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ron-manganese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被引量:5
1
作者 MOSTAFA FEYZI FATANEH JAFAR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0-557,共8页
铁锰催化剂被一起沉淀方法准备。催化剂的描述被使用 X 光衍射(XRD ) 执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 ) ,温度程序减小(TPR ) , N2 吸附解吸附作用大小。从 Fischer-Tropsch 合成的催化表演测试的结果证明铁锰催化剂对催化剂作文和材料... 铁锰催化剂被一起沉淀方法准备。催化剂的描述被使用 X 光衍射(XRD ) 执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 ) ,温度程序减小(TPR ) , N2 吸附解吸附作用大小。从 Fischer-Tropsch 合成的催化表演测试的结果证明铁锰催化剂对催化剂作文和材料来源敏感过度。当 CH4 和 CO2 由使用从铁(II ) 准备的铁锰催化剂减少了时, C24 轻石蜡增加了,这被发现当 CH4 和 CO2 由使用从铁(II ) 准备的铁锰催化剂减少了时硫酸盐(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动和选择处于不同运作的条件被学习。结果证明为 C24 轻石蜡生产的最好的运作的条件在 260 点是 H2/CO=1/1 (GHSV=2400 h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manganese cataly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synthesis of cyclic aldol tetramer and ?, β-unsaturated aldol from linear aldehydes using quaternary ammonium combin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s catalysts
2
作者 许海峰 钟宏 +1 位作者 王帅 李方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81-2087,共7页
One-pot synthesis of cyclic aldol tetramer and α, β-unsaturated aldol from C3-C8 linear aldehydes using phase-transfer catalyst(PTC), quaternary ammonium, combin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s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 One-pot synthesis of cyclic aldol tetramer and α, β-unsaturated aldol from C3-C8 linear aldehydes using phase-transfer catalyst(PTC), quaternary ammonium, combin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as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Butanal was subjected for detail investiga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lectivity of cyclic aldol tetramer depends greatly 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reaction, especially the PTC/butanal molar ratio. The average selectivity of 2-hydroxy-6-propyl-l, 3, 5-triethyl-3-cyclohexene-1-carboxaldehyde(HPTECHCA) was 54.41% using tetrabutylammonium chloride combined with 14%(mass fraction) Na OH as catalysts at 60 ℃for 2 h with a PTC-to-butanal molar ratio of 0.09:1. Pentanal was more likely to generate cyclic aldol tetramer compared with other aldehydes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Recovery of the PTC through water washing followed by adding enough sodium hydroxide from the washings was also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ol condensation one-pot synthesis phase-transfer catalyst ALDEHY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N-VINYLPYRROLIDONE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N-VINYLPYRROLIDONE catalyst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obium-promoted cobalt/iron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被引量:1
4
作者 Zahra Gholami Noor Asmawati Mohd Zabidi +1 位作者 Fatemeh Gholami Mohammadtaghi Vakil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5-821,共7页
Bimetallic Co /Fe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prepared,and niobium( Nb) was added as promoter to the 70 Co ∶30Fe /CNT catalys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 Bimetallic Co /Fe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prepared,and niobium( Nb) was added as promoter to the 70 Co ∶30Fe /CNT catalys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operation conditions( H_2 ∶CO( volume ratio) = 2 ∶1,p = 1 MPa,and t = 260 ℃) in a tubular fixed-bed microreactor system. The addition of Nb to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decrease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improves the reducibility of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Evaluation of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in a Fischer-Tropsch reaction shows that the catalyst results in high selectivity to methane,and the selectivity to C_(5+) increased slightly in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unlike that in the monometallic catalysts. The addition of 1% Nb to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increases CO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to C_(5+). Meanwhile,a decrease in methane selectivity i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bimetallic catalyst niobium promoter carbon nanotub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balt loading on reducibility, dispersion and crystallite size of Co/Al_2O_3 Fischer-Tropsch catalyst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海峰 张煜华 +1 位作者 李金林 古映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Co/Al2O3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balt loadings were prepared using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cobalt load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were studied by means... Co/Al2O3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balt loadings were prepared using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cobalt load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hydroge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H2-TPD) and O2 titration. Co-support compound formation can be detected in catalyst system by XRD. For the Co/Al2O3 catalysts with low cobalt loading, CoAl2O4 phase appears visibly. Two different reduction regions can be presented for Co/Al2O3 catalysts, which belong to Co3O4 crystallites (reduction at 320 ℃) and cobalt oxide-alumina interaction species (reduction at above 400 ℃). Increasing Co loading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Co3O4 crystallite size. The reduced Co/Al2O3 catalysts have two adsorption sites, and cobalt loading greatly influence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With the increase of cobalt loading, the amount of low temperature adsorption is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high temperature adsorption is decreased, and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and cobalt crystallite size ar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obalt/alumina catalyst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ydroge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behavior of EDTA modified silica nanosprings (NS)-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 for Fischer-Tropsch CO-hydrogena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Abdulbaset M.Alayat Elena Echeverria +1 位作者 David N.Mcllroy Armando G.McDonald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7-966,共10页
The effect of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modific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ilica nanosprings(NS) supported cobalt(Co)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onversio... The effect of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modific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ilica nanosprings(NS) supported cobalt(Co)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onversion of syngas(H^(2+) CO) to hydrocarbons by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 The unmodified Co/NS and modified Co/NS-EDTA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n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prepared Co/NS and Co/NS-EDTA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efore the FTS reaction by BET surface area,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TPR),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in order to find correlations betwee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TS was carried out in a quartz fixedbed microreactor(H_2/CO of 2 ∶1,230 ℃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he products trapped and analyzed by GC-TCD and GC-MS to determine CO conversion and reaction selectiv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Co/NS-EDTA catalyst displayed a more-dispersed phase of Co_3O_4 nanoparticles(10.9%) and the Co_3O_4 average crystallite size was about 12.4 nm. The EDTA modified catalyst showed relatively higher CO conversion(70.3%) and selectivity toward C_(6-18)(JP-8,Jet A and diesel) than the Co/NS catalyst(C_(6-14))(J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煤矿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杜峰 宋大伟 +2 位作者 孔敬文 严文娟 金鑫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缩酮(醛)类香料是由醛或酮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质、香味持久,近年来在香料香精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如何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成方法对缩酮(醛)类香料进行高效绿色合成一直是本行业... 缩酮(醛)类香料是由醛或酮与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得的产物,该产物具有优异的性质、香味持久,近年来在香料香精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如何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合成方法对缩酮(醛)类香料进行高效绿色合成一直是本行业的研究热点。以酸性催化剂为例,介绍了杂多酸、离子液体、分子筛以及无机盐等缩酮(醛)类香料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电催化、光催化和微波辅助等方法合成缩酮(醛)类香料进行分析,为缩酮(醛)类香料的低碳绿色高效合成工艺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酮(醛) 香料 催化剂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形貌对于Ru/CeO_(2)催化剂合成氨性能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王鹏 张江涛 +2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淑英 王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1-630,共10页
【目的】钌纳米粒子(Ru nanoparticles,Ru NPs)在反应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在合成氨中的催化性能显著降低,选取合适的载体分散Ru NP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OH-调控策略,通过改变OH-的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CeO_(2)(... 【目的】钌纳米粒子(Ru nanoparticles,Ru NPs)在反应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在合成氨中的催化性能显著降低,选取合适的载体分散Ru NP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OH-调控策略,通过改变OH-的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CeO_(2)(纳米颗粒(CeO_(2)-NP)、纳米棒(CeO_(2)-NR)和纳米立方体(CeO_(2)-NC)),随后利用浸渍还原法在CeO_(2)上负载Ru NPs,获得了Ru/CeO_(2)催化剂,借助于XRD、XPS、SEM、TEM、H_(2)-TPR等仪器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在温和条件下考察了三种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当Ru NPs的负载量为2.5%时,得到的2.5%Ru/CeO_(2)-NR催化剂具有适宜尺寸的Ru NPs、更多的氧空位、Ru—O—Ce键和Ru^(n+)物种,在1 MPa、450℃的条件下,表现出高的氨合成速率。另外,2.5%Ru/CeO_(2)-NR没有发生氢中毒,并能维持120 h的热稳定性,显示了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调控策略 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 钌纳米粒子 负载型催化剂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氮化物触媒原料的cBN单晶合成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斌 温振兴 +3 位作者 蔡立超 张文 吕美哲 苏海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97-2502,共6页
在压力4.2-5.5 GPa、温度1350-1540℃条件下,分别采用Li3N、Ca3N2、Mg3N2三种氮化物粉末作为触媒合成出了cBN单晶;研究了三种触媒的cBN单晶合成效果,对得到的cBN单晶产量和转化率、粒度分布、抗压强度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对比,并... 在压力4.2-5.5 GPa、温度1350-1540℃条件下,分别采用Li3N、Ca3N2、Mg3N2三种氮化物粉末作为触媒合成出了cBN单晶;研究了三种触媒的cBN单晶合成效果,对得到的cBN单晶产量和转化率、粒度分布、抗压强度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对比,并讨论了三种触媒合成cBN单晶的经济性及其应用。结果表明,采用Li3N触媒合成出的cBN单晶,产量和转化率高,单晶粒度大,抗压强度高,晶体生长完善,生长缺陷少,但Li3N触媒价格昂贵,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高品级cBN大单晶;采用Ca3N2触媒合成出的cBN单晶虽然其产量和转化率低,粒度较小,但生长较为完善,表面缺陷较少,同时Ca3N2触媒价格便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高品级的cBN小单晶;采用Mg3N2触媒合成出的cBN单晶产量和转化率居中,单晶粒度小,晶体表面粗糙,存在较多生长缺陷,但Mg3N2触媒价格低廉,可大大降低cBN单晶的生产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较低品级的cBN单晶和微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n单晶 触媒 合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高温高压cBN单晶合成与触媒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斌 杨红梅 +3 位作者 郭晓斐 李森 范小红 田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7-142,共6页
静态高温高压触媒法是工业生产立方氮化硼单晶的主要方法,其中触媒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触媒与cBN的相关性对于探索立方氮化硼的合成机理,改进合成工艺,获得性能优良的氮化硼晶体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锂、镁、钙基触媒... 静态高温高压触媒法是工业生产立方氮化硼单晶的主要方法,其中触媒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触媒与cBN的相关性对于探索立方氮化硼的合成机理,改进合成工艺,获得性能优良的氮化硼晶体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锂、镁、钙基触媒立方氮化硼合成为主,阐述了触媒在立方氮化硼合成中的作用及近年来立方氮化硼的合成机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硼 高温高压合成 触媒作用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a_3N_2和Mg_3N_2合成cBN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伟力 陈立学 +3 位作者 马红安 朱品文 贾晓鹏 邹广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3,共3页
分别以Ca3N2和Mg3N2作触媒进行cBN合成实验,对比了这两种触媒合成cBN的温度压力范围的差异,对得到的cBN晶体的形态、颜色和粒度分布等性质作了检测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Ca3N2-hBN系统中合成cBN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较低,cBN稳定生长的... 分别以Ca3N2和Mg3N2作触媒进行cBN合成实验,对比了这两种触媒合成cBN的温度压力范围的差异,对得到的cBN晶体的形态、颜色和粒度分布等性质作了检测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Ca3N2-hBN系统中合成cBN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较低,cBN稳定生长的温度压力范围也较宽(4.5~5.5GPa,1100~1450℃),实验的重复率较高,但得到的cBN晶体杂质较多,晶形不好。在Ca3N2-hBN系统中合成cBN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较高,cBN稳定生长的温度压力范围与Ca3N2-hBN系统相比也很窄(5~5.5GPa,1400~1600℃)。Ca3N2作触媒得到的cBN晶体粒度偏细、晶形完整率高,抗压强度高于用Mg3N2合成得到的cBN晶体。用这两种触媒合成cBN时,添加剂(Li、Mg、Ca等具有触媒性质的物质与B、N、H等的化合物)的加入对合成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无添加剂存在时,两种触媒合成的试样中,cBN的转化率都很低,晶体的粒度很小;加入添加剂后,随添加剂加入比例的改变,cBN的转化率、粒度和颜色都有很大的变化,添加剂占实验样品重量百分比为0~4%时,cBN晶体转化率逐渐提高,晶体粒度逐渐增大,晶体颜色变深,当添加剂的重量百分比加大至5%~8%时,出现部分深棕色至黑色的cBN晶体,合成实验重复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硼 触媒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H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12
作者 刘世君 蒋倩 +4 位作者 陈晓丽 付娟 陈佩丽 莫家媚 苏秋成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级多孔分子筛为裂解位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通过一步耦合C_(5+)烃合成和C_(12+)烃裂解,实现C_(5)~C_(11)烃的高选择性合成。结果表明,引入分子筛的催化剂Fe_(2)O_(3)+HZSM5呈现出较无分子筛催化剂Fe_(2)O_(3)更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Fe_(2)O_(3)+HZSM5-2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费托反应24 h的铁时间产率为42.3μmol·g^(-1)·s^(-1),C5+产物收率为3.74×10^(-3)g·g^(-1)·s^(-1)。C_(5+)选择性为63.6%,异构烷烃选择性为42.0%,CO转化率为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双功能催化剂 液体燃料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icalite-1分子筛的低成本合成及其MTP催化性能
13
作者 陶金泉 贾亦静 +5 位作者 白天瑜 姚荣鹏 黄文斌 崔岩 周亚松 魏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0-1558,共9页
分子筛的高效、环保和合成廉价在学术及工业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水热合成法中非有机胺体系因其弱导向性和杂晶相的竞争生长导致纯硅MFI分子筛(Silicalite-1)的合成极具挑战性。本文在甲醇体系中成功合成出Silicalite-1分子筛... 分子筛的高效、环保和合成廉价在学术及工业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水热合成法中非有机胺体系因其弱导向性和杂晶相的竞争生长导致纯硅MFI分子筛(Silicalite-1)的合成极具挑战性。本文在甲醇体系中成功合成出Silicalite-1分子筛,并重点考察了水热合成过程中甲醇的作用和晶化条件(水硅比、醇硅比等)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使用蒙特卡罗模拟、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N_(2)-吸附脱附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方法进行了计算与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晶种可以明显改善甲醇体系在晶化初期成核困难的问题,当晶种投入量为3%(质量分数)、醇硅比为3.3时可以直接合成出高结晶度的纯相Silicalite-1分子筛,该分子筛表现出优异的甲醇制丙烯(MTP)反应催化活性。最后,本文提出的Silicalite-1分子筛低成本合成策略具有显著的科研价值和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合成 蒙特卡罗模拟 催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丁三醇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腾 张东培 +5 位作者 李霞 周子淇 严文娟 金鑫 杜峰 杨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4,共9页
1,2,4-丁三醇是一种重要的碳四多元醇,在军工、制药和塑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生物发酵法和生物质催化氢解法。传统化学合成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但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生物... 1,2,4-丁三醇是一种重要的碳四多元醇,在军工、制药和塑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生物发酵法和生物质催化氢解法。传统化学合成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但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生物发酵法以微生物技术为基础,具有环保和可再生的优势,但需关注产率和成本控制。生物质催化氢解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关于其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为了实现1,2,4-丁三醇的高效绿色合成,未来应着重研究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构效关系,加速绿色合成工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丁三醇 催化合成 生物质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对锌-空气电池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马润山 王海燕 +6 位作者 张琦 杨建新 汤彬 李睿 李双寿 林万明 范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开发高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稳定和低成本阴极催化剂是实现锌-空气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本工作以FeCl_(3)、NiCl_(2)、ZnCl_(2)和甲酰胺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低温硫化的制备方法引入层状MXene材料,制备了FeNiSNC7∶3@MXene双... 开发高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稳定和低成本阴极催化剂是实现锌-空气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本工作以FeCl_(3)、NiCl_(2)、ZnCl_(2)和甲酰胺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低温硫化的制备方法引入层状MXene材料,制备了FeNiSNC7∶3@MXene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锌-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并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这种催化材料制备的电池在电池测试中具有0.74 V的窄电压间隙,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79 mW/cm^(2),为二维材料与非贵金属催化剂结合提升锌-空气电池催化剂性能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材料 双金属复合材料催化剂 水热合成 高温碳化 低温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GO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乙醇氧化性能研究
16
作者 信震宇 郭瑞华 +4 位作者 乌仁托亚 王艳 安胜利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9-387,I0008-I0012,共14页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低以及友好环境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类电池仍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稳定性差及催化活性低等问题。本研究选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并引入非...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低以及友好环境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类电池仍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稳定性差及催化活性低等问题。本研究选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并引入非贵金属Fe,通过调节Pt与Fe的摩尔比,利用微波加热合成法制备出二元合金催化剂PtFe_(x)/GO(x=1/6、1/5、1/4、1/3、1/2、1),在GO载体上原位负载纳米晶粒。原子半径小的Fe固溶到Pt晶格中,导致Pt晶格的相邻原子间距缩小,晶格收缩,从而形成Pt-Fe合金。当x=1/3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其电催化活性面积为69.84m^(2)/g,氧化峰值电流密度为858.42A/g,并且Tafel斜率较小。1100s的计时电流测试下,PtFe_(1/3)/GO催化剂的稳态电流密度为194.80 A/g, CO的氧化峰电位为0.554 V,活化能为18.37 kJ/mol, 800圈测试后电流密度保持率为80.48%,优于商业Pt/C(JM)催化剂。研究表明,引入非贵金属Fe能够显著提升Pt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Pt基催化剂材料的设计与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 原位负载 二元合金催化剂 微波加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八面体CBN单晶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旭昕 杜勇慧 +4 位作者 杨大鹏 吉晓瑞 苏作鹏 宫希亮 张铁臣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
通过对原料、触媒及合成工艺的研究,采用国产DS-029B型六面顶压机在4.2—5.3GPa,1350。1470℃的范围内,从hBN-单质触媒体系中合成出近乎完美的黑色八面体和截角八面体立方氮化硼单晶体。确定了该种形态的CBN晶体的生长区域。CBN晶... 通过对原料、触媒及合成工艺的研究,采用国产DS-029B型六面顶压机在4.2—5.3GPa,1350。1470℃的范围内,从hBN-单质触媒体系中合成出近乎完美的黑色八面体和截角八面体立方氮化硼单晶体。确定了该种形态的CBN晶体的生长区域。CBN晶体的尺寸在100—400μm,峰值粒度为125—150μm。对所得的晶体进行考察,发现这种CBN晶体结晶形貌发育比较完整、棱角尖锐、晶粒饱满,并且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上述结果表明所用的单质触媒具有使CBN晶体均匀生长的能力,是一种合成CBN晶体的有效触媒,该种CBN晶体具有较好的破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氮化硼(hBN) 立方氮化硼(cbn) 八面体 高压高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APO-34催化剂制备及其CO加氢制低碳烯烃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柳柳 张明伟 +1 位作者 汪颖军 房克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费托合成是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产物选择性难以控制、碳效低等问题。本工作采用负压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Fe/SAPO-34催化剂,并评价了其CO加氢反应性能。结合N_(2)吸附-脱附、XRD、SEM、NH_(3)-TPD和CO-TPD... 费托合成是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产物选择性难以控制、碳效低等问题。本工作采用负压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Fe/SAPO-34催化剂,并评价了其CO加氢反应性能。结合N_(2)吸附-脱附、XRD、SEM、NH_(3)-TPD和CO-TPD等表征手段,揭示了不同Fe含量Fe/SAPO-34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和酸量依次降低,CO的非解离活化能力减弱,CO的解离活化能力增强,从而使低碳烯烃和含氧化合物选择性分别呈现升高和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00℃,2.0 MPa,GHSV=3300 h^(-1)的温和反应条件下,在包含CO_(2)的全碳产物分布中,当铁负载量为5%时,低碳烯烃选择性为16.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为52.6%;当铁负载量为25%时,低碳烯烃选择性为31.9%,含氧化合物选择性为16.9%。结合in situ IR表征,提出了催化剂上合理的CO加氢反应机制。本研究为高碳效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SAPO-34分子筛 低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TS改性Fe_(3)O_(4)@SiO_(2)催化剂对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张雪建 王舜 +4 位作者 张帅 王康洲 高新华 赵天生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0,119,共9页
经费托合成路线,通过CO加氢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生成烃类的同时,会副产大量的H_(2)O。H_(2)O氧化活性中心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促进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正向进行,产生大量CO_(2),碳利用... 经费托合成路线,通过CO加氢制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生成烃类的同时,会副产大量的H_(2)O。H_(2)O氧化活性中心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促进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正向进行,产生大量CO_(2),碳利用效率降低。且费托合成产物中初级烯烃易再吸附发生二次加氢反应,导致烯烃选择性下降。基于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特点,通过调节Fe基催化剂的表面亲疏性,可以实现对产物的调控。采用溶剂热法、Stober法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Fe_(3)O_(4)@SiO_(2)催化剂并以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TS)为改性剂制备了具有疏水疏油(以下简称“双疏”)性质的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探究了表面壳层厚度和双疏改性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采用SEM、TEM、FT-IR、XRD和H_(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300℃、1.5 MPa、气体空速3000 h^(-1)、V(H_(2)):V(CO)=2:1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核壳结构完整,壳层厚度均匀,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双疏性。随着SiO_(2)壳层厚度增大,初级烯烃二次加氢反应增强,显著抑制了重烃生成,碳原子数为2~4的烷烃(C_(2)^(0)~C_(4)^(0))选择性从21.5%(Fe_(3)O_(4))增大至46.8%(Fe_(3)O_(4)@SiO_(2)-3),碳原子数大于等于5的烃(C_(5+))选择性从47.7%(Fe_(3)O_(4))减小至21.5%(Fe_(3)O_(4)@SiO_(2)-3)。Fe_(3)O_(4)@SiO_(2)-3-PFTS催化剂抑制了WGS反应正向进行以及初级烯烃二次加氢反应,反应12 h后CO_(2)选择性为14.2%,碳原子数为2~4的烯烃(C_(2)=~C_(4)=)选择性为19.7%,C_(2)~C_(4)产物烯烷选择性比为0.68,产物分布得到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Fe_(3)O_(4)@SiO_(2)催化剂 双疏改性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空煤油中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津旭 吕帅帅 +4 位作者 李红伟 周秋明 牛丛丛 徐润 李新刚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费托合成可将生物质来源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航空煤油(简称“航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之一。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规律的限制,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的产物选择性有限,如何提高航煤选择性仍是当前该领域面临... 费托合成可将生物质来源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航空煤油(简称“航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之一。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规律的限制,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的产物选择性有限,如何提高航煤选择性仍是当前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利用双功能催化剂可将费托合成活性中心与分子筛酸中心耦合,可实现CO加氢与裂解、异构化等二次反应的接力,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特定馏分选择性的目的。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对比了现有报道中费托合成的反应性能,阐述了尺寸效应、孔结构调控、酸性质调控和助剂效应在不同催化体系中的调控策略及构效关系,并对双功能催化剂在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航空煤油 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