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交易与区块链技术下双产品低碳供应链减排决策研究
1
作者 张令荣 王锋 刘笑言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9-250,共12页
区块链作为一种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将低碳供应链的可见性和信任度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并基于可信的可追溯性加强了消费者的绿色信任。本文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构建以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考虑碳配额交易背景下... 区块链作为一种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将低碳供应链的可见性和信任度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并基于可信的可追溯性加强了消费者的绿色信任。本文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构建以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考虑碳配额交易背景下有无区块链技术投入对同时生产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企业减排决策影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低碳产品的最优减排量,当碳交易价格小于某值时,最优减排量与碳交易价格呈正相关;随着单位减排量的增加,低碳产品的增加量大于普通产品的减小量,产品总需求量增加;消费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绿色信任度的提高会激励企业对减排以及区块链的投入,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制造商投入区块链成本承担比例高于某值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均会较不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配额交易 区块链技术 低碳供应链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2
作者 马晶梅 倪洁 +1 位作者 刘毅 赵雨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减排工具,探究其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以韧性特征为基础,对低碳供应链韧性进行解构,通过匹...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减排工具,探究其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以韧性特征为基础,对低碳供应链韧性进行解构,通过匹配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与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从绿色关系资本视角出发,检验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并且低碳供应链凝聚力、复原力和抗压力均有所增强。该结果经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反事实检验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绿色关系资本,进而提高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并且绿色关系资本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低碳供应链凝聚力和抗压力维度。③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因政策设计和企业特性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具体而言,在采用碳配额混合分配方法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更加显著;对于市场影响力较强的企业,其低碳供应链韧性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建议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其促进低碳供应链韧性的作用;加强绿色关系资本建设,增加企业获取绿色转型所需的资金来源;推动碳配额分配机制逐步转向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分配方式,促进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同时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低碳供应链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低碳供应链韧性 绿色关系资本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风险的能源运营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混合博弈优化调度
3
作者 刘英培 信明垚 +1 位作者 秦浩然 单泓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49,共9页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应充分考虑碳价波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以能源运营商为主体、RIES联盟为从体的混合博弈架构。主体以最大化自身效益为目标制定购售电价策略,从体以供能成本...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应充分考虑碳价波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以能源运营商为主体、RIES联盟为从体的混合博弈架构。主体以最大化自身效益为目标制定购售电价策略,从体以供能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进行热能交互,建立RIES联盟合作博弈模型。碳交易成本计及碳排放权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用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及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预测调度日的碳价,结合条件风险价值,通过设定不同的风险偏好系数及置信度对碳交易价格波动风险进行量化。基于纳什谈判模型将合作博弈问题拆分成2个子问题,在降低联盟总成本的同时,合理分配RIES联盟的合作收益。通过仿真算例结合遗传算法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平衡系统的经济性和低碳性,降低碳排放权价格波动风险对调度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权交易风险 混合博弈 纳什谈判 条件风险价值 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兼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宏伟 刘曙光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复杂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发达国家与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发展中国家、北美价值链和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相对于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低技术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调节效应表明: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前了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出口隐含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拐点,该效应在发达国家、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低技术行业中更加明显;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复杂嵌入的出口减排效应。本文结论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出口隐含碳排放 倒U型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背景下考虑回收量补贴的动力电池回收决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峰 张丹露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即将到来,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碳交易政策与政府的回收补贴纳入闭环供应链模型中,通过构建制造商回收(模型M)、零售商回收(模型R)以及第三方平台回收...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即将到来,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碳交易政策与政府的回收补贴纳入闭环供应链模型中,通过构建制造商回收(模型M)、零售商回收(模型R)以及第三方平台回收(模型T),对比了碳交易价格、碳排放因子、政府回收量补贴、退役电池回收率对不同回收模型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碳交易价格会抑制零售商低碳宣传努力水平,但在某些条件下,碳交易价格对制造商碳减排投资水平具有激励作用;当政府增加退役电池回收量的补贴时,模型M和模型R的最优定价降低,并且最优定价对补贴福利的敏感性程度取决于退役电池的回收率;新能源电池的最优定价会随着碳排放因子的提高而升高,最优定价对碳排放因子的敏感性取决于碳交易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供应链 动态碳减排 碳交易 政府补贴 新能源汽车 碳排放因子 电池回收率 动力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数字产业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赵立斌 刘雪莹 杨艺洁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41,共11页
随着数字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在实现产业链节能降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选取2007—2022年中国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两个数字产业的数据,采用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就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数字产业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 随着数字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在实现产业链节能降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选取2007—2022年中国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两个数字产业的数据,采用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就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数字产业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碳排放的影响、中介机制与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数字产业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碳排放为正向提升作用,且在智能化发展阶段的复杂价值链贸易路径下,数字制造业技术创新对中国向东盟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出口碳排放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数字产业化与价值链数字化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较为显著。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中国数字产业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碳排放增长,主要由技术效应即促进中国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碳排放强度提升导致,而规模效应即促进中国向东盟出口价值链贸易规模增长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价值链数字化 中国-东盟 价值链贸易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链双向重构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7
作者 张志醒 韩亚峰 黄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51,共9页
在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研究企业碳排放问题,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论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增加值视角测算国内与区域价值链重构趋势,实... 在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研究企业碳排放问题,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论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增加值视角测算国内与区域价值链重构趋势,实证检验价值链双向重构对我国企业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异质性。结果表明:同时构建国内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价值链对企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构建国内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区域价值链对企业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价值链双向重构的影响效应因区域、产业等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价值链双向重构通过影响企业煤炭消耗量和煤炭使用效率影响碳排放。研究为企业在价值链双向重构背景下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重构 国内分工体系 碳排放 能源使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来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杰 李红晔 韩先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00,共13页
“双碳”目标约束下,考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对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A股8个试点行业2008—2020年的数据,... “双碳”目标约束下,考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对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A股8个试点行业2008—2020年的数据,在平行趋势敏感性检验和处理效应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稳健估计量检验该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后,试点地区企业价值显著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②机制分析发现,该政策能够通过改善企业ESG表现提升企业价值,分析师关注度则发挥了动态调节效应。分析师关注度通过调节中介过程的前后两个路径,既调节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又调节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强化企业ESG表现的中介作用。③异质性分析表明,执法力度强、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及“开放经济秩序”营商环境的地区,该政策效果更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聚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关键环节,积极健全碳市场配额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行为,不断完善分析师的“信息传递”与“外部监督”功能,持续强化ESG表现的催化作用;加强“有为政府”建设,提高当地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并保持中性、普惠的竞争政策,以竞争性开放市场推动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价值 ESG表现 分析师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慧智 孙茹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技术水平以及污染密集度的行业中存在差异性;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于碳排放绩效的主要路径,同时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碳排放绩效改善的正向作用。我国制造业应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化链条间行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制造业内部的能源技术溢出效应转换,对不同行业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适时监督,规制行业的短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地位 碳排放绩效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下碳边境调节税的减排效应与福利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量化贸易模型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水军 朱治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5,共11页
巴黎协定下欧盟单边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违背了“共区原则”。通过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量化贸易模型,模拟评估巴黎协定下碳边境调节税的减排效应和贸易福利影响。研究发现:欧盟单边征税与各国基于碳价差异征税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碳泄漏问... 巴黎协定下欧盟单边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违背了“共区原则”。通过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量化贸易模型,模拟评估巴黎协定下碳边境调节税的减排效应和贸易福利影响。研究发现:欧盟单边征税与各国基于碳价差异征税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碳泄漏问题,并将有利于欧盟、日本的福利提升;而采用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征税,相比于各国互相征税具有更高的减排效率,而且相比于前两种征税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美国以及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同时显著增加了非成员国与成员国的碳排放,带来更严重的碳泄漏问题,而征收碳边境调节税会明显降低美国的福利水平。如果中国退出巴黎协定同样会加剧全球的碳泄漏,通过实施碳边境调节税可降低碳泄漏,并促使中国通过结构效应进行减排,但是会显著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导致福利损失。此外,进一步的全球价值链机制分析表明,全球价值链的紧密联系会显著降低全球碳排放强度和全球总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碳边境调节税 全球价值链 量化贸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价值链的碳排放数据资产价值测度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楠 马晔风 刘悦欣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5,共13页
碳排放数据是保障碳市场交易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支撑。本文基于数据价值链模型,刻画碳排放数据资产形成路径,量化评估数据价值规模与特征。研究表明:碳排放数据价值链由数据准备、数据形成、数据分... 碳排放数据是保障碳市场交易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支撑。本文基于数据价值链模型,刻画碳排放数据资产形成路径,量化评估数据价值规模与特征。研究表明:碳排放数据价值链由数据准备、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交易5个阶段组成;数据形成阶段的增值贡献最大,数据价值潜力有待挖掘;数据审核人员和数据服务合同成本占比较高,碳行业对数据准确性要求高,且企业内部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当前碳排放服务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相关数据产品和服务尚未反映真实交易价值。未来应从基础数据积累、数据能力提升、市场环境培育等角度进一步释放碳排放数据价值,发挥数据要素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碳排放数据 数据价值链 工业数据 企业数据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来自供应链联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2
作者 苑泽明 黄灿 刘甲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80,共23页
本文针对市场激励型碳规制能否助力企业联动协作而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这一现实问题,引入供应链联盟变量,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会促进形成供应链联盟的控排企业高质量发展,且这... 本文针对市场激励型碳规制能否助力企业联动协作而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这一现实问题,引入供应链联盟变量,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会促进形成供应链联盟的控排企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作用具有沿供应链上下游的双向溢出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会推动控排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与控排企业相关联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可分为技术、信息、信用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协同供应链创新、提升供应链信息效率、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供应链联盟中的控排企业议价能力更强、媒体关注更高时,碳排放权交易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更明显的激励效果。目前仅有部分控排企业率先跨越碳规制的“波特拐点”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式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供应链联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中观环境。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有的放矢开放碳市场,在稳链强链背景下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同时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溢出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 供应链联盟 市场激励型碳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6,共15页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及中国进出口海关企业数据库匹配的多产品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地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碳排放,且深度参与数字...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及中国进出口海关企业数据库匹配的多产品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地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碳排放,且深度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促进技术多样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制造业企业碳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核心产品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碳减排效应较强;一般贸易企业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而混合贸易企业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则增加碳排放;高碳密集度企业是推进制造业企业低碳绿色转型的重点对象,而低碳密集度企业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碳减排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企业以前向参与方式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而以后向参与方式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增加了企业碳排放;制造业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碳减排效应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企业 碳排放 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晓梅 赵瑞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价值链分工效应三个渠道影响出口隐含碳强度,且工业智能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作用机制呈“倒U型”。分行业、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低技术制造业和高耗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工业智能化发展阶段和贸易发展目标限制,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对于中国充分利用工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出口隐含碳 价值链分工效应 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投资策略及激励机制 被引量:57
15
作者 楼高翔 张洁琼 +1 位作者 范体军 周炜星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52,共11页
来自政府和市场的低碳压力迫使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采取减排行动.由此,在允许排放权交易且消费者低碳偏好信息不对称情景下,对制造商投资减排技术的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可以通过供应链激励机制... 来自政府和市场的低碳压力迫使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采取减排行动.由此,在允许排放权交易且消费者低碳偏好信息不对称情景下,对制造商投资减排技术的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可以通过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实现信息共享,但该机制并不一定能实现系统绩效最优;由于缺乏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准确信息,制造商的利润总会小于其在对称信息下的利润,而拥有私有信息的零售商则可能获得额外收益;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水平与消费者低碳偏好正相关;通过管制排放权交易价格、提供技术投入补贴等手段,政府可以激励企业投资减排技术,并达到降低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技术投资 排放权交易 非对称信息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的中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安静 孟渤 +1 位作者 冯宗宪 刘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4,共10页
借助增加值贸易概念,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跨省跨产业的中国国内价值链框架下测算各省二氧化碳的生产侧排放、消费侧排放,将区域间排放转移按传统贸易、简单价值链贸易和复杂价值链贸易进行分解测算并评估不同贸易路径上排放转移的... 借助增加值贸易概念,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跨省跨产业的中国国内价值链框架下测算各省二氧化碳的生产侧排放、消费侧排放,将区域间排放转移按传统贸易、简单价值链贸易和复杂价值链贸易进行分解测算并评估不同贸易路径上排放转移的潜在环境成本。研究发现:(1)2012年中国大部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过程中的碳排放占其生产侧总碳排放的80%以上,有一半的省份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90%;(2)与通过跨省的传统贸易创造增加值方式相比,通过国内价值链贸易创造的增加值更高碳;(3)2012年中国跨区域的排放转移比2007年增加了148.2%,约29.8亿吨,其中通过简单价值链和复杂价值链的排放转移分别增加了119.6%和336.7%,约10.8亿吨和15.9亿吨,这两条价值链上排放转移的环境成本也有较大增加;(4)西北地区是碳排放净流出最多的区域,东部沿海地区是净流入最多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增加值贸易 价值链 贸易隐含碳 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市场不完善下供应链企业间剩余碳排放配额共享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寒 祝静 代应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7-2226,共10页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绩效,在我国现阶段碳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了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交易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剩余碳排放配额共享机制,并将共享机制下的供应链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双方利润与无共享机制的情况进...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绩效,在我国现阶段碳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了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交易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剩余碳排放配额共享机制,并将共享机制下的供应链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双方利润与无共享机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制造商的剩余碳排放配额能满足供应商的需求时,碳排放配额共享机制能降低交易价格、增加交易数量及双方利润,供应链运作绩效得到提高;当制造商的剩余碳排放配额不能满足供应商的需求时,共享机制下的交易价格上涨、交易数量减少,碳排放配额共享机制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配额 供应链共享 低碳供应链 碳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价值链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闫华红 吴启富 毕洁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3,共9页
鉴于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仅基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构建,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供应链环境,更没有将日益严峻的碳排放环境考虑在内,因此以碳排放为核心视角,从碳排放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出发,在企业价值链的... 鉴于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仅基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构建,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供应链环境,更没有将日益严峻的碳排放环境考虑在内,因此以碳排放为核心视角,从碳排放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出发,在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描绘碳排放元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上的运动轨迹,并据此构建基于碳排放价值链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碳排放状况纳入到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中,通过引入绿色EVA概念,在传统经济增加值的基础上,将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作为调整项,创新性的构建了新绿色EVA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碳排放下绩效的最终指标。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确定绩效评价体系中各模块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案例企业进行基于碳排放价值链的企业绩效评价,确定碳排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价值链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环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引入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斌 彭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48,共9页
本文引入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从分析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的相关机理出发,通过构建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的... 本文引入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从分析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的相关机理出发,通过构建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对外贸易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三大主要因素,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差异对碳排放的影响则不显著。在三大影响因素中,全球价值链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同时,在碳排放的效应分析中并不存在类似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曲线。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综合采用碳减排规制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引导政策并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以实现碳减排目标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碳排放效应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考虑制造商竞争的供应链协调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道平 李小燕 赵亮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71,共10页
在碳交易机制背景下考虑普通制造商和低碳制造商存在竞争的情形,分别构建集中和分散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并对减排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求解。针对分散决策造成的供应链利润损失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给出契约协... 在碳交易机制背景下考虑普通制造商和低碳制造商存在竞争的情形,分别构建集中和分散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并对减排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求解。针对分散决策造成的供应链利润损失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给出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Shapley值法的有效性,并对碳交易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敏感性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Shapley值法的引入提高了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的总利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减少了碳排放总量,但较高的碳交易价格会降低供应链利润;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的增加使得普通制造商、低碳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制造商竞争 SHAPLEY值法 供应链协调 价格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