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表征指标
1
作者 吕悦晶 李家琪 +3 位作者 魏彩霞 权磊 汤文 麻春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4,220,共6页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 为了更好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损伤过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理论,提出了损伤表征指标——可移灰度级对(Psgl)和损伤度(D),分析了骨架空隙型和骨架密实型两种典型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断面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损伤表征指标.结果表明:可移灰度级对可以表征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损伤过程;随着荷载级位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损伤度以二次抛物线的形式逐步增加,损伤的发展累积损伤度约占整个加载过程的80%;骨架空隙型结构试件的损伤发展速率在整体上要高于骨架密实型结构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裂纹 损伤表征指标 CT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可移灰度级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计算方法
2
作者 高建 冯瑞玲 +3 位作者 屈磊 王倩云 吴立坚 王鹏程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181,共11页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化学-力学膨胀变形计算方法,开展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室内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的膨胀变形过程基本吻合;在硫酸盐侵蚀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可划分为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以及变形稳定阶段,其中在快速增长阶段,少量钙矾石的生成即可导致试件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当初始硫酸盐含量低于0.5%时,此时铝酸盐过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初始硫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当初始硫酸盐含量高于0.5%时,此时硫酸盐过量,继续增加初始硫酸盐含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量不会进一步增加,但会提高硫酸盐的化学侵蚀速率,缩短化学反应的持续时间;在硫酸盐过量的情况下,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但在反应过程中,水泥掺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反应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上拱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硫酸盐侵蚀膨胀 计算方法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伟军 金振洲 +3 位作者 杨建宇 刘于涵 姚钧天 贺智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 为了改善再生基层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以不同掺量的再生骨料、碱激发锂渣制备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微观特性和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分析了再生骨料和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逐渐升高;碱激发锂渣和再生骨料的最佳掺量为别为15%和40%,较纯40%再生骨料混合料,碱激发锂渣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7 d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7 d弯拉强度分别提升了12.9%、8.8%、12.7%,7 d、28 d干缩系数分别降低了15.8%、28.1%,平均温缩系数下降了5.4%。灰色关联法分析表明,碱激发锂渣掺量与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平均温缩系数的关联度更高,再生骨料掺量对混合料干缩系数的影响更显著。微观试验表明,碱激发锂渣参与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盐和钙矾石,优化了混合料的界面过渡区,使混合料的微观结构更加紧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再生骨料 碱激发锂渣 微观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表面处理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何占军 郭津 +1 位作者 刘晓龙 杨若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117,共8页
水泥稳定碎石易干缩、温缩等缺点常诱发并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水稳碎石中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改善水稳碎石的缩裂特性。由于橡胶与水泥石之间存在巨大模量差异,二者的界面过渡区薄弱... 水泥稳定碎石易干缩、温缩等缺点常诱发并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水稳碎石中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改善水稳碎石的缩裂特性。由于橡胶与水泥石之间存在巨大模量差异,二者的界面过渡区薄弱,降低了材料力学性能。为此,采用NaOH对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进行干缩、温缩和强度试验探究改性橡胶对水稳碎石缩裂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界面形态及化学组成。结果显示:加入改性橡胶粉的水稳碎石温缩和干缩均比掺加未改性橡胶颗粒进一步降低,而无侧限抗压强度则提高5%以上;表面处理橡胶与水泥石之间的裂缝间隙得到了明显改善,界面过渡区Ca/Si值下降、C—S—H生成量增加,橡胶颗粒被水泥石紧密包裹、界面结合紧密。结果表明:将橡胶粉表面改性后掺入水泥稳定碎石有效提高了其缩裂性能和强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 表面处理 水泥稳定碎石 干缩 温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均匀性的图像检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朱家剑 陈炎鑫 +2 位作者 荣鑫 刘洪海 祁金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 针对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别,存在检测精度低和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文章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摊铺均匀性检测,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泥稳定碎石颗粒图像分割方法,将图像中各档集料分离,结合四边静矩理论检测图像中的粗集料摊铺施工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图像,依据图像数据客观地检测集料分布的均匀性状况,为水泥稳定基层摊铺施工均匀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图像分割 四边静矩理论 均匀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余海龙 白文鼎 +2 位作者 刘梅芳 胡力群 暴英波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3-2352,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基层最常用的材料,玄武岩纤维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4.75 mm以下细集料含量较多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水泥稳定细集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纤维在1.2‰(质量分数)的掺量下可使水泥稳定细集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达到最高,水泥稳定细集料1.2‰的纤维掺量换算为水泥稳定碎石整体的纤维掺量为0.48‰;将不同长度纤维按0.48‰掺量掺入水泥稳定碎石后发现,掺入12 mm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表现出更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采用12 mm玄武岩纤维,在0.48‰的掺量下,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7 d劈裂强度和14 d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3.4%、34.2%和34.1%,此外,玄武岩纤维能够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其中14 d时的降低幅度达到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水泥稳定碎石 悬浮密实结构 抗压强度 纤维掺量 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能量的新型高速公路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研究
7
作者 杨贤 张庆龙 +3 位作者 吴初平 乔兰 郭旺 闫玉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0-673,共14页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的不足,分析单个周期内振动轮与填料间能量转换规律,提出基于最大正向动能增量的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KECV,并与单位体积压实功E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结合能量守恒定律,以正向动能的变化特...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的不足,分析单个周期内振动轮与填料间能量转换规律,提出基于最大正向动能增量的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KECV,并与单位体积压实功E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结合能量守恒定律,以正向动能的变化特性来反映压实期间的能量交换,利用最大正向动能增量的形式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此作为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判断填料的压实程度。分别建立KECV与路基粉土压实度K的相关关系及KECV与路面水泥稳定碎石相对密度D_(r)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最大正向动能增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填料也由松散逐渐致密;KECV与K的相关系数比E与K的相关系数大,KECV与D_(r)的相关系数比E与D_(r)的相关系数大,表明所提出的KECV指标在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控制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压实质量控制 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指标 低液限粉土 水泥稳定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机理研究
8
作者 刘子龙 马士宾 +2 位作者 贺苗 梁栋 牛宗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4,共9页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演化机理,构建了细观非均质水泥稳定碎石数值模型,结合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反演出模型细观参数,引入微裂隙网络研究不同裂隙参数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裂隙数目下系统能量演化规律...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细观演化机理,构建了细观非均质水泥稳定碎石数值模型,结合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反演出模型细观参数,引入微裂隙网络研究不同裂隙参数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裂隙数目下系统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构建的水泥稳定碎石离散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表征材料细观破坏特征;微裂损伤是二次振动加载后裂隙宽度增大和裂隙数目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裂隙密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裂隙密度增加,材料储存弹性应变能的能力减弱,峰值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输入总能量降低。验证了早期微裂对于降低收缩应力的积极作用,揭示了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裂力学特征和细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离散元法 微裂技术 细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低温环境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宏观性能与微细观空隙结构
9
作者 肖寒 唐勇 +3 位作者 李浩 杨泽众 樊德林 牛豪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501-6509,共9页
为了研究寒区低温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与抗冻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采用5、10、15℃模拟现场低温养生条件,基于力学性能试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低温养生、20℃标准养生和30℃养生条... 为了研究寒区低温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与抗冻性能的劣化影响规律。采用5、10、15℃模拟现场低温养生条件,基于力学性能试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低温养生、20℃标准养生和30℃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回弹模量及抗疲劳性能与抗冻耐久性能差异,研究了养生温度对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结构衰减规律的影响,建立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结构与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标准养生温度(20℃),5~10℃养生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可达20%~40%,疲劳寿命降低了40%~50%,低温养生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疲劳特性和抗冻性能有显著劣化影响,且养生温度越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和疲劳特性下降幅度越大;提高养生温度有助于降低冻融循环后微细观空隙直径衰减速率,增加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空隙结构的稳定和细化微细观空隙结构,从而增加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疲劳耐久性能与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养生温度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抗冻性能 微细观空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拉压不同力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潘勤学 姜舜君 +3 位作者 郑健龙 吕松涛 张军辉 宋小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30,共13页
为解决现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其取值与材料实际力学特性不匹配的问题,选取典型水泥稳定碎石开展了不同水泥剂量与加载速度下的单轴压缩及直接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应力应变特性,并分析了压拉强度、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 为解决现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其取值与材料实际力学特性不匹配的问题,选取典型水泥稳定碎石开展了不同水泥剂量与加载速度下的单轴压缩及直接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应力应变特性,并分析了压拉强度、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不同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拉压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性质符合双模量理论的双线性特征,2%~3%水泥剂量范围为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本质特性发生变化的过渡区;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力学参数与加载速度和水泥剂量均呈良好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就影响因素而言,水泥剂量对材料拉压参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加载速度;就力学参数而言,模量受水泥剂量和加载速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强度,最后为泊松比,且相较于抗压,抗拉力学参数受这2种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压拉模量比及压拉泊松比的比值受加载速度和水泥剂量的影响较小,压拉强度比随水泥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水泥剂量超过3%时,压拉强度比趋于稳定,据此建立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拉压力学参数量化取值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双模量理论的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取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材料 力学参数 水泥稳定碎石 拉压不同特征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稳碎石材料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康 董侨 +1 位作者 董是 陈雪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8,共11页
为了探究水稳碎石(CSM)材料的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对其修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CSM的二维半圆弯曲(SCB)数值试件,引入损伤因子模拟材料的局部损伤与愈合效应,进而构建细观尺... 为了探究水稳碎石(CSM)材料的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对其修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CSM的二维半圆弯曲(SCB)数值试件,引入损伤因子模拟材料的局部损伤与愈合效应,进而构建细观尺度的损伤-愈合数值模型。其次,通过虚拟SCB疲劳试验实现不同程度的荷载损伤,基于愈合变量来表征损伤修复过程,模拟局部损伤愈合行为。然后,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开展不同损伤状态下的修复效果评估,分析初始损伤状态、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愈合模型能够再现CSM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损伤与愈合行为,初始损伤状态和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在70%~85%的疲劳寿命阶段,局部损伤修复对结构强度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基于对损伤修复效果的数值分析,推荐将70%~85%的疲劳寿命作为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此外,选择强度优良、数量充足的愈合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局部损伤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稳碎石 损伤愈合 修复时机 离散元法 半圆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建筑垃圾水泥稳定碎石力学强度增长规律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宇 蒋应军 +2 位作者 范江涛 许晓平 俞晓松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55-3764,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CSM)力学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最高或掺量最大为原则提出了再生集料最佳掺量和配比,并在最优掺量下研究了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CSMRA)的力学强度增长规律,提出了CSRA力学强度的预测模型,并... 本文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CSM)力学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最高或掺量最大为原则提出了再生集料最佳掺量和配比,并在最优掺量下研究了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CSMRA)的力学强度增长规律,提出了CSRA力学强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CSRA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集料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再生粗集料掺量增加而降低,再生集料最大掺量为70%(质量分数);所建立的力学强度增长方程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不大于14.0%,表明在确定水泥掺量、集料类型、矿料配比及7 d强度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CSRA在其他养生龄期时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水泥稳定碎石 力学强度 增长规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兰雪江 张翛 +1 位作者 王永宝 郝忠卿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再生集料的使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其用于集料占比大而强度要求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及应用较少,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行综述,统计了... 再生集料的使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其用于集料占比大而强度要求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及应用较少,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行综述,统计了再生集料基本性能指标,总结了再生集料、水泥、龄期和外掺物等因素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再生集料性能较低,应进行表面处理并合理掺配,当掺量小于40%时,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各项性能降幅均较小,掺量较大时性能降低显著;再生集料替代粒径越大,干燥收缩性能越高,但强度、刚度和抗冲刷等性能降低;水泥掺量的增加提高了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强度、刚度、抗冲刷和疲劳等性能,但其收缩性能降低,因此在满足基层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应适当减少水泥掺量以有效降低收缩;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强度和收缩等均在28 d龄期达到稳定,因此其应进行适当龄期的养护,以满足后续面层施工要求;添加适当的外掺物虽然降低了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强度和刚度,但提高了其收缩和疲劳性能,因此可缓解基层开裂。然而,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不明确,可将其作为今后研究的切入点,为其在路面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此外,不同来源的再生集料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性能的影响不同,今后研究应以吸水率和压碎值等作为修正系数控制指标,对其掺量与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性能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 刚度 收缩 抗冲刷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子龙 马士宾 +2 位作者 贺苗 梁栋 刘月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283,共9页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部细观空隙特征变化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借助CT无损检测技术提取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空隙特征参数,采用灰熵关联度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参数与微裂程度关联性,建立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灰色关系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内部细观空隙特征变化对微裂程度的影响,借助CT无损检测技术提取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空隙特征参数,采用灰熵关联度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参数与微裂程度关联性,建立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灰色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延长振动时间,面空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微裂程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相比未微裂试件空隙数量有所增加,且微裂作用对面积在0~0.1 mm^(2)范围内的空隙影响最为显著。圆度在0~0.2范围内空隙占比随振动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微裂后空隙分形维数均大于未微裂试件,且材料内部空隙形状趋于复杂化。空隙数量与微裂程度关联度最高。基于上述结果建立的微裂程度GM(1,2)预测模型可为水泥稳定碎石微裂技术细观层面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CT图像 微裂技术 空隙特征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
15
作者 韩洪宇 李少秋 +4 位作者 魏武巍 季节 王君武 李增宝 郑文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4-4260,共7页
为研究橡胶粉、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和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半圆弯曲试验,通过刚度、断裂能、断裂韧性等指标评价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结果表明,未改性橡胶粉可增强混合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改性橡胶... 为研究橡胶粉、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和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半圆弯曲试验,通过刚度、断裂能、断裂韧性等指标评价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结果表明,未改性橡胶粉可增强混合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改性橡胶粉对混合料抗裂性能的提升更显著。抗裂级配可提高混合料的刚度、断裂能和断裂韧性,从而增强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改性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再生集料以等体积的方式替代30%的天然集料时,其抗裂性能和强度均优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橡胶粉 建筑垃圾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抗裂级配 抗裂性能 道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搅拌装置的研制及工业试验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良奇 孔鲜宁 冯忠绪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5-1161,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和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的强度不高、均匀性与稳定性差、易产生裂纹等问题,运用振动搅拌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搅拌加工,研制了600 t/h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搅拌装置。振动搅拌能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改性的机...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和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的强度不高、均匀性与稳定性差、易产生裂纹等问题,运用振动搅拌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搅拌加工,研制了600 t/h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搅拌装置。振动搅拌能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改性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振动使水泥等粉料和细料快速分散均匀,使水与水泥的水化反应加速,水泥稳定碎石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有效降低了水泥用量,在减少半刚性基层裂纹的同时,保证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现场取样并测试试样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用量同为5%的条件下,振动搅拌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5.27 MPa,相比普通搅拌强度提高12.8%;水泥用量降低至4%的条件下,振动搅拌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4.25 MPa,仍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同配比情况下,现场施工养护并取芯,测得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振动搅拌平均强度提高了84.3%。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振动搅拌 水泥用量 裂纹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孙兆辉 许志鸿 +2 位作者 刘志远 欧阳伟 林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55-559,共5页
在养生温度为25°C和10°C的情况下,分别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以及温缩试验.比较这2种养生温度下的试验结果发现: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均有影响;低温条件下养生、施工有... 在养生温度为25°C和10°C的情况下,分别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缩试验以及温缩试验.比较这2种养生温度下的试验结果发现: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均有影响;低温条件下养生、施工有利于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养生温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干缩系数 温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孙兆辉 王铁斌 +3 位作者 许志鸿 刘志远 邱颖峰 林晓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通过试验分析了集料级配类型、试件尺寸、水泥剂量、水泥品种、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等对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分析了不同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从而为强度的合理限值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集料级配类型 延迟时间 无侧限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温缩性能试验及预估控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艳 倪富健 李再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温度变化时易产生温缩裂缝,且现有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采用不同级配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温缩性能试验,得出混合料温缩性能与水泥剂量、级配、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温度变化时易产生温缩裂缝,且现有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采用不同级配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温缩性能试验,得出混合料温缩性能与水泥剂量、级配、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并验证了温缩性能预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含量较多、水泥剂量较低时,混合料的温缩应变和温缩系数均较小;但温缩性能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长的幅度有限.结合有限元温缩应力分析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对基层内的应力强度比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基于温缩的强度控制标准.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和施工中预估并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温缩裂缝、确定基层合理强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温缩性能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箭 许志鸿 +1 位作者 张超 李淑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73-677,共5页
基于重载交通和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采用材料试验机(MTS)环向引伸仪法实测了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并用BISAR程序计算了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对给定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 基于重载交通和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采用材料试验机(MTS)环向引伸仪法实测了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并用BISAR程序计算了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对给定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均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对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不明显;超载对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不利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回弹模量 泊松比 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