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的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1
作者 何金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思想支柱,政治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和谐意识的政治保障,社会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小康到大同社会意识的社会环境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意识的自然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 民族凝聚力 五种因素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特征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尹作亮 戴俊 王立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回顾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分析其特征及新时代的路径选择。学校体育经历了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和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呈现出社会的发展是学校...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回顾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分析其特征及新时代的路径选择。学校体育经历了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和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呈现出社会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选择的根本遵循、学科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考量的重点内容等特征。提出新时代的路径选择:贯彻“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满足新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围绕“四位一体”的学科目标,实现学校体育本位价值;解读“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践行“以体育人”的本质属性,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建党百年 体育价值取向 变迁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与正确党史观的确立和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月红 周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百年奋斗 历史决议 正确党史观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20
4
作者 袁利平 姜嘉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3,共15页
话语是民族符号图式、实践形态、文化价值和生存空间等特质属性的有力表达。中国乡村教育话语是在乡村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彰显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为旨归的本土化诉求和现代性追求。建党百... 话语是民族符号图式、实践形态、文化价值和生存空间等特质属性的有力表达。中国乡村教育话语是在乡村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彰显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为旨归的本土化诉求和现代性追求。建党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在话语体系上呈现出艰难探索、稳步积淀、转折发展和守正创新4个历史时期。国家在场的话语空间、人民需求的话语内容、现代性的话语实践以及治理的话语自觉,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和时代表达;回归乡村教育本真、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以及确保乡村社会兴盛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价值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乡村教育战略地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治理创新、乡村教育价值立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等维度上进一步彰显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百年演进、建构逻辑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翔 赵宛颖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8期17-26,共10页
从党的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胸怀初心与使命、经历了百年锤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围绕“为什么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从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和... 从党的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胸怀初心与使命、经历了百年锤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围绕“为什么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从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和建构逻辑对党的斗争话语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全面和深入地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从而避免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认识落入历史惯性思维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斗争话语 伟大斗争 百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一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产教共生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中教 顾永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6,共10页
产教共生关系是指教育与产业作为两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而形成的交互关系。建党一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产教共生关系"的演变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学为政本主导型、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主... 产教共生关系是指教育与产业作为两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而形成的交互关系。建党一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产教共生关系"的演变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学为政本主导型、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主导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计划主导型、"文革"时期的政治导向型、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导向型、新时代创新导向型等形态。综观中国产教关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在"产教共生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只有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促进产教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全球良性治理,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产教共生关系 产教融合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柳宝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5,共13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党自身不断成长壮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经历了组织创立与发展期(1920—194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党自身不断成长壮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经历了组织创立与发展期(1920—1949年)、党的组织建设整合调适期(1949—1978年)、党的组织形态优化完善期(1978—2012年)、党的组织体系全面强化期(2012年以来)这几个阶段。党的组织建设的百年实践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思考和智慧,形成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组织建设、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党的组织建设、以党的组织体系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以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党的组织建设等宝贵历史经验。新时代应继续发扬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 组织建设 组织体系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反贫困斗争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轶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自然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斗争理论,从社会宏观层面的现代性发展以及超越经济社会层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自然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斗争理论,从社会宏观层面的现代性发展以及超越经济社会层面的国家治理内涵出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反贫困斗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反贫困斗争的经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革命和改革为先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保障为根本途径,以精准扶贫、授之以渔为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反贫困 实践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9
作者 蒲清平 何丽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2,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 内涵特征 “七一”重要讲话 百年奋斗 历史经验 知、情、意、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