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我国巨灾经济损失补偿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永 许学军 刘鹃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财政与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财政补偿和保险补偿能力不足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积极探寻新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首先对我国目前自然灾...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财政与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财政补偿和保险补偿能力不足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积极探寻新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首先对我国目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介绍;以地震和洪水为例,对灾情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 传统再保险 风险证券化 经济损失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定价框架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田玲 向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FC模型、Wang两因素模型和Christofides模型是风险定价框架下的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通过对这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巨灾债券定价过程中,可以在过去交易的加权平均的风险厌恶水平ρ值的基础... LFC模型、Wang两因素模型和Christofides模型是风险定价框架下的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通过对这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巨灾债券定价过程中,可以在过去交易的加权平均的风险厌恶水平ρ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利用Christofides模型得到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债券 风险定价 LFC模型 Wang两因素模型 Christofid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保险、资本市场创新和私人市场失灵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庆洪 葛良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本文基于风险决策和保险经济理论讨论了巨灾风险的转移机制和可保性,分析了私人部门在巨灾风险转移上的创新及其缺陷。认为高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巨灾风险保险的重要原因,而私人部门的创新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行为经济学... 本文基于风险决策和保险经济理论讨论了巨灾风险的转移机制和可保性,分析了私人部门在巨灾风险转移上的创新及其缺陷。认为高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巨灾风险保险的重要原因,而私人部门的创新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了投保人的非理性决策问题。在全面分析私人巨灾失灵的基础上,在总结中提出了政府参与巨灾计划的优势及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风险 风险转移机制 私人巨灾市场 政府巨灾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风险证券化——巨灾债券 被引量:9
4
作者 陆珩瑱 陈伟忠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巨灾债券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工具,既分散了保险的风险,又为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本文分析了巨灾债券出现的原因,系统阐述了巨灾债券的定义和基本架构。并分析了巨灾债券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在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建议。
关键词 巨灾债券 保险风险 证券化 再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可靠性和元件重要度的灾难性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国 李华强 +2 位作者 李明军 黄燕 贺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2,29,共8页
应用运行可靠性理论、熵理论以及风险理论,在综合考虑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元件重要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力系统灾难性事故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计及累积效应的元件运行可靠性模型确定灾难性事故下元件实时故障概率。其次,... 应用运行可靠性理论、熵理论以及风险理论,在综合考虑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元件重要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力系统灾难性事故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计及累积效应的元件运行可靠性模型确定灾难性事故下元件实时故障概率。其次,结合势能函数和熵理论确定了计及有功、无功功率等因素的元件结构重要程度。最终,构建了灾难性事故风险指标,刻画了系统由连锁故障向灾难性事故演变的过程。通过对IEEE57系统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系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可靠性 势能函数 风险评估 灾难性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巨灾保险债券的构想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宝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2004年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年,十几个地处不同区域的国家分别遭受了台风、飓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传统的商业保险承保巨灾能力不足,再保险市场也无力为巨灾提供充分保障。... 2004年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年,十几个地处不同区域的国家分别遭受了台风、飓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传统的商业保险承保巨灾能力不足,再保险市场也无力为巨灾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行金融创新,将巨灾风险向资本市场分散势在必行。文章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将中国具体金融机构可在巨灾债券运作模型中充当的角色进行初步定位,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对中国巨灾债券运作机制提出合理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保险 中国发展 构想 自然灾害 巨灾债券 2004年 再保险市场 人类历史 财产损失 人身伤亡 商业保险 成功经验 金融创新 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 巨灾风险 理论探讨 运作模型 金融机构 运作机制 承保 国际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尖点突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江新 罗东立 +3 位作者 李炜 陈瑶 吴静涵 晋良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81,共7页
为减少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形成,控制事件影响,在分析高危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图;结合突变理论,将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作为控制变量、施工安全动态作为状态变量,构建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尖... 为减少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形成,控制事件影响,在分析高危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图;结合突变理论,将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作为控制变量、施工安全动态作为状态变量,构建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尖点突变模型。通过模型进一步分析事件形成过程,阐述分裂因子和正则因子在突发事件前、后的作用及事件演化轨迹,同时总结出安全作业(2种)、外因隐患作业、内因隐患作业、危险作业(2种)共6种施工安全状态,进而提出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研究表明:作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是避免突发事件形成的关键因素,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事件发生前后极具影响力。该模型研究对水利工程领域中的高危作业安全保障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高危作业 突发事件 演化机理 尖点突变模型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私人合作的巨灾保险市场均衡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勇凤 陈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3-1040,共8页
以均值-方差效用函数为基础,构造了私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效用函数,考察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为条件的保险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巨灾风险导致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并通过建模分析得出政府通过设立国家背景再保险公司、向私人保险公司支付巨... 以均值-方差效用函数为基础,构造了私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效用函数,考察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为条件的保险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巨灾风险导致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并通过建模分析得出政府通过设立国家背景再保险公司、向私人保险公司支付巨灾保险业务佣金以及在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的这些干预,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均衡的形成,并优化巨灾保险市场的均衡.最后通过对法国中央再保险公司和墨西哥政府发行多巨灾债券案例的分析,对上述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风险 再保险 公共私人合作 巨灾债券 市场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巨灾债券雏议 被引量:3
9
作者 陶正如 陶夏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初步研究了一种新的减灾金融手段———巨灾债券。在考虑地震巨灾发生的可能性、发行商将筹集来的资金再投资取得的收益、巨灾发生后返还本金的比例和债券的发行费用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发行商和投资者双方利益的平衡为原则,密切结合工程... 初步研究了一种新的减灾金融手段———巨灾债券。在考虑地震巨灾发生的可能性、发行商将筹集来的资金再投资取得的收益、巨灾发生后返还本金的比例和债券的发行费用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发行商和投资者双方利益的平衡为原则,密切结合工程地震风险评估,探讨了巨灾债券利率的确定方法。结合我国某个具体地区按文中所述方法设计的地震巨灾债券实例,估算了债券产品可能的利率、相应的发行费用和再投资收益率,据此讨论了我国发行地震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债券 利率 工程地震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姚壬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保险制度的功能缺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主要类型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巨灾互换,其操作需要专业化的交易主体和适当的触发机制。我国发展...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保险制度的功能缺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主要类型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巨灾互换,其操作需要专业化的交易主体和适当的触发机制。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策略是要正确认识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有步骤地进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完善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 风险证券化 资本市场 触发机制 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评价法在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耿会涛 葛巍 +1 位作者 张兆省 皇甫泽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
针对水库运行期防洪、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目标相互影响,调度目标和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难以准确判断造成多目标风险综合评价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突变评价法的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分析模型。根据水... 针对水库运行期防洪、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目标相互影响,调度目标和影响因子相对重要性难以准确判断造成多目标风险综合评价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突变评价法的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分析模型。根据水库主要功能的不同,分别明确了将综合风险最低作为调度目标和防洪风险作为严格约束条件的两种多目标风险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评价结果与已有优化调度方案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为水库调度多目标风险综合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调度目标 突变评价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巨灾互换及其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世清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7,共7页
巨灾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照一定条件交换彼此的巨灾风险责任,当特定巨灾事件所导致的损失到达触发条件时,可以从互换对手处获得现金赔付。巨灾互换与金融互换类似,都是基于互惠对等的原则在合约有效期限内交换一系列付款。巨灾互换与金... 巨灾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照一定条件交换彼此的巨灾风险责任,当特定巨灾事件所导致的损失到达触发条件时,可以从互换对手处获得现金赔付。巨灾互换与金融互换类似,都是基于互惠对等的原则在合约有效期限内交换一系列付款。巨灾互换与金融互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现金支付并不像金融互换那样是必然的,而是取决于触发条件的满足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互换 巨灾债券 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风险交易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国外保险风险证券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伍燕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金融创新,它能有效地把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中。所以必须着重了解国际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主要产品类型及国外发展的情况及经验,使我国能以谨慎的态度发展保险风险...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金融创新,它能有效地把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中。所以必须着重了解国际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主要产品类型及国外发展的情况及经验,使我国能以谨慎的态度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加强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而促进我国保险业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风险证券化 资本市场 巨灾债券 巨灾期权 巨灾期货 巨灾互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风险证券化视角的巨灾风险管理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学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3,共5页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在分散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从我国国情出发,阐述了利用保险风险证券化手段化解巨灾风险的紧迫性,并结合国外相关产品的比较分析,从政企职责界限、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市场供给体系、产品信...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在分散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从我国国情出发,阐述了利用保险风险证券化手段化解巨灾风险的紧迫性,并结合国外相关产品的比较分析,从政企职责界限、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市场供给体系、产品信用评级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推进巨灾风险保险证券化发展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风险 保险风险证券化 补偿机制 巨灾债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从巨灾债券看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障碍及相关制度安排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文生 安加锋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就是巨灾风险证券化,其主要形式是巨灾债券。保险风险证券化使巨灾债券能够通过金融市场得以融通,而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的巨灾债券有助于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对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进... 保险风险证券化就是巨灾风险证券化,其主要形式是巨灾债券。保险风险证券化使巨灾债券能够通过金融市场得以融通,而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的巨灾债券有助于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对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进程非常有利。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保险风险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障碍。我国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安排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风险证券化 巨灾债券 保险风险转移 资本市场环境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突水突变机理及模型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宗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9,共6页
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有效评价是矿山水害防治和实现安全开采的基本前提与重要基础。通过研究底板突水的突变机理,确定状态变量和主次控制变量,依据尖点突变模型建立平衡曲面方程,经坐标变换得到新坐标系下(状态变量、主次控制变量坐标系)... 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有效评价是矿山水害防治和实现安全开采的基本前提与重要基础。通过研究底板突水的突变机理,确定状态变量和主次控制变量,依据尖点突变模型建立平衡曲面方程,经坐标变换得到新坐标系下(状态变量、主次控制变量坐标系)平衡曲面方程的表达式。利用新坐标轴构建方程组求解平衡曲面方程的系数和新坐标系原点的位置,利用已知突水点信息验证求解结果的合理性。依据新坐标系下平衡曲面方程根的判别式,建立突水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新安煤矿二1煤底板突水风险进行评价,模型拟合率为100%,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突变机理 尖点突变 风险评价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模式及演进机理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国取 孟小雨 朱选功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52,共8页
我国农业巨灾频发且损失巨大,但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现实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分析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共生模式及其演进机理,探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我国农业巨灾频发且损失巨大,但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现实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分析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共生模式及其演进机理,探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路径依赖,希望以此推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巨灾 共生模式 分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挂车”:巨灾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世清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0,共7页
"侧挂车"是一种由资本市场投资者注资成立的,通过部分担保的比例再保险合同为原发起公司提供额外承保能力的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它本质上与比例再保险协议无太大差别,只是以一个独立的公司形式出现,因此被形象地称为"... "侧挂车"是一种由资本市场投资者注资成立的,通过部分担保的比例再保险合同为原发起公司提供额外承保能力的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它本质上与比例再保险协议无太大差别,只是以一个独立的公司形式出现,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侧挂车"。本文从产生背景、市场发展、运行机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侧挂车"进行系统梳理,把它与巨灾债券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挂车” 巨灾债券 巨灾风险管理 保险风险证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惠明 林方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可操作性低、农业再保险经营机构自身承保能力较弱、政策和财政对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以及行业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中外农业再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域... 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可操作性低、农业再保险经营机构自身承保能力较弱、政策和财政对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以及行业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中外农业再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域外成熟经验的学习借鉴,提出了优化农业再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采用合并立法模式,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制度内容,加大政府税收优惠、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组建农业再保险公司,明确农业再保险行业监管主体等对策建议,以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 农业再保险 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和相对风险的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清 黄可 李建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是均衡各水库风险水平、保障效益客观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首先,引入相对风险模型,建立“风险源-风险事件-风险受体-评价终点”概念模型,分析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而考虑由水库建设规模... 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是均衡各水库风险水平、保障效益客观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首先,引入相对风险模型,建立“风险源-风险事件-风险受体-评价终点”概念模型,分析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而考虑由水库建设规模和运行方式差异导致的不同风险承担水平差距;其次,借助突变理论多准则评价方法,客观推求概念模型各层的相对风险,量化各水库应承担的风险水平;最后,基于耦合相对风险模型和突变多准则评价的风险补偿模型,对补偿效益分摊方案进行相对风险折减,确定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方案。将所提风险补偿方法运用于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的联合调度,并以补偿效益分摊方案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风险补偿方法克服了相对风险模型中系数量化的主观性,有效反映了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效益与风险的互馈与均衡关系;(2)风险补偿方案与水库群实际运行方式相符;(3)风险补偿方法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有利于提高水库参与联合调度的积极性。通过探讨溪洛渡、向家坝和三峡水库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方案,可为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分析、效益分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群 联合调度 风险补偿 相对风险模型 突变理论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