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植物源性成分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用淀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董雨馨 刘虹宇 李贺楠 赵文涛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开展方法学验证,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和实际淀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与15种非目标源性均无交叉反应;对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10^(-3) ng/μL,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对淀粉样品的检出限可达0.1%,对5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食用淀粉种类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用淀粉 木薯 红薯 马铃薯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方东方 蔡芳 +6 位作者 李少斌 宦吉运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梅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μm)均比野葛淀粉(9.47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淀粉 木薯淀粉 混粉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海鹏 汪进文 +3 位作者 董春雷 朱刚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固化性能,探究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AM)的物质的量比对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液体,随着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黏度也随之增加;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与淀粉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当n(淀粉基本单元)∶n(AM)=1∶5时,相应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胶合性能相对最好,以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为1.46 MPa、(23±2)℃冷水浸泡24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7 MPa、(63±1)℃热水浸泡3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4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木材胶黏剂 接枝共聚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淀粉对3D打印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柯新 石松业 +2 位作者 温纪平 耿浩 刘非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148,共7页
3D食品打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淀粉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流出喷嘴和打印成型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以荞麦、木薯和甘薯淀粉为原料进行3D打印,研究了这3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及其与3D打印特性的关系,... 3D食品打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淀粉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流出喷嘴和打印成型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以荞麦、木薯和甘薯淀粉为原料进行3D打印,研究了这3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及其与3D打印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3种淀粉中,木薯淀粉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较大,在打印过程中流动性好,不易断条,易挤出成型,使用木薯淀粉打印的样品精度最高。荞麦淀粉凝胶的储能模量(G′)较大,有利于打印制品自身形状的保持,但打印制品易粘连。甘薯淀粉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可以更容易地从3D打印机的喷嘴中挤出,并在打印过程中均匀地分布,但打印样品的尺寸略有收缩。综上,木薯淀粉作为3D打印材料是可行的,荞麦淀粉和甘薯淀粉若应用于3D打印的油墨,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淀粉 木薯淀粉 甘薯淀粉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木薯淀粉/魔芋胶复配物理化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楚云 陈慧敏 +4 位作者 吴颖 徐梦蝶 李菁菁 李欣雨 张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MFT有效促进了可溶性淀粉组分的释放,显著增加了其与KGM相互作用的位点。所制备的复配物耐热加工特性显著提升(溶解度、膨胀度显著降低),其中熔融起始温度从64.13℃(天然)增加至69.73℃(0.7%KGM,P<0.05)。CMFT还显著改善了复配物的糊化特性,其中崩解值从1246.00 mPa·s(天然)显著下降至949.12 mPa·s(0.7%KGM),而最终黏度从2182.00(天然)显著提高至2447.00 mPa·s(0.7%KGM,P<0.05)。此外,CMFT显著增加了复配物的相对结晶度(从22.19%增加到25.50%,P<0.05),表明复配物内部结构相对致密。较高浓度的KGM添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MFT处理中CS与KGM间的协同作用。综上,该研究证明CMFT可通过部分弱化淀粉颗粒结构和释放可溶性淀粉组分增强CS/KGM协同作用,使所制备的复配物具有显著提高的耐热加工特性及糊化特性,并有望作为功能性复配材料应用到食品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魔芋胶 理化特性 临界熔融 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和木薯复配淀粉理化特性及粉条品质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欢欢 高飞虎 +4 位作者 张玲 杨世雄 李雪 张雪梅 梁叶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1,共8页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显著高于甘薯淀粉;随CS添加比例的增加,复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逐渐升高,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线性下降,而崩解值线性升高,复配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降低后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上升趋势;与纯甘薯粉条相比,木薯淀粉的添加可提高粉条的白度值,降低粉条的断条率,减弱粉条的抗拉伸强度,提高粉条的延展性和韧性;当复配淀粉中CS的添加比例增加到40%及以上时,粉条的口感逐渐变差。此研究可为甘薯淀粉与木薯淀粉复配制作粉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 木薯淀粉 复配 理化特性 粉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与粉圆品质的关系
7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陈晓维 钟思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0.89~1.08、膨胀度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种木薯淀粉中,以TPK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冻融稳定性 粉圆 质构特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
8
作者 沈威 王婷 +4 位作者 茶联红 张俊 夏炎 杜官本 邓书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9,共11页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 为了提升淀粉基胶黏剂的耐水性能,采用3种酸作为催化剂(甲酸、乙酸、硫酸)水解木薯淀粉,再与聚乙烯醇聚合,制备环保型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cassava starch-polyvinyl alcohol,CS-PVA)木材胶黏剂,测试胶黏剂的黏度、固体含量等基本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热重分析(TG)对其固化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分析其润湿性能。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酸催化水解后,与PVA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更好地形成醚键和氢键的交联结构,有效抑制水分子的渗透,从而提高胶黏剂的耐水性;SEM观察可见,相较于对照由未水解木薯淀粉(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水解CS制备的CS-PVA胶黏剂结构更加紧密且稳定。试验进一步探究甲酸添加量对CS-PVA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其中,以1%质量分数的甲酸作为催化剂时,胶合板试样的干状、冷水24 h及63℃热水3 h剪切强度分别为2.45、1.31及0.93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板》对II类胶合板强度的要求,相对于对照CS-PVA胶制备胶合板的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41.6%、151.9%与66.1%,表明酸水解木薯淀粉对CS-PVA胶黏剂耐水性和胶合强度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聚乙烯醇树脂 木材胶黏剂 结构与性能 交联改性 耐水性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纳米淀粉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翦秋 毕会敏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8,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探究淀粉添加量、超声波振幅、乙醇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对纳米淀粉粒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薯纳米淀粉的基本特质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超声波振幅70%、乙醇体积分数60%、搅拌时间15 min时,粒径最小为75.91 nm。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沉淀法成功制备木薯纳米淀粉,淀粉基本化学结构不变;与原淀粉相比,用纳米淀粉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较小,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淀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淀粉 沉淀法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甜菜红素的pH指示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惠容 张利 +3 位作者 李兴梅 胥小清 赵正禾 陈赛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196,共7页
以甜菜红素为指示剂,木薯淀粉、花生壳纤维素为成膜基材,采用流延法制备pH指示膜,对指示膜进行性能表征,并分析不同甜菜红色素含量对指示膜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含水量、水溶性以及pH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 以甜菜红素为指示剂,木薯淀粉、花生壳纤维素为成膜基材,采用流延法制备pH指示膜,对指示膜进行性能表征,并分析不同甜菜红色素含量对指示膜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含水量、水溶性以及pH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甜菜红素与成膜基质相容性良好,各基团交联稳定。结果表明,40%(质量分数)的甜菜红素提高了指示膜的热稳定性能、紫外光阻隔性、断裂伸长率和水润胀率(33.54%至45.94%),降低了指示膜的含水率(15.33%至13.00%)和拉伸强度(7.69 MPa至2.22 MPa),熔点从105℃升至125℃。指示膜表现出良好的pH敏感性,在酸性环境下呈暗红色,中性时呈酒红色,碱性时呈黄色/紫色,色差均大于5,肉眼可视。表明甜菜红素pH指示膜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指示膜 甜菜红素 花生壳纤维素 木薯淀粉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淀粉添加和老化时间对干米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依云 刘容 +2 位作者 覃香妹 陈小梅 潘丽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62-66,13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淀粉添加和老化时间对干米粉品质的影响,以干米粉复水率、断条率、质构特性、感官特性品质为考察指标,研究干米粉加工过程中不同比例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不同老化时间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淀粉可明显改善... 为研究不同淀粉添加和老化时间对干米粉品质的影响,以干米粉复水率、断条率、质构特性、感官特性品质为考察指标,研究干米粉加工过程中不同比例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不同老化时间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淀粉可明显改善干米粉的复水率和断条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米粉的硬度、弹性逐渐增大,黏性降低,淀粉链的结构呈现有序化的趋势。因此,添加20%玉米淀粉或40%木薯淀粉老化6 h,干米粉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米粉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老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光鱼片裹浆工艺优化
12
作者 刘顺 王灵昭 +6 位作者 毕诗杰 陆梓 于洋 李沿锦 毕家旭 颜冬梅 周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112-118,共7页
为优化沙光鱼片的加工工艺,增加沙光鱼片裹浆后的口感,该试验以沙光鱼片为原料,水、淀粉、面粉、食盐为辅料,制备裹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沙光鱼片裹浆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裹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5 cm... 为优化沙光鱼片的加工工艺,增加沙光鱼片裹浆后的口感,该试验以沙光鱼片为原料,水、淀粉、面粉、食盐为辅料,制备裹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沙光鱼片裹浆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裹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5 cm×3 cm×2 cm规格的沙光鱼片6 g、30%(质量分数以原料鱼片计)水、13%木薯淀粉、12%面包粉、1%食盐,固定料油体积比1∶3、油炸温度190℃、油炸时间1.5 min,复炸时间30 s时沙光鱼片的感官评分最高(89.52分),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光鱼片 裹浆 木薯淀粉 面包粉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干燥方式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明娟 王颖 +4 位作者 张雅媛 游向荣 周葵 卫萍 韦林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木薯酸淀粉粒径跨度最大,为2.36,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油性最小,分别为21.57%、8.96和1.74 g/g;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最小,为351.83 m2/kg,堆积密度、析水率和凝沉性最高,分别为0.87 g/mL、33.02%和74.89%;真空冷冻干燥的木薯酸淀粉堆积密度、休止角和析水率最低,分别为0.73 g/mL、37.49°和4.64%,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水性最高,分别为27.03%、19.64和1.43 g/g,溶解性最高;喷雾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休止角和持油性最高,分别为407.43 m2/kg、54.11°和2.33 g/g,凝沉性最低,为67.00%;晒干的木薯酸淀粉跨度和持水性最低,分别为1.73和1.08 g/g。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喷雾、晒干、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性能综合评分分别为0.60、0.38、0.18、-0.50和-0.64。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木薯酸淀粉性能最好,其次为喷雾干燥,晒干次之,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酸淀粉 热风干燥 热泵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晒干 淀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生产乙醇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闫莹 杨瑞飞 +2 位作者 李莉 静巍 刘晓峰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32-34,43,共4页
以玉米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乙醇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淀粉的乙醇发酵效果,从而选出添加木薯淀粉适合的量,为玉米乙醇大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 以玉米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乙醇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淀粉的乙醇发酵效果,从而选出添加木薯淀粉适合的量,为玉米乙醇大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小于15%的木薯淀粉,在不改变玉米乙醇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对生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发酵 木薯淀粉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超微粉碎淀粉对淀粉基木材胶黏剂的特性影响
15
作者 李潇艺 施玥娥 +3 位作者 翟彬秀 谢思宇 沈宇 汪振炯 《胶体与聚合物》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利用超微粉碎分级系统对木薯淀粉进行了微细化处理,得到不同粒度的微细化淀粉,并进一步制备了淀粉基木材胶黏剂,研究了淀粉粒度对淀粉基木材胶黏剂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度较小的微细化淀粉具有更好的粘接性能,干、湿剪切强度分别... 利用超微粉碎分级系统对木薯淀粉进行了微细化处理,得到不同粒度的微细化淀粉,并进一步制备了淀粉基木材胶黏剂,研究了淀粉粒度对淀粉基木材胶黏剂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度较小的微细化淀粉具有更好的粘接性能,干、湿剪切强度分别为8.10 MPa和4.86 MPa,相关机制可能归结为粒度较小的淀粉更容易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其制备的淀粉胶具有更低的成膜温度和更快的干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木材胶黏剂 超微粉碎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产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展云 彭惠梅 +3 位作者 蒋林斌 王东耀 刘汝锋 尚小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酸中和度=83.3%,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0%和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产物吸水率>800g/g。聚合过程中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反应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结构,接枝产物趋于无定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木薯淀粉 丙烯酸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醋酸酯淀粉制备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于泓鹏 朱婉怡 +1 位作者 高群玉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74,共5页
选用木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探讨反应温度、反应pH值、酸酐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淀粉醋酸酯的粘度性质、流变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找出生产作为食品增稠剂的淀粉醋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变性淀粉 醋酸酯淀粉 制备 性质 食品增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接枝共聚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尹丽 张友全 +2 位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龚福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引发剂浓度0.0175 mol/L、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在此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之聚合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5.46%和95.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黄祖强 童张法 +2 位作者 胡华宇 黎铉海 覃学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0,共3页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析水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机械活化时间、冷冻时间、冷冻方式及糊化温度对其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作用对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机械活化时间越长,析水率越大,冻...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析水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机械活化时间、冷冻时间、冷冻方式及糊化温度对其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作用对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机械活化时间越长,析水率越大,冻融稳定性越差;采用冻融循环方式比连续冷冻更容易引起淀粉的老化,析水率高;糊化温度的影响则是糊化温度越高,机械活化淀粉的析水率反而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机械活化 析水率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渊 杨家添 +3 位作者 谢祖芳 谭义秋 黄祖强 周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0,共8页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采用一步连续法制备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并与原...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采用一步连续法制备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并与原木薯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 h的木薯淀粉,在反应温度40℃、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 10.0、交联时间2.0 h、醋酸酐用量0.5 mL、酯化pH 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机械活化淀粉的847 mPa.s提高到3 225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显著提高。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有利于形成淀粉的V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木薯淀粉 交联 酯化 复合变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