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RP/铝材料轮毂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元春 杨建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0,共7页
对轮毂进行轻量化设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换原铝合金轮辋,采用了以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基于等刚度理论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轮辋的初始厚度;综合考虑铝合金轮辐和碳纤维轮辋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生成多... 对轮毂进行轻量化设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换原铝合金轮辋,采用了以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基于等刚度理论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轮辋的初始厚度;综合考虑铝合金轮辐和碳纤维轮辋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生成多组试验样本;基于试验样本运用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对轮辐的厚度尺寸和轮辋各角度碳纤维铺层厚度进行优化;为得到最佳的碳纤维铺层顺序,在Optistruct中进一步对碳纤维轮辋铺层顺序进行优化。最终得到的CFRP/铝材料轮毂重量上减轻18.43%,且满足刚度及强度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纤维 轮毂 轻量化 神经网络 铺层优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糖浆脱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金足 韦晓雯 +5 位作者 农晶晶 韩丽芳 冯学 唐婷范 李利军 程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7,共7页
为寻找绿色环保且具有高吸附性的糖浆脱色材料,本文通过原位生成氢氧化镁沉积在活性炭表面,制备了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比表面积和空隙度分析仪(BET)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为寻找绿色环保且具有高吸附性的糖浆脱色材料,本文通过原位生成氢氧化镁沉积在活性炭表面,制备了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比表面积和空隙度分析仪(BET)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以脱色率为指标,复合材料投入量、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的最佳工艺。结果证明所制备的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为多孔性,其比表面积和空隙率大、晶型结构良好、吸附能力强。糖浆脱色的最佳工艺为:复合材料用量为0.70 g,pH为10.00,脱色温度为50℃,脱色时间为5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的脱色率可达到80.7%,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商用活性炭。综上表明,氢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对糖浆具有较理想的脱色效果,作为一种绿色材料在工业制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活性炭 赤砂糖回溶糖浆 复合材料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工程耐冲击性能研究
3
作者 金孔杰 胡铮 +5 位作者 谈辉 王帅 韩明 田金山 乔竹辉 杨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 针对铜基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易发生强烈黏着磨损,继而导致烧蚀与磨损失效的问题,研制了铝青铜-Ti_(3)AlC_(2)复合材料及其工程样件.测试了样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闭锁冲击系数、传递扭矩、耐振动冲击次数及耐热冲击系数,并分析了力学性能、磨损表面状态及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_(3)AlC_(2)能够提高铝青铜基体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减弱黏着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Ti3AlC2可使换挡摩擦片具备稳定的传递扭矩,并降低其在重载荷与高转速下的摩擦冲击;过量的Ti_(3)AlC_(2)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和结合力,并对耐磨性能和耐振动冲击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优化Ti_(3)AlC_(2)含量可使复合材料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进而提升换挡摩擦片在极限工况下对摩擦冲击、热冲击及振动冲击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青铜 钛铝碳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耐冲击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与活性炭及铝对桉树幼苗磷铝锰的影响
4
作者 盘建英 吴庆标 +1 位作者 田湘 李晓琼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4-535,共12页
为探究白云石、白云石+无磷活性炭两种土壤调理剂及外源铝(Al)对桉树幼苗磷(P)、Al、锰(Mn)元素分配格局的影响,以桉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桉树幼苗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0.5%AlCl_3·6H_2O处理(Al)、0.5%白云石(B1)、0.5%白云石+... 为探究白云石、白云石+无磷活性炭两种土壤调理剂及外源铝(Al)对桉树幼苗磷(P)、Al、锰(Mn)元素分配格局的影响,以桉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桉树幼苗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0.5%AlCl_3·6H_2O处理(Al)、0.5%白云石(B1)、0.5%白云石+0.5%无磷活性炭(B2)4个处理,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叶片亚细胞组分及桉树幼苗不同部位P、Al、Mn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白云石单施、白云石与活性炭混施、外源Al添加对盆栽土壤及桉树幼苗P、Al、Mn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l添加后土壤pH值降至3.64~3.66,可交换Al含量显著升高(P<0.05),桉树幼苗各器官P、Al、Mn含量升高,且有抑制桉树幼苗生长的趋势;白云石、白云石+无磷活性炭两种土壤调理剂添加后土壤pH值提高至5.90~6.16,可交换Al、Mn含量显著下降(P<0.05),桉树幼苗对P、Al、Mn的转运和吸收效果降低。可见,外源Al显著降低土壤pH值(P<0.05),提高了土壤可交换Al含量以及桉树幼苗中的Al、Mn含量;适当施加白云石可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可交换Al、Mn含量,进而减缓桉树幼苗对Al、Mn的吸收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幼苗 外源铝 白云石 活性炭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石孟琪 王欢 +2 位作者 王守娟 席跃宾 孔凡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3-1483,共21页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储量丰富的芳香族高聚物,其结构中富含羟基、羧基、醚基等多种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可以使木质素通过简单温和的化学活化制备多孔炭材料,该炭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有利于硫的负载和电解液的渗透。由于锂...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储量丰富的芳香族高聚物,其结构中富含羟基、羧基、醚基等多种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可以使木质素通过简单温和的化学活化制备多孔炭材料,该炭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有利于硫的负载和电解液的渗透。由于锂硫(Li-S)电池展现出高理论比能量、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它被看作是超越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极限的最有潜力的备选电池之一。本文综述了木质素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并对木质素基炭材料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活性炭 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深度处理含氮废水的研究
6
作者 张航 崔建国 李红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86,共5页
为提高生化处理后的含氮废水处理效率,以改性沸石(NZ-NaCl)、活性炭(AC)、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VA/SA/NZ/AC颗粒状新型复合水凝胶(简称PSNA),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 为提高生化处理后的含氮废水处理效率,以改性沸石(NZ-NaCl)、活性炭(AC)、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VA/SA/NZ/AC颗粒状新型复合水凝胶(简称PSNA),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针对氨氮(10 mg/L)、硝态氮(10 mg/L)和亚硝态氮(1 mg/L)的混合溶液,改性沸石/活性炭混合比例为4/6的PSNA(记为PSNA-2)吸附效果最佳,当PSNA-2投加量为20 g/L,pH值为7,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时,氨氮去除率达83.2%,硝态氮去除率达54.6%,亚硝态氮去除率为19.8%,总氮去除率达67.9%。通过SEM、FTIR和XRD对PSNA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分析,PSNA仍然保持着改性沸石和活性炭对含氮污染物的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由于PSNA在水中呈悬浊态存在,可方便材料的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改性沸石 活性炭 颗粒状复合水凝胶 含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衍生活性炭负载g-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侯力杨 李生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9-997,共9页
通过浸渍-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沥青衍生活性炭负载富氮氮化碳(PAC/g-C_(3)N_(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 通过浸渍-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沥青衍生活性炭负载富氮氮化碳(PAC/g-C_(3)N_(5))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性能。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PAC作为载体负载g-C_(3)N_(5)后比表面积达到了479.1 m^(2)/g,PAC阻碍了g-C_(3)N_(5)的层状堆叠,拓展了π-π*电子离域,有效抑制了光电子-空穴复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升了光催化性能。暗吸附60 min,模拟太阳光照射120 min,3%PAC/g-C_(3)N_(5)复合材料对MB染料的降解率达到97.62%,循环5次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活性基团捕获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O_(2)^(-))是光催化反应主要活性基团,通过能带结构和电位数据提出了PAC/g-C_(3)N_(5)光催化降解MB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氮氮化碳 沥青衍生物活性炭 复合材料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8
作者 文秀婵 张博 +3 位作者 王玺 桂柳成 黄思玉 何旻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 为探究酚醛树脂添加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找相对经济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本文以毛竹废弃物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改性剂,通过KOH活化制备酚醛树脂/竹基复合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活性炭微观结构受酚醛树脂添加量影响,树脂添加量为15%~35%的复合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均增大,平均孔径减小,为电荷的存储提供更多吸附位点。其中,树脂添加量为35%的复合活性炭相较于纯竹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28.5%及29.2%,平均孔径减小为1.78 nm,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为263.85 F·g^(-1),相较纯竹基活性炭提高53.3%,说明加入酚醛树脂后所制备的活性炭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活性炭 酚醛树脂 竹基 可调控 微观结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异质材料电阻焊接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新宇 谌顺心 +1 位作者 吴俊宏 徐任信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氮化铝(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强度、断面结构和失效形式的影响。方法以聚醚醚酮(PEEK)为树脂基体、AlN晶须为填料、碳纤维织物(CF)为电阻,通过热压成形工艺制备... 目的研究氮化铝(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强度、断面结构和失效形式的影响。方法以聚醚醚酮(PEEK)为树脂基体、AlN晶须为填料、碳纤维织物(CF)为电阻,通过热压成形工艺制备加热元件,并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对CF/PEEK层压板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AlN晶须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加热元件的传热性能,加热元件树脂层热扩散系数随晶须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提升。同时,单搭接焊接接头强度随着AlN晶须含量的增加迅速升高,当AlN晶须质量分数为7%时,焊接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16.51 MPa,但进一步增加AlN晶须含量后,接头强度下降。此外,随着强度的变化,焊接接头断面失效也有多种形式,低强度焊接接头的断面失效形式为聚醚酰亚胺(PEI)膜和加热元件脱粘,而高强度焊接接头的断面失效形式为加热元件中碳纤维断裂和CF/PEEK层压板层间撕裂。结论AlN晶须的加入完善了树脂层导热通道,均化了温度场;适量AlN晶须的存在提升了焊接接头强度,优化了接头断面失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晶须 加热元件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铝合金 电阻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与混合强化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邓海亮 史雨程 +4 位作者 董正学 范晨露 刘嘉彬 杨康 邓先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7,共14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等纳米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强度和模量、优异的导热与导电性能,是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然而,纳米碳与铝的润湿性差,高温下界面反应易生成脆性的Al_4C...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等纳米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强度和模量、优异的导热与导电性能,是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然而,纳米碳与铝的润湿性差,高温下界面反应易生成脆性的Al_4C_3,损伤纳米碳,不仅限制增强效果,还会恶化复合材料强韧性,因此调控界面反应与界面结合、协同提升强韧性成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本文在界面结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纳米碳表面改性和复合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界面的调控研究及效果,随后总结了CNT和GNP的多维网络强化及与陶瓷颗粒混合强化的研究,期望通过CNT和GNP及与陶瓷颗粒的增强网络设计,进一步提升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界面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衍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森 杨长江 +3 位作者 高晓军 石鑫 王文峰 马明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3,共13页
制浆黑液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木质素富含酚羟基、醇羟基等官能团,不仅是制备碳材料的理想前躯体,还可掺杂在其他材料中以提高其性能,具有显著的资源化前景。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来源、特征及提取方法,详细论述了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在功能... 制浆黑液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木质素富含酚羟基、醇羟基等官能团,不仅是制备碳材料的理想前躯体,还可掺杂在其他材料中以提高其性能,具有显著的资源化前景。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来源、特征及提取方法,详细论述了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在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木质素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木质素基衍生材料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应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活性炭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雷洋 陈芳芳 +1 位作者 程法嵩 田文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比强度、耐蚀性及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产业,而近年来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秀的力学及物理性能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综述了为改善纳米碳增强体分散性及Al-C界面浸润性所采用的球磨及增强体涂...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出色的比强度、耐蚀性及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产业,而近年来纳米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秀的力学及物理性能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综述了为改善纳米碳增强体分散性及Al-C界面浸润性所采用的球磨及增强体涂镀层等前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纳米碳增强铝基复材的成型工艺及力学性能,展望了进一步提升铝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纳米碳增强体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界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
13
作者 张宗顺 梁森 +1 位作者 石豪启 黄效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99,1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涂覆氧化铝涂层的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烧结工艺。模拟原子的运动、能量变化和结构演化,结合SEM、FT-IR观察碳纤维表面处理对碳纤维的影响,探索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有效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铝合... 提出了一种涂覆氧化铝涂层的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烧结工艺。模拟原子的运动、能量变化和结构演化,结合SEM、FT-IR观察碳纤维表面处理对碳纤维的影响,探索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有效的烧结工艺。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随预热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烧结渗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预热温度为500℃、烧结温度为700℃时,抗拉强度最大为41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基活性炭负载MgO复合材料在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4
作者 隋光辉 程岩岩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将稻壳经低温炭化、KOH高温活化处理,得到无定形活性炭(AC)材料,再采用MgO原位负载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炭负载MgO复合材料(MgO/AC)。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和... 将稻壳经低温炭化、KOH高温活化处理,得到无定形活性炭(AC)材料,再采用MgO原位负载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炭负载MgO复合材料(MgO/AC)。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研究了MgO/AC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并详细分析了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称超级电容器2.0MgO/AC||2.0MgO/AC在0.5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11.9 F·g^(-1),当功率密度为0.41kW·kg^(-1)时其具有18.30 Wh·kg^(-1)的能量密度,且经过5000次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为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负载活性炭 复合电极 对称超级电容器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IL-88A(Fe)/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光催化脱色
15
作者 李朝晖 季青豪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6,共6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在活性炭纤维(ACF)上负载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了CA-MIL-88A(Fe)/ACF复合材料,并通过SEM、XRD、FT-IR和XP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比例、光源、H_(2)O_(2)用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KN-R性能的... 采用原位生长法在活性炭纤维(ACF)上负载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了CA-MIL-88A(Fe)/ACF复合材料,并通过SEM、XRD、FT-IR和XP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比例、光源、H_(2)O_(2)用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KN-R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光催化脱色机理。结果表明:配体富马酸(FA)和柠檬酸(CA)的物质的量比为7∶1,60℃原位生长6 h所制得的复合材料,对活性艳蓝KN-R染液的脱色效果最好;光照和加入0.24 mL/L H_(2)O_(2)有利于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催化脱色。复合材料重复使用5次,脱色率由98.7%下降到82.4%。在光催化脱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自由基(·O_(2)^(-))。引入CA配体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光-芬顿催化脱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 催化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活性炭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prepared through phase transformation using dawsonite as a template 被引量:2
16
作者 TANG Jie LIU Gui-hua +3 位作者 QI Tian-gui ZHOU Qiu-sheng PENG Zhi-hong LI Xiao-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47-1160,共14页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rough multistep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luminum-bearing substances using intermediate dawsonite as a template.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a_(2)CO_(3) and(NH_(4))_(2)CO_(3) is remarkably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dawsonite and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respectively.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the ultrafine granular gibbsite is converted to the uniform fibrous dawsonit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over 50,and the fibrous dawsonite changes into the long fibrous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is about 80 in above 70 g/L(NH_(4))_(2)CO_(3) solution.Furthermore,the activated alumina remains fibrous morphology after roasting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t a slow heating rate,plentiful open mesopore and weak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59.37 m^(2)/g at 1273 K for the activated alumina.The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dawsonite to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ntribute to the purity of the activated fibrous alumina above 99.9%with low Na and F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s activated alumina specific surface area DAWSONITE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eposition voltage on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antioxidation property of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oatings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冬 黄剑锋 +1 位作者 曹丽云 曾燮榕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54-459,共6页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AlPO_4)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process on SiC-coated C/C composites. Phas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prepared coatings w...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AlPO_4)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process on SiC-coated C/C composites. Phase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prepared coating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deposition voltage on the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antioxidation property of the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repared coatings are composed of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rystallites. The thickness and density of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oatings ar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osition voltage. The deposition amount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ristobalite aluminum phosphate coatings als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osition voltage. The deposition mass per unit area of the coatings and the square root of the deposition time at different hydrothermal voltages satisfy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antioxidation property of the coated C/C composites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osition voltage. Compared with SiC coatings prepared by pack cementation, the multilayer coatings prepared by pack cementation with a later hydrotherma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process exhibit better antioxidation property. The as-prepared multi-coatings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C/C composites from oxidation in air at 1 773 K for 37 h with a mass loss rate of 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aluminum phosphate hydrotherma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deposition voltage MICROSTRUCTURE ANTI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淤泥质废弃黏土氧化镁固化-碳化试验及碳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闵凡路 申政 +3 位作者 李彦澄 袁大军 陈健 李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废弃土面临堆放、运输及处理等难题,将原材料丰富、生产耗能少、环境友好的MgO用于废弃土固化处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通过改变MgO掺量a_(m)、养护龄期T、碳化时间H研究MgO固化-碳化淤泥质废弃黏土界限含水率w、...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废弃土面临堆放、运输及处理等难题,将原材料丰富、生产耗能少、环境友好的MgO用于废弃土固化处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通过改变MgO掺量a_(m)、养护龄期T、碳化时间H研究MgO固化-碳化淤泥质废弃黏土界限含水率w、无侧限抗压强度q_(u)、弹性模量E_(50),结合微观形貌及矿物成分变化规律探讨其固化-碳化机制。结果表明:MgO固化-碳化具有明显的加固土体效果,加固效果随a_(m)、T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a_(m)、T下,碳化4h会使土体塑性指数I_(P)降低57%以上,土体可塑性显著下降;不同a_(m)和T的固化-碳化土q_(u)均在H为4h时取得峰值,最高可达1.4MPa,比碳化前强度提升了220%~350%;固化-碳化反应对土体的E_(50)提升受a_(m)影响较大,当a_(m)超过9%时,碳化4h试样的E_(50)增幅在500%左右;MgO固化-碳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碳化产物不断生成和发育,形成网状、花朵聚集状的形貌,填充土颗粒间的孔隙,增强了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土体结构更为密实。该研究为长三角地区土压盾构产生的淤泥质废弃黏土的固化-碳化处理与再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土处理 活性氧化镁 加速碳化 微观形貌 矿物成分 碳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凯 刘振宇 +1 位作者 肖伯律 马宗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4,229,共15页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 以碳纳米管、石墨烯为代表的超高性能纳米碳,具有优越的力、热、电等综合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以纳米碳为强化相少量加入到铝中,有望开发出高强、高模、低热膨胀的复合材料,并使复合材料保持轻质、易加工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以纳米碳/铝为代表的新一代铝基复合材料备受关注。然而,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易团聚,与铝等大多数金属并不浸润,且容易分布在晶界上诱导显著的晶粒细化,使得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提升困难,或者使强度提高的同时使塑韧性下降显著,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潜力。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纳米碳/铝复合材料强韧化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纳米碳分散、界面和构型调控等,以期推动新一代轻质高强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的发展,支撑国家未来重大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铝复合材料 强韧化 分散 界面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与晶粒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展 马凤仓 +2 位作者 谭占秋 范根莲 李志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8,共15页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 随着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碳纳米管的难分散问题被妥善解决,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但复合材料的高模量、高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出现“强度–塑性”倒置现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碳/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晶粒结构与复合构型设计的调控手段,讨论了界面结构强度对碳纳米管载荷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倒置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复合材料塑韧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思路,为制备强度高、韧性强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界面调控 晶粒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