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还是抑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效应——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
1
作者 杨来科 刘荣洋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制。结果显示:(1)“一带一路”倡议拉动的出口扩张会使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2)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3)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以及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更为显著。(4)三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前期阶段,倡议对部分重点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促进效应要大于一般行业。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绿色转型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出口贸易隐含碳 双重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兼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
2
作者 周宏伟 刘曙光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复杂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发达国家与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发展中国家、北美价值链和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相对于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低技术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调节效应表明: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前了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出口隐含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拐点,该效应在发达国家、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低技术行业中更加明显;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复杂嵌入的出口减排效应。本文结论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出口隐含碳排放 倒U型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协定环境条款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
3
作者 马荣国 张乃丽 李宗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8,共12页
区域贸易协定(RTA)所涵盖的环境条款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该研究基于2005—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RTA数据库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匹配数据,考察了RTA环境条款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RTA环境条款的... 区域贸易协定(RTA)所涵盖的环境条款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该研究基于2005—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RTA数据库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匹配数据,考察了RTA环境条款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RTA环境条款的签署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上述影响在污染较重行业及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中更为突出。与环境条款内容丰富性相比,强制性环境条款对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强制性环境条款才有可能通过绿色创新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其他情形下的绿色创新与环境条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RTA环境条款并不能通过绿色补贴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只有强制性环境条款才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出口隐含碳减排;出口国环境规制与RTA环境条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该研究为优化中国RTA环境条款设计和出口隐含碳排放治理提供了经验启示:①未来签署RTA环境条款时,应优先考虑签署强制性环境条款,统筹发挥RTA环境条款和国内环境规制在出口隐含碳排放中的调控作用。②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审慎实施绿色补贴政策。③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相衔接的国内经贸与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环境条款 出口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全球化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演变趋势及调控优化策略
4
作者 韩梦瑶 孙紫荻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在低碳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阶段的出口结构仍然以高碳行业为主,其进出口隐含碳排放不容忽视,合理优化贸易布局是中国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结合全球贸易隐含碳研究结果,力求刻画全球贸易隐含碳时空演变格局,对比不... 在低碳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阶段的出口结构仍然以高碳行业为主,其进出口隐含碳排放不容忽视,合理优化贸易布局是中国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结合全球贸易隐含碳研究结果,力求刻画全球贸易隐含碳时空演变格局,对比不同情景下中国隐含碳转移的趋势差异,解析不同情景下中国高碳行业的贸易风险,主要结论如下: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国出口隐含碳的总量和规模相较进口变化幅度大,隐含碳主要出口国仍为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基准情景下中国各行业隐含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的实施对中国高碳行业产出和对外贸易结构产生较大程度冲击,并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呈现缩减的倾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增强对中国行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产生正向影响,对出口隐含碳的减排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全球化 进出口贸易 投入产出法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梅 周佳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个层面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超过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75%,隐含碳排放效率下降。第二,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因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中高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对隐含碳排放总量变动的贡献值占比较大,而林业、畜牧业等低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的这一占比较小。第三,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南亚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贸易规模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上述发现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原因,为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农产品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7,共5页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_2排放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智星 杨柳 刘加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共7页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CO2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物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菲 李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5,共5页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本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的碳排放与利益:测算与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刘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9,共10页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进口隐含碳 增加值贸易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隐含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詹晶 叶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2,共7页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0年-2010年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中美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承担了巨大的美国消费型的隐含碳排放量,其中机电类产品一直是对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大量的温室气...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0年-2010年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中美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承担了巨大的美国消费型的隐含碳排放量,其中机电类产品一直是对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留在了中国,成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阻力,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结构分解法将影响对美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分解为能源使用效率、生产技术、对美出口规模和对美出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及生产技术改进为对美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做出了贡献,其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而对美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则导致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低碳经济 隐含碳 能源使用效率 生产技术 出口规模 出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产品部门隐含碳排放测算——基于2002-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7,共9页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中国出口致使进口来源国减少本土CO2排放,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中国进口致使我国减少CO2排放,同时也减少了全球碳排放;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排名前十的部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化学工业隐含碳排放量名列前茅;中国因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全球碳排放净增加最多的部门是纺织业,净减少最多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第二产业对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进出口产品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电力消费隐含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建朝 郭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09,115,共5页
借鉴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隐含碳排放概念,利用1995—2013年省区能源平衡表测算了省区工业电力消费隐含CO_2排放量。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工业电力消费隐含CO_2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电力消费隐... 借鉴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隐含碳排放概念,利用1995—2013年省区能源平衡表测算了省区工业电力消费隐含CO_2排放量。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工业电力消费隐含CO_2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电力消费隐含CO_2排放绩效的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自1995年以来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分析了这种差异及其变化的背后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CO2排放 绩效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协整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黎明 侯运炳 +1 位作者 闫旭 汪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80~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出口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出...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80~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出口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出口量每增加1%,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增大0.3196%。提出尽可能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倡导以内需带动经济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鼓励低能耗产品的出口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出口 协整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农产品碳排放绩效变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瞿艳平 戴育琴 李莉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8,共9页
本文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的DEA模型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出口绩效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28个省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农产品隐含碳... 本文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的DEA模型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出口绩效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对中国28个省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进行评估,并就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起伏变化较明显,上升幅度不大;全国范围内地区出口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高,而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和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绩效值较低;出口开放度、要素禀赋结构对隐含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为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强度和出口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外贸出口与能源消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爱凌 刘廷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1997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中隐含碳总量,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上升的主导因素,这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作为"世界工厂"...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1997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中隐含碳总量,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上升的主导因素,这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作为"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生产、加工环节;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对隐含碳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行业的调整是从某些行业价值链的底端跳到另一些行业的底端,而并非价值链上纵向延伸,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特点并未改变;凭借技术引进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有作用,但不很明显,且不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全球价值链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6,共19页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区域价值链合作 制造业 出口贸易隐含碳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务进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恕立 门小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7,共15页
将ACT模型迁移至服务业领域,经由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条路径考察服务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机制。选取200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梳理服务贸易对碳排放的传导路径,借助门槛模型对规模效应展开更为深入... 将ACT模型迁移至服务业领域,经由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条路径考察服务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机制。选取200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梳理服务贸易对碳排放的传导路径,借助门槛模型对规模效应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服务进口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服务出口则相反,二者相互抵减之后,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有微弱的改善作用。服务进出口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显著为负,规模效应则存在门槛特征。随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进口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呈现为"正U型曲线",服务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则可大致拟合为"N型曲线"。据此,中国应尽早正视服务贸易开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从而确保服务进出口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进口 服务出口 二氧化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成品油行业运行特点分析与2023年展望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仁金 孙悦 +2 位作者 于楠 董秀成 邸建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2022年中国成品油产量小幅增长,炼厂开工率有所下滑,炼油能力持续增强,成品油需求小幅回升,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供需差量继续收窄,成品油价格大起大落;成品油市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成品油油库积极改造扩张;成品油进出口量继续下降,出口配... 2022年中国成品油产量小幅增长,炼厂开工率有所下滑,炼油能力持续增强,成品油需求小幅回升,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供需差量继续收窄,成品油价格大起大落;成品油市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成品油油库积极改造扩张;成品油进出口量继续下降,出口配额完成率仅为83%;市场政策频出,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动石油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成品油市场有序运行。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刺激成品油需求增长;国家"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和"双碳"目标的实施,将保障行业监管措施进一步落实,加快成品油行业的数字化改革和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 出口配额 市场改革 能源监管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内涵CO_2排放行业和区域分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素芹 徐成亚 王有鑫 《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3期82-86,共5页
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情况下,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量,并对排放的总量、行业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在考虑进口中间投入品的情况下,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量,并对排放的总量、行业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金属制品业等十个高碳行业的出口贸易内涵CO2排放份额增加且高于出口份额;东部地区的出口结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东部地区排放份额低于其出口贸易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内涵CO2排放 投入产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研究——基于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苑立波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 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