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CA3在下咽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吴俊福 代立媛 +3 位作者 崔萌 杜伟 刘善廷 娄卫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 目的: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检测下咽鳞癌及癌旁组织中CDCA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下咽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CDCA3的DNA拷贝数,发现在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集中,相比全血及正常头颈部组织,CDCA3的DNA拷贝数在头颈鳞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下咽鳞癌组织中CDCA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水平升高(P<0.05)。CDCA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CA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CA3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CA3在下咽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下咽鳞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鳞癌cdca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5p负性调控CDCA3对高脂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2
作者 翟铁 田雪品 +2 位作者 郝凤杰 张艳秋 王晓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30-1937,共8页
目的探讨miR-186-5p通过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因子3 (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3 protein,CDCA3)调控高脂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NIT-1为对象,利用高脂高糖诱导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 目的探讨miR-186-5p通过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因子3 (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3 protein,CDCA3)调控高脂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NIT-1为对象,利用高脂高糖诱导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测定miR-186-5p、CDCA3 mRNA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miR-186-5p与CDCA3的靶向关系。在NIT-1细胞中转染miR-186-5p或si-CDCA3,并进行高脂高糖处理,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高脂高糖明显降低NIT-1细胞的细胞活力,Ki-67、PCNA、Bcl-2蛋白表达,以及miR-186-5p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的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以及CDCA3 mRNA和蛋白表达(P<0.05)。miR-186-5p靶向负调控基因CDCA3。过表达miR-186-5p或敲减CDCA3明显增加高脂高糖损伤的NIT-1细胞的细胞活力及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高脂高糖损伤的NIT-1细胞的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R-186-5p通过靶向负性调控CDCA3基因表达,促进高脂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高脂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6-5p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因子3 高脂 高糖 胰岛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热活血方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CDK1表达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涛 马媛萍 +4 位作者 黄晓燕 卓少元 宋杰 方健松 刘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4-1128,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形态、超微结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CDK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防治溃结相关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SPF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阻断剂组...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形态、超微结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CDK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防治溃结相关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SPF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阻断剂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除外正常组,其余各组采用DMH/DSS复合法制备溃结癌变模型,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阻断剂组予PI3K阻断剂LY294002干预,治疗组予不同剂量健脾清热活血方药,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连续干预16周。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溃结癌变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肠黏膜P110、P85、P-AKT、mTOR、CDK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见黏膜上皮脱落,溃疡形成,腺体萎缩,部分有浸润癌表现,治疗组所见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中、高剂量组结肠黏膜损伤改善情况显著,部分可见黏膜充血并肿胀,不典型增生及淋巴滤泡出现(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110、P85、CDK1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85、CDK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85、P-Akt基因表达下调(P<0.05)。各组间P110、mTOR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P85、P-Akt,介导CDK1表达,诱导炎症缓解,修复肠道黏膜,发挥防治UCA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活血方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双[3-脂肪基/苯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6-基]芳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成路 孙丽杰 +6 位作者 武飞宇 曲瑞峰 朱长安 王雪 柴金华 国阳 胡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45-1450,共6页
在三氯氧磷催化下,6种3-脂肪基-1,2,4-三唑(1a^1f)和3-苯基-1,2,4-三唑(1g)分别与对苯二甲酸和2-氨基-1,4-对苯二甲酸发生环化反应,高产率合成了14种双枝三唑并噻二唑稠环衍生物(2和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药物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对... 在三氯氧磷催化下,6种3-脂肪基-1,2,4-三唑(1a^1f)和3-苯基-1,2,4-三唑(1g)分别与对苯二甲酸和2-氨基-1,4-对苯二甲酸发生环化反应,高产率合成了14种双枝三唑并噻二唑稠环衍生物(2和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药物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对Cdc25B和PTP1B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f,3a和3g对Cdc25B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45±0.60),(0.69±0.10)和(1.52±0.19)μg/mL;化合物3a和3b对PTP1B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98±0.13)和(2.00±0.1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脂肪基-1 2 4-三唑并噻二唑 CDC25B PTP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三唑并噻二唑-均三嗪的合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成路 李传银 +3 位作者 杨蒙 朱长安 孙晓娜 李益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B),然后将1A和1B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2A和2B)。通过熔融法将8种脂肪酸与二氨基硫脲缩合得1,2,4-三唑衍生物3a^3h,最后将2A和2B在三氯氧磷和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分别与3a^3h反应得目标产物。为了进一步比较3-脂肪基和3-苯基对药效活性的影响,利用相同方法设计合成了目标产物4i和5i。评价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目标分子对Cdc25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2.40~0.31 mg/L之间,目标分子4a^4f和5a^5i的IC_(50)值均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1.25±0.14)mg/L],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在PTP1B测试中,14个目标分子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IC_(50)值在0.98~0.37 mg/L之间,低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1.19±0.27)mg/L],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三嗪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