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添加不同比例黄秋葵秸秆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聂芙蓉 郭良兴 +4 位作者 杨金金 冯海博 徐红蕊 周亚星 李梦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秋葵秸秆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体重相近的断奶肉兔,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4%组、6%组和8%组)分别饲喂含4%...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秋葵秸秆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80只体重相近的断奶肉兔,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4%组、6%组和8%组)分别饲喂含4%、6%、8%黄秋葵秸秆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6%、8%的黄秋葵秸秆均可以明显降低断奶肉兔的死亡率,改善断奶肉兔的腹泻情况,其中以4%组效果最好。(2)4%添加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总胆固醇含量均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兔血液中的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3)在Alpha多样性上,Chao1指数,6%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组和8%组(P<0.05),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门、属水平上,不同黄秋葵秸秆添加量对优势菌属和优势菌门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添加8%的黄秋葵秸秆可以提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由此可见,肉兔饲粮中添加4%的黄秋葵秸秆对肉兔肝肾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可以显著降低肉兔生长过程中的死亡率,添加8%的黄秋葵秸秆可提高一些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兔 黄秋葵秸秆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盲肠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或长期饲喂高水平豌豆纤维对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玉衡 陈洪 +7 位作者 余冰 何军 黄志清 毛湘冰 郑萍 虞洁 罗钧秋 陈代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9-1467,共9页
旨在探讨短期或长期饲喂高水平豌豆纤维(Pea fiber,PF)对猪盲肠细菌群落结构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50头初始体重为(7.2±0.5)kg的28日龄健康断奶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仔猪,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圈,每圈... 旨在探讨短期或长期饲喂高水平豌豆纤维(Pea fiber,PF)对猪盲肠细菌群落结构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50头初始体重为(7.2±0.5)kg的28日龄健康断奶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仔猪,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圈,每圈5头仔猪。处理组猪按断奶期(试验开始至断奶后30d)、生长期(断奶后30至90d)和育肥期(断奶后90至160d)3个不同生理阶段猪对日粮纤维的耐受量,分别饲喂含10%、20%、30%PF的饲粮。对照组猪饲喂基础饲粮。在第一阶段(仔猪)和试验结束时(育肥猪)屠宰,采集盲肠食糜。以454高通量测序结合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盲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日粮中长期或短期饲喂高水平PF对猪ADFI和ADG均无显著影响(P>0.05)。2)长期饲喂PF显著增加猪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丙酸比例(P<0.05);3)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饲喂PF的仔猪盲肠中Firmicutes门比例下降5.6%,Proteobacteria门比例增加4.3%;长期饲喂PF的肥育猪盲肠中Bacteroidetes门比例增加4.8%,Firmicutes门比例下降6.8%,采食PF后猪盲肠中存在独有优势菌属。4)Real-time 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饲喂PF可显著增加仔猪盲肠中总细菌、Bacteroides-Prevotella-Porphyromonas(BPP)、Enterococcus、Clostridiumcluster IV的拷贝数(P<0.05),极显著增加Bacteroidetes、Lactobacillus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Firmicutes数量(P<0.01);长期饲喂PF可极显著增加肥育猪盲肠中D.desulfuricans数量(P≤0.01),显著降低总细菌、BPP、Helicobacter-Flexispira-Wollinella(HFW)数量(P<0.05),极显著降低Enterococcus、Streptococcus和Clostridium cluster I数量(P≤0.01)。因此,猪后肠细菌群落(尤其是氢营养菌)可对日粮中高水平的PF做出迅速响应,短链脂肪酸比例的变化暗示这种菌群结构的改变与后肠微生物发酵方式的改变有关。日粮中添加高水平PF虽然可降低盲肠中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并提高有益菌(如Lactobacillus)的数量,但很可能不利于盲肠微生物发酵产生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纤维 盲肠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邝哲师 黄静 +2 位作者 廖森泰 赵祥杰 潘木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89-1997,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饲养后期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5%、10%、20%桑叶粉组,5%、10%、20%发酵桑叶粉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7公7母)。...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粉对胡须鸡饲养后期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5%、10%、20%桑叶粉组,5%、10%、20%发酵桑叶粉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7公7母)。预试期4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除10%桑叶粉组外,其余各试验组鸡半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10%发酵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20%发酵桑叶粉及10%桑叶粉组鸡全净膛率极显著降低(P<0.01);饲喂5%发酵桑叶粉或20%桑叶粉使胡须鸡腿肌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剪切力和桑叶粉各组腿肌剪切力值均有所下降,但只有10%桑叶粉组胸肌剪切力值显著下降(P<0.05);20%桑叶粉组腿肌pH45min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腿肌b*值均有所降低,其中20%桑叶粉组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5%、10%桑叶粉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比值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桑叶粉可在胡须鸡生长后期日粮中添加至10%,发酵桑叶粉可添加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须鸡 桑叶粉 发酵桑叶粉 屠宰性能 肉品质 盲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古少鹏 王敏霞 +1 位作者 赵素芬 郑明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99-1704,共6页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上皮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鉴定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 被引量:7
5
作者 古少鹏 赵素芬 +2 位作者 王运盛 郑明学 侯金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上皮细胞 传代培养 特性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固体发酵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基利 王文梅 +1 位作者 郭奇苑 许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16,共3页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同源乳酸杆菌固体发酵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并确定该菌种的适宜添加量。选用1日龄健康肉仔公雏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同源乳酸杆菌固体发酵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并确定该菌种的适宜添加量。选用1日龄健康肉仔公雏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01%黄霉素;Ⅲ、Ⅳ、Ⅴ组为乳酸菌制剂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05%草乳杆菌制剂、基础日粮+0.2%草乳杆菌制剂和基础日粮+1.0%草乳杆菌制剂,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乳酸菌制剂能显著提高1~4周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且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相比,添加1.0%乳酸菌制剂能显著增加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P<0.05),有效抑制盲肠内大肠杆菌的繁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肉仔鸡 生长性能 盲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中体外培养营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古少鹏 侯金环 +2 位作者 陈赵英 李宝钧 郑明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22-1628,共7页
探讨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营养条件,观察其发育过程。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E.tenella,对子孢子接种基础培养基、营养物质含量及血清浓度进行了优选,并对优化营养条件下E.tenella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MEM199培... 探讨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营养条件,观察其发育过程。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E.tenella,对子孢子接种基础培养基、营养物质含量及血清浓度进行了优选,并对优化营养条件下E.tenella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MEM199培养基中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DMEM培养基;MEM199培养基中叶酸、VB6、VB1的含量为6mg·L-1时,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分别为25.33%、12.67%和12.33%;MEM199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3000mg·L-1,胰岛素含量为0.40mg·L-1时,有较多的成熟裂殖体形成;接种子孢子后于4、48、96h换液,接种时和4、48h血清浓度为2.5%,96h为1%,有利于子孢子的后期发育;优化营养条件下,细胞接种子孢子后4、24、48、72、96、120h的细胞虫体感染率分别为42%、28%、20%、15%、13.67%、13.67%,且E.tenella可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中完成内生发育过程,并形成卵囊。结果表明,获得了能使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完成整个内生发育的体外培养营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ENELLA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营养条件 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鸡生长性能和盲肠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长庆 赵京扬 +3 位作者 杨季芳 熊尚凌 陈忠法 郝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0期32-34,共3页
采用饲养试验和微生物平板分析法,观察不同芽孢杆菌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生产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孢杆菌中有2株对尼克珊蛋用公雏日增重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且芽孢杆菌促生长作用具有时间累积效应... 采用饲养试验和微生物平板分析法,观察不同芽孢杆菌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生产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孢杆菌中有2株对尼克珊蛋用公雏日增重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且芽孢杆菌促生长作用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盲肠微生物区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食用供试芽孢杆菌的试验鸡盲肠内容物中的微生物主要种群的数量和对照组相比发生很大改变,其中乳酸菌群和好氧菌群的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或2个数量级。因此,通过生产性能筛选出2株具有显著促生长效果的芽孢杆菌,且芽孢杆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性,芽孢杆菌对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用公雏 日增重 盲肠细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剂量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肝脂及盲肠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陆红佳 陈朝军 +2 位作者 郑龙辉 苏昕峰 刘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剂量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肝脂及盲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为5组,其中1组大鼠进行伪切除手术作对照(伪切除组),另外4组大鼠做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基础饲料喂养恢复1周后,分为不灌胃辣椒素(空白组... 目的:探讨辣椒素剂量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肝脂及盲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为5组,其中1组大鼠进行伪切除手术作对照(伪切除组),另外4组大鼠做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基础饲料喂养恢复1周后,分为不灌胃辣椒素(空白组)和灌胃5.0、10.0、15.0 mg/(kg·d)辣椒素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喂食相同基础饲料28 d后解剖,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盲肠面积,盲肠内容物水分含量、pH值、短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等指标。结果:空白组大鼠的体质量、采食量、血脂、肝脏总脂肪、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含量均显著高于伪切除组。辣椒素可降低双侧卵巢切除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关系;同时可以降低盲肠组织总质量、盲肠体质量比、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盲肠内容物有益菌数量(P<0.05);辣椒素可以显著升高游离氨含量和pH值,增加有害菌数量(P<0.05),但辣椒素各剂量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辣椒素对因雌激素缺乏引起高脂血症雌性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降肝脂作用,但对盲肠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卵巢切除大鼠 血脂 肝脂 盲肠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猪盲肠微生物菌落多样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康润敏 李瑶 +5 位作者 吕学斌 姬高升 应三成 曾凯 李琰 殷明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21-3129,共9页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地方猪种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落的组成,揭示地方猪种耐粗饲特性的机理,本试验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体重90kg左右的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地方猪种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落的组成,揭示地方猪种耐粗饲特性的机理,本试验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体重90kg左右的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3个品种猪的核心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的水平上均为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3个猪种的盲肠中均发现了与降解纤维素相关的细菌,其中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梭菌属(Clostridium)在丫杈猪盲肠中的数量显著高于青裕猪和乌金猪(P<0.05),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在丫杈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乌金猪(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青裕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丫杈猪(P<0.05),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在青裕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乌金猪(P<0.05)。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盲肠内微生物菌群分布的种类相似度高,但分布规律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对与纤维素消化相关菌群的分析表明,丫杈猪对纤维消化的能力是3个品种中最强的,其次是青裕猪,乌金猪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丫杈猪 青裕猪 乌金猪 盲肠 微生物多样性 千维素消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的PCR-DGGE技术分析逍遥散干预抑郁模型大鼠盲肠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小丽 彭国茳 +2 位作者 孙海峰 田俊生 秦雪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观察和寻找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抑郁模型药物干预后的菌群变化并鉴定具体菌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逍遥散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复制大鼠抑郁模型,在第1天时除空白... 目的观察和寻找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抑郁模型药物干预后的菌群变化并鉴定具体菌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逍遥散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复制大鼠抑郁模型,在第1天时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两组分别给予逍遥散和盐酸氟西汀,28 d后取盲肠;提取盲肠基因组DNA,并对16 S rRNA基因V3可变区进行PCR扩增,构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制定碱基序列。将PCR扩增产物与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混合培养,选取形成的白色菌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体重和行为学指标显示CUMS复制成功;盲肠指数显示逍遥散可回调慢性应激对盲肠所产生的影响。采用BLAST程序对盲肠菌群DGGE指纹图谱及测得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Lactobacillus animali、Burkholderiales bacterium、Lactobacillus reuteri四种优势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Lactobacillus animali、Burkholderiales bacterium三种菌种的丰度在模型组均增强,Lactobacillus reuteri在模型组显著减弱。给予逍遥散后,Lactobacillus animali的丰度增强,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的丰度不变,而其他两种细菌未检测到。结论通过DGGE分析发现抑郁症大鼠的盲肠菌群发生明显改变,逍遥散通过调节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益生菌来改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S 盲肠菌群 PCR DGGE 逍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罗曼粉鸡盲肠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闫志强 付文贵 +4 位作者 陈春林 唐红梅 郑华 朱买勋 翟少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9-795,共7页
【目的】明确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罗曼粉鸡盲肠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感染Ⅰ、Ⅱ、Ⅲ和Ⅳ组,每组20只,感染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口服3×104、2×104、1×104和... 【目的】明确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罗曼粉鸡盲肠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感染Ⅰ、Ⅱ、Ⅲ和Ⅳ组,每组20只,感染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口服3×104、2×104、1×104和0.5×104个孢子化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空白组口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结束时,剖解试验鸡,采集盲肠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盲肠IL-2、IL-17、TGF-β1和IFN-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感染Ⅰ、Ⅱ和Ⅲ组试验鸡黏膜层破坏严重,出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上皮细胞内见大量虫体,病理损伤评分为重度损伤;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第5、7天,感染组盲肠组织IL-2、IL-17、TGF-β1和IFN-γ基因mRNA表达量均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可造成鸡盲肠组织不同程度损伤,且能上调盲肠组织IL-2、IL-17、TGF-β1和IFN-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盲肠 组织病理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纤维水平对鹅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海柱 高云航 +3 位作者 徐博 陶大鹏 滕战伟 娄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5-571,共7页
旨在探讨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卡洛斯鹅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用35日龄健康卡洛斯公鹅90只,随机分成5%纤维水平组(L组)和8%纤维水平组(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鹅盲肠黏膜细菌... 旨在探讨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卡洛斯鹅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用35日龄健康卡洛斯公鹅90只,随机分成5%纤维水平组(L组)和8%纤维水平组(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鹅盲肠黏膜细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组检测出的细菌属于17门类的199个属,L组检测出的细菌属于19门类的226个属;H组和L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H组Verrucomicrobia、Deferribacteres菌门和Desulfovibrio、Prevotella、Helicobacter、Mucispirillum、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0.05),L组Synergistetes、Euryarchaeota菌门和Bacteroides、Methanobrevibacter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结果提示,5%和8%日粮纤维水平对鹅盲肠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影响Desulfovibrio、Prevotella、Helicobacter、Mucispirillum、Akkermansia、Bacteroides、Methanobrevibacter菌属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水平 盲肠 细菌 多样性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生后发育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赖为民 彭西 汪开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发生规律,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Grimelius银染法显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的生后发育情况。结果:嗜银细胞多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少量分... 目的:研究小鼠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发生规律,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Grimelius银染法显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的生后发育情况。结果:嗜银细胞多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少量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固有层。十二指肠和回肠嗜银细胞的数量在20日龄达到最高,25日龄降低,随后又升高;盲肠中嗜银细胞数量呈波浪形变化。同日龄比较,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嗜银细胞数量较盲肠中的多。嗜银细胞的形态主要呈花瓶形、梭形、蝌蚪形、圆形和羽毛球拍等形状。结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内的嗜银细胞分布于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形态多样,20日龄量最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回肠 盲肠 嗜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耐制粒益生菌对0~3周龄肉仔鸡死亡率、腹泻率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郝生宏 佟建明 +1 位作者 萨仁娜 杨荣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为了评价4株耐制粒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链球菌及啤酒酵母制剂)经0.1MPa,65℃制粒后对0~3周龄肉仔鸡死亡率、腹泻率及盲肠菌群的影响,将自制益生菌粉剂按0.3%添加量与1~21日龄肉仔鸡无抗生素日粮混合,制成试验颗粒料... 为了评价4株耐制粒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链球菌及啤酒酵母制剂)经0.1MPa,65℃制粒后对0~3周龄肉仔鸡死亡率、腹泻率及盲肠菌群的影响,将自制益生菌粉剂按0.3%添加量与1~21日龄肉仔鸡无抗生素日粮混合,制成试验颗粒料(0.1MPa,65℃)。选用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混雏24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地衣芽孢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乳链球菌组和啤酒酵母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3周。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链球菌和啤酒酵母对改善0~3周龄肉仔鸡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有一定作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链球菌可以优化0~3周龄肉仔鸡盲肠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乳链球菌 啤酒酵母 肉仔鸡 死亡率 腹泻率 盲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建文 王宏伟 +2 位作者 张雪飞 谷振 周变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1,共5页
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孢子化卵囊和益生菌,以血便记分、存活率、体增重和抗球虫指数为指标,探讨益生菌的抗球虫活性。在接种第7天后检测结果显示,益生菌抗球虫指数为137,能降低球虫感染鸡的血便记分,减轻鸡盲肠组织病理学结构... 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孢子化卵囊和益生菌,以血便记分、存活率、体增重和抗球虫指数为指标,探讨益生菌的抗球虫活性。在接种第7天后检测结果显示,益生菌抗球虫指数为137,能降低球虫感染鸡的血便记分,减轻鸡盲肠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损伤,提高球虫感染鸡体增重和存活率,提示益生菌可以辅助应用于临床球虫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柔嫩艾美耳球虫 抗球虫指数 盲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甘薯渣纤维素对高脂膳食大鼠肠道内环境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红佳 张磊 +3 位作者 刘金枝 郭婷 王倩倩 刘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甘薯渣纤维素对高脂膳食大鼠肠道内环境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prague-Dawley(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正常组),另外4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和添加不同粒度甘薯渣纤维素的高脂饲料,分为对... 目的:探讨纳米甘薯渣纤维素对高脂膳食大鼠肠道内环境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prague-Dawley(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正常组),另外4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和添加不同粒度甘薯渣纤维素的高脂饲料,分为对照组、普通甘薯渣纤维素组(OC组)、微晶甘薯渣纤维素组(MCC组)和纳米甘薯渣纤维素组(CNC组),实验期28 d后解剖,测定大鼠采食量、体质量、盲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相关指标、粪便干质量、小肠液干质量和总胆汁酸含量、小肠形态等。结果:纳米甘薯渣纤维素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膳食大鼠体质量和盲肠游离氨含量,显著升高盲肠组织各项指标、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p H值以及小肠液总胆汁酸含量(P<0.05),同时具有增加小肠绒毛长度及肌层厚度的作用。结论:随着甘薯渣纤维素粒度的减小,其对肠道内环境及形态作用愈加明显,说明纳米甘薯渣纤维素能有效降低SD雄性大鼠体质量,提高其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甘薯渣纤维素 高脂膳食 盲肠 短链脂肪酸 小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盲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古少鹏 郑明学 +1 位作者 李宝钧 韩克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2-1327,共6页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对鸡盲肠黏膜的损伤机理,为鸡球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E.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取盲肠组织,运用常规病理组织学、超微病理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感染E.tene...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对鸡盲肠黏膜的损伤机理,为鸡球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E.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取盲肠组织,运用常规病理组织学、超微病理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感染E.tenella病鸡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鸡感染E.tenella的第2天,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即开始增加,感染后第4~6天是病变最严重且具有特征性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后段盲肠黏膜深层严重出血,大量黏膜上皮脱落,严重者可见整个黏膜几乎完全脱落,肠腺破坏,其表面被覆盖大量脱落的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残存的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凋亡速度加快,大多数上皮细胞处于凋亡状态,凋亡指数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凋亡细胞体积缩小,细胞线粒体肿胀,严重时破裂成大空泡,染色质致密边集或断裂成核碎片,形成膜包裹性凋亡小体。结果提示E.tenella感染鸡后盲肠上皮细胞凋亡加重,以裂殖生殖阶段最为明显,且与损伤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细胞凋亡 盲肠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成年蛋鸡盲肠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秋菊 崔一喆 +1 位作者 刘胜军 周瑞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5,共4页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盲肠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锌合金植入大鼠盲肠对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青领 阎钧 +2 位作者 郑起 张绍翔 张小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2-44,共3页
将镁锌合金植入大鼠盲肠,研究其对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取SD大鼠72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镁合金组、纯钛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镁合金组在盲肠末端切口周围包埋长约5mm×1mm×1mm的镁锌合金条,纯钛组植入相同尺寸的医用纯钛条... 将镁锌合金植入大鼠盲肠,研究其对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取SD大鼠72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镁合金组、纯钛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镁合金组在盲肠末端切口周围包埋长约5mm×1mm×1mm的镁锌合金条,纯钛组植入相同尺寸的医用纯钛条,假手术组仅做缝合,并于术前和术后检测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结果表明,各组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锌合金植入大鼠盲肠后对其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初步证实了镁锌合金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镁合金 大鼠盲肠 肝肾功能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