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热解及煤焦气化和煤焦低温氧化过程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1
作者 余俊钦 张铭露 +5 位作者 胡靖涵 王钦超 卿海杰 韩啸 丁路 于广锁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1,共11页
固体结构表征是揭示煤热化学转化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对煤热化学转化过程中固体结构的原位表征研究较为缺乏。采用原位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单颗粒煤热解、煤焦气化和煤焦低温氧化过程中碳结构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在煤热解过程中,煤... 固体结构表征是揭示煤热化学转化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对煤热化学转化过程中固体结构的原位表征研究较为缺乏。采用原位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单颗粒煤热解、煤焦气化和煤焦低温氧化过程中碳结构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在煤热解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经历裂解和芳环融合两个阶段,裂解阶段大量侧链基团断裂,芳环融合阶段分子尺寸增大。在煤焦气化过程中,煤焦的面积收缩率随粒度增大而减小,煤焦气化导致碳结构的石墨化演变,且石墨化演变随粒度增大而延迟。在煤焦低温氧化过程中,反应前中期(碳转化率X<60%)含氧结构的形成导致煤焦的碳结构有序度降低,随非晶碳结构的消耗,碳基体的碳微晶结构逐渐趋于有序,在反应后期未反应碳形成高度有序的类石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热解 低温氧化 原位拉曼光谱 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代欣 任德志 +3 位作者 郭律 朱敬芳 于飞 常仕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0-1067,共8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氧化碳(CO)作为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控制对象。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抗中毒抗性能,是CO催化氧化处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氧化碳(CO)作为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控制对象。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抗中毒抗性能,是CO催化氧化处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基于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Pt、Pd、Au、Ag、Rh贵金属催化剂的贵金属调控技术和载体可控技术进行综述,总结了贵金属型CO氧化催化剂的性能优化策略和发展方向,为开发高性能的CO氧化催化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氧化 贵金属催化剂 低温催化 负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浓度的煤低温氧化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涛 王德明 +2 位作者 雷丹 辛海会 戚绪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分阶段特性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在不同温度时氧化产生CO的浓度,研究发现CO浓度与温度呈多项式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煤氧反应函数模型;按照动力学分析积分法...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分阶段特性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在不同温度时氧化产生CO的浓度,研究发现CO浓度与温度呈多项式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煤氧反应函数模型;按照动力学分析积分法分段进行拟合发现,测试煤样在30~80℃不具有线性关系,拟合效果很差;在80~200℃的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拟合效果很好。研究结果表明: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在临界温度点前后不仅其动力学参数有差异,且只用一个反应函数模型可能不能充分解释其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拟合 函数模型 低温氧化 一氧化碳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对Pd-Cu/活性炭催化剂在消除卷烟主流烟气中C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詹望成 周国俊 +6 位作者 储国海 沈凯 俞俊 王爱勇 苏娜 卢冠忠 郭杨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5-710,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活性炭催化剂,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卷烟主流烟气(4.4CO-4.2H2O-19.2O2-72.2He)(体积分数,%)中CO的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CO常温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温...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活性炭催化剂,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卷烟主流烟气(4.4CO-4.2H2O-19.2O2-72.2He)(体积分数,%)中CO的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CO常温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活性顺序为: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CAC)<木质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WAC)<超级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SAC),并且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反应诱导期也存在显著的影响.对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炭载体表面上含氧官能团含量不同,影响催化剂表面Pd和Cu的存在状态,使得SAC催化剂上的Pd只以Pd2+形式存在,而CAC和WAC催化剂上的Pd以Pd2+和Pd0形式存在,导致SAC催化剂比CAC和WAC两种催化剂具有更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使用催化剂接装的三段式复合滤嘴试验卷烟,与对照卷烟相比,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释放量都有所降低,其中添加SAC催化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如果将Pd的负载量增加为3.4%(w),SAC催化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去除率高达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一氧化碳 常温催化氧化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nO_2负载纳米Au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CO和苯的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青 霍飞飞 +3 位作者 闫立娜 王娟 程水源 康天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72-2880,共9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α-MnO2负载Au催化剂xAu/α-MnO2(x=0-7(对应的A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7%)),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其对CO和苯的催化氧化性能.XRD结果表明,负载Au对α-MnO2载体结构影响不大,随Au含量的增加,Au颗粒明显增大.N2-吸附/脱附和TEM结果表明,Au的加入对xAu/α-MnO2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结构性能影响较小,表明Au分布在α-MnO2载体表面,未阻塞其孔道.XPS结果表明,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xAu/α-MnO2中的O2-/(O22-或O-)、Mn4+/Mn3+和Au3+/Au0的摩尔比在增加,表明其晶格氧、Mn4+和Au3+的浓度在增加.由于贵金属的溢氢作用,Au明显促进xAu/α-MnO2氧化还原能力,其中3Au/α-MnO2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性.负载Au明显影响xAu/α-MnO2样品的催化活性,xAu/α-MnO2的催化性能与Au的分散性、氧化还原性能及表面氧物种的种类密切相关,其中3Au/α-MnO2显示出最佳活性,其催化氧化CO的T90=80°C,苯的T90=20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负载Au催化剂 低温还原性 相互作用 CO氧化 苯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O-ZrO_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低温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叶丽萍 詹俊荣 +4 位作者 张荣 孙蕴婕 李建龙 吴向阳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6-107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CuO和ZnO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表面Cu粒子含量增多、还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表明ZrO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CuO分散度,存在更多与ZnO相互作用的CuO微粒。TPR的还原动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ZrO2对CuO还原性能的促进作用。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CuO-ZnO-ZrO2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并且还原温度对该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影响显著,在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表现出较优的CO催化氧化性能。在50℃、3 MPa的反应条件下,CuO-ZnO-ZrO2催化剂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连续反应1 500 min,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CO氧化 CuO—ZnO—ZrO2 CuO—ZnO 还原性能 液相丙烯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Pd-Cu/γ-Al_2O_3低温CO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世华 李保庆 +3 位作者 张守民 黄唯平 邱晓航 郑修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1-814,共4页
Nano-particle Pd/?-Al2O3 monometallic and Pd-Cu/?-Al2O3 bimetall 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SMAI) method. Th e results of XRD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Pd- Cu alloy was formed in ... Nano-particle Pd/?-Al2O3 monometallic and Pd-Cu/?-Al2O3 bimetall i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SMAI) method. Th e results of XRD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Pd- Cu alloy was formed in the bim etallic catalysts and the crystalline particle size of the alloy increased as Cu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average diameters < 6.0nm for all the samples. XPS and Auger spectra showed that Pd was in zero- valent state, Cu existed mainly in z ero- valent state and partially in monovalent state Cu+. The Pd/?-Al2O3 and Pd-Cu/?-Al2O3 catalysts exhibited higher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he activity of Pd-Cu/?-Al2O3 bimetallic catalyst was hig her than that of Pd/?-Al2O3 monometallic catalyst. The Pd-Cu/?-Al2O3 c atalyst with Pd/Cu atomic ratio of 1∶1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制备 Pd-Cu/γ-Al2O3 CO 氧化 催化剂 溶剂化 金属原子 钯-铜催化剂 一氧化碳 氧化铝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小毛 罗来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2-25,共4页
综述了贵金属 (Au、Pd、Pt)与非贵金属催化剂 (Co、Cu氧化物 )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 ;阐述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细菌还原法、光沉积法、沉积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法等 )、制备条件 (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 综述了贵金属 (Au、Pd、Pt)与非贵金属催化剂 (Co、Cu氧化物 )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 ;阐述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细菌还原法、光沉积法、沉积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法等 )、制备条件 (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沉淀剂种类等 )及载体种类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沸石 )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寻找一种活性、稳定性好且价廉的催化剂 ,以及通过助剂、载体的选择降低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含量 ,提高非贵金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CeO_2的氧化还原性能及反应条件对其CO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建军 朱锡 申文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3O4/CeO2催化剂。运用XRD、BET和TPR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钴铈比及焙烧温度对钴铈复合氧化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在干、湿条件下进行了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Co3O4相比,在不同比例的Co3O4... 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了Co3O4/CeO2催化剂。运用XRD、BET和TPR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钴铈比及焙烧温度对钴铈复合氧化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在干、湿条件下进行了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Co3O4相比,在不同比例的Co3O4/CeO2均经723 K焙烧的各种催化剂中,钴铈原子比为9∶1的复合氧化物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说明适当比例铈的添加能使Co3O4具有较小的粒径。此氧化物经538 K温度焙烧制得的钴铈比为9∶1的复合氧化物中Co3O4平均粒径为7.2 nm,BET比表面积为167.6 m2/g。经TPR考察发现其具有最优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钴 氧化铈 一氧化碳 低温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贵金属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树新 尹燕华 +1 位作者 马智 秦永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9,78,共6页
综述了非贵金属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情况,着重讨论了影响CO氧化非贵金属催化剂活性因素、催化机制、催化剂失活原因。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O氧化 非贵金属催化剂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钼基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催化反应工艺 被引量:14
11
作者 连奕新 杨意泉 方维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57,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CO变换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不同变换工艺中的应用,阐述了Co-M o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硫化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中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低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两段低温变换和全程低温变换4种代表性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效节能... 介绍了国内外CO变换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不同变换工艺中的应用,阐述了Co-M o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硫化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中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低温变换、中温变换串联两段低温变换和全程低温变换4种代表性的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效节能型的全程低温变换工艺将是变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发适应全程低温变换工艺的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Co-M o基变换催化剂及其预硫化技术是今后的主要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钴钼基催化剂 全程低温变换 一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凯杰 于庆波 +1 位作者 王奎明 王春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2-977,共6页
进行了CO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烟气中NO_x的实验.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活性金属种类3个因素对脱硝效率及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温度窗口内(100~18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u-Co/Al_2O_3催化剂的NO... 进行了CO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烟气中NO_x的实验.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活性金属种类3个因素对脱硝效率及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温度窗口内(100~18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u-Co/Al_2O_3催化剂的NO脱除率逐渐升高,Cu-Mn/Al_2O_3催化剂的NO脱除率先升高后降低,CO转化率不断增大;随着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的改变,实验工况下Cu-Co/Al_2O_3和Cu-Mn/Al_2O_3催化剂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均为1.5时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优;Cu-Mn/Al_2O_3的整体NO脱除率高于Cu-Co/Al_2O_3;8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为1.5的Cu-Mn/Al_2O_3催化剂在160℃下脱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一氧化碳(CO)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过程中自由基变化规律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令起 刘聪 王福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变化特性,选取了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和升温氧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煤种的自由基数量和CO产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褐煤CO产量最高,自由基浓度最低,贫煤反之。说明煤变质程度... 为了研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变化特性,选取了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和升温氧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煤种的自由基数量和CO产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褐煤CO产量最高,自由基浓度最低,贫煤反之。说明煤变质程度越低自由基数量越少,氧化过程中CO产量越大,临界温度越低,越容易自燃。因此自由基浓度也可以作为判定煤变质程度和氧化进程的指标,从微观反应揭示煤自燃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CO 自由基浓度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燃烧下NH_3的氧化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庆喜 刘辉 +2 位作者 吴少华 吴东阳 杨春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64-2269,共6页
NH3的气相氧化是低温燃烧过程中NOx(NO和NO2)与N2O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入认识其反应规律,在管式流动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挥发分中的可燃气(CO、CH4或H2)和NO对NH3氧化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化学反应机理对... NH3的气相氧化是低温燃烧过程中NOx(NO和NO2)与N2O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入认识其反应规律,在管式流动反应器系统中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挥发分中的可燃气(CO、CH4或H2)和NO对NH3氧化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氧化性气氛下微量的可燃气就能够显著促进NH3的氧化,并使NOx和N2O的生成量大幅度升高。当可燃气体浓度相同时,H2对NH3氧化的影响最大,CO的影响最小,CH4对NH3氧化的影响略大于CO。随着可燃气体浓度的升高,其对NH3氧化与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先逐渐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反应初始气体中存在NO时,也会加速NH3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 NOx N2O 低温燃烧 一氧化碳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华德 张玉军 +2 位作者 谭砂砾 张敬超 邱子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8-100,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催化剂,并考察了沉淀剂种类、制备方法、煅烧温度以及稀土对催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Na2CO3为沉淀剂,添加稀土Sm,于300℃煅烧4h制得的稀土催化荆能够在0℃左右将CO完全氧 化。
关键词 稀土催化剂 沉淀剂 低温氧化 煅烧温度 NA2CO3 制备方法 催化效果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在低温燃料电池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颖男 杨喜昆 唐春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3,78,共5页
金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在低温燃料电池技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金在此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金催化剂选择氧化燃料电池氢燃料中的CO以及Pt-Au系电催化剂、Pd-Au系电催化剂、以金为主体的电催化剂的研究状... 金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在低温燃料电池技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金在此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金催化剂选择氧化燃料电池氢燃料中的CO以及Pt-Au系电催化剂、Pd-Au系电催化剂、以金为主体的电催化剂的研究状况。同时简要介绍了低温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和金应用于电催化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低温燃料电池 选择性氧化 CO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常温脱除低浓度NO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娟 汪印 +1 位作者 余剑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38-2543,共6页
在活性炭上负载了金属氧化物用于低浓度NO在常温下的脱除。活性炭在使用之前经过了氧化预处理,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的羰基和硝基数量均增加,对NO的脱除能力显著提高。在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上负载了金属氧化物,其中Ce和Co负载... 在活性炭上负载了金属氧化物用于低浓度NO在常温下的脱除。活性炭在使用之前经过了氧化预处理,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的羰基和硝基数量均增加,对NO的脱除能力显著提高。在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上负载了金属氧化物,其中Ce和Co负载的样品对NO的脱除效果最佳,与未负载的样品相比脱除量提高了约8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脱除的NO最终以金属硝酸盐的形式存在,说明NO在通过催化氧化吸附剂层时首先被氧化生成NO2,之后NO2与负载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了金属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NO 活性炭 金属氧化物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CO来源辨识与浓度超限原因研究——以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效志 桑树勋 +2 位作者 谷德忠 于海秋 张泽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准确辨识井下CO来源,查明CO异常涌出与浓度超限原因,更好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以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为研究实例,统计了该矿井下6103、6104和6106工作面1059个气样组分测试数据,分析了采煤工作面、密闭采空区CO浓度变化特征,确定了井... 为准确辨识井下CO来源,查明CO异常涌出与浓度超限原因,更好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以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为研究实例,统计了该矿井下6103、6104和6106工作面1059个气样组分测试数据,分析了采煤工作面、密闭采空区CO浓度变化特征,确定了井下CO主、次要来源,探讨了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对CO浓度超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统计气样中,CO与O_(2)浓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CO浓度超限主要在工作面上隅角、支架、密闭采空区等通风条件较差的位置;CO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氧化自燃,局部存在煤天然氧化次生CO;开采煤层埋藏浅、小型逆断层发育及煤变质程度低是CO浓度超限的地质原因;工作面长度过大,通风方式不合理是CO浓度超限的工程原因;地质与工程因素共同作用下,煤炭开采氧化自燃CO与天然次生CO叠加涌出,导致在风流速度低的位置CO积聚而引起井下CO浓度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来源辨识 浓度超限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O-ZrO_2催化剂低温深度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丽萍 李帅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9-1383,139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在50℃、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深度脱除 CuO-ZnO-ZrO2 CO 液相丙烯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CeO_2催化剂的制备及低温催化CO性能测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文涛 鲁平 +4 位作者 李世勇 刘慧芳 刘向真 何素芹 朱诚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并用XRD,HRTEM和FT-I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色谱装置测定了其CO低温氧化活性。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反应温度影响CuO/CeO2的物性(形貌、粒度大小...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并用XRD,HRTEM和FT-I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色谱装置测定了其CO低温氧化活性。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反应温度影响CuO/CeO2的物性(形貌、粒度大小及分布等)和催化活性。在共沉淀反应温度为40℃时,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分散比较均匀,CeO2的晶化程度最高。低于此温度,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40℃以后又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该依赖性的研究将为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铜 物性 一氧化碳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