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再生混凝土大跨梁的变形性能与低碳评价
1
作者 肖建庄 潘玉珀 +10 位作者 王春晖 房海波 梁汝鸣 葛序尧 王璞瑾 关湘烁 徐浩林 宁甲乾 何尧 丁陶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实证数据,制约了FRCAC相关的技术更新和规模化应用进程。本文着眼“突破技术瓶颈、驱动规范升级、推动低碳应用”,率先以30 m跨度的FRCAC简支梁为工程原型开展前瞻性探索,旨在全面研究FRCAC结构的服役性能。FRCAC受压区边缘的最大压应力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50%,能够模拟FRCAC构件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支持量化FRCAC结构在长期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演化规律与低碳效益。设计并浇筑等配筋、等水胶比的FRCAC梁和普通混凝土(NAC)对照梁,构建覆盖“材料制备‒构件行为‒碳效益量化”全链条,追踪4年服役期内变形、裂缝、碳化深度等的演变过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获得量化的碳吸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条件养护下FRCAC的弹性模量较NAC降低7.8%~14%,可通过预起拱方式补偿变形差异并满足结构变形要求;FRCAC梁表面的受弯裂缝数量较NAC梁增长8%,裂缝长度增长15%,但平均宽度基本一致;考虑服役期的碳吸收后,FRCAC梁的净碳排放降低7.69%。首次以工程原型实证了FRCAC在实际荷载‒环境耦合工况下的应用可行性,将促进结构工程低碳化的理论与工程发展,推动建筑固废从粗放化填埋转向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30 m跨度工程原型梁 动态监测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早期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毕钰 秦拥军 +3 位作者 罗玲 姚子祺 刘凤超 阳毅恒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33,共11页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迹。研究包括超量取代与常量取代的对比,以及研磨获取的再生微粉与筛分获取的再生微粉的对比。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微观测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变化微观层面的原因。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比再生粗骨料明显。随着再生微粉掺量从0%增加到30%(质量分数),试块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逐渐减慢,孔隙率则迅速增加,且多害孔的占比也会增加。此外,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参数建立的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在工程实践中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再生粗骨料 抗压强度 碳足迹 预测模型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钱如胜 叶志波 +4 位作者 张云升 赵儒泽 孔德玉 杨杨 聂海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探究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CRCA)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固碳强化可减小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界面过渡区(ITZ)宽度,提高ITZ和砂浆显微硬度,降低CRCA孔隙率;固碳强化再生骨料能提升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与RCA-Concrete相比,提升幅度分别为13.52%、8.49%和7.37%;固碳强化再生骨料亦可提升其混凝土体积稳定性,CRCA-Concrete后期(12 d)干燥收缩低于RCA-Concrete,其各龄期自收缩均低于NCA-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固碳强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高修俊 是华荣 +2 位作者 陈春红 朱平华 刘新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RAC抗压强度与RRCA取代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抗压强度最大降幅达到16.6%,但是仍能满足50 MPa的抗压强度要求。RRAC的28 d碳化深度为0.9~4.6 mm,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的28 d碳化深度逐渐增加,符合一次函数关系。RRCA取代率越高,RRAC碳化速率系数也越高。碳化深度的增大导致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提升,氯离子渗透系数与碳化深度呈Boltzmann函数关系。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基于不同环境类别和服役年限的界限碳化深度逐渐增加。仅RRAC0可在E类环境使用100年,且界限碳化深度为0.09 mm。RRAC100在D类环境服役50年的界限碳化深度为4.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 氯离子渗透性能 界限碳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固废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工作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京红 冯鹏龙 +3 位作者 杨晋荣 张彦 张凌博 尚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1229,共7页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固废混凝土时掺加适量CNTs,混凝土力学强度呈抛物线型先增后减的规律;通过SEM试验发现,适量CNTs能够改变混凝土的微观界面结构,加快早期水化进程,同时优化其孔隙分布,进而形成更高密度的基体。为改善固废混凝土性能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工作性能 微观形貌 碳纳米管 铁尾矿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超 郝宏媛 +1 位作者 刘立熙 朱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7-125,193,共10页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直接碳化组的抗压强度仅在第1次碳化循环后有所提升,继续进行碳化循环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动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再生混凝土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动态抗压强度与动态增加因子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相较于普通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预浸碳化循环3次后制备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动态抗压强度提升了23.8%,而直接碳化组仅提升了5.7%,且动态增加因子与应变率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应变率的lg10线性增加;当应变率相同时,随着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动态抗压强度也增大。从能量的角度看,预浸碳化组在高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低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再次说明了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仍具有应变率效应,相同应变率条件下,预浸碳化组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直接碳化组,说明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提升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且效果优于传统的直接碳化处理。上述研究也为预浸碳化强化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结果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预浸碳化 再生混凝土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对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琪 石宵爽 +2 位作者 王清远 唐灵 张红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4-1269,1281,共7页
本研究分别利用0%、50%以及100%的再生粗骨料取代天然粗骨料,制备了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和普通再生混凝土。测试和分析了试件在碳化3 d、7 d、14 d和28 d时的碳化深度、抗压强度的变化。采用研磨法,进一步测试分析了试件表面... 本研究分别利用0%、50%以及100%的再生粗骨料取代天然粗骨料,制备了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和普通再生混凝土。测试和分析了试件在碳化3 d、7 d、14 d和28 d时的碳化深度、抗压强度的变化。采用研磨法,进一步测试分析了试件表面p H值的变化,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碳化反应前后微观结构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尽管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更均匀密实,但是其抗压强度受碳化影响更明显,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再生粗骨料对两种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地质聚合物 碳化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抗气渗性及抗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孙浩 王培铭 孙家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粗集料,再适当掺加一定量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制成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该两者均较普通混凝土差.通过... 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粗集料,再适当掺加一定量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制成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该两者均较普通混凝土差.通过加入矿物掺和料,则再生混凝土的抗气渗性和抗碳化性能均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集料 再生混凝土 矿物掺和料 抗气渗性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泡法强化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从香 杨鼎宜 +2 位作者 许飞 郑娟 王虹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5-68,共4页
由于再生粗骨料孔隙率高、内部产生的微细裂缝多,导致再生粗骨料强度低,进而导致其配置的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大幅下降。为了提高粗骨料的基本性能,采用3种化学浸泡浆液对粗骨料进行浸泡修复,分析不同处理的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 由于再生粗骨料孔隙率高、内部产生的微细裂缝多,导致再生粗骨料强度低,进而导致其配置的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大幅下降。为了提高粗骨料的基本性能,采用3种化学浸泡浆液对粗骨料进行浸泡修复,分析不同处理的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发展变化,并研究对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经过强化处理的再生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内部更加致密,其抗碳化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化学浆液 强化试验 再生混凝土 抗碳化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石灰水碳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春生 李雅婧 +2 位作者 丁亚红 武军 宁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50,共8页
采用预浸石灰水碳化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对强化前后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碳化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微观测试手段,分析碳化对再生粗骨料的增强机理.通过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抗折强度试验,... 采用预浸石灰水碳化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对强化前后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碳化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微观测试手段,分析碳化对再生粗骨料的增强机理.通过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抗折强度试验,研究强化后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预浸石灰水碳化法能够显著改善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其吸水率降低15.2%~22.9%,压碎值降低15.2%~17.7%;碳化后粗骨料的界面过渡区更加密实,有利于再生粗骨料品质的提升;7、28 d的混凝土强度随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当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预浸石灰水碳化再生混凝土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碳化强化 石灰水预浸泡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聂立武 韩古月 滕毓晨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1,共3页
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来源复杂且基本性能不稳定,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及品质差异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来源复杂且基本性能不稳定,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及品质差异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CA取代率的增加,RAC的力学性能及抗碳化性能逐渐降低,且劣于天然骨料混凝土性能,高品质RCA混凝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品质RCA混凝土,以掺量100%为例,高品质RCA混凝土比普通品质RCA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了24.1%,用水量降低了5.6%,碳化深度提高了29.3%;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5.4%、23.8%,用水量提高了6.1%、12.4%,碳化深度分别提高了29.3%、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 用水量 抗压强度 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家广 陈景琦 +2 位作者 孟庆玲 许顺顺 刘元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为克服单一微生物培养成本高且矿化鲁棒性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混菌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筛选矿化效率较高的好氧嗜碱混菌,考察了混菌矿化对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增强时间... 为克服单一微生物培养成本高且矿化鲁棒性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混菌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筛选矿化效率较高的好氧嗜碱混菌,考察了混菌矿化对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增强时间下,混菌比纯菌呈现出更优异的矿化增强效果;随着混菌矿化增强时间的延长,再生粗骨料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优增强时间为15 d;采用矿化增强再生粗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达到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微生物矿化沉积 混菌 物理力学性能 最优增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碳排放因子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建庄 关湘烁 +1 位作者 王佃超 王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定义了再生混凝土碳排放因子的计算边界,提出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再生细骨料混凝土(RFC)、再生粉混凝土(RPC)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再生材料取代率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碳排放因子的影响。通过实际案例计算了再生... 定义了再生混凝土碳排放因子的计算边界,提出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再生细骨料混凝土(RFC)、再生粉混凝土(RPC)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再生材料取代率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碳排放因子的影响。通过实际案例计算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建筑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建筑减少的碳排放量,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优势。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升高,RAC碳排放因子可降低15%;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升高,RFC碳排放因子可降低8.6%;随着再生粉取代率升高,RPC碳排放因子可降低26.3%;强度C45的RAC碳排放因子高于强度C30的RAC可达11.7%;强度C45的RFC碳排放因子高于强度C40的RFC可达39%;强度C45的RPC碳排放因子高于强度C30的RPC可达10.9%;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45,碳排放因子逐渐提高;在“建材生产+结构运营”边界内,RAC建筑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建筑减少了1.75%的碳排放,就拆除项目而言,避免建筑固废运输与填埋减少的碳排放是“建材生产+结构运营”边界内减少碳排放的3.32倍,这是再生混凝土建筑为环境带来有利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 再生粉混凝土 碳排放因子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波 刘才勇 杨绿峰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7,共8页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其分析和预测较为困难。鉴于此,基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机理,结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CO_2的扩散定律和可碳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CO_2的有效...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其分析和预测较为困难。鉴于此,基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机理,结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CO_2的扩散定律和可碳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CO_2的有效扩散系数、碳化反应速率系数、可碳化物质的量、再生粗骨料的表面附着砂浆等重要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碳化 附着砂浆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再生粗骨料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冷勇 余睿 +1 位作者 范定强 张学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5-1189,121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再生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方法,并以此制备了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于改进的颗粒堆积模型(MAA模型),开发了最大粒径为4.75 mm的碳化再生粗骨料(CRCA)超高性能混凝土(CRCA-UHPC),评估了CRCA对UHPC宏观性能及纳微观结... 提出了一种再生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方法,并以此制备了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于改进的颗粒堆积模型(MAA模型),开发了最大粒径为4.75 mm的碳化再生粗骨料(CRCA)超高性能混凝土(CRCA-UHPC),评估了CRCA对UHPC宏观性能及纳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将CRCA掺入UHPC中可以改善UHP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降低UHPC的自收缩,优化骨料与基体间的界面过渡区(IT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清洁建筑材料 碳化再生粗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菌矿化增强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18
16
作者 范月东 王玉珍 +2 位作者 许顺顺 孟庆玲 张家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9-487,共9页
微生物矿化(MICP)能够有效实现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但水泥水化和高碱环境会对微生物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合适载体。再生粗骨料可作为微生物的良好载体以制备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同时MICP可以有效地修复再生粗骨料缺陷并增... 微生物矿化(MICP)能够有效实现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但水泥水化和高碱环境会对微生物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合适载体。再生粗骨料可作为微生物的良好载体以制备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同时MICP可以有效地修复再生粗骨料缺陷并增强其物理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菌矿化增强粗骨料的裂缝自修复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确保其既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又具备良好的裂缝自修复性能。首先筛选一种矿化效率较高的好氧嗜碱混菌,然后采用混菌矿化增强后的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考察其裂缝自修复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混菌矿化能够显著增强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经混菌矿化增强5 d后的再生骨料可以有效地固载混菌;基于混菌矿化的再生混凝土呈现出比纯菌更优异的裂缝自修复能力;采用再生骨料为混菌载体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能力优于以陶粒固载混菌的混凝土,其最大完全修复裂缝宽度达0.47 mm。该成果可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微生物矿化 混菌 裂缝自修复 骨料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玉珍 孟庆玲 +2 位作者 许顺顺 张家广 周爱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760-9767,共8页
微生物矿化沉积方法利用矿化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碳酸钙能够对混凝土裂缝或再生骨料缺陷进行有效地修复,然而目前基于微生物矿化修复材料缺陷研究大多数采用单一类型的微生物,其培养成本高并且矿化鲁棒性不足。筛选了一种适用于增强再生混... 微生物矿化沉积方法利用矿化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碳酸钙能够对混凝土裂缝或再生骨料缺陷进行有效地修复,然而目前基于微生物矿化修复材料缺陷研究大多数采用单一类型的微生物,其培养成本高并且矿化鲁棒性不足。筛选了一种适用于增强再生混凝土骨料性能的好氧嗜碱混菌,以提高矿化鲁棒性并显著降低培养成本。首先考察矿化沉积时间、钙离子浓度、乳酸和菌液浓度对该混菌矿化效率的影响,并将其矿化效率与科氏芽孢杆菌进行对比;然后采用该混菌对再生粗骨料进行矿化增强以验证其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矿化时间的延长,混菌矿化沉淀量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钙离子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混菌矿化效率,提高菌液浓度能够有效地改善混菌矿化效率;相同环境条件下混菌的矿化效率明显优于科氏芽孢杆菌。经混菌矿化增强的再生粗骨料吸水率和压碎指标降低幅度可分别达到44.6%和30%,验证了筛选混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沉积 好氧混菌 再生粗骨料 物理力学性能 矿化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