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outwash deposits based on random meso-structures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Qiang XU Wei-ya +2 位作者 LIU Qin-ya SHEN Jun-liang YAN 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894-2905,共12页
Outwash deposit is a unique type of geological materials, and its features such as heter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nonlinearity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In this wo... Outwash deposit is a unique type of geological materials, and its features such as heter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nonlinearity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In this work, random meso-structure of outwash deposits was constructed by the technique of computer random simul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meso-structure in the statistical sense and some simplifications, and a series of large direct shear tests on numerical samples of outwash deposits with stone contents of 15%, 30%, 45% and 60%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it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external l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hear strength of outwash deposits are to some extent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ne content, and the shear stress–shear displacement curves of outwash deposits show great differences at the post-peak stage due to the random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stones. From the mesoscopic view, normal directions of contacts between "soil" and "stone" particles undergo apparent deflection as the shear displacement continues during the shearing process, accompanying redistribu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contact forces during the shearing process. For outwash deposits, the shear zone formed after shear failure is an irregular stripe due to the movements of stones near the shear zone, and it expand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ne content.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approximately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increment of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the stone content lying between 30% and 60%, and a concave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increment of cohesion and stone content, which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wash DEPOSITS RANDOM meso-structure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test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FAILUR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of Jet System
2
作者 Guo Jinji, Zhang Sheng and Chen TongMechanics Dept.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3期62-69,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fluid motion of a jet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Navier Stokes mechanics equa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tion, the penalty fun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nd the velocity ve...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fluid motion of a jet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Navier Stokes mechanics equa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motion, the penalty fun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nd the velocity vectors and stream function curve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Prandtl theory, this paper derives the free jet velocity and the jet bunch width in a half-space, the latter of which is amended by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applied to micro-type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cleaner and the ejector of rocket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mechanics equations Penal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Free jet Jet bunch wid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层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龙 栗鹏超 +3 位作者 刘小锋 孙立军 郭长龙 何况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量随着顶管机的推进逐渐增大,顶推到位后达到最大沉降值,其中台车就位、始发破洞及接收破洞阶段产生的沉降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开挖阶段,设备拆除后,受卸载作用影响,地层产生一定量回弹,沉降值减小;地表沉降曲面呈漏斗状,沿联络通道中心线方向左右对称,沿垂直于中心线方向不对称,最大沉降值位于纵向距离联络通道中心靠近始发端3 m处;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横向影响范围更大,地表沉降集中发生区域近似椭圆形,其长轴垂直于联络通道中心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顶管法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堵江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4
作者 钟启明 李宇 +3 位作者 黄健 刘军 李思宇 陈旭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5,140,共10页
鉴于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滑坡堵江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从滑坡堵江物理过程出发,系统综述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及耦合方法在滑坡堵江过程数值模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这些方法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适用范围等... 鉴于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滑坡堵江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从滑坡堵江物理过程出发,系统综述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及耦合方法在滑坡堵江过程数值模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这些方法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在典型工程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滑坡堵江过程数值模拟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如高效计算、多尺度建模、参数不确定性处理和耦合稳定性问题,并提出了高性能计算平台、多尺度耦合建模、智能参数反演和不确定性量化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数值模拟方法 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非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胶合研究综述:机理、计算方法及优化策略
5
作者 郭栋 邓文丰 +2 位作者 李明 辛玉 方川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4-28,共15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减速器中的齿轮常处于高速重载等极端工况,易因润滑不良引发胶合失效,表现为齿面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润滑油膜破裂,金属表面粘连并撕裂,严重影响着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综述了现目前有关于齿轮胶合的失效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减速器中的齿轮常处于高速重载等极端工况,易因润滑不良引发胶合失效,表现为齿面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润滑油膜破裂,金属表面粘连并撕裂,严重影响着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综述了现目前有关于齿轮胶合的失效机理,包括闪温理论、弹流润滑理论、PVT极限理论以及绝热剪切不稳定性理论。通过对比ISO 6336-20/21与GB/Z 6413.1/2等标准中的计算方法,揭示了积分温度法与闪温法在复杂工况下的适用性差异,探讨了数值计算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在齿轮胶合问题中的应用。总结了影响齿轮胶合的关键因素,包括制造工艺、工作条件、几何参数和润滑条件等。合理设计压力角、模数等宏观参数可改善载荷分布,而微观修形则能优化表面接触状态;极压添加剂和合理的供油方式能有效增强油膜稳定性;表面强化处理和涂层技术则能改善残余应力分布,降低摩擦系数。通过优化齿轮制造工艺、改善齿轮工作和润滑条件、合理设计齿轮几何参数,可有效提高齿轮的抗胶合性能。最后对齿轮胶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研究应结合多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先进计算方法与实验手段,提升齿轮胶合预测的精度和适用性。同时应针对现代高性能齿轮在极端工况下的应用需求,优化材料、润滑和制造工艺,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抗胶合设计策略,为高效可靠的齿轮传动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胶合 失效机理 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 润滑条件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油污干冰清洗数值模拟与试验
6
作者 曾勇 郑潇天 +2 位作者 赵雪雅 陈洪博 顾金彤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1-397,共17页
目前对于干冰清洗效果还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清洗参数。为了获得干冰清洗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升清洗效率并降低清洗成本,采用CFD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常见的附着力等级为2级和4级的油污为清洗对象,研究清洗距... 目前对于干冰清洗效果还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清洗参数。为了获得干冰清洗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升清洗效率并降低清洗成本,采用CFD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常见的附着力等级为2级和4级的油污为清洗对象,研究清洗距离、清洗角度、清洗速度和干冰颗粒质量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通过CFD仿真,分析距离喷枪口不同位置与干冰颗粒浓度以及速度的影响关系,获得干冰清洗距离控制范围;通过静态清洗试验,并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CFD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正交动态清洗试验,并采用图像二值化处理方法,分析清洗距离、清洗角度、清洗速度和干冰颗粒质量流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关系。最后,通过变参数清洗试验,获得两种油污完全清洗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对附着力等级2的油污,清洗距离对清洗效果影响最大,而对于附着力等级为4的油污,干冰质量流量对清洗效果影响最大,不同附着力的油污,工艺参数的影响大小不同,清洗参数之间相互制约影响,故在清洗时须选取适当清洗参数。不同附着力的油污,工艺参数的影响大小不同,确定主要清洗参数后,其余清洗参数将发生改变,所以在清洗时须要选择合适的清洗参数。采用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油污,得出精确的清洗参数,可以高效地去除工件表面油污且极大地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冰清洗 数值模拟 二值法 工业油污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K61镁合金热轧板晶体塑性变形和织构演化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卫宏喆 陈明 +3 位作者 王浩雷 刘庆杰 胡小东 赵红阳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187,共16页
采用宏观有限元模拟与微观晶体塑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六道次热轧ZK61镁合金中厚板的晶体内应力和织构演化进行研究。根据轧制实验与拉伸实验建立相应同步热轧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将模拟结果作为边界条件代入到基于Voronoi图的多晶体塑... 采用宏观有限元模拟与微观晶体塑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六道次热轧ZK61镁合金中厚板的晶体内应力和织构演化进行研究。根据轧制实验与拉伸实验建立相应同步热轧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将模拟结果作为边界条件代入到基于Voronoi图的多晶体塑性模型中,再应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多晶体模型进行同步热轧模拟,得到各道次热轧态ZK61镁合金的塑性参数和织构极图,并分别与拉伸实验结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实验导出的织构极图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道次下热轧ZK61镁合金晶体塑性变形与织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经多道次热轧后的ZK61板材存在大量孪晶与动态再结晶,晶粒均匀细化效果明显,其基面织构极密度与轧制道次整体呈正相关,不同道次下的峰值取向差角存在较大差异(8°、28°、88°),且合金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强度提升了7.55%,伸长率达到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1镁合金 热轧 数值模拟 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 微观结构 织构演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
8
作者 张佩 杨承儒 +1 位作者 侯世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1631,共12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置的裂缝萌生、扩展及断裂,编制内聚力单元插入程序,进而结合材料直剪试验结果,分别给出土体基质内部内聚力单元与土石界面内聚力单元的材料参数确定方法,发展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细观结构的土石混合体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结合内聚力单元失效状态,明确不同细观因素对材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聚力单元剪切方向最大允许名义应力可由直剪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峰值剪切应力确定,最大有效位移可由最大剪切位移的1/5进行确定,切向摩擦系数可由残余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的比值确定。建立的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特别是能反映出低围压下的材料应变软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内聚力模型 细观数值方法 界面力学行为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垂直机械法竖井施工力学效应
9
作者 蔡才武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0-1648,共9页
为解决城际铁路竖井施工环境影响大、工效低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垂直机械法竖井掘进技术。以广州某城际铁路竖井工程为例,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垂直机械法竖井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效应,重点研究垂直机械法单竖井施工周... 为解决城际铁路竖井施工环境影响大、工效低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垂直机械法竖井掘进技术。以广州某城际铁路竖井工程为例,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垂直机械法竖井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效应,重点研究垂直机械法单竖井施工周边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规律,以及考虑相邻竖井施工顺序的相互作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机械法竖井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与岩性密切相关,地下5 m深度的软弱地层(杂填土、粉质黏土)最大沉降为6.7 mm,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向下开挖进入全风化花岗岩层后(埋深约12 m)沉降显著降低;2)采用预制装配衬砌管片及钢制刃脚环支护型式的沉井施工,管片受力状态稳定,最大压、拉应力分别为-118 kN/m^(2)与79 kN/m^(2);3)考虑邻近竖井施工时,后挖竖井的地层竖向应力及水平位移峰值较单竖井开挖有所增高,最大沉降量减少70%,且通过优化掘进与支护工艺、动态施工顺序控制,实现后开挖竖井工期缩短60%,表明合理的施工顺序可降低地层扰动,从而解决紧邻居民区的城际铁路竖井机械法施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掘进机 垂直机械法 数值模拟 自动监测 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Viscous CE/SE Method in Calculation of Two-phase Detonation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丹花 翁春生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The method of two-dimensional viscous space-t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 (CE/SE)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gas-liquid two-phase interior flow field in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PDE).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two-dimensional viscous space-t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 (CE/SE)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gas-liquid two-phase interior flow field in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PDE).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detonation wav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ts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axial velocity of ga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detonation pressure. The larger the liquid droplet radius is, the longer the time to get stable detonation wave i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experimented results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on mechanics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interior ballistics CE/SE method two-phase detona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Method of Shock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11
作者 邹光荣 吴辉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95-99,共5页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multi-degree-of-freedom (MDOF) dynamic systems subjected to an external shock excitation. A two-degree-of-freedom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linear characteristics is exemplified to i...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multi-degree-of-freedom (MDOF) dynamic systems subjected to an external shock excitation. A two-degree-of-freedom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linear characteristics is exemplified to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 of this metho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dynamic system are established via matrix method.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dynamic system under an external shock excitation of a half-sine type are obtained by MATLAB and ANSYS. It is proved that the new method is helpful to analyze MDOF dynam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冲击力 动力分析 MDOF 数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面增大法的扣放角钢焊接加固负载H型钢的轴压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红波 张卓航 +3 位作者 陈志华 陈蕙芸 曹爽秋 张清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43,共14页
负载下焊接加固是既有结构加固的重要形式,然而当前对加固形式及加固效果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负载焊接加固构造,设计了8组扣放角钢焊接加固H型钢试验.研究了焊接过程中的截面应力重分布规律以及焊接加固H型钢柱的轴... 负载下焊接加固是既有结构加固的重要形式,然而当前对加固形式及加固效果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负载焊接加固构造,设计了8组扣放角钢焊接加固H型钢试验.研究了焊接过程中的截面应力重分布规律以及焊接加固H型钢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中加固构件的截面为加固前的1.53倍~1.55倍,焊接加固后构件极限承载增大为加固前的1.74倍~1.90倍;加固构件和原构件协同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虽然焊接热输入降低了构件焊缝间隔处的屈曲应力,但负载加固的构件表现出相对零载加固构件更高的极限承载力.随后建立并验证了一种新型焊接加固H型钢柱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不同截面面积加固构件的加固效果;揭示了不同焊缝间隔以及焊接热效应对加固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钢 轴压性能 负载焊接 应力重分布 加固后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与钢-UHPC混合式连续梁桥结合段受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旭东 熊满华 +2 位作者 怀臣子 莫然 杨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7,共12页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的影响,以滨州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了Midas整体计算模型,获得了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然后采用ANSYS分别建立了无UHPC层和有UHPC层两种构造的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局部模型,对比了两个构造结合段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分析了UHPC层的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1)除了部分应力集中区域外,新型结构各部分应力均低于强度设计值,满足设计要求;2)最不利弯矩作用下,新型结构的钢箱梁顶板最大拉应力得到显著降低,可显著延长钢结构的疲劳寿命;3)新型结构的混凝土梁顶板在交界面处的应力下降了约5%~29%,可改善混凝土开裂现象;4)UHPC层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均低于其设计强度,满足规范要求,且UHPC层能分担4%~10.9%的结合段截面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合梁结合段 数值分析 力学性能 钢-UHPC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作为滩涂光伏阵列桩基设计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俊义 刘毅 +5 位作者 刘立珍 张翔宇 崔炜 李海枫 朱银邦 贾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滩涂光伏电站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光伏阵列桩基在土建工程中占比很大,对投资有显著影响,目前承载力设计计算主要借鉴建筑行业规范,其适用性值得探讨。为改进滩涂光伏桩基设计计算方法,探索有限元方法对此的适用性,【方法】以既... 【目的】滩涂光伏电站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光伏阵列桩基在土建工程中占比很大,对投资有显著影响,目前承载力设计计算主要借鉴建筑行业规范,其适用性值得探讨。为改进滩涂光伏桩基设计计算方法,探索有限元方法对此的适用性,【方法】以既有滩涂光伏桩基设计方案为例,依据行业规范方法进行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工况复核计算,同时使用有限元超载法和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分析及对比结果显示:两类方法所依据的力学机理基本相同,计算得出的承载力规律一致,安全系数值接近,沉降值接近;竖向承载和抗拔工况,有限元法得出的安全系数略大于规范方法;水平承载工况,有限元法得出的安全系数略小于规范方法;对于滩涂光伏阵列桩基而言,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最低,是承载力设计的控制工况;抗拔承载安全系数最高,远高于规范要求值,不是控制性工况;水平承载安全系数居中,有较充足的安全裕度,该工况容易满足要求。【结论】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能够生动展示桩基及支架的空间、过程和细部力学响应,有利于指导和改进设计,对滩涂光伏阵列桩基设计有良好的适用性;有限元法用于桩基承载力计算应优先使用超载法;滩涂光伏阵列桩基的承载特点和工作环境与建筑桩基不同,目前规范规定的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偏保守,应适当放宽,对设计理论创新做出尝试,并合理地控制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光伏 桩基础 承载力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新能源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数值方法及其在计算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兵 王记增 +2 位作者 刘小靖 周又和 冯永固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76,共50页
随着力学研究不断向多学科交叉、跨尺度关联及极端环境影响推进,强非线性、强间断、多场强耦合、多尺度与复杂几何构型已成为解决各类力学问题定量分析所面临的共性特征.长期的定量研究表明,实现具有这类特征力学问题有效求解的核心之一... 随着力学研究不断向多学科交叉、跨尺度关联及极端环境影响推进,强非线性、强间断、多场强耦合、多尺度与复杂几何构型已成为解决各类力学问题定量分析所面临的共性特征.长期的定量研究表明,实现具有这类特征力学问题有效求解的核心之一,是构建在多尺度情形、非线性因素作用下具有准确识别、定位、捕获以及分离各个尺度特征尤其是小尺度局部特征能力的数值工具,这些能力包括大尺度低阶近似解与小尺度高阶微小截断误差的有效分离解耦.而小波理论固有的多分辨分析和时频局部化特性,以及丰富的基函数可选择性,恰好能满足这一数学特征需求,因此,可为发展各类复杂力学问题的高效定量求解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丰富多样的技术途径.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对小波理论进行了全面探讨,着重介绍了双正交多分辨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常用小波基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有限区域上小波逼近格式的构建方法,并系统阐述了各类基于小波理论的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特别关注了近期出现的具有突出性能的几类新型小波方法,并详细评述了它们在典型力学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当前小波方法在复杂强非线性力学问题求解中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小波数值方法的未来发展及其在复杂力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拓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最终实现这些问题的高效、高精度普适定量求解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理论 多分辨分析 数值方法 小波自适应算法 计算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畸形波的数值重构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长富 马玉祥 +2 位作者 台兵 董国海 艾丛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4-1912,共9页
为研究畸形波的生成机理,本文基于非静压模型,利用时间反转法重构2个现场测量的畸形波、新年波和Yura波,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通过小波分析和谐波分析方法探究其生成机理,结果表明:畸形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小波能谱的能量存在明显的聚焦... 为研究畸形波的生成机理,本文基于非静压模型,利用时间反转法重构2个现场测量的畸形波、新年波和Yura波,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通过小波分析和谐波分析方法探究其生成机理,结果表明:畸形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小波能谱的能量存在明显的聚焦-焦散变化;新年波中高阶谐波的作用最高占比为47.1%;Yura波中最高占比为30.7%;新年波和Yura波在演化过程中振幅谱存在明显变宽现象,说明新年波和Yura波是在色散聚焦、高阶谐波以及三阶共振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在实际海况下,畸形波生成机制可能并不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波 非静压数值模型 时间反转法 波面重构 生成机理 小波分析 谐波分析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开采扰动对露天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晓俊 吕文伟 +1 位作者 韩流 陈祥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0,共7页
为了研究地下开采对上覆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以酸刺沟煤矿及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沉陷规律及其诱发排土场变形破坏的机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沉陷量进行了预测,并借助FLAC^(3D)软件分析排土场... 为了研究地下开采对上覆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以酸刺沟煤矿及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沉陷规律及其诱发排土场变形破坏的机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沉陷量进行了预测,并借助FLAC^(3D)软件分析排土场边坡变形及地表塌陷,同时分析了酸刺沟煤矿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概率积分法预测最大沉陷量为21 m左右,模拟计算最大沉陷量为22 m左右;两者的地表最大沉陷量均随着开采阶段的进行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地表沉陷形成移动盆地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塌陷区位置一致;排土场边坡水平位移量与工作面推进长度呈正相关;工作面走向上,采空区两侧水平位移最大,呈现出向采空区中部滑移的特征,且总体表现为左侧边坡水平位移大于右侧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动 露天边坡 变形机制 地表沉陷 概率积分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材料破碎行为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绍敏 冯云田 +1 位作者 赵婷婷 王志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颗粒材料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外载荷作用下颗粒可能发生破碎现象.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会引起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给工程和建筑建设带来极大影响.研究宏、细观尺度下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不仅可以揭示颗粒破碎的力学机理,还对工... 颗粒材料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外载荷作用下颗粒可能发生破碎现象.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会引起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给工程和建筑建设带来极大影响.研究宏、细观尺度下颗粒材料的破碎行为不仅可以揭示颗粒破碎的力学机理,还对工程领域的安全和正常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分析颗粒破碎过程既具有实际工程意义,又有理论研究价值.文章综述了颗粒破碎行为研究的数值分析方法,在基于离散元法理论的数值方法中,介绍了黏结-破碎法和碎片替代法;在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算法的方法中,介绍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组合有限元-离散元法和内聚力模型;此外还详细介绍了近场动力学方法.文章主要梳理并讨论了以上数值方法的提出、实现过程、发展、关键问题、优势以及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此外,针对每一种数值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对每种方法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关于颗粒破碎的数值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数值方法 破碎机理 工程应用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热力耦合条件下的应力仿真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德林 薛齐齐 +4 位作者 杨文慧 牟仁德 何利民 田军 胡风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72,共11页
有限元模拟是研究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界面处热生长氧化层(thermally grown oxides,TGO)应力演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为探索TBCs失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先进的热障涂层多因素耦合设备对热障涂层圆管试样模拟发动... 有限元模拟是研究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界面处热生长氧化层(thermally grown oxides,TGO)应力演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为探索TBCs失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先进的热障涂层多因素耦合设备对热障涂层圆管试样模拟发动机工况进行热力耦合循环实验和热循环实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包含真实初始TGO形貌的热障涂层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实验过程中TGO的应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TGO及界面开裂的情况下,无论是热力耦合模型还是热循环模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Mises应力均增加;加热过程中TGO受拉,冷却过程中TGO受压;加热过程的应力均远小于冷却至室温时的应力。经过相同的循环次数,热力耦合模型中的应力值均高于热循环模型中的应力值。经过20,45,70次热循环后,冷却至室温时,TGO应力分别达到2.85,3.65,3.55 GPa,而经过相同次数的热力耦合循环后,冷却至室温时,相同位置的TGO应力分别达到4.01,5.0,4.81 GPa。与热循环相比,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经过相同循环次数冷却至室温时的TGO应力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障涂层 热力耦合 有限元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破碎对水合物沉积物基质宏-细观力学特性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20
作者 徐爽 徐佳琳 +1 位作者 许成顺 焦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90,共11页
基于“颗粒碎片替换法”建立反映颗粒破碎行为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基质离散元模型,与不破碎模型开展对比三轴剪切试验,证明颗粒破碎对强度和剪胀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应用“粒径膨胀法”提高模型对体应变和颗粒破碎程度的模拟效果,通过... 基于“颗粒碎片替换法”建立反映颗粒破碎行为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基质离散元模型,与不破碎模型开展对比三轴剪切试验,证明颗粒破碎对强度和剪胀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应用“粒径膨胀法”提高模型对体应变和颗粒破碎程度的模拟效果,通过一系列低-高有效围压下的模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高应力范围及剪切过程中细观力学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围压逐渐增大,试样强度、刚度和平均法向接触力均增大,力链网络更加密集且由环状演变为以竖向为主,试样顶部与底部沿轴向运动的颗粒数量增加。颗粒破碎主要发生在剪切初期,力学配位数、平均法向接触力随剪切进行逐渐增大,剪切后期出现贯穿试样的强力链结构,颗粒运动逐渐从杂乱无章变为由顶、底两端向内,试样内部逐渐出现近似“X”形的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力学特性 砂土破碎 粒径膨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