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1
作者 李亮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颈动脉斑块超声B-Flow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斑块性质,并检测外周血NLR、CRP水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统计超声B-Flow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分析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水平三者单独及联合诊断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52例CAS患者检出66例易损斑块,86例为稳定斑块;超声B-Flow检查出72例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B-Flow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81.39%、82.89%;易损斑块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水平诊断CAS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48、81.39%、0.90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高于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相近。结论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均对CAS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
2
作者 袁方 夏文秀 +3 位作者 徐佩秋 李雅维 陈俊臣 张晓玲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06/2023-06在我院收治的50例50眼(左22眼,右28眼)HRP患者为试验组,并同期纳入50名50眼(左22眼,右28眼)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并... 目的:探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06/2023-06在我院收治的50例50眼(左22眼,右28眼)HRP患者为试验组,并同期纳入50名50眼(左22眼,右28眼)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两者联合诊断HRP的AUC值分别为0.853、0.844、0.93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呈负相关,与黄斑区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FAZ面积和黄斑区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颈内动脉阻力指数与FAZ面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眼底血流相关参数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诊断HRP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 眼底血流相关参数 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对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岳琳 陈树春 +2 位作者 王玥 位学迎 董细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546例、超重组(24~<28 kg/m^(2))484例和肥胖组(≥28 kg/m^(2))139例。比较3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情况。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条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并确定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风险增加的临界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1),与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相关性(P>0.05)。限制性立方条结果显示,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线性相关(P>0.05),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非线性相关(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当BMI超过特定值(24.18~24.26 kg/m^(2))时,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超重 肥胖 体质量指数 基底动脉 椎动脉 颈内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腾香芹 柳胜安 +2 位作者 李青 茆庆洪 史宏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73-682,共10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高150~185 cm,平均身高163.77 cm(标准差9.35 cm);体质量46~90 kg,平均体质量66.98 kg(标准差9.6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73例,Ⅲ级17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79例,Ⅲ级11例;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60例,大学10例。随机分为PHC组(H组,n=45)和常规通气组(C组,n=45)。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均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在建立气腹后,C组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35~45 mmHg,H组调整PaCO_(2)在46~55 mmHg。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气腹后稳定目标值15 min(T2)、气腹后稳定目标值30 min(T3)、缝皮结束(T4)5个时间点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右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ICA)、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RICA)、右颈内动脉平均流速(VM-RICA)、右颈内动脉流量(Q-RICA)、左颈内动脉流量(Q-LICA)、右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CC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鼻咽温度、动脉血气,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乳酸(Lac)、血糖(Glu),血红蛋白(Hb);并于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评分。结果(1)与C组比较,H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4.60±0.65)d vs(5.17±0.84)d。t=2.915,P<0.05];H组在T1、T2、T3、T4时间点CO均高于C组(均P<0.05);H组PSV-RICA、PSV-RCCA、双侧颈内动脉流量(Q-ICA)在T2、T3、T4时间点均高于C组(P<0.05);H组脑循环阻力(C-SVR)值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5)。(2)与C组比较,T2、T3、T4时H组rSO_(2)、PaCO_(2)、Lac明显升高(P<0.05)。(3)与C组比较,MSE评分在术后12 h和出院前较高(P<0.05),H组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和出院前较高(P<0.05)。C组和H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均低于术前(P<0.05),且C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出院前低于术前(P<0.05)。(4)在PHC下,T1时PSV-RICA与rSO_(2)为正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为0.261。T2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03、0.578、0.350。T3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259、0809、0.419。T4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87、0.785、0.263。在PHC下,T1、T2、T4时,PSVRICA与CO呈正相关(R=0.265、0.422、0.405);PSV-RICA、Q-RICA与rSO_(2)呈正相关;在T3时Q-RICA与CO(R=0.301)呈正相关。结论PHC可以增加LC老年患者的颈内动脉血流量及收缩期流速,提高其脑灌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也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脑氧饱和度 颈动脉血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效能及血流参数的评估
5
作者 付丽 秦玉环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28-29,35,共3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及应用血流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安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为B组,同期65例健康者为A组,A、B组研究... 目的 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及应用血流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安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为B组,同期65例健康者为A组,A、B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出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效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B组平均流速(MF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数据。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正常符合率93.48%(43/46)、轻度狭窄符合率94.55%(52/55)、中度狭窄符合率100%(34/34)、重度狭窄符合率92.48%(19/21)。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其准确度为96.15%、灵敏度为97.27%、特异度为93.48%、阳性预测值为97.27%、阴性预测值为93.48%。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B组阳性侧相较于A组双侧MFV、PSV、RI、EDV数据升高(P<0.05),B组阴性侧相较于A组双侧MFV、PSV、RI、EDV数据升高(P>0.05),B组阳性侧相较于B组阴性侧MFV、PSV、RI、EDV数据升高(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患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符合率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灵敏度,可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予以监测,诊断颈动脉狭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血流参数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灌注与症状、闭塞时期及闭塞位置的关系
6
作者 张桂荣 张妍妍 +1 位作者 梁文斌 丁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 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症状与脑灌注关系、闭塞时期及位置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9月~202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例ICAO患者,通过Dr Brain's软件动脉自旋标记... 目的 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症状与脑灌注关系、闭塞时期及位置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9月~202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例ICAO患者,通过Dr Brain's软件动脉自旋标记模块计算区域脑血流量(CBF)。比较症状性及无症状ICAO、急性及慢性ICAO、起始部及颅内段闭塞患者全脑、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ASPECTS区域(尾状核、豆状核、岛带、内囊、M1、M2、M3、M4、M5、M6)、脑叶(额叶、顶叶、颞叶、岛叶)的区域脑血流量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为1.5 s和2.5 s的差异。结果 症状性及无症状、急性及慢性、起始部及颅内段ICAO患者全脑CBF、非闭塞侧半球各区域CBF在PLD 1.5 s及PLD 2.5 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始部和颅内段ICAO患者闭塞侧半球区域CBF在PLD 1.5 s及PLD 2.5 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 1.5 s时,症状性ICAO患者闭塞侧M5区域CBF较无症状者明显降低,闭塞侧内囊CBF较无症状者升高(P<0.05);在PLD 2.5 s时,症状性及无症状ICAO患者各区域CB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 1.5 s时,急性ICAO患者闭塞侧大脑中动脉、M1、M5及额叶区域CBF较慢性ICAO者降低(P<0.05);在PLD 2.5 s时,急性ICAO患者在闭塞侧大脑中动脉、M1、M5、M6及额叶的区域CBF较慢性ICAO者降低(P<0.05)。结论 急性ICAO较慢性ICAO患者闭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部分ASPECTS皮质区域脑灌注受损更加严重,症状性ICAO与闭塞侧ASPECT部分区域灌注进一步受损有关,颈内动脉不同闭塞位置的脑灌注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颈内动脉闭塞 脑血流量 缺血性卒中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脑血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指导血压调控的应用
7
作者 王彦 李俊青 +4 位作者 郭全周 刘红霞 宋志俊 李丹 苗振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脑血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指导血压个体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45~65岁,...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脑血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指导血压个体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41岁;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级30例,Ⅲ级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段控制血压,研究组根据TCD脑血流参数指导调节血压。术中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有创动脉压力并对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记录两组各个时刻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及外周有创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统计术中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及术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于对照组[(34.87±10.27)μg vs(48.56±6.92)μg、(15.97±4.54)μg vs(24.15±3.99)μg。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86%vs 19.40%。P<0.05)。在T00、T0、T3和T4时,两组间Vm值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研究组Vm值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1:(38.87±6.19)cm/s vs(44.42±4.16)cm/s,(119.84±8.12)mmHg vs(150.78±6.51)mmHg;T2:(29.46±4.58)cm/s vs(34.94±3.64)cm/s,(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T2时Vm值显著下降[(29.46±4.58)cm/s vs(34.94±3.64)cm/s。P<0.05],收缩压值显著上升[(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0.90%。P<0.05)。研究组CEA后颈动脉超声心动图改变或术后再狭窄<50%、50%~69%和继发血栓形成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86%vs 11.94%、2.86%vs 13.43%、1.43%vs 8.96%、0.00%vs 5.97%。P<0.05)。结论TCD监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对CEA麻醉中血压的调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血压个体化调控,提高血压调控准确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系统 术中监测 脑血流 血压个体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水平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范薇 黄久仪 汪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mmHg(1mm...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mmHg(1mmHg=0.133kPa)分为9组,舒张压按每增加5mmHg分为8组,根据血压水平分为4种类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差异。结朵当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 Hg时,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时,脑血流速度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组间的流速差异主要表现为左侧Vmin和右侧max,各组的流速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从脑供血角度,理想的血压水平应〈120/80mmHg,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颈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窃血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冬若 李卉 +4 位作者 韩国超 王余广 于海明 刘洋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结果单纯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U形图像8例;TCD显示,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流速代偿性增快。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同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不典型U形图像13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部分可见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7例患者因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无U形图像。结论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可准确识别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外动脉 颈动脉狭窄 颈总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颖 孔丽 +6 位作者 戴加飞 刘海波 李敏 郭芮兵 陈光辉 刘玲 杨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与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颈内动脉狭窄组59例,对照组26例。分别通过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诱发高碳酸血症,计算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与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颈内动脉狭窄组59例,对照组26例。分别通过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诱发高碳酸血症,计算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颈内动脉狭窄组患者CV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2.47±12.45)%vs(37.25±11.77)%,P<0.01]。CVR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CI=-0.6587,P<0.01)。颈内动脉狭窄是CV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49,95%CI:2.682~9.858,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是影响CVR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CVR可能预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血流速度 高碳酸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在颈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鹏远 塔娜 王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22-202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颈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T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疑似颈动脉受累的TA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和SMI检查,以超声血管造影(CE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检查和SMI检查在颈动脉受累的T...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颈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T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疑似颈动脉受累的TA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和SMI检查,以超声血管造影(CE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检查和SMI检查在颈动脉受累的TA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检查阳性41例、阴性21例;SMI检查阳性44例、阴性18例;CEUS检查阳性46例、阴性16例;三种检查方式诊断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检查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EUS和SMI检查均确诊的42例TA患者中活动期患者32例、发现病变区域68处,非活动期患者10例,发现病变区域24处。活动期患者受累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患者,CRP和ESR水平高于非活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技术在颈动脉受累的TA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微小、低速的血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受累 大动脉炎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血管造影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血流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嘉杰 潘建清 简瑞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超声技术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运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目的探讨3种不同超声技术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运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血流量检测,将3种超声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种超声检测方法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EAN)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I、CDFI、B-flow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PDI检测数值最大。结论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B-flow超声技术、PDI超声技术对血流量和血管内径的检测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流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能量多普勒成像 二维灰阶血流成像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病变下血液两相流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定 王彦鹏 宋江湖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血管病变狭窄对动脉疾患的多发性和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血管狭窄情况下研究血液流动应当考虑红细胞的尺度影响,但迄今的研究工作仍然将血液作为单相牛顿流体加以处理,这可能难以准确分析有狭窄复杂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血管病变狭窄对动脉疾患的多发性和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血管狭窄情况下研究血液流动应当考虑红细胞的尺度影响,但迄今的研究工作仍然将血液作为单相牛顿流体加以处理,这可能难以准确分析有狭窄复杂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文中建立了颈动脉分岔血管血液液/固(血浆/红血球)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对有病变狭窄情况下颈动脉中血液两相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狭窄位置和程度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狭窄的出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使颈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更加复杂,增大和加剧血管壁面剪切应力和它的交变波动,这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患的多发性和促进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两相流 颈动脉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S100β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丹 周冬翠 +3 位作者 梁桂萍 邢建丽 何跃 张法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CCCI患者为CC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进行血液指标S100β蛋白... 目的探讨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CCCI患者为CC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进行血液指标S100β蛋白及Hcy检测。结果cccI组脑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CCI且S100β蛋白、Hcy合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CCI组脑血流量与S100p蛋白、Hcy含量呈负相关(P〈0.05);S100p蛋白、Hcy未见明显线性相关(P〉0.05)。结论CCCI组患者脑血流量明显减少:高水平的S100β蛋白、Hcy可能参与CCCI的发生和发展;S100p蛋白、Hcy可能是影响CCCI患者脑血流量的独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颈动脉超声 脑血流量 S100Β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ASL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分水岭灌注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卢明聪 孟云 王欣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大脑分水岭灌注状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脑病科初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评估双侧颈动脉狭窄度。同时行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大脑分水岭灌注状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脑病科初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评估双侧颈动脉狭窄度。同时行3D ASL成像检查,使用Functool软件将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分别于皮质分水岭前角及后角、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选取兴趣区(ROI=200±20 mm^2),测量并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分水岭区CBF值差异。结果共采集颈动脉120根,其中颈动脉无狭窄30根,轻度狭窄49根,中度狭窄26根,重度狭窄15根,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皮质分水岭前、后角CBF值与颈动脉无狭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水岭区CBF值低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皮质分水岭及内分水岭CBF值均明显低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ASL成像技术可敏感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分水岭区脑灌注状态,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3 位作者 卢明聪 孟云 李士坤 刘晓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状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2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且无其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22例,其中男1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状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2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且无其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5~76岁(52.2±15.5岁),均行3D ASL序列灌注成像检查,使用Functool软件将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分别于闭塞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及镜像区额叶、顶叶、脑室旁白质区、基底节区选取感兴趣区(ROI=200±20 mm2),并对比责任颈内动脉供血区与镜像区不同标记后延迟(PLD)时间脑血流量值差异。结果入组患者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12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10例,3D ASL(PLD:1 525 ms)时闭塞颈内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值明显低于镜像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LD为2 525 ms时,闭塞颈内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值略低于镜像区,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ASL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及灌注状态,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测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分量表术前评估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胜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的术前超声量化评估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行CAS的患者77例,分别于CAS前3d和术后30d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手术前后狭窄部位与近段颈总动脉流速比值判断疗效,其中疗效欠佳(...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的术前超声量化评估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行CAS的患者77例,分别于CAS前3d和术后30d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手术前后狭窄部位与近段颈总动脉流速比值判断疗效,其中疗效欠佳(改善率<50%)17例和疗效理想(改善率≥50%)60例。对术前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偏心比、溃疡斑、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僵硬度指数、狭窄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等10项超声指标不同水平测值赋值0、1、2和3分,建立超声量化评分量表(SUS)评价CAS疗效,并绘制ROC曲线判断疗效理想与否的最佳切割值。结果 77例患者CAS前10项超声指标的SUS值为2~23(9.34±4.50)分。CAS后的改善率为19%~93%,平均改善率为(60.67±19.77)%;SUS值与改善率极强度相关(r=0.802,P=0.000)。ROC曲线获得的SUS疗效最佳界值为10.5分,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22,建构的效度检验KMO值为0.868,10项指标分析Extraction值为0.639~0.841,均>0.5(χ2=162.588,P=0.000)。SUS预测CAS疗效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6.7%。结论术前SUS可能对评估CAS疗效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ROC曲线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脉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萍淑 元小冬 +5 位作者 钱琳琳 吴小英 吕淑娟 陶莉 张健 王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为右利手,其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6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观察颅脑MRI中脑梗死和临床眼部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96例患者中OA侧支循环开放60例(62.50%),OA侧支循环未开放36例(3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OA侧支循环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52例(8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36例(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47,P=0.001)。MCA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P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A供血区有脑梗死灶者,OA侧支循环开放组34例(5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24例(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2,P=0.145)。眼部缺血体征,OA侧支循环开放组11例(18.33%),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9例(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2,P=0.228)。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可通过启动OA侧支循环,弥补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衰减引起的部分血流灌注不足,但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依然有限,仍然具有较高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和一定程度的眼部缺血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眼动脉 侧支循环 脑血流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寅宏 邱少东 徐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 目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各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同时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总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呈负相关,颈内动脉最大剪切率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IMT、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梗塞 血液动力学现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患者的颅内血流改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水平 张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患者颅内血流的改变及病情的变化。方法选择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95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2例)和中年组(33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患者颅内血流的改变及病情的变化。方法选择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95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2例)和中年组(33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搏动指数和NIHSS评分明显升高,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但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低,动脉弹性差,临床病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侧支循环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