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行为特征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张宇霆 张启勇 +3 位作者 彭伟 杨鹏程 王振兴 刘元亮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相关的安全问题,构建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Realizablek-ε模型的液氢多相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并系统探究了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过程包括重气扩散阶段、上升羽流阶段、... 针对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相关的安全问题,构建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Realizablek-ε模型的液氢多相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并系统探究了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隧道内液氢泄漏扩散过程包括重气扩散阶段、上升羽流阶段、顶棚扩散阶段和稀释阶段。氢气云团温度场和浓度场呈现同步演化特征,气云温度和浓度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燃气云上升羽流为分叉柱状结构,呈现中空现象。低温氢气云团碰撞顶棚后,向高度方向的扩散受到限制,将沿顶棚下表面水平扩散;可燃气云下风向方向扩散速度先迅速增大再缓慢减小,最后呈现增大趋势。受限空间会导致气云积聚,可燃云体积不断增大;气云爆燃风险则在液氢泄漏终止后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泄漏扩散 顶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角影响下双坡式建筑顶棚羽流射流行为研究
2
作者 许楚楚 郭世恩 +1 位作者 王继贇 黄萍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3-789,共7页
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坡式建筑顶棚羽流射流火灾行为特性,分析了顶棚夹角对顶棚下方温度分布及羽流流动卷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顶棚条件下,射流温度从撞击点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随着顶棚夹角减小,射流温度的变化趋... 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坡式建筑顶棚羽流射流火灾行为特性,分析了顶棚夹角对顶棚下方温度分布及羽流流动卷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顶棚条件下,射流温度从撞击点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随着顶棚夹角减小,射流温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着与撞击点距离的增加,无论是在屋脊还是斜坡方向上,射流温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特征,即双坡式顶棚在羽流撞击点区域出现局部低温区的现象。特别是在火源功率较大、顶棚夹角较小时,该低温区现象更加明显。此外,双坡式顶棚结构会限制羽流沿斜坡方向的流动,角度越小,羽流在斜坡方向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羽流更多沿屋脊方向扩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量化揭示了双坡式顶棚对空气卷吸的限制作用,发现随着角度减小,顶棚下方单位长度空气卷吸量不断降低。研究对于双坡式顶棚建筑防火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坡式顶棚 顶棚羽流射流 数值模拟 低温区 羽流流动卷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碰撞射流和冷却顶板复合空调系统优化
3
作者 齐贺闯 叶筱 +2 位作者 高延峰 亢燕铭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对碰撞射流和辐射顶板(IJV/RC)复合空调在不同室内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遗传算法-反馈(GA-BP)神经网络建立运行性能(吹风感R_(PD),头足温差Δt,空气交换效率e ACE,工作区平均温度t_(a))与设计变量(送风温度t_... 对碰撞射流和辐射顶板(IJV/RC)复合空调在不同室内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遗传算法-反馈(GA-BP)神经网络建立运行性能(吹风感R_(PD),头足温差Δt,空气交换效率e ACE,工作区平均温度t_(a))与设计变量(送风温度t_(s)、送风速度v_(s)、冷却顶板内表面温度t_(c)、房间负荷Q_(c))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设计变量对运行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并排序。结果表明,增大v_(s)可使Δt降低,但R_(PD)增大;增大t_(c)有助于降低Δt和R_(PD),但t_(a)升高;为使t_(a)下降,可通过降低t_(s)来实现,但室内空气质量变差。为确保IJV/RC复合空调能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同时提供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复合空调的运行性能进行多目标同时优化,建立不同房间负荷条件下的设计参量最优匹配关系。研究结果可为IJV/RC复合空调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冷却顶板 GA-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附射流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念平 孙烨瑶 +2 位作者 钱佳炜 苏林 张絮涵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通过实验小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复合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复合系统防止辐射冷顶板结露的效果.结果表明,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相对单纯的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而言,复合空调系统的辐... 通过实验小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复合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复合系统防止辐射冷顶板结露的效果.结果表明,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相对单纯的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而言,复合空调系统的辐射冷顶板降温速度更快,降温幅度更大,在室内热环境方面,其壁面温度及室内空气温湿度更低.可以认为采用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复合运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冷顶板附近空气的露点温度,防止辐射冷顶板结露,且此时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露 辐射冷顶板 贴附射流 室内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列车着火的火焰顶棚射流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毛军 郗艳红 樊洪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4,共8页
通过隧道列车火灾的1∶8缩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列车头部、尾部等不同位置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温度特性,并与列车中部着火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列车头部、尾部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最高温度出现在距隧道顶δ=0.25H的位... 通过隧道列车火灾的1∶8缩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列车头部、尾部等不同位置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温度特性,并与列车中部着火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列车头部、尾部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最高温度出现在距隧道顶δ=0.25H的位置(H为火源至顶棚的高度),中部着火时出现在δ=0.18H的位置,均不同于纯烟气顶棚射流的最高温度出现在0.01H以内的情况;火焰顶棚射流燃烧稳定后,温度沿隧道纵向变化的规律是分段的——列车头部、尾部着火时,各断面的最高温度以抛物线规律衰减,列车中部着火时各断面的最高温度则以线性规律衰减;离列车一定距离后,夹带火焰明显减少,火焰顶棚射流的最高温度都呈指数形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火灾 顶棚射流 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列车火灾的火焰顶棚射流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毛军 郗艳红 樊洪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以地铁隧道火灾为研究对象,通过1∶8缩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夹带火焰的烟气顶棚射流的温度特性,为地铁隧道火灾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假定火源位于列车中部,燃烧强度是经过相似变换的等量荷载。火焰直接撞击顶棚并向上、下游扩展。... 以地铁隧道火灾为研究对象,通过1∶8缩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夹带火焰的烟气顶棚射流的温度特性,为地铁隧道火灾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假定火源位于列车中部,燃烧强度是经过相似变换的等量荷载。火焰直接撞击顶棚并向上、下游扩展。考虑隧道内热辐射效应,得到在不同燃料用量下火焰顶棚射流温度的时变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燃料的多少对火焰顶棚射流在燃烧时间内的温度时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燃烧达到稳定的时间非常接近,但稳定状态的温度明显不同;火焰区上方顶棚射流烟气的最高温度与燃料液面的高度有关,试验中出现在距隧道顶0.18H处,而不是纯烟气顶棚射流给出的0.01H的区域内;列车上方及列车首尾附近的火焰顶棚射流温度沿隧道纵向呈线性衰减,且衰减速率不随时间变化,而不是纯烟气顶棚射流的指数衰减形式。在一定的高度以下,火焰顶棚射流的温度迅速降低,存在温度较低的安全区域适合于人员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列车火灾 火焰 顶棚射流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巷烟流滚退火烟羽流模型及其特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海燕 周心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为研究矿井火灾时期发生烟流滚退时火源区域烟流流动规律,分析了矿井水平巷道火烟浮羽流及顶板射流的成因和特点,并运用环境流体力学及传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水平巷道火灾烟流滚退规律,结合积分法建立了火烟浮羽流和顶板射流的数学物... 为研究矿井火灾时期发生烟流滚退时火源区域烟流流动规律,分析了矿井水平巷道火烟浮羽流及顶板射流的成因和特点,并运用环境流体力学及传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水平巷道火灾烟流滚退规律,结合积分法建立了火烟浮羽流和顶板射流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对滚退烟流与巷壁之间的热交换过程的分析,推导出滚退发生时烟流逆行距离的函数表达式,联合火烟浮羽流和顶板射流数学物理模型,得出求解烟流滚退逆行距离的数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烟流滚退 浮羽流 顶板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列车火灾的顶棚射流平均温度分布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军 郗艳红 樊洪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1,共6页
列车着火并停留在隧道内时,容易产生夹带火焰的顶棚射流。通过建立列车中部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一维单元控制体模型,考虑火焰烟气与隧道壁面和列车壁面之间的换热,导出列车火灾火焰顶棚射流平均温度的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隧道列车火灾... 列车着火并停留在隧道内时,容易产生夹带火焰的顶棚射流。通过建立列车中部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一维单元控制体模型,考虑火焰烟气与隧道壁面和列车壁面之间的换热,导出列车火灾火焰顶棚射流平均温度的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隧道列车火灾的1∶8缩尺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迭代公式中的待定系数。由该公式经过迭代运算后得到的平均温度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不超过7%,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列车上方和离开列车进入隧道的火焰顶棚射流的平均温度均沿隧道纵向呈指数形式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同。通过分段拟合的方法,分别给出了两段顶棚射流的平均温度沿隧道纵向变化的预测公式。对隧道列车火灾的报警参数选择及装置设置、乘客安全疏散,以及分析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破坏作用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列车火灾 温度 火焰 顶棚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车辆对隧道火灾顶棚射流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斌 毛军 +1 位作者 李桂强 郗艳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5-661,共7页
以公路隧道内小轿车着火、客车驶经火源的场景为例,依托某隧道工程建立火灾计算模型,利用重叠网格技术和火灾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车辆运动速度对隧道火灾温度分布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车辆以11.11 m/s的速度经过火源时,火源中心... 以公路隧道内小轿车着火、客车驶经火源的场景为例,依托某隧道工程建立火灾计算模型,利用重叠网格技术和火灾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车辆运动速度对隧道火灾温度分布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车辆以11.11 m/s的速度经过火源时,火源中心横、纵截面隧道顶部的烟气温度最低;当车辆诱导气流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达到最大时,横断面烟气温度呈现出由着火车道至车辆经过车道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在最高温度点上游15 m范围内纵向烟气温度平稳衰减,且在车速为11.11 m/s时衰减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运动车辆 顶棚射流 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压环境受限空间顶棚射流重力流区域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彦 涂然 +3 位作者 于春雨 方俊 王进军 张永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1-455,共5页
在受限空间内,针对稳定热释放速率火源,运用经验公式与压力相似模型,推导出顶棚射流重力流区域在烟气发展段与稳定段温度随气压变化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受限空间内顶棚射流与竖直壁面碰撞前,高原低压环境探测器位置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 在受限空间内,针对稳定热释放速率火源,运用经验公式与压力相似模型,推导出顶棚射流重力流区域在烟气发展段与稳定段温度随气压变化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受限空间内顶棚射流与竖直壁面碰撞前,高原低压环境探测器位置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与在常压环境下的比值近似等于环境温度比;而当烟气沉降达到稳定状态时,二者比值为当地压强比的2/3次幂.利用合肥(0.1 MPa)与拉萨(约0.067 MPa)两地的国际标准火实验间进行乙醇池火燃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分析曲线与理论推导的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很好的吻合.该理论推导结果可为高原低压环境火灾探测器的选型、调试和设计安装提供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棚射流 高原低压 火灾探测 受限空间 烟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送风方式对辐射吊顶制冷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梧凤 王成 +2 位作者 崔奉洙 王志强 于志浩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2,88,共5页
为解决辐射吊顶在制冷量和消除湿负荷方面的不足,辐射吊顶加独立新风系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贴附射流、置换通风加辐射吊顶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新风的不同送风方式对辐射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贴附... 为解决辐射吊顶在制冷量和消除湿负荷方面的不足,辐射吊顶加独立新风系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贴附射流、置换通风加辐射吊顶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新风的不同送风方式对辐射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贴附射流送风方式主要通过增大对流换热量提升辐射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置换通风,其总制冷量有所提高,其中对流换热量提高34.29%,但辐射换热量却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吊顶 贴附射流 置换通风 制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巷道火灾浮羽流及顶板射流积分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雁 周心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588,共4页
为研究矿井火灾火源区域烟流流动规律,以便对矿井火灾灾变风流的流动状态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和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了矿井水平巷道火灾浮羽流的特性和顶板射流的形成原因,从基本物理定律和守恒方程出发,采用二维平面射流和动量积分分析方... 为研究矿井火灾火源区域烟流流动规律,以便对矿井火灾灾变风流的流动状态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和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了矿井水平巷道火灾浮羽流的特性和顶板射流的形成原因,从基本物理定律和守恒方程出发,采用二维平面射流和动量积分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平巷道火灾浮羽流和顶板射流的数学模型。此模型经实验和计算检验修正后将作为矿井火灾区域模拟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巷道 矿井火灾 浮羽流 顶板射流 积分模型 计算机模拟 流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长空间建筑内细水雾幕对顶棚射流火焰抑制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委 刘磊 +1 位作者 郭超杰 梁天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173,共7页
为研究狭长空间内细水雾幕对顶棚射流火焰的抑制效果,通过全尺寸试验研究不同工作压力对射流火焰蔓延形态、雾幕隔热效果及烟气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雾滴的动量随之增大,雾幕对射流火焰的扰动作用增强,强化雾... 为研究狭长空间内细水雾幕对顶棚射流火焰的抑制效果,通过全尺寸试验研究不同工作压力对射流火焰蔓延形态、雾幕隔热效果及烟气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雾滴的动量随之增大,雾幕对射流火焰的扰动作用增强,强化雾幕对射流火焰的阻挡效果;同时,雾幕的隔热效率有明显改善,2.5 MPa时的细水雾幕的隔热效率可达0.75。然而,过大的工作压力会造成烟气层的沉降,工作压力大于2.0 MPa时保护区内烟气层高度低于1.8 m。因此,应综合考虑细水雾幕对射流火焰和烟气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幕 顶棚射流火焰 工作压力 隔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施加水平细水雾幕抑制顶棚射流火焰的有效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委 马志欣 +2 位作者 许少刚 梁天水 赵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3,共8页
针对施加竖向细水雾幕的缺陷,对水雾喷头进行改进,使之产生水平向的细水雾幕。以某地铁车站为原型设计试验台,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平雾幕对地铁车站火灾的挡烟、隔热及顶棚射流火焰抑制、烟气沉降抑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施加水平雾幕具... 针对施加竖向细水雾幕的缺陷,对水雾喷头进行改进,使之产生水平向的细水雾幕。以某地铁车站为原型设计试验台,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平雾幕对地铁车站火灾的挡烟、隔热及顶棚射流火焰抑制、烟气沉降抑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施加水平雾幕具有较大的水平动量,雾通量在喷头前方呈均匀分布,而施加竖向雾幕其雾通量集中在喷头下方;施加水平雾幕对顶棚射流火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火焰长度减小约40%,且火焰不能穿越雾幕;施加水平雾幕的隔热效率均比施加竖向雾幕高10%左右,且施加水平雾幕对烟气层的扰动更小,雾幕作用区烟气沉降幅度较小;施加水平雾幕后方有明显的烟气分层现象,且烟气最高温度、烟气出口速度均小于施加竖向雾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防火减灾 水平向细水雾幕 顶棚射流火焰 烟气温度 烟气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型空间内火灾顶棚射流温度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宏 李玉锋 +1 位作者 霍岩 邹高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80-1586,共7页
为研究扁平型空间火灾顶棚射流特性,在一长15 m、宽11 m、高4.6 m的扁平空间内进行了实验与数值模拟,空间内强制通风对火源热释放率为100~500 kW的火灾顶棚射流温度变化影响。研究发现了空间内通风、障碍物和门开口都会对顶棚射流温度... 为研究扁平型空间火灾顶棚射流特性,在一长15 m、宽11 m、高4.6 m的扁平空间内进行了实验与数值模拟,空间内强制通风对火源热释放率为100~500 kW的火灾顶棚射流温度变化影响。研究发现了空间内通风、障碍物和门开口都会对顶棚射流温度产生扰动;通风对顶棚射流降温作用在火源热释放率小于200 kW的火灾场景和远离火源的区域更明显,而通风对上壁面附近最高温度所在位置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通风并未改变顶棚射流以近似指数形式降低的规律,但会加速温度的下降速率,可使温度衰减系数最大提高近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空间 火灾 顶棚射流 通风 火源热释放率 热流场 温度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LED散热性能的高度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孝红 吴珂 +1 位作者 黄志义 谭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34-7040,共7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构建了包括固体换热器和周围流体空间的全场三维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隧道LED散热性能的高度效应研究,同时运用场协同原理揭示...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构建了包括固体换热器和周围流体空间的全场三维数学模型,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利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隧道LED散热性能的高度效应研究,同时运用场协同原理揭示该现象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隧道LED散热时在拱顶位置出现顶棚射流现象,形成一定厚度的高温区。在一倍的换热器高度H范围内,随着拱顶距离的减小,翅片间流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变差,换热器的整体散热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发光二级管 场协同原理 计算流体动力学 顶棚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永生 《隧道建设》 2010年第5期569-572,581,共5页
对山岭隧道基本施工通风方式进行介绍,重点讨论为适应长大隧道斜井多工作面施工而开发的新型通风方式,即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和中隔板风道式通风,对这2种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 中隔板风道式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顶蓬射流非稳态温度场的分析计算
18
作者 袁理明 霍然 陈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0-485,共6页
在综合分析烟气顶蓬射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速度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计算了顶蓬射流的非稳态温度场,并与参考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计算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合理。这一结果对火灾探测器和水喷淋器的安装设计具有一定的指... 在综合分析烟气顶蓬射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速度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计算了顶蓬射流的非稳态温度场,并与参考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计算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合理。这一结果对火灾探测器和水喷淋器的安装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蓬射流 温度分布 火灾监测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雾与顶棚射流火焰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琳 孟子龙 梁天水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针对隧道内重型车辆起火,在考虑不同起火高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隧道火灾中形成的顶棚射流火焰的燃烧特性及其与水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浮力卷吸的影响下,起火高度越低,烟气层厚度越厚;水... 针对隧道内重型车辆起火,在考虑不同起火高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隧道火灾中形成的顶棚射流火焰的燃烧特性及其与水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浮力卷吸的影响下,起火高度越低,烟气层厚度越厚;水雾可以有效地降低顶棚射流火焰温度,能够抑制火焰,但水雾受重力作用,在顶棚射流火焰中未完全蒸发的液滴将进入冷空气层,水雾的吸热作用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雾施加带来的湍流作用,引起了可燃蒸气与空气的混合,增加了烟气层厚度,这将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人员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棚射流火焰 水雾 数值模拟 隧道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贴壁火顶棚射流温度及火焰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童 唐飞 何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97,共5页
为探究隧道内贴壁受限火羽流驱动的顶棚射流特性,开展隧道火灾试验,选取4种长宽比的矩形火源,分析3种燃烧器上表面与隧道顶棚的距离和4组火源功率对顶棚下方火焰蔓延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火源功率增大、燃烧器上表面与... 为探究隧道内贴壁受限火羽流驱动的顶棚射流特性,开展隧道火灾试验,选取4种长宽比的矩形火源,分析3种燃烧器上表面与隧道顶棚的距离和4组火源功率对顶棚下方火焰蔓延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火源功率增大、燃烧器上表面与隧道顶棚距离的减小,隧道顶棚横向和纵向温度升高;燃烧器长宽比增加,顶棚射流横向火焰的蔓延长度及横向温度也增大,而纵向火焰长度减小;不同长宽比对应的纵向火焰长度差值随火源功率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0.3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顶棚射流 贴壁火源 温度分布 火焰蔓延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