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世鑫 闫锋 +3 位作者 刘晓利 宋光春 李玉星 胡其会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二氧化碳的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加快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发展概况、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建设情况。接着,针对二氧化碳流组分、管输工艺、管道材料、腐蚀与防护、泄放与扩散及标准与规范探究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双碳 管道 输送技术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特性及参数敏感性
2
作者 闪从新 李琦 +3 位作者 胡太江 高谦 李长俊 贾文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 超临界CO_(2)管道的泄放过程是一种具有焦-汤效应和汽化吸热现象的两相瞬态过程,该过程会导致管内温度急剧下降,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CO_(2)循环管道实验装置,开展4组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及泄放孔径的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实验,通过记录管道不同位置处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分析并对比不同初始条件下管内水力、热力参数演化特性。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存在非平衡气液相变现象;泄放过程中的温度与压力受到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影响,测试工况(Test1—Test3)管内相变起始压力p_(min)和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分别为:6.95、7.33、6.85 MPa和33.6、36.3、32.1 s,初始压力的升高与初始温度的降低,均会导致超临界CO_(2)进入气液两相区时的压力更高、气液两相阶段持续时间更长、管道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更低,加剧了管道发生裂纹延性扩展与低温脆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泄放 非平衡效应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关阀水击过程动态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潜 焦健 +2 位作者 邢晓凯 盛绪飞 李欣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在关阀等流速急剧变化的工况下会产生水击现象,导致管道超压和发生相变,需对管道水击工况进行仿真和分析。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关阀水击动态过程非等温仿真数学模型,基于初始条件和内外边界条件确定动态仿...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在关阀等流速急剧变化的工况下会产生水击现象,导致管道超压和发生相变,需对管道水击工况进行仿真和分析。构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关阀水击动态过程非等温仿真数学模型,基于初始条件和内外边界条件确定动态仿真模型的定解条件,采用时间递推法和Newton-Rapshan算法求解模型。以某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系统为例,模拟了关阀前后管道运行参数的时空变化情况,分析了压力、输量、关阀位置、时间、地形起伏、温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水击过程的影响。将所构建水击动态模型的仿真结果与OLGA软件仿真结果相比,管道压力和温度最大绝对偏差为0.27 MPa和1.51 K;管道运行压力、运行输量、关阀位置和地形起伏对水击过程管道参数变化及安全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击过程 二氧化碳管道 关阀过程 动态仿真 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气原油CO_(2)溶解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兰 王毅杰 +1 位作者 刘文臣 黄启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解决目前气体溶解度模型难以应用于溶气(CO_(2))原油等问题。方法利用自行设计建设的可承压搅拌釜装置研究了集输温度和压力对CO_(2)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亨利定律对实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适用于集输环境下的CO_(2)溶解度计... 目的解决目前气体溶解度模型难以应用于溶气(CO_(2))原油等问题。方法利用自行设计建设的可承压搅拌釜装置研究了集输温度和压力对CO_(2)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亨利定律对实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适用于集输环境下的CO_(2)溶解度计算模型。结果该模型创造性地引入了与实际压力和常压比值相关的4个参数,消除了已有模型的量纲问题。经过实验及文献数据验证,发现新的CO_(2)溶解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最大为32.5%,与3种经典预测模型计算误差动辄超过50%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且绝对误差可以控制在2 L/L(以原油计)以内。结论基于该模型预测效果的显著提升,可以有效应用于溶气原油工业集输过程,对保障原油输运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集输管道 溶气原油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空管设计对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顺丽 潘红宇 +2 位作者 李玉星 滕霖 张大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与天然气管道相比,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的降压可能导致管道内的低温,甚至形成干冰对管道及设备造成损伤,危害管道安全。针对超临界CO2放空过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立了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计算模型,借助OLGA软件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进... 与天然气管道相比,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的降压可能导致管道内的低温,甚至形成干冰对管道及设备造成损伤,危害管道安全。针对超临界CO2放空过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立了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计算模型,借助OLGA软件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进行了稳态和动态模拟,并研究放空管设计对管道放空的热力水力影响。研究表明:超临界CO2管道放空时管道沿线上各点之间的压力、温度变化差异不大;CO2首先由超临界相变为气相,然后沿着气液相平衡线或气固相平衡线进行,管内温度降到一定值后逐步回升至管道埋地温度;放空管的直径对超临界CO2管道放空过程的总时间、放空速率、最大温降以及是否生成干冰有直接影响;放空管高度对放空过程管内参数变化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放空 干冰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输送二氧化碳泄漏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钱新明 刘彧 刘振翼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随着碳捕集和储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项目的深入开展与大规模长输管线的大量应用,管道的破裂、泄漏将会造成重大事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提出了3种针对不同泄漏口径下CO2管道泄漏率的计算模型;阐述了CO2管道泄... 随着碳捕集和储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项目的深入开展与大规模长输管线的大量应用,管道的破裂、泄漏将会造成重大事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提出了3种针对不同泄漏口径下CO2管道泄漏率的计算模型;阐述了CO2管道泄漏的3个阶段的物理过程;考虑到CO2特殊的相态特性,分析了其泄漏后形成干冰的可能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泄漏方向和埋地管道对泄漏后形成干冰堆积的可能性的影响。现有的计算模型在模拟气固两相射流方面还不完善,也无法完整地模拟整个泄漏过程。未来CO2泄漏的研究一方面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水平方向泄漏及埋地管道泄漏是否会形成干冰堆积,另一方面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和整合泄漏模型,并通过全尺寸试验和缩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泄漏 干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杂质对管道输送CO_2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兵 肖红亮 王香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当前环保的热点话题,而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CO_2气源含有各种杂质,杂质对CO_2的相态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含杂质的CO_2的相态特征并了解其与纯CO_2性质的不同是开展CCUS技术研究的基础。通... CO_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当前环保的热点话题,而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CO_2气源含有各种杂质,杂质对CO_2的相态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含杂质的CO_2的相态特征并了解其与纯CO_2性质的不同是开展CCUS技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状态方程的对比研究,确定PR方程作为计算含杂质的CO_2相态的状态方程,并用HYSYS软件对含杂质的CO_2的基本相态特征及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延长油田含杂质的CO_2的临界温度Tc=30.36℃,临界压力Pc=7.55MPa,相比纯CO_2,含杂质的CO_2的临界温度降低,临界压力升高,且相态图中出现了两相区域,表明了杂质的存在增加了CO_2管道输送的难度;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将引起CO_2流体密度、粘度、导热系数和压缩系数较大幅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管道输送 相态 二氧化碳 杂质 状态方程 物化性质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质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停输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兵 房启超 白世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89,共6页
CO2管道输送和安全运行相关技术的研究是CCUS技术推广的重要一环。在年生产36万吨CO2的陕西延长油田CCUS项目基础上,对管道输运含杂质超临界CO2的过程进行研究。在分析延长油田实际含杂质CO2物性及相图的前提下,采用OLGA软件分析超临界... CO2管道输送和安全运行相关技术的研究是CCUS技术推广的重要一环。在年生产36万吨CO2的陕西延长油田CCUS项目基础上,对管道输运含杂质超临界CO2的过程进行研究。在分析延长油田实际含杂质CO2物性及相图的前提下,采用OLGA软件分析超临界CO2稳态输送过程,进而研究超临界CO2管道停输及安全停输的影响因素,分析停输过程中流体达到准临界区的脉动规律,及初始温度、流量参数对CO2管道停输的影响,获得初始条件对脉动冲击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杂质 管道输送 停输工况 数值模拟 影响规律 脉动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质CO2管道输送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兵 康庆华 肖红亮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0,共6页
在全球变暖形势下,减轻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项极具潜力和环境效益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兴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管道中输送的含杂质CO2流体不可预见的泄... 在全球变暖形势下,减轻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项极具潜力和环境效益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兴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管道中输送的含杂质CO2流体不可预见的泄漏和扩散,会对人类和动物构成潜在的生理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某油田含杂质CO2特定管段泄漏点的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了高压CO2流体泄漏后CO2浓度的扩散规律和压力云图响应,在此基础上做出安全警示建议,以便定量分析与评价含杂质CO2管道输送的安全性,为预防及解决CO2流体泄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CO2) 管道输送 泄漏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标规划的班轮航线配船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静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0,167,共6页
为了优化班轮公司的船舶资源配置,以规划周期内船舶运营总成本和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双目标规划航线配船模型,使用Gurobi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同更小容量的船舶相比,... 为了优化班轮公司的船舶资源配置,以规划周期内船舶运营总成本和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双目标规划航线配船模型,使用Gurobi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同更小容量的船舶相比,大容量船舶不仅具有单箱成本的竞争优势,而且排放更少的CO2,更加有益于环境保护;通过提升船舶的技术以减少船舶的燃油消耗常数、减速航行以及配置大型船舶为主的运力结构这3种方法是显著减少船舶运营成本和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航运网络 航线配船 碳排放 双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体杂质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家兴 侯磊 +1 位作者 吴守志 雷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2,共6页
CO2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诸如从高含CO2的天然气等烃类中捕集的CO2,所含杂质组分主要为CH4,根据标准设定组分杂质含量,用PR方程计算不同杂质含量的CO2多元体系的物性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压力... CO2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诸如从高含CO2的天然气等烃类中捕集的CO2,所含杂质组分主要为CH4,根据标准设定组分杂质含量,用PR方程计算不同杂质含量的CO2多元体系的物性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密度和黏度会发生突变,比热容会出现极值,与纯CO2对比,在CO2中加入杂质改变物性突变位置。设定甲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其他杂质SO2、He、H2、CO、N2、O2、Ar、N2、C2H6和H2S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1%、3%和5%,利用HYSYS计算CO2三元体系的管输参数,发现除SO2外其他杂质使超临界CO2管道输送压降增加,H2S对管道输送压降影响很小,H2和He对管道压降影响较大,气体杂质对超临界CO2管输温降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在管道运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CO2中H2杂质的存在。所得结果为超临界CO2管道设计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超临界相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法脱硫技术在长庆气田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遇冬 王登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96,共5页
中国长庆气田已建成投产 5套 2 0 0× 10 4 m3 /d和 1套 40 0× 10 4 m3 /dMDEA脱硫装置 ,由于原料气中的H2 S/CO2 比高达 90~ 16 0 ,使净化气中的CO2 含量达不到管输标准。鉴于此 ,对长庆气田目前应用的MDEA法选择性脱硫技术... 中国长庆气田已建成投产 5套 2 0 0× 10 4 m3 /d和 1套 40 0× 10 4 m3 /dMDEA脱硫装置 ,由于原料气中的H2 S/CO2 比高达 90~ 16 0 ,使净化气中的CO2 含量达不到管输标准。鉴于此 ,对长庆气田目前应用的MDEA法选择性脱硫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从脱硫脱碳溶液的选择、原料气进吸收塔温度和贫液循环流程的确定、吸收塔结构的选型、汽提塔筒体材质的选择以及吸收塔塔内温度分布和检测等方面 ,对已建脱硫装置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对拟建的脱硫装置工艺技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脱硫技术 长庆气田 应用 气体净化 脱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耀强 何飞 +1 位作者 鲍文 刘婷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21,共8页
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的研究中,CO_2管输中的腐蚀控制尤为重要。在CO_2管道腐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速率、机理、过程及主要控制措施。研究显示H2O是产生腐蚀的主要因素,输送过程中水含量的均值不应超过0.0... 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的研究中,CO_2管输中的腐蚀控制尤为重要。在CO_2管道腐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速率、机理、过程及主要控制措施。研究显示H2O是产生腐蚀的主要因素,输送过程中水含量的均值不应超过0.038%(体积分数)。当存在SO2及O2时,管道的腐蚀速率将达到4.0 mm/a;当存在NO2时,管道的腐蚀速率将达到12 mm/a。O2含量较低时加速腐蚀,当O2含量大于0.057%(体积分数)时出现钝化现象,且腐蚀速率小于0.01 mm/a。CO_2腐蚀产物中的表层是Fe CO3等轴晶粒,中间为棒状晶粒且充满孔洞,最内层为致密的Fe CO3晶粒。形成过程为:钢材基体在最初溶解阶段形成Fe3C架构,Fe CO3晶粒沉积在表面,然后CO_22-和HCO3-向内扩散并与钢基体反应形成中间层和内层。工程中采用抗腐蚀管材、涂镀层管材、加注缓蚀剂以及阴极保护等措施克服腐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CCUS CO2腐蚀 腐蚀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区块页岩气工艺气管线腐蚀与防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静嘉 刘成 +2 位作者 呼赞同 李莹 刘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针对昭通页岩气区块集输平台管材腐蚀严重现象,开展页岩气工艺气管线腐蚀与防治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弯头腐蚀情况,确定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3和FeO,并考查了CO_(2)含量、CO_(2)分压、侵蚀性CO_(2)、溶解氧、流速、出砂、细菌等因素对... 目的针对昭通页岩气区块集输平台管材腐蚀严重现象,开展页岩气工艺气管线腐蚀与防治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弯头腐蚀情况,确定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3和FeO,并考查了CO_(2)含量、CO_(2)分压、侵蚀性CO_(2)、溶解氧、流速、出砂、细菌等因素对腐蚀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溶解氧促进的CO_(2)腐蚀是管材腐蚀的主要因素,流体总CO_(2)含量越高,分压越大,腐蚀越严重,流速和含砂对管材腐蚀同样存在促进作用,而细菌对腐蚀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同时筛选出了咪唑啉和曼尼希碱两类具有明显提高缓蚀性能的缓蚀剂,现场应用证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缓蚀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集输平台 CO_(2) 管材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管道运输系统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明洋 林千果 +5 位作者 王香增 高瑞民 陶红胜 江绍静 王宏 梁凯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122,共7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能够实现煤化工行业温室气体大规模减排的前沿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而管道运输是该技术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高昂运输成本是影响该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开发煤化工二氧化碳(CO_2)捕...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能够实现煤化工行业温室气体大规模减排的前沿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而管道运输是该技术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高昂运输成本是影响该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开发煤化工二氧化碳(CO_2)捕集压缩、管道运输系统优化模型,实现CO_2管道运输系统内关键环节的工艺和技术优化配置,降低捕集压缩、运输及注入整个系统的总成本.将模型初步应用于陕西延长榆林煤化工CCUS项目,结果表明:当封存区域CO_2封存需求量小,而且能够在封存现场提供方便的液化压缩设备时,榆林能化煤化工企业可以采用气相压缩输送方案,并结合封存地点液化加压注入;对于大规模CO_2封存及运输需求时,推荐超临界/密相CO_2输送,能够有效减少封存区再次加压环节的成本,从而使整个流程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管道运输系统优化 CO2压缩运输优化模型 CO2压缩 CO2管道输送 CO2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