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of liquid bio-fuel from catalytic de-oxygenation:Pyrolysis of beech wood and flax shives
1
作者 Chetna Mohabeer Luis Reyes +5 位作者 Lokmane Abdelouahed Stéphane Marcotte Jean-Christophe Buvat Lucette Tidahy Edmond Abi-Aad Bechara Taouk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6,共14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atalytic de-oxygenation of the liquid and gaseous pyrolytic products of two biomasses (beech wood and flax shives) using different catalysts (commercial HZSM-5 and H-Y,a... 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atalytic de-oxygenation of the liquid and gaseous pyrolytic products of two biomasses (beech wood and flax shives) using different catalysts (commercial HZSM-5 and H-Y,and lab-synthesised Fe-HZSM-5,Fe-H-Y,Pt/Al2O3 and CoMo/Al2O3). The experiments were all conducted in a semi-batch reactor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all feed materials.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BJH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T-IR technologie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catalysts,whil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flame ionisation detection (GC-FID)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ion (GC-TCD)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liquid and gaseous pyrolytic products. It was firstly seen that at higher catalyst-to-biomass ratios of 4∶1,de-oxygenation efficiency did not experience any further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eHZSM-5 was deeme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of the catalysts utilised as it helped reach the lowest oxygen contents in the bio-oils samples and the second best was HZSM-5. It was also found that HZSM-5 and H-Y tended to privilege the decarbonylation route(production of CO),whilst their iron-modified counterparts favoured the decarboxylation one (production of CO2) for both biomasses studied. It was then seen that the major bio-oil components (carboxylic acids) underwent almost complete conversion under catalytic treatment to produce mostly unoxygenated aromatic compounds,phenols and gases like CO and CO2. Finally,phenols were seen to be the family most significantly formed from the actions of all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lysis biomass catalytic treatment de-oxygenation bio-oil upgr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ass Catalytic Pyrolysis with Ni Based Catalyst to Produce Hydrogen Rich Ga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Mingfeng LIU Min +3 位作者 XU Xiwei LI Bosong ZHANG Qiang JIAN Enc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43-49,共7页
Hydrogen rich gas was produced using rice husk as biomass material on the continuous biomass pyrolysis apparatus which consisted of continuous pyrolysis reactor and secondary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or. Ni based catal... Hydrogen rich gas was produced using rice husk as biomass material on the continuous biomass pyrolysis apparatus which consisted of continuous pyrolysis reactor and secondary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or. Ni based catalysts of different Ni/Al mass ratio and calcined temperature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method.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FT-IR Spectrometer (FT-IR). Ni based catalyst showed good selectivity for H2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Catalyst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yields of three states products when used at the same cracking temperature. Ni/Al mass rati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s selectivity. However, the content of NiO increased further when Ni/Al mass ratio values reached 0.7 : 10, and the yield of H2 slightly increased. Hydrogen yield was greatly impacted by calcined temperature. Catalyst calcined at 550℃performed best. W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high temperature, NiO in the catalyst transformed into NiAl2O4, and the acid site also changed, which caused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The hydrogen yield increased with the cracking temperature. The highest stable yield of hydrogen was about 30% without increasing with the cracking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ontinuous pyrolysis catalytic cracking HYDRO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alytic pyrolysis of atmospheric residue on a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ght olefins
3
作者 YANG Lian-guo MENG Xiang-hai XU Chun-ming GAO Jin-sen LIU Zhi-chang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Catalytic pyrolysis of Chinese Daqing atmospheric residue on a commercial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a confined fluidized bed reac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ercial FCC catalyst h... Catalytic pyrolysis of Chinese Daqing atmospheric residue on a commercial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a confined fluidized bed reac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ercial FCC catalyst has good capability of cracking atmospheric residue to light olefins.The analysis of gas samples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light olefins in cracked gas is above 80%.The analysis of liquid samples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aromatics in liquid samples ranges from 60% to 80%,and it increas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yield of total light olefins shows a maximum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weight ratios of catalyst-to-oil and steam-to-oil,respectively.The optimal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weight ratios of catalyst-to-oil and steam-to-oil are about 650℃,15 and 0.75,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石油化工技术 原油预处理技术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协同PMS去除4-氯酚性能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裘晶晶 李新瑞 +4 位作者 邹正康 梁莎 虞文波 段华波 杨家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共9页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PMS对500 mg/L 4-C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900℃制备的生物炭PSB-900比表面积达1476 m^(2)/g,对4-CP吸附能力最强,去除率为65%,吸附平衡后加入PMS,在较低的PMS投加量(PMS∶4-CP(摩尔比)=2)下,可在30 min内实现4-CP的100%去除。在PSB-900/PMS催化降解体系中,电子传递起主导作用,热解温度的升高增强了生物炭的导电性。此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在催化降解4-CP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污泥基分级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和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热解 分级多孔生物炭 4-氯苯酚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热解油萃取-催化组合脱氯技术研究
5
作者 贾旭东 王振宇 +6 位作者 陆语 秦冰 黎志敏 郭靖 于丽 沈明欢 刘玫君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废塑料热解油中含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因为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中的氯会形成HCl,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废塑料热解油中的含氯化合物几乎全部是以氯代烃形式存在的有机氯,通过对塑料热解油轻馏分中氯的形态进行分... 废塑料热解油中含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因为在这些工艺中,原料中的氯会形成HCl,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废塑料热解油中的含氯化合物几乎全部是以氯代烃形式存在的有机氯,通过对塑料热解油轻馏分中氯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其以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4-氯甲苯、乙酸2-氯乙酯、苯甲酸2-氯乙酯等形式存在。试验考察了溶剂萃取脱氯的效果,同时采用上述含氯化合物和白油配制成模拟油,以过渡金属T基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脱氯的效果,并对实际的废塑料热解油进行了脱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萃取和活性炭负载NL基纳米催化剂组合脱氯效果更好,对模拟油中的氯单次最高脱除率为99.9%;可以将实际废塑料热解油油相氯质量分数降至10μg/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热解油 萃取脱氯 催化脱氯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SAPO-11催化加氢制备生物航空煤油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延吉 董春良 +2 位作者 王磊 马婕 宋朝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0-475,共6页
以生物油为原料,3Ni/SAPO-11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加氢催化制备生物航空煤油,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压强、空速对液相产物中C_(9)~C_(16)选择性、C_(9)~C_(16)收率以及异正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研究发现,在最佳条件下,即温... 以生物油为原料,3Ni/SAPO-11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加氢催化制备生物航空煤油,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压强、空速对液相产物中C_(9)~C_(16)选择性、C_(9)~C_(16)收率以及异正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研究发现,在最佳条件下,即温度400℃、压强1.5 MPa、空速1.9 h^(-1)时,C_(9)~C_(16)选择性为52.79%,收率为51.48%,异正比为9.11。以3Ni/SAPO-11分子筛为载体,制备并表征了3种金属(Cu、Fe、Co)负载的3Ni/SAPO-11双功能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通过固定床实验考察不同金属助剂的加入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航空煤油 催化剂 催化热解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9,10-二氢蒽强化的掺氮活性炭催化松木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
7
作者 李文涛 张成博 +5 位作者 李凯 牛琦 李继红 陆强 贾宝 高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8-994,共7页
本研究以核桃壳基掺氮活性炭(NAC)为催化剂、以9,10-二氢蒽(DHA)为供氢剂,开展了松木选择性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探究了氨水质量分数对NAC理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DHA/松木比、热解温度、NAC/松木比对烷氧基酚生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核桃壳基掺氮活性炭(NAC)为催化剂、以9,10-二氢蒽(DHA)为供氢剂,开展了松木选择性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探究了氨水质量分数对NAC理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DHA/松木比、热解温度、NAC/松木比对烷氧基酚生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合适的氨水质量分数能够改善NAC孔隙结构及活性位点分布,当氨水质量分数为15%时,所制备NAC对烷氧基酚的生成促进效果最佳;当DHA/松木比为1、热解温度为550℃、NAC/松木比为3时,烷氧基酚产率最大,为5.27%,明显高于纯松木直接催化热解时烷氧基酚产率(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掺氮活性炭 催化热解 9 10-二氢蒽 烷氧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 upgrading of organic vapors from the fast pyrolysis of biomass 被引量:7
8
作者 LI Hong-yu YAN Yong-jie REN Zheng-we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671,共6页
The online upgrading process that combined the fast pyrolysis of biomass and catalytic cracking of bio-oil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a high quality liquid product from the biomass.The installation consisted of a fluidi... The online upgrading process that combined the fast pyrolysis of biomass and catalytic cracking of bio-oil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a high quality liquid product from the biomass.The installation consisted of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for pyrolysis and a packed bed reactor for upgrading.The proper pyrolysis processing conditions with a temperature of 500℃ and a flow rate of 4m3·h-1 were determined in advance.Under such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WHSV) on both the liquid yields and the oil qualities of the online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a combined process had the superiority of increasing the liquid yield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 quality over the separate processes.Furthermore,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500℃,with a WHSV of 3h-1,the liquid yield reached the maximum and the oxygenic compounds also decreased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蒸气 高温分解反应 生物量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特征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钮志远 刘桂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5,共10页
对近年来煤-生物质共热解研究中判定是否发生协同效应及协同效应发生强度的4个指标,即温度范围、热重曲线、表观活化能及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组成进行总结,并概括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 对近年来煤-生物质共热解研究中判定是否发生协同效应及协同效应发生强度的4个指标,即温度范围、热重曲线、表观活化能及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组成进行总结,并概括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的影响,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简要评述。最后提出未来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特征和机理研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油 煤液化 共热解 非催化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催化热解产物高值化调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安宁 白状伟 +4 位作者 贺新福 张怀青 石智伟 张致 王俊哲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木质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有机碳源,其独特的三维交联结构在为其带来丰富的化学潜力时,也为其高效转化和利用带来了难题。催化热解是实现木质素绿色、低碳和高值化利用的有效手段。在木质素催化热解的研究领域,甲烷、合成气、轻质芳... 木质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有机碳源,其独特的三维交联结构在为其带来丰富的化学潜力时,也为其高效转化和利用带来了难题。催化热解是实现木质素绿色、低碳和高值化利用的有效手段。在木质素催化热解的研究领域,甲烷、合成气、轻质芳烃和高性能多孔碳材料等成为备受瞩目的高值化目标产物。鉴于此,紧密围绕木质素催化热解高值化产物的应用这一核心导向,深入且系统地探讨了多种催化剂在木质素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其中,AAEMs催化剂可分为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2大类,碱金属盐虽使液相产率有所降低,但提升了苯酚等单酚类物质的产率,而碱土金属盐则提高了液相产率,并且对增强苯酚的选择性效果显著。碱金属盐有助于气相产物的生成,并能提高H_(2)的选择性,碱土金属盐虽抑制气相产物生成,却在水煤气转换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固相产物方面,碱金属盐相较于碱土金属盐更有助于提升生物质炭的产率,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增强反应活性。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主要分为酸性和碱性2大类,其中,酸性金属氧化物在木质素催化热解过程中,可显著提升液相产物的产率,对苯酚及MAHs展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并且有助于CO和CH_(4)的生成,同时对生物质炭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而碱性金属氧化物虽会抑制液相产物的产生,但能有效促进苯酚的生成,在推动气相产物生成以及优化生物质炭结构方面表现突出。钙钛矿催化剂具有立方相等结构优势,且氧化还原性能优异。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显著增加了氧空位含量,提高了液相产率与苯酚和MAHs的选择性,抑制了脱羧和脱羰基反应,升高了CH_(4)选择性,降低了生物质炭产率,且循环催化热解稳定性良好。分子筛类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酸碱性和表面结构等相关。高酸性且具有适宜孔径的可促进木质素裂解重组,影响三相产物产率与选择性;经金属负载或酸化预处理等可优化其催化性能,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低成本催化剂如膨润土等也重要,其酸性位点和孔隙结构影响产物选择性,与分子筛联用可大幅提高MAHs选择性,对气相和固相产物也有独特调控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木质素催化热解产物高值化调控的催化剂优化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强调应大力加强对具有协同催化作用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的探索,为木质素催化热解产物的高效利用筑牢技术支撑,推动这一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催化热解 高值化 目标产物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属混合加氢重油催化裂化及裂解反应性能
11
作者 张亚红 方东 +5 位作者 史得军 许顺年 张宸玮 孙志国 王刚 刘超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0-1339,共10页
为分析中间基和石蜡基重油混合加工比例对后续的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工艺产品分布的影响,将中间基巴士拉重油和石蜡基华北重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加氢改质后进行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反应。催化裂化反应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505℃,剂/油质量... 为分析中间基和石蜡基重油混合加工比例对后续的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工艺产品分布的影响,将中间基巴士拉重油和石蜡基华北重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加氢改质后进行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反应。催化裂化反应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505℃,剂/油质量比5.6,质量空速19 h^(-1);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580℃,剂/油质量比12,质量空速10 h^(-1)。结果表明:加氢重油中石蜡基重油掺混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80%时,催化裂化转化率增加2.88百分点,催化裂解转化率增加3.65百分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加氢重油性质及平均分子结构信息与催化裂化及裂解转化率之间、产品收率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在对应的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加氢重油特征化参数与转化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胶质和沥青质含量与焦炭收率之间呈二元二次函数关系,加氢重油平均分子结构中的各类型碳原子数与汽油馏分、裂化气体以及低碳烯烃收率之间呈多元线性关系。这些定量关联关系均能准确预测加氢改质重油的催化裂化、催化裂解转化率及产品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中间基 石蜡基 加氢改质 催化裂化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物对螺旋藻热解的影响
12
作者 刘凯 徐青 苏颖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all-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两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不同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热解温度、残留物质量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氧化物的引入使螺旋藻的热解温度范围扩大15~30℃,SiO_(2)促进了焦炭产率的提高。MgO作为碱性催化剂显著抑制了热解油中酸性物质的生成,酸性物质的生成率从23.49%降至10.66%。MgO对螺旋藻热解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催化效果依次为MgO>Al_(2)O_(3)>SiO_(2)。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氧化物Al_(2)O_(3)、MgO、SiO_(2)后,螺旋藻热解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从207.84 kJ/mol分别下降至196.88、188.23和205.77 kJ/mol。【结论】黏土中氧化物对螺旋藻的热解产物分布和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其中Al_(2)O_(3)和MgO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SiO_(2)主要起到热量传递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催化热解 氧化物 热重分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生物质催化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肖军 沈来宏 +2 位作者 郑敏 王泽明 仲晓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运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研究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析出特性,分析研究热解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了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 运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研究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析出特性,分析研究热解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了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NiO和CaO存在两个失重峰,并促进麦秸热解反应进行,降低表观活化能,其中NiO对提高热解析出产率作用更显著。通过红外光谱对热解产物实时测量的分析表明,CO与CO2的析出与失重峰基本一致,而CH4的析出滞后于前两者。添加NiO和CaO有利于减少热解产物中的CO2的浓度,促进挥发分产物CO、CH4的生成。其中CaO更有利于生物质在温度800℃以下的热解性能改善,而NiO在800℃以上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麦秸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Cu改性HZSM-5催化热解制备生物油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小华 王嘉骏 +2 位作者 樊永胜 刘莎 蔡忆昔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5-313,共9页
采用浸渍法对HZSM-5分别进行了Fe、Co、Cu改性;通过XRD、Py-IR和BET法对改性HZSM-5进行了表征;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气的在线提质试验;分析了改性HZSM-5的催化提质和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Fe、Co、Cu改性负载物分布... 采用浸渍法对HZSM-5分别进行了Fe、Co、Cu改性;通过XRD、Py-IR和BET法对改性HZSM-5进行了表征;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气的在线提质试验;分析了改性HZSM-5的催化提质和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Fe、Co、Cu改性负载物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团聚成大颗粒晶体,对HZSM-5的酸性分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修饰了分子筛孔道,减小了分子筛孔容;经Fe、Co、Cu改性HZSM-5催化所得精制生物油的产率为18.37%~19.03%,O质量分数为15.13%~17.23%,p H值为5.05~5.12,运动黏度为5.16~5.22 mm2/s,高位热值为34.56~36.01 MJ/kg;精制生物油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有机物种类较多,烃类物质总含量有明显升高,尤其是PAHs的含量显著升高,芳构化性能显著增强,其中,经Fe/HZSM-5和Co/HZSM-5催化提质,生物油中MAHs含量相对较高;Fe/HZSM-5和Cu/HZSM-5抗无定型焦炭的性能较强,Co/HZSM-5抗石墨型焦炭的能力大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解 催化提质 改性H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催化热解的TG-FTIR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鲁长波 杨昌炎 +3 位作者 林伟刚 姚建中 杨学民 宋文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3,共6页
借助综合热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联用技术(TG-FTIR),考察了HUSY、REY和HZSM-53种分子筛以及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MLC和馏分油催化裂解催化剂CIP对生物质催化热解的活性和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脱氧活性顺序为:REY≈... 借助综合热分析仪和傅立叶红外联用技术(TG-FTIR),考察了HUSY、REY和HZSM-53种分子筛以及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MLC和馏分油催化裂解催化剂CIP对生物质催化热解的活性和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脱氧活性顺序为:REY≈HUSY>HZSM-5,生成高辛烷值烃类的选择性顺序为:REY>HUSY≈HZSM-5;MLC催化剂和CIP催化剂都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活性,前者的脱氧活性略高于后者;择形分子筛HZSM-5的引入对调整催化剂酸强度、提高催化转化选择性和抑制焦炭生成产生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热解 TG-FTIR 活性 选择性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制乙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柯明 汪燮卿 张凤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5,共8页
对不同硅铝比的ZSM 5进行磷改性 ,改性分子筛经 80 0℃、 4h水热老化后 ,再进行物化表征和微反评价。结果表明 ,磷改性能提高水热处理后ZSM 5 (n(SiO2 ) /n(Al2 O3) <2 0 0 )的酸中心浓度和强度、水热骨架和活性稳定性。ZSM 5分子筛... 对不同硅铝比的ZSM 5进行磷改性 ,改性分子筛经 80 0℃、 4h水热老化后 ,再进行物化表征和微反评价。结果表明 ,磷改性能提高水热处理后ZSM 5 (n(SiO2 ) /n(Al2 O3) <2 0 0 )的酸中心浓度和强度、水热骨架和活性稳定性。ZSM 5分子筛晶型的水热稳定性不仅与磷含量有关 ,也和分子筛的骨架铝含量有关 ,磷改性不能阻止n(SiO2 ) /n(Al2 O3) >10 0的ZSM 5分子筛水热老化时晶型的转变。另外 ,磷改性分子筛的催化活性也与磷含量和分子筛的铝含量有关 ,铝含量高的活性也高 (n(SiO2 ) /n(Al2 O3)为 2 5~ 2 0 0 )。以正辛烷为原料时 ,磷改性的Z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改性 ZSM-5分子筛 催化裂解 制备 乙烯 性能 水热稳定性 石油炼制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热解炭负载Cu-Zn对碱木质素热裂解生成单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文亮 耿晶 +1 位作者 李露霏 常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6-744,共9页
以具备丰富中孔和大孔结构的快速热解炭(FPC)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Zn摩尔比的CuxZny/FPC负载型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子能谱仪(EDX)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 以具备丰富中孔和大孔结构的快速热解炭(FPC)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Zn摩尔比的CuxZny/FPC负载型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子能谱仪(EDX)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评价了催化剂对碱木质素热裂解生成单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Cu O和Zn O晶相结构均一,很好地嵌入到FPC中孔和大孔结构中,未发生聚集状态或生成Cu Zn合金;随着Cu或Zn金属负载量的增大,相应的Cu或Zn金属氧化物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降低了碱木质素热裂解残炭率和反应活化能,提高了热裂解反应效率.热解气质联用分析表明,CuxZny/FPC催化剂大幅度简化了碱木质素热裂解单酚类化合物种类(从23种减少到了10种),Cu0.67Zn0.33/FPC对单酚类化合物表现出最大的选择性(52.99%),与Cu/FPC相比选择性增加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热裂解 碱木质素 快速热解炭 单酚类化合物 氧化铜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Al_2O_3催化剂上裂解汽油中单烯烃加氢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建伟 李英霞 +2 位作者 陈标华 李成岳 张小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绝热管式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在2.0 MPa^4.0 MPa、524 K^644 K、氢/裂解汽油摩尔比1.5~3.5和反应器入口环戊烯、3-乙基-1-戊烯、苯乙烯和1-己烯的分压分别为0.87 kPa^5.60 kPa、1.09 kPa^7.01 kPa、1.14 kPa^7.35 kPa和0.25 kPa^0.97 ... 采用绝热管式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在2.0 MPa^4.0 MPa、524 K^644 K、氢/裂解汽油摩尔比1.5~3.5和反应器入口环戊烯、3-乙基-1-戊烯、苯乙烯和1-己烯的分压分别为0.87 kPa^5.60 kPa、1.09 kPa^7.01 kPa、1.14 kPa^7.35 kPa和0.25 kPa^0.97 kPa下,对Co-Mo/A l2O3催化剂上裂解汽油中单烯烃催化加氢的宏观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Powell优化法和M erson迭代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建立了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裂解汽油中单烯烃催化加氢的幂函数型宏观动力学模型。其中,环戊烯、3-乙基-1-戊烯、苯乙烯和1-己烯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725、0.685、0.7和0.655,对应的加氢反应宏观活化能依次为63 455 J.mol-1,61 781 J.mol-1,52 105 J.mol-1和54 181 J.mol-1。实验所用Co-Mo/A l2O3催化剂对环戊烯、3-乙基-1-戊烯和苯乙烯加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对1-己烯加氢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对1-庚烯加氢基本无催化活性。加氢反应压力控制在3.5 MPa左右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 动力学 裂解汽油 单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氧化镍-二氧化硅催化剂及其用于碳纳米管的制备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燕娟 邓淑华 +4 位作者 易双萍 钟韶 陈玉莲 何艳阳 张海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67-1272,共6页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得Ni(OH)_2/SiO_2二元胶体,经水热晶化法和常压干燥法分别合成了纳米级氧化镍-二氧化硅复合粉体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在相同催化裂解条件下分别制得了多壁碳纳米管;采用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两种催化剂...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得Ni(OH)_2/SiO_2二元胶体,经水热晶化法和常压干燥法分别合成了纳米级氧化镍-二氧化硅复合粉体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在相同催化裂解条件下分别制得了多壁碳纳米管;采用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两种催化剂物相、形貌及由两种催化剂制得的碳纳米管形态、收率及纯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热晶化法比常压干燥法合成的催化剂粉体颗粒粒径小(为10~20um),分散性好,催化活性高,使得所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小(为10~16um)、分布窄、纯度和收率都相对较高;同时对用不同水热反应温度合成的催化剂(物相不同)制备碳纳米管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常压干燥法 碳纳米管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G-FTIR联用研究催化剂对煤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杨景标 蔡宁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用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对宝日希勒褐煤和包头烟煤热解的催化作用和挥发分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催化剂对褐煤和烟煤热解的催化效果分别为N i>Fe^Ca>K和Ca^Fe>N i>K,K2CO3对煤的热解没有明... 用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对宝日希勒褐煤和包头烟煤热解的催化作用和挥发分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催化剂对褐煤和烟煤热解的催化效果分别为N i>Fe^Ca>K和Ca^Fe>N i>K,K2CO3对煤的热解没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催化剂使褐煤和烟煤热解转化率增加的最大值分别为10.1%和6.4%。烟煤热解生成的CH4比褐煤的多,不同的催化剂使煤热解挥发产物CO2、H2O、CH4和CO增加的幅度不一样,催化效果与温度和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催化热解 TG—F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