.002 998x32(r=0.936 1,P<0.01)。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后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2%,提取时间129.5 min,溶媒比8.8,共提取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蔓 白藜芦醇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